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聽午報|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用法律制裁虐待動物行為

2021-01-14 中國青年報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5月27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新華社)

●近日,7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提案建議,以國家生物安全戰略需求為導向,制定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研究及技術轉化的政策法規;強化頂層設計和前瞻布局,將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戰略;設立空間生物技術和安全專項研發基金,實施持續的空間生物安全研究與實驗計劃,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的攻關能力。(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全國人大代表買世蕊表示,依照我國現行法律,虐待動物行為存在法律空白。她建議制定《反虐待動物法》,對構成動物虐待的犯罪構成要件,即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做具體規定,對動物實行「分類管理」和「全面、全過程保護」。(人民日報客戶端)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日前表示,當前我國研究生學位認定:考評方式異化,「唯論文」傾向嚴重;認定標準「寬嚴不齊」;缺乏細化的劃分標準;認定程序不健全,極易導致「法律糾紛」。建議對研究生畢業生進行分級評價。(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5月27日就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事發表聲明。聲明指出,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敦促美國商務部立即撤銷有關錯誤決定。(新華社)

●5月27日,經過多學科專家集中會診後,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集中收治的廣州最後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核酸檢測和影像學均達到出院標準,這意味著廣州市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5月27日下午,鍾南山院士宣布,廣州最後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順利出院。(央視新聞)

●中央文明辦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央視新聞)

●香港多地5月27日發生暴力違法行為。警方當日表示,截至晚上9時30分已經拘捕逾360名嫌疑人,他們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非法集結及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等罪行。(新華社)

●對於美國商會日前叫囂「港區國安法」損害香港特殊地位,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5月28日回應美國全國商會,指出若美國單方面改變對港政策,將會損害雙方關係及美國自身利益,同時希望商會促請美國政府消減對人大審議「港區國安法」的攻擊。(海外網)

●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於溫哥華當地時間5月27日上午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個判決結果,認定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孟晚舟將留在加拿大參加後期的相關聽證,並等待新的審判結果。對此,華為方面回應稱,對法院判決表示失望,將繼續支持孟晚舟尋求公正判決和自由。(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當地時間5月27日,據克裡姆林宮消息,鑑於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和相關臨時性限制性措施,俄羅斯作為上合組織2019—2020年輪值主席國以及金磚國家2020年輪值主席國,籌備委員會決定推遲原定於今年7月21—23日舉行的上合組織國家元首理事會和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會期,具體日期將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而定。(中新網)

●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市長繆裡爾·鮑澤5月27日宣布,該市因新冠疫情實施的「居家令」將於29日開始逐步解除。鮑澤在當天召開的記者會上說,鑑於社區感染病例連續14天減少、檢測能力提升等,華盛頓市將進入重啟的第一階段。她同時表示,由於新冠病毒仍然存在,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仍將持續。(新華網)

