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ens:信號肽肽酶將未摺疊蛋白反應與玉米黑穗菌的植物防禦抑制聯繫起來

2021-02-19 植物病毒與抗逆研究

今天,介紹本周發表在plos pathegons上,德國哥廷根哥廷根大學發表的研究論文《Signal peptide peptidase activity connects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to plant defense suppression by Ustilago maydis》。

 

玉米黑穗病真菌Ustilago maydis需要未摺疊蛋白反應(UPR)以在與玉米的活體營養型相互作用期間維持內質網(ER)的穩態。UPR和控制致病性發展的途徑之間的相互作用由UPR調節子Cib1和發育調節因子Clp1之間的相互作用介導。Cib1 / Clp1複合物形成導致調控網絡的修飾,從而使植物中的真菌增殖,效應子分泌與ER脅迫耐受性的增強和植物中的長期UPR激活相一致。

在本文中,作者使用RNAseq / ChIPseq聯合分析解決UPR依賴性基因表達及其通過Clp1的調節。ER應激抗性的增強與Cp1磷酸化,蛋白質穩定性和UPR基因表達的Clp1依賴性改變有關。重要的是,通過刪除UPR核心基因,篩選到信號肽肽酶Spp1是玉米黑穗菌與其宿主玉米之間建立相容的活體營養相互作用所需的新關鍵因子。Spp1對於ER脅迫抗性和營養生長是不必要的,但是需要催化活性來幹擾植物防禦,揭示了活體營養真菌/植物相互作用中信號肽肽酶的新的毒力特異性功能。

The corn smut fungus Ustilago maydis requires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to maintain homeostasis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during the biotrophic interaction with its host plant Zea mays (maize). Crosstalk between the UPR and pathways controlling pathogenic development is mediated by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UPR regulator Cib1 and the developmental regulator Clp1. Cib1/Clp1 complex formation results in mutual modification of the connected regulatory networks thereby aligning fungal proliferation in planta, efficient effector secretion with increased ER stress tolerance and long-term UPR activation in planta. Here we address UPR-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and its modulation by Clp1 using combinatorial RNAseq/ChIPseq analyses. We show that increased ER stress resistance is connected to Clp1-dependent alterations of Cib1 phosphorylation, protein stability and UPR gene expression. Importantly, we identify by deletion screening of UPR core genes the signal peptide peptidase Spp1 as a novel key factor that is required for establishing a compatible biotrophic interaction between U. maydis and its host plant maize. Spp1 is dispensable for ER stress resistance and vegetative growth but requires catalytic activity to interfere with the plant defense, revealing a novel virulence specific function for signal peptide peptidases in a biotrophic fungal/plant interaction.

今天就策到這裡,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原文。

"植物病毒與抗逆研究"由浙江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研究生黑暗大邪神管理與運營。

