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們如此描寫天上的太陽,從其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寫作技巧

2020-12-05 狐曰之

與夜晚掛在天上的月亮相比,白天的太陽似乎不是那麼的被古代詩人所看重,原因也很好理解,畢竟太陽如此的刺眼,誰又能盯著看太陽看呢?

不過雖然不能直視太陽,但詩人同樣感受著太陽的溫暖,所以關於太陽的古詩詞也不乏名句,下面我們一起來從這些古詩詞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寫作的知識。

第一:分類的思想。

面對不可直視的太陽,古代人對太陽的運行時間段進行了分類。

第一重分類:夕陽,也就是即將落山的太陽是人們就喜歡的素材之一。

畢竟落日餘暉,這個時候的太陽不像其他時段的太陽那樣刺眼,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注視著它,但畢竟是快要落山的太陽,於是一種傷感之情也就產生了,夕陽、黃昏也多成為了傷心的代名詞。比如那句崔顥在《黃鶴樓》中著名兩句詩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當我們面對一件事物你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先別急,先分類吧,比如面對考試你是什麼心情?成績好是開心,成績不好是傷心,成績不好不壞是安心。

此外,面對夕陽的名句呢,還有李商隱的這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的無奈。夕陽為什麼好,因為終於可以直視了,可是呢?快黃昏,很快就看到了,所以美好的事物總是稍縱即逝啊。

第二重分類:被遮住的太陽。雖然是中午的太陽,可是太陽被擋住了,我們也可以看一看太陽,雖然看不清,但是至少可以抬頭看了。但是我們又想看清楚,所以,依然有些愁。

比如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中寫道: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浮雲都把太陽遮住了,找不到了太陽,詩人肯定要發愁啊。

第二: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雖然我們無法看太陽,可是太陽對其他事物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來就形成反襯。

比如李白就這樣寫過太陽,他說:長安百日照春空。雖然不能看太陽,可是春天的天空在被太陽照射著啊。

李白還怎麼寫呢?他說:日照香爐生紫煙。煙為什麼是紫的呢?我們知道煙不可能是紫色的,這完全是因為太陽光的照射而發生的一種視角效果,所以雖然沒寫太陽,可是太陽的感覺我們依然體會到了。

李紳怎麼寫呢?他把太陽和人結合在了一起,他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太陽熱不熱?當然熱了,汗水流的太多,都到了土裡了。

白居易呢?也不甘示弱,他寫什麼呢,他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日出之後,太陽照著花朵比火還紅。

當然,對於落日,白居易也不願意錯過,他寫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殘陽對於水產生什麼作用?發生了一種美麗的風景,也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那麼我們在寫事物的時候,有沒有考慮某一事物對其他事物的影響呢?

