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林蔭道擴增至131條 或能有效緩解熱島效應

2020-12-02 東方網

  東方網8月31日消息:這兩天,20條2014年「上海市林蔭道」正在市綠化市容局官網公示。不出意外,靜安區的南京西路、徐匯區的武康路、普陀區的石泉路等都將成為新一批林蔭道。算上全市已經命名的111條林蔭道,「上海市林蔭道」將達131條。這些林蔭道能有效緩解熱島效應,為人們出行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

  隨著林蔭道擴容,郊區新城的林蔭道也越來越多。正在公示的20條林蔭道「新秀」分布在全市15個區縣,其中近一半在郊區。同時,林蔭道的樹種也不再局限於懸鈴木、香樟等常見樹種,而是增加了欒樹、樸樹、無患子、櫸樹、水杉、中山杉等樹種,樹型和葉色各有千秋。

  就在20條新林蔭道進行公示的同時,有媒體報導了一份《中國城市步行友好性評價報告》,報告稱上海的步行友好性在全國35個城市中僅次於香港和深圳,排名第三。可不少市民覺得這份榜單有點「言過其實」:空氣汙染、車輛擁堵等問題在上海並不鮮見,城市真的適合步行嗎?

  記者求證後發現,這份評估報告的準確性和外界對它的理解都存在偏差。據了解,該報告出自一家非營利公益組織,且並非權威機構。報告在解釋何為「適宜步行」時表示:「在適宜步行的城市中,市民絕大多數日常活動可通過步行和公共運輸完成;而在不適宜步行城市中,人們出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機動車。」可見,這份報告評價的結果其實是反映35個城市公共運輸的便捷度,而非「城市是否適合走路」。

