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6月23日消息,當前,新冠疫情在人類社會傳播,而一種致命性病毒則在野生兔群中肆虐。
據《科學》報導,該病毒為2型兔出血症病毒,正在北美西南部的野兔群中迅速傳播,已對野兔種群和瀕危兔種造成威脅。近日,這種導致野兔出血性疾病的病毒又傳到了南加州地區。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獸醫病毒學家兼流行病學家Robyn Hall說:「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這種病毒很有可能會影響整個北美。」俄克拉何馬大學哺乳動物學家Hayley Lanier說:「前景非常不妙,我們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病毒傳播,而且擔心沿途的物種也會受到威脅。」
新病毒威力強危害大
兔出血症是一種高度接觸傳染的急性傳染病,以全身實質器官出血為主要特徵,迄今未見有人感染該症的報導。1984年,兔出血症病毒(RHDV)首先在我國江浙等地發現,因其傳染性強、死亡率高,一時間幾乎蔓延全國各地家兔種群,對家兔種群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該病毒存在於病兔的各種組織中,病毒含量以肝、脾最高,家兔病死率達90%以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清告訴《中國科學報》,通過加強飼養管理、隔離檢疫、免疫防治等綜合措施,大規模暴發的兔出血症得以控制。
劉光清特別提到,科研人員針對RHDV研製的兔出血症組織滅活疫苗,能使家兔快速產生抵抗病毒的抗體。「該疫苗工藝非常簡單且抗原性好,對家兔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2010年,法國首次報導一種新型RHDV殺死了很多野兔。葡萄牙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研究中心病毒進化研究員Joana Abrantes表示,這種名為2型兔出血症病毒(RHDV2)的新型毒株更容易重組。2015年和2016年間,RHDV2曾在北美傳播了18個月。
RHDV屬RNA病毒,在自然狀態下很容易發生重組和變異。劉光清介紹,經典RHDV一般不引起幼兔發病,對8周齡以上的青壯年兔高度敏感,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甚至高達100%;而變異後的RHDV2不僅能感染青壯年兔,對幼兔也很敏感。此外,由於RHDV2更容易發生重組變異,因此其宿主譜擴大,能感染並致死不同兔種。
「我們還發現,RHDV2的抗原性發生巨大改變,以至於針對RHDV研發的組織滅活疫苗不足以保護兔子對抗RHDV2。」劉光清說,這兩種RHDV都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能在死亡的動物體內生存3個月以上,食肉動物和昆蟲會通過糞便傳播該病毒。
據悉,RHDV2已導致伊比利亞半島60%至70%的野兔死亡,而這也造成了兩種以野兔為食的食肉動物數量驟降:西班牙帝雕和西班牙猞猁分別減少了45%和65%。
值得注意的是,5月21日,中國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發布消息稱,四川成都金堂縣兩個養兔場近日發生兔出血症疫情,經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診為兔出血症2型。疫情發生後,當地按照防治技術規範要求,對存欄兔實施撲殺、無害化處理和消毒等處置措施,並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劉光清表示,目前,四川發現的兔出血症疫情已經得到控制,沒有引起進一步的暴發。有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外防輸入等方面加緊防控。
多物種將受病毒威脅
對於美國多地開始收到野兔死亡的報導,亞利桑那州漁獵部野生動物獸醫Anne Justice-Allen說:「這很不尋常,我們不知道這種新病毒會帶來什麼。我從沒見過像這樣蔓延的兔瘟疫。」
Justice-Allen說,進一步了解該病毒及其致病性,有助於生物學家了解它會對野兔種群造成什麼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地質勘探局警告說,北美所有的兔形目動物都可能易感,包括家兔、野兔和遠親鼠兔。生物學家擔心這種病毒可能會對一些瀕危的兔種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墨西哥奇瓦瓦州自治大學哺乳動物學家Jesús Fernández說:「我們非常擔心目前的狀況,這種病毒會對物種構成嚴重威脅。」Fernández和同事不斷告誡牧民應該燒掉撿到的兔子屍體,或者埋到1米深的地下。他們正在組織採樣工作,以確定該國哪些兔群可能受到感染,及其數量變化。
Fernández表示,如果兔子數量直線下降,土狼可能轉而獵殺牛,這可能會導致牧民使用毒藥殺死土狼,而中毒的土狼屍體可能會危及鷹和禿鷹等食腐動物的生命。
新墨西哥州立大學野生動物學家Gary Roeme說,在美國西南部,關於兔子數量的數據並不多。他在新墨西哥州的三個地區做了幾年的調查,希望能確定這種病毒對兔子及其捕食者的影響。他和其他研究人員還想知道某些物種是否為該病毒的「蓄水池」,這可能導致病毒成為地方病。
我國有待上市二價疫苗
如果病毒進一步傳播,研究人員希望可以利用疫苗保護兔群。但實際上,用於家兔的疫苗並不能應用於野生兔群,因為疫苗需要注射。
Abrantes指出,捕捉和操縱野生動物引起的壓力通常是致命的,而疫苗本身也是由滅活的傳染性病毒製成的。這讓人們擔憂,疫苗本身是否能傳播有問題的病原體。
目前,葡萄牙的4家機構正在研究一種不同的方法。該項目名為Fight 2,於2018年10月啟動,預算約為12萬歐元,旨在開發一種基於病毒顆粒的原型疫苗,該顆粒可以模擬病毒,但不具有傳染性,從而可以為野兔種群開發能摻入餌料的RHDV2口服疫苗。
該項目預計在2021年底有初步結果。項目成員表示,如果疫苗研製成功,可能還需要2到3年的時間才能獲得疫苗許可。但該疫苗存在一個缺點,像家兔疫苗一樣,每6個月需要加強疫苗接種,所以疫苗的使用成本可能是一個問題。
美國地質勘探局國家野生動物健康中心野生生物學家Robert Dusek提醒:「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花費不菲。」
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野生生物生態學家Carlos Rouco對此也持懷疑態度。他說:「最好的措施是防止病毒入侵。雖然我並不是危言聳聽,但這種病毒是無法阻擋的。一旦病毒傳播到某個種群,人們應設法減輕該種群的其他壓力,例如在必要時提供水源。」他認為,種群中有一定比例的個體應該對這種病毒有抵抗力。
Justice-Allen說:「這種病毒已經暴發超過一個月,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活著的兔子,這令人欣慰。」
據悉,最近,劉光清團隊根據RHDV和RHDV2的抗原基因,已成功研製出國內外第一個二價兔出血症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劉光清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四川出現RHDV2疫情後,其團隊即對該疫苗進行了免疫效力評估。結果證明,該二價疫苗可同時抵禦經典RHDV和RHDV2的感染,並為實驗兔提供完全保護。目前,該團隊正與生物疫苗公司合作,開展疫苗臨床試驗,力爭儘快推出針對兔出血症的新型疫苗。
來源:中國科學報 編輯: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