歡迎讀者交流投稿與合作,懇請讀者多多宣傳。

我們設立了植物病毒與抗逆的微信交流群,入群請聯繫微信wxy005987

投稿、轉載、信息發布與合作事宜,請聯繫xy_wu@zju.edu.cn

快來打賞我

相關焦點

  • 揭示玉米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出人意料地促進了核/細胞質熱休克反應,進一步完善植物耐熱機制
    揭示植物通過轉錄因子bZIP60,將應對熱脅迫的兩條主要途徑:未摺疊蛋白響應(UPR)與熱應激響應(HSR)相互聯繫起來,從而為植物耐熱脅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點基因。高溫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植物有多種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熱脅迫。熱脅迫幹擾蛋白質在合成過程中的正確摺疊,導致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積累。
  • 什麼是植物的木質部?玉米木質部汁液蛋白組的情況是如何呢?
    將收集到的木質部汁液冷凍乾燥濃縮之後,測定蛋白質濃度,之後採用2d-sds-ge法進行蛋白分離,用分析軟體對圖像進行分析找出累積差異顯著的蛋白點挖取。膠內酶解後進行蛋白質鑑定。將質譜數據導入 MASCOT軟體,先後檢索玉米蛋白資料庫和(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資料庫,依據 expasy(http: / /expasy. org/tools )中蛋白質功能注釋進行蛋白質功能分類。
  • Plos Pathogens:南農張海峰團隊揭示禾穀鐮刀菌利用SNARE蛋白操縱子囊孢子釋放和植物感染的新機制
    作者先前的研究報導SNARE蛋白FgVam7及其結合蛋白FgVps39 / 41參與囊泡運輸,並且對於營養生長,無性/性發育,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產生以及禾穀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是重要的。
  • 揭示植物耐熱新機制
    揭示植物通過轉錄因子bZIP60,將應對熱脅迫的兩條主要途徑:未摺疊蛋白響應(UPR)與熱應激響應(HSR)相互聯繫起來,從而為植物耐熱脅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點基因。熱脅迫幹擾蛋白質在合成過程中的正確摺疊,導致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積累。細胞質中的熱休克反應(HSR)系統和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都能感知到錯誤摺疊蛋白的存在,從而減輕熱應激帶來的損害。未摺疊蛋白應答(UPR)和熱激應答(HSR)是兩個進化上保守的保護植物免受熱脅迫的系統,UPR和HSR通常被認為是完全獨立的。
  •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12-26 甘曉  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植物獲得了複雜而精巧的機制調控可塑性生長能力,以增強其對多變複雜環境的適應性。激素對於植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衍生息等各種生命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闡明植物激素的感知及其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防禦反應的機制,是植物生物學的前沿領域。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將BSMV中的主要蛋白γbY29A沉默後,則不能抑制植物自噬,並且病毒在植物體中的積累和系統性侵染均顯著降低,從而證明自噬在BSMV感染中具有抗病毒作用 (Yang et al., 2018f)。王源超研究組則基於病毒誘導基因沉默技術的植物LRR類受體功能的高通量分析體系,成功鑑定到植物中識別疫病菌模式分子XEG1的受體蛋 白RXEG1。該蛋白是植物識別XEG1後產生細胞壞死及防衛反應的關鍵因子。
  • 植物中的「叛逆者」——蛋白激酶SnRK2.8,協助病原菌侵染
    奕梵植物暴露在多種病原體中,為了應對各種病原菌的侵染,植物既依賴於被動防禦,也依賴於主動防禦。被動防禦主要是形成物理屏障來抵禦病原菌的侵染。主動防禦也被稱為誘導防禦,主要通過植物體內的相關受體蛋白觸發機體的一系列免疫反應,比如活性氧的產生,胼胝質的沉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等來限制病原菌的感染。同時,病原菌也會分泌效應分子 (蛋白) 進入植物細胞,來抑制植物的免疫應答,從而提高植物的易感性,促進病原菌的感染。
  • 最新 | 上海科研團隊成果登上《細胞》,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發現!
