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中國湖南地區漢族人群腦梗死或腦出血的易感基因

2020-11-26 生物谷

動脈粥樣硬化是已被公認的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其發生與血脂代謝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人們推測高水平的B族I型清道夫受體在介導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方面可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的對B族I型清道夫受體基因多態性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外顯子1 G4A多態和外顯子8 C1050T多態,其中外顯子1 G4A多態對血脂的影響獲得較多的支持,該多態位點不僅對部分人種健康人群血脂有一定的影響,還參與了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紊亂。《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13年6月第16期發表的一項關於「Susceptibility gene for stroke o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Han population in Hunan Province of China」的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外周血B族I型清道夫受體基因外顯子1 G4A的A等位基因頻率明顯低於正常對照者。但B族I型清道夫受體外顯子1 G4A GA+AA基因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和腦出血患者外周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顯著高於GG基因型患者,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顯著低於GG基因型患者。作為認為,B族I型清道夫受體基因外顯子1 G4A多態性可能與中國湖南地區漢族人群腦出血無關,而與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有關,且A等位基因可能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代謝有關。(生物谷 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Doi:10.3969/j.issn.1673-5374.2013.16.009

Susceptibility gene for stroke or cerebral infarctionin the Han population in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Danheng Mo, Hongwei Xu, Wensheng Zhou, Qiming Yang, Jianwen Yang, Bo Xiao, Qidong Yang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gene can protect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a mononucleotide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blood lipid metabolism, postprandial serum lipidlevels, insulin resistanc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familial hyperlipidemia. In this study, the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gene exon 1 G4A gene polymorphism in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infarction patients,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 was detected using th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GA + AA genotype frequency of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gene G4A in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i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ndnormal controls; however, the A allele frequenc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The serum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B type I gene G4A GA + AA 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the serum level of 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the GG genotype, in both the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groups. The serum level of 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atients with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gene G4A GA + AAgeno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the serum level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total cholestero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s with the GG genotype. Our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4A polymorphism of the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gene is a possible predisposing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at it has noassociation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Han population in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The Aallele i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sm of high-density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相關焦點

