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群GWAS研究發現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

2021-01-09 科學網

日本人群GWAS研究發現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0 14:44:04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Yoichiro Kamatani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日本人群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6月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當前遺傳學研究的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歐洲血統。為了闡明東亞人群的疾病生物學,研究人員對212453名日本人進行了42種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研究人員在276個基因座中檢測到320個獨立信號,涉及27種疾病,其中25個是新的基因座(P<9.58×10-9)。

 

東亞特定的錯義變體被確定為三個新基因座的候選因果變體,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獨立的日本隊列成功地複製了其中兩個。ATG16L2的p.R220W(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和POT1的p.V326A(與肺癌有關)。

 

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了全基因組轉錄因子佔據的2868個注釋中的遺傳力富集,並在9種疾病中發現378個顯著富集(假髮現率<0.05),例如,針對前列腺癌的NKX3-1。日本人群中的這種大型GWAS提供了對複雜疾病病因學的了解,並強調了在非歐洲人群中進行GWAS的重要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Large-scal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identifies novel susceptibility loci across different diseases

Author: Kazuyoshi Ishigaki, Masato Akiyama, Masahiro Kanai, Atsushi Takahashi, Eiryo Kawakami, Hiroki Sugishita, Saori Sakaue, Nana Matoba, Siew-Kee Low, Yukinori Okada, Chikashi Terao, Tiffany Amariuta, Steven Gazal, Yuta Kochi, Momoko Horikoshi, Ken Suzuki, Kaoru Ito, Satoshi Koyama, Kouichi Ozaki, Shumpei Niida, Yasushi Sakata, Yasuhiko Sakata, Takashi Kohno, Kouya Shiraishi, Yukihide Momozawa, Makoto Hirata, Koichi Matsuda, Masashi Ikeda, Nakao Iwata, Shiro Ikegawa, Ikuyo Kou, Toshihiro Tanaka, Hidewaki Nakagawa, Akari Suzuki, Tomomitsu Hirota, Mayumi Tamari, Kazuaki Chayama, Daiki Miki, Masaki Mori, Satoshi Nagayama, Yataro Daigo, Yoshio Miki, Toyomasa Katagiri, Osamu Ogawa, Wataru Obara, Hidemi Ito, Teruhiko Yoshida, Issei Imoto, Takashi Takahashi, Chizu Tanikawa, Takao Suzuki, Nobuaki Sinozaki, Shiro Minami, Hiroki Yamaguchi, Satoshi Asai, Yasuo Takahashi, Ken Yamaji, Kazuhisa Takahashi, Tomoaki Fujioka, Ryo Takata

Issue&Volume: 2020-06-08

Abstract: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in current genetic studies are of European ancestry. To elucidate disease biology in the East Asian population, we conduct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with 212,453 Japanese individuals across 42 diseases. We detected 320 independent signals in 276 loci for 27 diseases, with 25 novel loci (P<9.58×109). East Asian–specific missense variants were identified as candidate causal variants for three novel loci, and we successfully replicated two of them by analyzing independent Japanese cohorts; p.R220W of ATG16L2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V326A of POT1 (associated with lung cancer).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enrichment of heritability within 2,868 annotations of genome-wide transcription factor occupancy, and identified 378 significant enrichments across nine diseases (false discovery rate<0.05) (for example, NKX3-1 for prostate cancer). This large-scale GWAS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tiology of complex disease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erforming GWAS in non-European populations.

DOI: 10.1038/s41588-020-0640-3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640-3