    pathogens」的研究論文。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抗病信號途徑,感知病原體威脅,從而誘導植物免疫防禦開啟。該研究發現一些植物蛋白具有細胞膜和葉綠體雙重定位。正常情況下,植物蛋白定位於細胞膜,但是當有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可以從細胞膜移動至葉綠體內部,幫助葉綠體感知威脅信號。緊接著,葉綠體通過「逆行信號傳遞」將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基因表達,激活防禦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整合信號並產生適當的下遊響應。
  • 前沿研究丨植物病原菌致病策略:利用效應子挾持寄主內質網
    病原菌在侵染植物時可以誘導內質網應激並觸發未摺疊蛋白反應,這一反應是一種保護性信號傳導途徑,在極端條件下會導致程序性細胞死亡。程序性細胞死亡是否有益於病原菌,取決於其發生的時間和方式以及病原菌是否適應於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的組織。
  • Cell重磅:朱健康院士綜述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
    同樣,脅迫也與葉綠體、線粒體、過氧化物酶體、細胞核、細胞壁等細胞器有關,從所有細胞器產生的脅迫信號,被整合後調控逆境相關基因的表達及其他細胞活性,從而恢復細胞穩態(圖1)。  3 內質網(ER)脅迫  生物和非生物脅迫都會引起蛋白質錯誤摺疊或者未摺疊蛋白質的積累,這能被內質網膜上由特定的受體蛋白所感受並產生內質網脅迫。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揭示了效應蛋白AvrPto通過激酶抑制子活性抑制模式識別受體FLS2的激酶活性, 從而幹擾植物免疫反應的機理; 發現了效應蛋白AvrPphB通過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切割植物模式識別受體途徑核心組分BIK1, 阻斷免疫信號的分子機制; 同海南大學研究組合作發現, 野油菜黃單胞菌效應蛋白AvrAC是一個全新的酶-尿苷磷酸轉移酶, 能特異地修飾BIK1及其同源蛋白, 抑制BIK1的激活, 從而阻斷免疫信號途徑
  • Current Biology|蚜蟲與植物的戰爭:蚜蟲分泌的唾液蛋白酶激活韌皮部植物防禦
    當其在特定寄主植物物種上繁殖時,其繁殖力和成活率不同。適應菸草的(TA)桃蚜譜系在以菸草植物為食時表現良好,而未適應菸草的(NTA)蚜蟲譜系則表現較差。比如,相對於NTA蚜蟲,TA蚜蟲可表達更高水平的尼古丁解毒酶(nicotine-detoxifying enzyme, CYP6CY3)等。然而,對於關於不同植物宿主的桃蚜操縱宿主植物的化學誘導的防禦作用的機制仍然認識很少。
  • 玉米G蛋白可同時調控發育及免疫機制—新聞—科學網
    12月1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區劃所)最新成果,解析了玉米信號開關分子G蛋白對發育及免疫信號的雙重調控機制,為平衡發育及免疫應答
  • 防禦有「道」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防禦有「道」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
  • 植物水楊酸抗病信號途徑先驅董欣年院士與NPR1的故事
    在病原菌未誘導狀態下,NPR1以通過分子間二硫鍵形成的低聚體形式存在。在SAR誘導後,發生細胞還原電位的變化,導致NPR1還原成單體形式。單體NPR1在細胞核中積累並激活基因表達。NPR1還原的抑制阻止防禦基因表達,而NPR1中Cys82或Cys216的突變導致NPR1持續單體化,突變蛋白核定位和防禦基因表達。
  • 「黑玫·黑糯玉米」吃出健康!原生態種植,種出不一樣的黑糯玉米
    黑糯玉米的走俏,不僅在於其黏香純美的口感和色澤墨黑精緻的獨特穗形,更在於其出色的內在品質。根據測試集團12項檢測報告顯示黑玫·黑糯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達5.1g/100g,脂肪含量僅0.1g/100g,真正做到了高蛋白低脂肪,遠優於其他同類黑糯玉米產品。富含2.4g/100g的膳食纖維,能夠加速腸道蠕動,促進新陳代謝。
  • 研究發現植物草酸代謝途徑關鍵酶影響玉米營養品質
    該研究克隆和功能解析了玉米草酸降解途徑中的關鍵酶——草醯輔酶A脫羧酶,揭示了草酸代謝參與籽粒儲藏物質積累和營養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  草酸是最簡單的二元酸,在植物體內的含量非常高。草酸在調控金屬脅迫、離子平衡和昆蟲防禦等方面起積極作用。
  • 植物水楊酸信號途徑先驅董欣年美國科學院院士與NPR1的故事
    在病原菌未誘導狀態下,NPR1以通過分子間二硫鍵形成的低聚體形式存在。在SAR誘導後,發生細胞還原電位的變化,導致NPR1還原成單體形式。單體NPR1在細胞核中積累並激活基因表達。NPR1還原的抑制阻止防禦基因表達,而NPR1中Cys82或Cys216的突變導致NPR1持續單體化,突變蛋白核定位和防禦基因表達。這些數據提供了SAR信號通路中SA積累和NPR1激活之間缺失的聯繫。
  • 植物防禦機制「閘門」找到
    但伴隨生物進化,有的植物對這種激素不再敏感,單純地依賴茉莉酸無法激發自身的免疫反應。 記者3月23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最新研究發現,植物無法激發自身免疫,是因為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關鍵JAZ蛋白發生變異,導致蛋白的功能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