相關焦點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前兩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詩人為什麼多寫月亮而忽略太陽呢?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其一,月亮溫柔似水,太陽耀眼暴烈。顯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華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種安寧嫻靜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們所青睞。比較月光和陽光,很明顯,月亮溫和,太陽暴烈,就像女人和男人,母親和父親,誰更符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呢?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古代的詩(詞)人也不是不寫太陽,詩人筆下的太陽,一般都是晴天、烈日、苦曬之類的客觀天氣和環境的描寫,很少跟人的境遇及心裡活動聯繫起來。
  • 古代人為了描寫月亮,拼出這些創意,對於寫作文的我們幫助太大了
    在古代的詩詞歌賦中,月亮是古人最喜歡描寫的事物。關於月亮,李白寫過,杜甫寫過,王維寫過,歐陽修寫過,蘇軾也寫過。這樣一個幾乎被古代文人寫遍了的月亮,卻次次都能在不同人的筆下誕生新的光芒。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詩詞大咖們,都是如何描寫天空的月亮吧。、李白。李白筆下的月亮形象很是多變。比如這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孤單的李白看來,月亮就是自己的好朋友,隨時隨地的可以邀請他做客,一起開懷暢飲。
  • 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作品很多而寫太陽的較少,究竟是什麼原因?
    經過許多文人的加工和完善,很多物象會成為約定俗成的意象,比如,說到梅蘭竹菊,人們在潛意識裡就能想到高潔、堅貞的品質,說到蒼穹或鴻鵠,人們就能知道它們是高遠、自由的象徵,說到月亮,人們自然能聯想到思念、娟秀、溫婉、寧靜、清幽、含蓄
  • 古代傳說中,天上有十個太陽,而現實的太空中卻有著無數的太陽
    當夜觀天象時,往往會思考著廣闊宇宙的許多有趣的事情。古代的人們也常常對太空充滿著幻想和探索。古代天文學根據自己的智慧發展出以28宿和北極為基準的赤道天文坐標系統,創製了圭表、漏壺、渾儀、簡儀和水運天像臺等天文儀器,積累了豐富的、連續的觀測記錄。
  • 英語寫作:人物描寫有絕招
    說到寫作,大多數學生都會頭皮發麻,覺得很難把握,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的確,由於初中生詞彙量的有限,有時又受到漢語思維的幹擾,所以就不能正確的遣詞造句,切中題意,久而久之就懼怕寫作了。但是,在英語學習中,寫的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能力。他是通過書面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從而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
  • 給寫作「便秘」的你,8個看完就能立刻上手的寫作技巧
    這次,阿柴給大家特別整理總結了8個寫作技巧。認真琢磨看完,一定能在短時間內讓你的寫作水平提升一個level。想提升寫作水平的童鞋一定不要錯過。好吧,廢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開始。三、推薦書籍想提升文筆,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輸入性閱讀,積累可用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閱讀一些專門介紹寫作技巧的書籍, 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得更高,望得更遠。
  • 清朝詩人薛時雨一首描寫雨的詞作,寫得很細膩,讀來令人讚嘆不已
    清朝所留給我們最直觀的一個印象,那就是它非常的落後,也非常的封閉,同時也正是由於這種落後和封閉,才使得我們這個民族,在上個世紀遭受到了許多的苦難,使得被日本侵略,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唏噓;要知道我們可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我們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且我們在過去無論是在軍事、教育、
  • 重陽節到了,古代詩人們都在忙什麼?
    但在古代,這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從流傳下來的無數詩詞中,我們都可以找尋到重陽節的蹤跡。歲月匆匆過了千年,千年前的詩人們,在這一天,又在忙些什麼呢?騎射、圍獵這是唐朝初年的一個重陽節,陽光正好,風有些大。皇帝照例給大臣們開射箭party。
  • 晚唐社會黑暗,唐代詩人28字唐詩謎語,把天上雲朵罵了一通
    我們之前曾經品讀過一些有意思的唐詩,這些唐詩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其本身一個謎語。題目就是謎底,詩句就是謎語,最為著名的就是唐代李嶠的一首《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一首唐詩就是來鵠的《雲》,題目也就只有一個字,內容就也沒有一個字提到是雲彩,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成語。前兩句抒寫雲彩的形態之美,還有他的品格。「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天上的雲彩都是千姿百態善於變化的,每一朵都隨風飄走,回到高遠的長空之中。
  • 從範仲淹《嶽陽樓記》,引出文學創作中動態描寫在寫景中的運用
    作者多層次、多方位地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清澄浩蕩的洞庭湖,其中的「沙鷗翔集,錦鱗遊泳」,「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尤其令人過目不忘。為何?作者通過高超的筆法充分調動了景色描寫的動態技巧,動詞如「躍」,比喻如「靜影沉璧」,畫面更是一句一變,幻化一般,應接不暇,這些使得春日的洞庭湖如此栩栩如生、活力閃耀。
