它們在動!科學家發現一大片火星沙丘正在緩慢地向前推進

2020-08-04 星空天文

每9個地球年前進1米。

它們在動!科學家發現一大片火星沙丘正在緩慢地向前推進

「麥克勞林(McLaughlin)」環形山中的沙丘。NASA / JPL / 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上沒有水,但卻泛起了漣漪。火星的魅力在於,它常常能在我們自以為了解它的時候,給我們「驚喜」。

以義大利行星學家Simone Silvestro為首的一批科研人員最近宣布,他們在火星上發現了一種會移動的巨大「漣漪」。

火星上的許多沙丘已被證明是會移動的。但是當研究人員對火星上的一處地貌進行了連續10年的觀測後發現,一種人們原以為不會移動的沙丘,也在以我們難以覺察的速度向前推進。

火星和地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比地球更極端。火星上的許多環境是地球環境的極限版本。火星上也有沙丘,大部分火星沙丘是由大小不一的沙粒混合而成的。而火星上有一種連成一片的沙丘「漣漪」,構成它們的卻是一種更為細小,且大小非常接近的沙粒。

義大利科學家監視的這片「漣漪」,其沙丘的構成又有所不同。這一大片沙丘位於「尼利(Nili)」槽溝和「麥克勞林(McLaughlin)」環形山附近。這些沙丘中的每一個平均寬度在10米左右,高度為1至2米。研究人員認為它們的底部由細沙構成,而頂部由粗沙構成。這種結構導致它們在稀薄的火星大氣中難以移動。一些科學家因此認為,這些「漣漪」實際上是某種古老環境的遺蹟,它們形成於古代火星風力較強的時期。

但是當科學家使用「火星勘測軌道器」「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儀」對這片「漣漪」進行了連續10年的跟蹤觀測之後,才發現這一大片沙丘實際上也在移動,只是速度極慢,每9個地球年才能前進大約1米。

這表明火星其實是一個非常活躍的行星。風的流動,正在逐漸改變它的面貌。

研究人員還將對這片巨大的「漣漪」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比較它們在不同季節裡推進速度的差異,以及它們和其他遷徙性沙丘間的關係。

對沙丘「漣漪」的研究其實早就開始了。一個半世紀前,我們就已經有了對沙丘「漣漪」的研究報告。但不同的是,那次我們的研究對象在地球上,而現在在火星。

它們在動!科學家發現一大片火星沙丘正在緩慢地向前推進

正在緩慢推進的火星沙丘「漣漪」。NASA / JPL / University of Arizona

參考來源
Megaripples: Mars shifting sands revealed by long-term observations
https://astronomy.com/news/2020/07/long-term-observation-on-mars-reveal-shifting-sands