本期編輯:曾憲旭

本期主播:金雨晨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字體支持:造字工坊

相關焦點

  • 虐待動物事件頻發卻僅遭道德譴責 暴力行為毒害整個社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胡功群表示,目前在民間,那些虐待動物的人日益受到公眾的譴責,這種譴責本身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雖然國家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的制裁,但來源於大眾的這種近乎道德的聲討也會起到告誡和警示作用。不過,譴責與討伐比起法律來說還是遜色,這類層出不窮的事件應得到立法機關的重視。
  • 禁止虐待動物需要專門立法嗎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胡功群表示,目前在民間,那些虐待動物的人日益受到公眾的譴責,這種譴責本身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雖然國家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的制裁,但來源於大眾的這種近乎道德的聲討也會起到告誡和警示作用。不過,譴責與討伐比起法律來說還是遜色,這類層出不窮的事件應得到立法機關的重視。
  • 虐待動物事件頻發僅被視為喪失公德,需要專門立法嗎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胡功群表示,目前在民間,那些虐待動物的人日益受到公眾的譴責,這種譴責本身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雖然國家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的制裁,但來源於大眾的這種近乎道德的聲討也會起到告誡和警示作用。不過,譴責與討伐比起法律來說還是遜色,這類層出不窮的事件應得到立法機關的重視。
  • 多名人大代表建議制定《反虐待動物法》,超100萬人支持!
    對於所有熱愛寵物的朋友來說,反對虐待、虐殺動物絕對是老生常談的一件事情了。虐待、虐殺動物並傳播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但一直無法律規制。「「虐待動物行為頻發,難以受懲處。校方回應:不是很清楚,若屬實建議網友報警。2019年10月10日,一篇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化學系研究生虐狗」的文章在網絡發酵。文章內曝光該校研究生周某某用網名「伏特加XXX」和「奧xxxxx司機」在網上發布虐狗視頻和照片,照片中多次出現被虐待的小狗,以及鐵棍、狗狗毛髮等內容,被校方予以退學。
  • 被呼籲的《反虐待動物法》:現時有困難,未來有希望
    2009年年底,起草小組決定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起草《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當時全國虐貓虐狗、集中打狗的現象很多,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關注。」常紀文告訴新京報記者。 2010年1月底,《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部分內容公布,分為九章,大致包括禁止違法食用貓狗肉,野生動物、經濟動物、寵物等多類動物的反虐待措施等。
  • 反虐待動物法立法之路還有多遠?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指出,一般性虐待有主動物的行為,如毆打或殺死他人的寵物貓狗,相當於侵害了別人的財產,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果財產價值較高,則有可能構成犯罪。其他行為如向動物投毒的行為可能會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虐待動物並拍攝視頻進行網絡傳播則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 「民法典」關鍵詞熱度攀升 人大代表呼籲動物保護成兩會熱點|兩會...
    【今日大數據亮點】 5月27日12:00至5月28日12:00期間產生涉及2020年全國兩會信息124.8萬條,與昨日同期數據相比數量減少。據數據分析統計,民法典、公共衛生、產業鏈等話題關鍵詞數據較昨日明顯增加,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關於「制定法律禁虐禁食貓狗等伴侶動物」等建言成為當日「兩會熱點」。
  • 代表委員呼籲立法保障動物福利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從硫酸潑熊到挖貓眼球,近年來虐待流浪貓、狗等小動物並致其死亡的事件經常見諸報端、網絡,反響強烈且在人們心中引起較大震動。「兩會」前夕,網上還流傳著一組一名女子用高跟鞋殘忍地踩殺小貓的照片。不少代表委員在憤怒之餘紛紛呼籲,「反對虐殺動物」應當立法。
  • 用法律的力量協調人與自然關係(感悟)
    敬一丹: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電視臺記者 其實我也沒有想到,今年這份提請審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議案整理好後,同我所在的江西團代表一交流,能引發大家如此多的共鳴。30位代表主動聯署這份議案,讓我感動,也讓我由衷地覺得,善待野生動物,妥善處理好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迫切而重要。
  • 挪威設立「動物警察」打擊虐待動物行為
    原標題:挪威設立「動物警察」打擊虐待動物行為  新華網奧斯陸4月28日電(記者張淑惠 梁有昶)挪威政府28日宣布,將採取一系列強化動物保護的措施,包括設立專門的「動物警察」工作組。   挪威司法與公共安全部、農業與食品部在當天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說,為了加強對動物保護工作的跨部門協調,兩個部門成立了聯合委員會來制訂相關措施,其中包括設立「動物警察」試點項目。   據介紹,「動物警察」試點項目由位於挪威中部的南特倫德拉格郡警察局負責執行,暫定試行3年。
  • 對話反虐待動物志願者:能做的很有限,希望儘快推動立法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近年來,虐待、虐殺動物並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事件頻頻發生。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行為進行懲處。在民間,反虐待動物越來越受到關注,越來越多人加入反虐待動物志願行動。「我們一共聯繫了98位全國人大代表,希望他們把我們的呼籲帶到全國兩會。」
  • 歷史的軌跡-烏龜是動物還是魚?早期法律對虐待動物的案件
    在拜訪了成立於1824年的英格蘭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領導人之後,他回到美國,決心建立一個類似的組織。州議會很快批准了Bergh為其新的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頒發憲章,然後通過了他起草的法律,將其「惡意殺害,殘害,傷害,傷害,酷刑或殘酷毆打定為犯罪」任何馬匹,m子,牛,牛,綿羊或其他動物。」
  • 適得其反,加劇虐待動物的情況
    如果某個人虐待動物是由於心理或者精神疾病,且並沒有侵犯到他人利益,則我們不應該用法律來處罰他。至於有些朋友說,「文明不只是對待人類,有些東西是人類共識」,言下之意是人類對待動物的某些行為也可以涉及到「不文明」,對此我是反對的。虐待動物的行為是不是「不文明」,得看具體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 背後還有野生動物被用於商業牟利、遭虐待的亂象
    這讓新修《野生動物保護法》看上去充滿矛盾,這或許是為什麼媒體會醒目地用「《野生動物保護法》最大修訂:虎骨、熊膽可售賣」來做標題。其實,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審議過程中,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常委都表達了他們的憂慮。
  • 盤點兩會動物保護熱詞:為它們要福利 關係你我的福祉
    此次野生動物保護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加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代表委員紛紛為動物保護髮聲。趙皖平:建議儘快制定《動物保護法》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聯名30位代表,提交了一份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的議案。
  • 反虐待動物法知識點——遺棄動物屬於虐待動物嗎?
    今天來談一下虐待動物和遺棄動物的關係問題。我在講反虐待動物時,一直有人自以為是「唱反調」跟我講「遺棄動物也應屬於虐待動物」,其實,反虐待動物當然包括反遺棄動物!沒有任何一個愛動物的人是認可「遺棄動物」這種行為的,我認為這是不證自明的。一、到底什麼行為是虐待動物?虐待動物是指故意以殘酷的手段、方式給動物以不必要的痛苦或者傷害,或者以殘酷的手段、方式殺害動物。
  • 人大代表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記者今天了解到,該建議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我省擬研究制定《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定》、《海南省土壤環境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明確保護野生蚯蚓等相關條款。  徐麗俐等省人大代表指出,近年來,在瓊海、瓊中、定安、文昌等市縣,不少村民受利益驅使,大肆捕殺、收購、加工、銷售野生蚯蚓,嚴重影響了土壤質量,極大地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平衡,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 引以為戒,27隻斑鳩獲刑罰,聽人大代表咋點評
    為防止疫情擴散,該院利用「三遠一網」系統審理此案,全國人大代表、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通過網絡在線旁聽案件審理全過程。法院經審理查明,2019年6月至12月,被告人劉某某在濮陽縣某鄉修路施工期間,在禁獵期用夜間強光照明行獵的方法,用彈弓、鋼珠捕獵斑鳩27隻,經鑑定被告人所捕獵斑鳩為珠頸斑鳩,該鳥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系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保護動物缺正規法律保障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保護動物不缺公眾意識 只缺法律保障  在媒體報導北大學生殺死流浪貓事件後,記者電話採訪了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媒體負責人何勇先生,詢問了一下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在談話當中,他強調得最多的就是在我們需要更多的保護動物反虐待動物的法律法規。
  • ...法師:建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設立「護生日」、禁止動物表演
    2016年3月8日,我作為上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建議設立「護生日」,形成「救護生命、保護生態、愛護自己」的共識,宣傳保持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終極和諧的生命理念。使人倍覺感動的是、2020年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更是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