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塑料交情 到此為止?
昨日,有些飲品店仍在使用塑料吸管。
餐飲企業改以紙質吸管替代塑料吸管。
去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用品。
去年9月17日,重慶市印發《重慶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通知,該通知也是重慶版的「史上最強限塑令」。
1月3日、4日,記者走訪重慶主城區各大商圈和高校周圍的商業街發現,很多超市和餐飲店都已經執行了《實施意見》。但是,也有一些餐飲企業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用品。
很多地方花錢也買不到塑膠袋了
重慶版「史上最強限塑令」有多嚴?從兩方面就能看得出來。
《實施意見》顯示,重慶市嚴格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另外,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
到2020年底,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並且全市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同時,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
記者在走訪和調查中注意到,很多超市和餐飲店確實貫徹執行了《實施意見》。
在麥德龍南岸區商場,記者看到收銀臺上放著一沓無紡布購物袋,規格相當於中等購物袋大小。「目前只有這一種型號的購物袋,如果買冰鮮商品,還有保溫箱可以選購。」商場收銀員告訴記者,「很早就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了,現在大多數消費者都會自己攜帶口袋來購物,也有消費者用紙箱打包。」
外賣也用上了可降解材質包裝袋
除了線下超市,線上的配送也在發生著變化。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在盒馬鮮生南湖路店購買了肉類和蔬菜,該店使用的塑膠袋為可降解材質。隨後,記者在店內看到,一次性吸管和門店使用的餐具,也全部更換為可降解材質或者可循環使用材質。
記者還了解到,為鼓勵消費者在門店環保消費,盒馬鮮生攜手螞蟻森林,消費者只要用盒馬APP結帳時未購買塑膠袋,每天可獲得一次21克螞蟻森林綠色能量。
在餐飲外賣方面,肯德基中國去年12月發布「自然自在」可持續發展宣言,預計從今年起全國肯德基餐廳每年將減少使用超過7000噸不可降解塑料。
在南坪萬達廣場肯德基餐廳,今年1月起塑料吸管全面停止使用,堂食、外帶將用木質餐具替換一次性塑料餐具,外帶、外賣中使用的塑膠袋將全面更換為紙袋或可降解塑膠袋。
在大學城U城天街的星巴克,店內沒有擺放塑料吸管。「現在星巴克飲品大都用直飲杯,不需要吸管也能直接喝。」店員告訴記者,該店已不再使用塑料吸管,包裝袋、杯套等都是紙質的。
一些飲品店仍在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雖然便利店並不在此次新規管理範圍內,但重慶許多連鎖便利店也取消了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記者發現,在羅森便利店,目前店內堂食區域的餐具已換成了木質一次性筷子和紙質吸管。
在重慶工商大學附近的商業街,古茗和茶百道等飲品店都取消了塑料吸管的使用,替代以紙吸管。茶百道店員介紹,由於紙吸管長期浸泡會變軟,影響口感,「我們會告訴消費者,要儘快飲用。」
但是,距離茶百道僅僅一牆之隔的一家飲品店,卻仍然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面對記者的提問,店員說「不清楚不能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附近的茉沏飲品店也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昨日,記者將走訪調查遇到的相關情況,向有關部門進行了舉報。
消費者很支持,也有一些小擔憂
在走訪和調查中,記者採訪了多位市民,大家都對《實施意見》表示支持,認為「有助於大家養成循環使用環保袋的習慣。」
「大概十幾年前,那時候到超市買東西會給塑膠袋。後來,塑膠袋需要自己購買,我隨身就習慣帶個帆布袋。」家住大學城的李海華告訴記者,自從習慣帶帆布袋後,他家裡面的塑膠袋少了很多,「塑膠袋汙染環境又浪費錢,對於這次限塑令,我舉雙手贊同。」
「有時候點外賣,商家會套好幾層,所以經常會在寢室看到成堆的塑膠袋。」馬原是一名大學生,他覺得限塑令有助於減少產生垃圾。
除了支持環保政策,也有市民表示擔憂。
「我剛剛買了奶茶,商家用的就是一次性塑料吸管,這影響限塑的整體效果。」大學生王博爾說,用可降解吸管喝奶茶,口感上會差一點,但是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我覺得還是需要監管和懲罰措施,一些餐飲店還沒有形成環保意識,要重點抓一下。」
也有一部分消費者表達了對可降解材料的疑惑,「有些塑膠袋上沒有明確標註是可降解材質,我們不會分辨,一些商家亂用我們也不知道,還是應該嚴查嚴管。」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曲鴻瑞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