相關焦點

  • 火星巨型沙丘在移動
    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的看法,即這些巨型沙丘自數十萬年前形成以來就沒有移動過。這也是這顆紅色星球上的風力強於預期的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據《科學》報導,未參與此項研究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行星科學家Ralph Lorenz說,人類能探測到火星上的這些變化相當令人震驚。地球沙漠中可以找到巨型沙丘。
  • 科學家在火星發現了數百個「幽靈沙丘」,可能是生命的最好掩體
    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數百個新月形坑,這些坑數十億年前就在火星的U.S. Capitol 區域存在。根據《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中的一項新研究報告,這些古老沙丘印記的曲線記錄了紅色星球盛行風的方向,為人類探索火星過去的氣候提供了線索,可能證明古代生命的存在。
  • 火星出現「異象」?首次發現巨型沙丘在移動,或顛覆人類的認知
    當然,雖然我們目前不斷探索火星,但是還沒發現火星生命的跡象,畢竟,如果火星生命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我們的探測器是沒法直接看到它們的,因為太小了。,但是火星探測器發回的照片,或許會顛覆我們這一個認知,因為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火星表面出現了正在移動的巨型沙丘。
  • 火星上發現「星際迷航」標誌!科學家稱:科幻變現實!
    相信科幻電影愛好者一定看過《星際迷航》這部科幻巨作,它是人類未來探索外星球,地外世界的標榜,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令人震撼的科幻元素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的未來!當然,今天的主角不是《星際迷航》,不過也和它相關。
  • 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火星?
    火星上的巨型沙丘 圖片來源:NASA/JPL/亞利桑那大學近日,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火星沙粒的大波浪遷移。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的看法,即這些巨型沙丘自數十萬年前形成以來就沒有移動過。這也是這顆紅色星球上的風力強於預期的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
  • 首次發現!火星上巨型沙丘不斷移動,異星上物體移動有何機制?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科學家首次發現,火星上的巨型沙丘在不斷移動,這是已經確定的事實。按照一直以來的認知,科學家認為火星上的這些巨型沙丘在幾十萬年前形成之後就從未變化過,這一次的發現讓我們對火星有了更新的認識。
  • 奧林帕斯山、塔西斯火山、幽靈沙丘……未來火星一日遊8大景點!
    圖片來源:NASA/MOLA Science Team/ O. de Goursac, Adrian Lark奧林帕斯山是一座巨大的盾狀火山,它是由熔巖緩慢地從山坡上爬下來形成的所有這些冰運動都對火星氣候產生了巨大影響,產生了風和其他影響。蓋爾環形山和夏普山蓋爾環形山(Gale Crater)於2012年因好奇號探測器登陸而聞名,它是火星過去有水存在的證明。好奇號在著陸的幾周內偶然發現了一條溪流,並在沿著火山口層的整個旅程中發現了更多的水跡象。
  • 火星上的「星際迷航」:NASA在火星沙丘中發現「星際艦隊標誌」
    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俯視著」紅色星球,經常會捕捉到各種各樣的奇幻陣型,例如類似「布偶Beaker」地表結構及「吃豆人」隕坑等。周三,亞利桑那大學的MRO HiRise相機團隊發布了一張火星沙丘的新圖像,發現其神似經典星際艦隊的標誌。
  • NASA發現詭異的一幕,火星上出現的這一景象,宛如人形背部紋身
    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火星是其中之一,由於火星也是一顆類地行星,它與地球又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於是科學家很早之前便對火星也進行了探索。因此人類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向火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這些年來探測器拍下的火星表面,往往也讓科學家有了重大的發現,所以探測器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對於火星又有了新的發現,NASA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上的HiRISE(高解析度科學成像實驗)儀器向我們展示了火星變幻莫測的表面,並將照片公布了出來。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極光:沙丘
    內容簡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極光類型,並將之稱為「沙丘」。考慮到極光形成的原因,並類比於「波狀雲」的形成,將這種極光形成的原因與「重力波」聯繫起來。並詳細分析了「重力波」影響下這種新型極光形成的機制。
  • 用「氣凝膠」真的能改造火星嗎?科學家:實現移民火星的一種可能
    受科幻小說和火星表面一種奇怪現象的啟發,科學家們發現了地球生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的方法。哈佛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氣凝膠的物質可以從陽光中吸收足夠熱量,可以在火星上形成液態水和類似地球的溫度區域,這項技術可以在不遠的將來用於建造人類棲息地。