  • 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4種含義,你知道幾個?
    今天我們也來高雅一回,聊一聊古代的詩詞。古代詩人都喜歡詠月,而月亮在詩中有這5種含義,你知道幾個?第一種,象徵團圓。每當說起月亮的時候,很多人就想到了團圓,不管是中秋節還是元宵節,都講究團圓的含義。而在古代詩人們的詩詞中,象徵團圓也是常用的一種含義,蘇軾的《水調歌頭》就是典型的代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雖然同為月亮,但是在月缺的時候就象徵著分別,而月圓的時候也就是團圓之日。《水調歌頭》也是蘇軾比較得意的作品,並且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的也比較多,團圓也是這首作品比較突出的重點。第二種,象徵愛情。
  • 宋朝和尚寫了首禪詩,28字無一生僻,其中的道理很多詩人都悟不出
    古代,詩詞歌賦是文人們表達內心感想的一種形式,其中禪詩是古詩詞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禪詩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文人們所寫,另一種是出家人所寫。其實,這就是詩中的大道理所在,正因為夏天炎熱,所以我們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清風的涼爽。映射到人生上,說的就是很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在我們身處逆境時同樣能夠感受到。前兩句中,詩人連用4個有字,充分表達了四個季節各自的美好。
  • 一張景物圖,如何提升孩子們描述性寫作水平和結構分析技巧?
    孩子的英文寫作是很多家長苦惱的問題,英文寫作差不僅僅是孩子英文水平受限導致的,還與缺乏寫作技巧有關。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學會閱讀與寫作技能之間的相互轉化。通常家長們都認為孩子們需要大量的寫作練習來提高技能,但是這種做法久而久之就變得單調乏味,很容易引起孩子們消極應付的心態,根本無法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那麼,如何提升孩子們描述性寫作水平和寫作結構分析技巧,同時還可以保持他們對於寫作的熱情呢?
  • 三年級習作《國寶大熊貓》,孩子學會這些寫作技巧,提高語文成績
    因此作文的學習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訓練孩子的作文寫作能力。小學三年級語文第7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描寫大熊貓。接下來寫一寫,關於這篇習作的一些寫作技巧。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來提高語文考試時的綜合成績。
  • 李碩談中國古代戰爭史的寫作
    我自己高考之後進了北大文科實驗班,文史哲的課程都學,兩年之後可以再選一次專業。當時我對明清小說比較感興趣,覺得自己可以做這方面的專題研究——我關注歷史演義小說,跟這段經歷也有點關係。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中文系是最自由散漫的,可以逃課,而且中文系有逃課的傳統,因為旁聽生很多,他們把座位都填滿了,我不去也沒關係。
  • 五首關於描寫雪的詩詞,讓我們欣賞雪在傳統詩詞文化中唯美的意境
    在古代詩人眼裡,春花和秋月永遠有寫不盡的意境,那麼在即將到來的冬天,讓我們重新溫習一下「雪」在詩詞當中唯美的畫卷,這篇文章整理出了五首最具代表性的雪景圖:簡介:這是詩仙李白描寫下雪的一首千古好詞,「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寫的是空中亂舞的雪花如同爐煙升騰、地上的花草枝葉閃閃寒光,晶瑩剔透,如同瓊枝玉樹,李白就是李白,只用了短短的兩句就把天上地下描寫得奇絕瑰麗,尤其是最後一句「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更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李白不愧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 中考英語作文寫作技巧:英語作文要學中文作文,使用「鳳頭豹尾」
    即將走進中考考場的考生們:中考英語作文寫作要想獲得高分,除紮實的基本功外,獲得高分還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在寫漢語作文寫作時,語文老師是不是經常這樣對你們說:如果你作文的開頭很精彩,能夠引人人勝,那你這篇作文的得分肯定就低不了」!
  • 劉伯溫冷門的一首詩,看似普通的描寫雪,實則充滿了諷刺
    不過在古代,雪確實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使用的意象,很多詩人在看到雪之後,往往就會詩興大發,寫出許多優美或有趣的詩句。縱觀古代的諸多詩文,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寫雪的,他們把雪也描繪得極為唯美浪漫。不過在這些詩文中,有一首卻是比較另類的,那就是明朝劉伯溫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北風行》。
  • 這首描寫冬天的經典古詩,大雪紛飛難以入眠,道盡人生悲歡
    又到一年歲末時,冬天的腳步逐漸襲來,詩人謝靈運曾在數九寒天的冬日裡輾轉難眠,望著窗外的大雪和清涼的月光,想起自己一生顛沛流離,若有所思便寫下一首經典古詩。這首詩裡描寫了冬日景象,也訴說了心中三兩事,更多的一份人生感悟,一起來品讀。
  • 孟浩然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堪稱描寫自然的千古絕唱!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們的詩仙李白,可是十分敬重孟浩然的為人高尚瀟灑,風流倜儻。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合稱為「王孟」。他一生著詩二百餘首,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