相關焦點

  • 緩解熱島效應滬上立體綠化各顯神通 攀緣植物是最大"增量"
    走在路上,皮膚被曬得發燙,如能遇到一片綠蔭,真是幸運。烈日當頭的室外,當空調這一現今人們最為依賴的降溫設施無法施展,人們發現,利用地面、屋頂乃至建築物牆壁上的綠色,可以尋找一份高溫下的清涼。  專業科研人員的試驗表明,綠量越高,降溫效應越強,林蔭道下的溫度可降低5℃至7℃;而一幢被植物包裹住的建築,室內溫度將下降5℃至10℃。在上海,立體綠化已開始各顯神通。
  • 濟南城市熱島效應明顯緩解
    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獲悉,濟南城市熱島效應監測評估報告近日出爐,根據報告,2017年濟南的熱島效應明顯緩解。報告提出了在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增加水體和綠地面積等對策建議。   魯網8月31日訊(山東商報記者 王新超)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獲悉,濟南城市熱島效應監測評估報告近日出爐,根據報告,2017年濟南的熱島效應明顯緩解。報告提出了在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增加水體和綠地面積等對策建議。
  • 香港:增加綠化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香港市區植被面積不足一成,增加綠化有助於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中國園林網8月11日消息:城市熱島效應帶來一連串環境和社會問題,例如加劇空氣汙染問題、增加散播傳染病、增加能源需求等,但城市已建成,發展不能隨意喊停,如何才為城市降溫?
  • 緩解中心城區熱島效應 武漢將啟用風道規劃
    將風引入中心城區緩解熱島效應 重點區域建設需考量通風條件本報記者張希為之所以開展城市風道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將郊外的風引入中心城區,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另一個是利用城市風道將霧霾吹走,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據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已從法國引進了一款名為「ariacity」的風環境測試軟體,今後在給城市做規劃時,這個系統可以模擬出規劃中的建築物、道路、社區周邊的風環境。
  • 合肥規劃建設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合肥規劃建設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讓城市吹起「穿堂風」 2020-03-28 1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
  • 「熱島效應」讓合肥越來越熱
    「熱島效應」愈發明顯  氣象專家這樣分析城市所面臨的高溫天氣: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為造成的「熱島效應」也起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城市「熱島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城市綠地、水體減少,大氣汙染、人工熱源排放增多,加上人多、廢氣多、高層建築多,從而導致市中心溫度升高的現象。
  • 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熱島效應不僅影響城市的生態環境,還對居民的健康產生威脅。屋頂綠化是降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辦法,可是由於觀念和經費方面的問題,北京屋頂綠化總面積還不到應綠化面積的1%  文/ 李微  入夏以來,頻繁的雷暴導致北京首都機場的航班大面積延誤,讓那些「空中飛人」們只能眼看著錯過的會議乾瞪眼。
  • 「城市熱島效應」的救星
    城市高溫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工發熱、建築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及綠地減少等因素,城市出現了「高溫化」的現象,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為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有效途徑之一是綠化。綠化種植改變了下墊面熱力性質,地面反射減少,還可以把積水迅速成為地表徑流隨管網排走,減少路面積水;還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築能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氣候小環境。
  • 城市熱島效應形成原因 因如何用綠化防治
    -在風速小於6 m/s時,可能產生明顯的熱島效應,-風速大於11 m/s時,下墊層阻力不起什麼作用,此時熱島效應不太明顯。5.城市大氣汙染使得城區空氣品質下降,煙塵、S02、,N0x,C0,含量增加,這些物質都是紅外輻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氣吸收較多的紅外輻射而升溫。
  • 尋找冷源緩解熱島效應 花城也要變「酷城」
    尋找冷源緩解熱島效應 花城也要變「酷城」金羊網  作者:趙燕華、穗規資宣  2020-09-22 廣州獲選成為世界銀行「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項目」首個試點城市,開展為期約一年半的試點工作。
  • 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認為城市的當地氣候背景對於「熱島效應」的影響要大得多,打破了人們此前關於城市熱島效應的不少「定論」。  對流效應對白天城市熱島的貢獻最大  「城市熱島」效應是人為活動和城市發展所導致城市氣溫高於郊區的普遍現象,一直備受關注。通常認為由於城市植被覆蓋減少,使得蒸散耗熱減小是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人們也一直認為「熱島效應」的強度主要受城市結構控制,比如城市大小、建築物高度、人口密度等。
  • 如何通過規劃城市森林緩解(亞洲)「溼熱」地區的熱島效應?
    研究背景城市熱島效應是最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全球性的城市化與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之下。城市熱島效應在低緯度城市,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一個日益突出的城市環境問題。城市熱島效應將導致能源和水資源使用上升,導致空氣汙染,損害城市居民健康等負面效應。例如,在印度,每年因為城市高溫熱浪導致數千人死亡。
  • 熱島效應加劇高溫熱浪
    在分析了2010年7月2日至6日北京一次極端高溫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對城區地面氣溫時空分布的影響後,任國玉發現,在這5天中,城區和郊區午後的最高氣溫平均相差1.5℃,最高時相差2.5℃;這一差值在凌晨更大,局地超過5℃。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氣候與環境研究》雜誌上。
  • 全球變暖讓植物無所適從 城市熱島急需綠化來緩解
    在現代城市,熱島效應由於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等諸多原因而持續增強,感受四季分明、冷暖更替可能會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望。「城市會最終成為一個與自然生態完全絕緣的『孤島』嗎?」誰知道呢?但不時見諸報端的一些相關新聞報導,足以令人相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化亟待強化。
  • 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
    原標題: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通常認為由於城市植被覆蓋減少,使得蒸散耗熱減小是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人們也一直認為「熱島效應」的強度主要受城市結構控制,比如城市大小、建築物高度、人口密度等。   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認為城市的當地氣候背景對於「熱島效應」的影響要大得多,打破了人們此前關於城市熱島效應的不少「定論」。
  • 關於城市熱島效應,你知道多少?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的氣溫比郊外的氣溫高。這種現象通常是由於城市建設發展迅猛,生態環境失調,出現了裸地多,水面少;水泥、瀝青地多,草地少;高層樓房多,樹林少的現象,再加上車輛擁擠,人群稠密,大量二氧化碳排入空中,加強了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影響。
  • 武漢規劃風道有效緩解強熱島效應 但最重要風道卻被密集高樓擋住
    (責編:關喜豔、周恬)觀點氣候專家武漢強熱島面積減小風道和綠地功不可沒建設通風廊道送風,成為打破城市「鐵桶」、緩解「熱島效應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了解到,武漢中心城區的強熱島效應已得到了控制,強熱島區域在緩慢減小,城市風道和綠地建設帶來的效果不可忽視。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首席氣候變化專家梁益同說,武漢市的「熱島」幾乎都集中在城區。隨著年代的推移,城區面積不斷擴大,武漢市的熱島面積也不斷增長,但強熱島面積從2005年後開始緩慢減少。
  • 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 2009-10-20 15:13:22 來源:中國天氣網
  • 太陽能光伏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環境影響
    (來源:微信公眾號「光伏測試網」ID:TestPV)1.城市熱島效應和光伏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導致城市變暖。城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 UHIE)定義為人造區域內的溫度升高,UHIE強度是城市供熱的指標,是城市和農村空氣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氣候帶內,溫度範圍是5°C至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