  • 腦出血、腦梗死、腦積水昏迷促醒
    現為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腦系科中心十病區主任。1腦出血(不含腦幹出血):腦出血患者早期會出現顱內壓增高、腦組織腫脹,進而出現腦供血不足、腦缺氧引起昏迷,腦缺氧:腦部瀰漫性缺氧致使腦水腫出現的昏迷一般較重,呼吸、血壓、心率波動較大,治療上往往不能達到理想效果,需進行昏迷評分,評分低於7分者通過治療醒來的可能性較高,因個體差異性較強,效果不可一概而論,主要治療方式選擇脊神經電刺激術、神經幹細胞移植、DPS腦植入電極治療,
  • 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進展
    Wang等研究發現,在漢族人群中,有ERAP-1(rs27434)多態性的健康對照組人群其基因型(AA、CC)頻率顯著低於AS病例組人群,此外,AS病例組中A-C單倍型的頻率高於健康對照組,提示A-C基因可能是AS的易感性基因,ERAP-1基因位點rs27434多態性可能會增加AS的發生風險。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如下圖所示,漢族人群可分成 7 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如下圖所示,漢族人群可分成 7 個亞群:北方漢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西北漢族(甘肅、陝西),東部漢族(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漢族(湖北),南方漢族(貴州、四川、重慶、湖南、雲南、江西),東南漢族(福建)和嶺南漢族(廣東、廣西)。
  • 缺失中國人群關鍵樣本 易感基因檢測報告準確性存疑
    見習記者 崔笑天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導定價5980元,檢測110個基因位點,覆蓋18種腫瘤風險,這是諾禾致源官網上一款名為「腫瘤全面遺傳易感基因檢測」的產品。
  • 銀屑病易感基因最新研究成果
    遺傳因素在銀屑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發現銀屑病40多個易感基因,極大推進了銀屑病遺傳學研究進程。不同人群銀屑病GWAS的meta分析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研究結果的真實性,並且能夠探明銀屑病的易感性在不同人群中存在遺傳異質性。
  • 幕上大面積腦梗死的診治,一文總結
    第9屆湘雅腦血管病國際論壇暨第4屆湖南卒中中心聯盟大會暨第4屆湘雅腦血管病介入治療高峰論壇上,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的張樂教授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幕上大面積腦梗死的診治進展,包括其影像學特徵、預測、治療和管理等。
  • 揭示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
    ,首次揭示高海拔西藏地區肺癌人群基因突變特徵,對指導高海拔地區人群的肺癌精準治療具有重大意義。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列首位,而在高海拔西藏地區,這兩項數據分別排在該地區各癌種的第六位和第四位[1]。據此推斷,高海拔地區肺癌人群可能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肺癌人群的基因特徵,且這種特徵可能與低氧有關。
  • 柳葉刀綜述:腦出血急性期管理
    >以及基因,首先影響內皮完整性。一項入組13項隨機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與急性腦梗死相比,腦出血患者在卒中單元接受治療可降低20%不良預後風險。內科治療1.癲癇腦出血後癲癇風險較高(約5-10%),高於急性腦梗死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早發癲癇(<7d)由腦出血所致的組織損傷所致,並不影響恢復。不推薦使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物,因其獲益風險間的平衡點尚不明確。對於早發癲癇患者,應給予3-6個月抗癲癇治療,以預防後續癲癇發作。
  • 椎間盤退變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
    目前,有關IDD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聚焦於多種蛋白的編碼基因,1種基因可多態性編碼1種與IDD發病機制相關的功能蛋白。研究IDD易感基因有助於理解IDD的發生機制。在TSP2相關基因中,一些DNA序列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片段可能與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狹窄症相關。TSP2相關基因中rs6422747和rs6422748與IDD的易感性相關,但與中國漢族人群IDD的嚴重程度無相關性,表明TSP2相關基因的多態性可能是IDD發生的危險因素。
  • 冬天易發腦出血,年輕人也別放鬆警惕
    冬天易發腦出血,年輕人也別放鬆警惕 2019-11-15 17:33:29 來源:光明網  |  作者:楊蔚然 | 字號:A+ | A-  立冬以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腦血管介入中心
  • 青年腦出血,可能與如下相關
    根據臨床表現和CT,出血性卒中可分為腦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硬膜外出血。自發性腦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高血壓,其次是腦血管畸形、澱粉樣血管病、出血傾向、腫瘤、梗死後腦出血等。 腦出血多見於45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其主要病因為高血壓合併細小動脈硬化。
  • 關於腦出血的這10個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研究發現LDL-C水平<70 mg/dL的受試者人群發生腦出血的風險顯著增加,而當LDL-C水平>70 mg/dL,這種風險關聯反而不顯著。這一結果表明,過低的LDL-C水平增加了腦出血發病風險。3對CT血管成像「點徵」陽性的腦出血患者進行強化降壓效果如何?
  • 研究發現銀屑病易感基因編碼區功能性變異—新聞—科學網
    遺傳因素在銀屑病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連鎖分析和候選基因研究方法發現了銀屑病一批易感位點並篩選出銀屑病的潛在易感基因,為銀屑病的後續易感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和遺傳學的發展,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成為目前尋找複雜疾病易感基因的重要途徑,較好的揭示了基因組上易感基因/位點上與人類疾病對應關係,儘管目前尚不能全面解釋易感基因/位點在疾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但是為後續疾病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依據。目前國際上運用GWAS方法已累計發現40多個銀屑病易感基因/位點,極大推進了銀屑病的遺傳學研究進程。
  • 華盛頓大學教授談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中國的數據中最令人震驚的,是漢族基因組中顯著的同質性。伊沛霞從歷史學視角對這一現象的原因提出兩種解釋:一是中國的婚姻實踐促進了基因流動,二是政府參與到長距離人口遷移中也對此產生了影響。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北大文研講座」第九十四期第二場在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舉行,主題為「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截至目前,華大基因累計發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相關的科研論文53篇,其中SCI論文47篇 (46篇為與多家醫療機構合作共同發表),內容涉及方法學、臨床驗證、臨床案例、無創雙胎、無創單基因病&全基因組、無創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症候群等。 由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的特殊性,使得現有的分析方法都不能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導致其蘊含的巨大價值無法被挖掘。
  • 腦出血的前兆 6種症狀預示可能是腦出血
    不論是冠心病、還是腦出血都會對老人造成加大的傷害,我們只有及時預防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那麼腦出血的前兆有什麼症狀?腦出血的病因有哪些?腦出血病人吃什麼好?腦出血的前兆1.劇烈頭痛患者如果出現突然的頭疼症狀,但是又沒有其他特別的誘因的話要注意警惕。
  • 日本人群GWAS研究發現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
    日本人群GWAS研究發現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0 14:44:04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Yoichiro Kamatani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日本人群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
    動脈網:開展這樣大規模人群的研究,您和您的團隊採用了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曹亞南研究員:我們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例人DNA樣本進行了40X深度全基因組測序。由於樣本量巨大,對測序成本、通量有很高的要求,並且需要兼顧測序準確性,於是選擇了華大智造的國產自主高通量測序平臺DNBSEQ。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