  • 火星新發現,巨型沙坡移動,表面的風暴比你想像的更大
    大家都知道火星是類地行星,還是有名的沙漠行星,地表滿是沙丘和礫石,大氣稀薄且寒冷,沙塵暴時有發生。隨著時間推移,火星探測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這也為我們更好的研究火星提供了更多的證據。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的看法,即這些「巨型沙丘」自數十萬年前形成以來就沒有移動過。這也是火星上強風強於人類預期明顯的證據。人類能在火星上探測到這些變化是相當令人震驚的。可以這樣說,人類現在可以實現測量另一顆行星表面進程的速度比我們頭發生長的速度快幾倍。這樣的發現其實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對於火星研究跨出了比較大的一步。
  • NASA火星探測器發現億萬年前的沙丘「時間膠囊」
    據外媒CNET報導,火星大約有45億年的歷史。多虧了機器人探索者,人們對它目前的氣候和大氣有了很好的認識。一項關於古代沙丘的新研究指出了10億年前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的情況。由行星科學研究所(PSI)研究科學家Matthew Chojnacki領導的一個團隊仔細觀察了Valles Marineris的風驅動沙丘領域,這是一個以其廣泛的峽谷而聞名的火星區域
  • 《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火星上一些特殊的沙丘可能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
    《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火星上一些特殊的沙丘可能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來自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圖像顯示,火星上存在一些特殊的沙丘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沙丘很可能與大約10億年前的沙丘一樣。研究這些沙丘可以揭示出許多關於這個星球的氣候史。據研究沙丘的科學家說,這些沙丘大約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一篇關注沙丘的新論文剛剛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上。顯然,像這樣的沙丘化石是相當罕見的,尤其是這種極端詳細的程度,使科學家們有機會研究過去10億年前火星的這一區域是什麼樣子的。
  • 太陽照射後的火星沙丘(圖)
    6月22日報導,普遍人對火星的印象,總是離不開紅紅橙橙,或一片塵土。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發布上月拍得的火星圖片,顯示火星部分沙丘因物質及氣候問題而呈綠松色,揭示火星既神秘亦美麗的一面。
  • 發現碳氫化合物沙丘,有利於沙塵暴的形成!
    如果是真的,這些乾燥的旋風,可能是土衛六表面塵埃的主要推動者,就像火星上的一樣。卡西尼號飛船在2004年至2017年期間巡視了土星系統,觀測到衛星赤道地區的沙丘,覆蓋了多達30%的表面,並觀測到了一場大型沙塵暴。
  • NASA在火星上發現「星際迷航」的標誌,星際聯邦艦隊降落火星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軌道探測器發現了一處特殊的地表形狀,形似著名科幻影視《星際迷航》的標誌。看起來星際聯邦艦隊將自己的標誌刻在了我們隔壁的行星上:火星軌道探測器(MRO)拍攝的新照片顯示火星的表面有一處形似《星際迷航》的標誌的沙丘。
  • NASA發布火星表面圖像:色彩繽紛 驚現藍色沙丘
    ↑火星表面的藍色沙丘(圖片來源:美國《新聞周刊》網站)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發現了一片令人驚嘆的藍色沙丘,說明火星不僅僅是一顆紅色的行星。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6月24日報導,火星表面有沙丘,特別是在隕石坑的地面。利奧隕石坑的底部有一個「沙丘場」。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新聞稿,有一片沙丘同周圍淺灰色沙丘相比沙質更細和/或成分有所不同。  報導稱,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05年將MRO發射升空,目的是研究火星上水的歷史。它定期拍攝照片,向地球傳回色彩繽紛的火星表面圖像。
  • 科學家們說:火星巨星,在紅色行星上發現巨大的移動沙波
    據報導,這項新的研究表明,在火星兩個地點觀測到的巨浪正在以每年12釐米的平均速度移動。據《科學警報》報導,雖然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飛船現在正朝火星飛去,希望能進一步擴大人類對火星的認識,但地球上的科學家研究了一種奇特的現象,即火星表面的「移動結構」。據這家媒體報導,由義大利INAF卡波迪蒙特天文臺行星科學家Simone Silvestro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地證實,火星上發現的巨大巨浪並非靜止不動,而是一種「流動現象」。
  • 真實的火星大陸,只有沙丘和碎石,在數十億年前是否有生命?
    圖中的畫面並不是地球,也不是電腦模擬的三d畫面,而是真實拍攝的火星大陸影像,這些珍貴的照片大都來自於好奇號、機遇號以及勇氣號探測器,它們為我們帶來了距離數億公裡以外的火星大陸的真實圖像。,由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所拍攝,這是一個直徑為154公裡的巨大隕石坑,它已經存在了大約35億至38億年之久,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蓋爾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