相關焦點

  • 日本大型研究發現東亞人群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
    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Yoichiro Kamatani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日本人群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不同疾病的新型易感基因座。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6月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當前遺傳學研究的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歐洲血統。
  • 研究發現32個新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座
    研究發現32個新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1:14:19 2020年5月18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Nilanjan Chatterjee等研究人員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發表論文,他們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鑑定出
  • 銀屑病易感基因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全外顯子組研究鑑定出15個新的銀屑病易感位點」(Whole exome analysis SNP array identifies 15 new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soriasis)和全基因組meta分析發現多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及揭示種族異質性(Genome-wide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multiple
  •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突變的致病機制
    該研究發現SLC16A11基因編碼區的2型糖尿病易感突變會產生功能獲得性突變蛋白,導致肝臟脂滴不正常積累增多,進而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該研究結果對之前報導的認為此類易感突變導致蛋白功能缺失的研究結論提出了質疑。
  • 缺失中國人群關鍵樣本 易感基因檢測報告準確性存疑
    易感基因檢測報告的質量極度依賴檢測公司的數據解讀能力,需要龐大的數據積累與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論證。而問題是,國內大部分基因檢測公司私有資料庫並不成熟,需要使用國際公共資料庫,底層數據同質化嚴重,中國人群數據缺失。以此為樣本得出的檢測報告,準確性存疑。
  • 研究發現銀屑病易感基因編碼區功能性變異—新聞—科學網
    遺傳因素在銀屑病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連鎖分析和候選基因研究方法發現了銀屑病一批易感位點並篩選出銀屑病的潛在易感基因,為銀屑病的後續易感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和遺傳學的發展,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成為目前尋找複雜疾病易感基因的重要途徑,較好的揭示了基因組上易感基因/位點上與人類疾病對應關係,儘管目前尚不能全面解釋易感基因/位點在疾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但是為後續疾病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依據。目前國際上運用GWAS方法已累計發現40多個銀屑病易感基因/位點,極大推進了銀屑病的遺傳學研究進程。
  • 椎間盤退變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
    目前,有關IDD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聚焦於多種蛋白的編碼基因,1種基因可多態性編碼1種與IDD發病機制相關的功能蛋白。研究IDD易感基因有助於理解IDD的發生機制。在TSP2相關基因中,一些DNA序列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片段可能與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狹窄症相關。TSP2相關基因中rs6422747和rs6422748與IDD的易感性相關,但與中國漢族人群IDD的嚴重程度無相關性,表明TSP2相關基因的多態性可能是IDD發生的危險因素。
  • 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進展
    Wang等研究發現,在漢族人群中,有ERAP-1(rs27434)多態性的健康對照組人群其基因型(AA、CC)頻率顯著低於AS病例組人群,此外,AS病例組中A-C單倍型的頻率高於健康對照組,提示A-C基因可能是AS的易感性基因,ERAP-1基因位點rs27434多態性可能會增加AS的發生風險。
  • GWAS大家都耳熟能詳, TWAS又是何方神聖
    GWAS稱之為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是研究複雜疾病遺傳易感性的一種方法,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複雜疾病中,識別到了許多與疾病相關的SNP位點,然而GWAS識別到的很多SNP位點很多位於非編碼區,位於非編碼區的基因,也由於連鎖不平衡的存在,無法確切定位致病的候選基因。只基於gwas的結果,僅能給出候選的染色體區域。
  • 多人群系統性紅斑狼瘡GWAS-meta分析完成
    (SLE)全基因組meta分析研究成果,該研究不僅發現了10個新的SLE易感基因或位點,同時在揭示了SLE在人群間患病率不同的遺傳學基礎,為進一步探討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SLE的患病率在不同種族人群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其中歐美人群的患病率較低(約為20/100000),亞洲人群患病率約為31-70/100000,而非洲人群的患病率則中高達160-200/100000。截止2016年,已經有近20項關於SLE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研究成果相繼發表,發現了至少60個SLE易感性相關聯的區域/基因,但這些易感位點尚不足以充分解釋SLE的遺傳學發病機制。
  •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重症COVID-19遺傳易感基因
    其檢測到Covid-19呼吸衰竭與基因座3p21.31的rs11385942和基因座9q34.2的rs657152的交叉複製關聯,3p21.31基因簇是Covid-19呼吸衰竭患者的遺傳易感性基因座,而9q34.2位點的關聯信號與ABO血型位點一致,與其他血型相比,A型血的重症風險更高,O型血可能具有保護作用。
  • 健康所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分子風溼病學研究組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幹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 GWAS:用大數據解密基因和人類疾病的關係
    當應用於人類數據時,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比較了具有不同表型的實驗個體的DNA這些參與者包括患有某種疾病的人和類似的沒有這種疾病(對照組)的人,也可能是對某種特定特徵(例如血壓)具有不同表型的人 每個人都會提供一個DNA樣本,通過測序獲得數百萬個基因變異 如果一種類型的變異(一個等位基因)在疾病患者中更常見,這種變異就被認為與疾病有關 相關的SNP 被認為是人類基因組中一個可能影響疾病風險的區域
  • 山東省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麻風病易感基因發布會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麻風病易感基因的有關情況。這是中國科學家在發現複雜疾病易感基因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我省衛生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體現,標誌著我國及山東省在麻風病易感基因研究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極大提升了我省麻風病防治工作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 ...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
    仁濟醫院在線發表代謝調控自身免疫病的新成果 | 研究發現牛磺酸與狼瘡易感基因相互作用參與疾病的發生 2020-07-06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新的麻風病易感基因
    10月2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通過對10531個病例及健康對照者的研究,發現2個新的麻風易感基因,並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其中1個和傳染病有關。這是繼2009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關聯分析方法率先發現7個麻風易感基因之後,在該領域取得的又一原創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繼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亞洲人易感新冠病毒?不,是吸菸者更易感
    根源是一篇上個月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未經同行評議)上的8人樣本(其中僅1人為亞裔)的研究指出,SARS-CoV-2主要感染亞裔群體。顯然,這個樣本太過迷你,根本不具備任何統計學意義。但在全球嚴重緊急的疫情下,確定易感人群是有必要的,以便進行有效的防護與護理。
  • 新型肺炎死亡人數超過SARS, 兒童孕婦是易感人群
    鍾南山院士談疫情死亡率昨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了兒童和孕產婦是易感人群兒童和孕產婦是易感人群就在1月31日,浙江省通報過8例新冠病毒感染的兒童,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3個月22天,這也是目前為止全國年齡最小的一位患者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公眾號介紹,該醫院此前牽頭開展了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基於相關研究,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依託了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這一計劃。ChinaMAP 旨在全面囊括漢族及主要少數民族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多樣化遺傳結構,並調查其對代謝疾病的影響以及廣泛的生物醫學相關的定量特徵。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公眾號介紹,該醫院此前牽頭開展了多項覆蓋全國的隊列研究,基於相關研究,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依託了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和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了這一計劃。ChinaMAP 旨在全面囊括漢族及主要少數民族在不同地理區域的多樣化遺傳結構,並調查其對代謝疾病的影響以及廣泛的生物醫學相關的定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