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看細菌(連載一):醫學院裡後悔的師兄(成敗皆由細菌)!

2021-02-18 陳偉釗醫師工作室

【陳偉釗醫師工作室小編按:在很多人眼中,細菌、病毒是導致疾病的罪魁禍首,是我們可惡的敵人。當我們千方百計製造出強有力的抗生素殺滅抑制它們時,驀然回首,卻發現我們卻又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並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是有害的,有的甚至是我們多年的老朋友呢!下面的連載我會帶你走進細菌病毒的微觀世界,讓我們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微生物。】

   在我進入中山醫學院(現中山大學醫學院)讀書後,除了課本知識,我更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最流連的地方是學校的圖書館。有一次,我在閱覽室看「中山醫學院學報」時,看到了一篇令人感慨的文章,下面我把主要內容向大家講述。

   一位寒家子弟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考上中山醫學院,成為我不知名的師兄(我也不知道他是那一個年級的),這位師兄在大學讀書也很勤奮,並在年級當上了幹部。到了最後一年最臨近畢業分配時,這位師兄面臨痛苦的抉擇,作為年級幹部,他必須做出表率,到西藏新疆等邊遠地區支援醫療。但從私心上,他並不想辛辛苦苦讀完書後,沒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到那麼最艱難的地方工作,這也不利於以後的工作。怎麼辦呢?最後就想到假生病來騙過老師,但他想到醫學院的老師並不是那麼容易受騙,不來點真的肯定蒙不過。這時他就想到了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細菌,平時做實驗時用細菌注入動物體內,就很容易引起動物發熱,如果照樣把一點細菌注入自己的體內,那肯定會造成發熱的症狀,就可以輕易地騙過老師了。

   到了畢業分配的前一晚,師兄靜悄悄地跑到學校實驗室,從一瓶細菌溶液中抽出一點注入自己的體內。第二天,他如願地出現了發熱,也如願不必去邊遠地區支援,他為自己的小聰明得意了。

   但不久後,麻煩來了,就是注入體內的細菌來找他的麻煩了,他又開始出現發熱,況且這次的發熱更麻煩,老是不退燒,最後只能住院觀察治療。在病房裡,醫生給他用了很多抗生素,但都沒有效果,師兄這時也不敢將自己注入細菌的事情告訴學校老師和醫生,怕對他的前程有影響。就這樣,在那個細菌培養手段不多,抗生素比較缺乏的年代,師兄自己注入的細菌沒有辦法控制住,只能任憑它在體內肆虐,讓他痛苦萬分,身體一落千丈。到了最後,他體內的敗血症已經不可控制,師兄命在旦夊,他這時才後悔當初那個愚蠢的決定,並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老師醫生,醫生這時才給他使用對付那種細菌的藥物,但已經回天乏力,師兄病情再次加重,最後奪去了他年青的生命。

   這篇文章就是這位不知名的師兄在臨終前寫下的,文章中把他的悔恨寫下來,並提醒師弟師妹們不要因無知而步其後塵。文章滿目悽涼,我在圖書館讀了這篇文章後感慨萬分,所以雖然至今有三十幾年,仍不會忘記當初這篇文章的內容。

   師兄的成敗皆由細菌而起,但我們不能指責細菌,細菌只是由於其生命軌跡而自生自滅,而作繭自縛的才是我們人類自己。其實細菌不是我們人類的敵人,它的很大一部分還是我們的朋友呢!

    在馬丁·布萊澤教授著《消失的微生物》中,就描述了細菌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下面讓我們用第三隻眼來看待細菌吧!

【預告】

第三隻眼看細菌(連載二):《消失的微生物》序言!(細菌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隻眼看細菌(連載三):現代的胖子是怎樣煉成的?(腸道細菌減少引發的)

第三隻眼看細菌(連載四):幽門螺旋桿菌的功過!(減少胃癌發生,但***)

【推薦閱讀】

愛滋病啟示錄(7):第二位愛滋病患者治癒,治療重現曙光!

失去美味和養生的食物(15):速食麵PK貓飼料,竟然發現不可告人的秘密!

潮州歌冊奇譚(13):陳三五娘的故事。

潮州俗語隱藏的醫學知識(18):芹菜蒜,食了有錢囥。(預防流感篇)

慈母頌(2):慈詳的母親!

相關焦點

  • 細菌生物膜是否「堅不可摧」
    「只要條件適宜,任何細菌均可形成生物膜,而至今尚無藥物能有效防治此類感染。」近日,由華西口腔醫學院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辦的「2011年國際微生物生物膜學術研討會」召開,大會執行主席、微生物學家施文元接受了《科學時報》採訪。 在自然條件下,細菌以浮遊和生物膜兩種生長狀態存在。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膜新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於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噬菌體φ29尾部蛋白含有一段用於穿透細胞膜的孔道形成環絆」(「
  • 第三課:細菌的形態與結構(下)
    導語   1   在上一課《細菌的形態與結構(上)》中我們學到了細菌的基本結構,細菌的四層基本結構非常類似於我們平時喜歡吃的雞蛋的結構,想想雞蛋殼、殼裡的膜、雞蛋清和雞蛋黃分別類比細菌基本結構的哪一層呢?
  • .& Microbe:細菌第六型分泌系統介導的殺細菌效應在高等真核生物...
    2014年1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2013年10月,著名的'細胞'雜誌社(Cell Press)接收了來自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傅暘博士的最新科研成果--"轉座子突變測序法霍亂弧菌腸道定殖必需基因研究以及由此揭示的宿主體內細菌第六型蛋白分泌系統介導的殺細菌作用的激活",並作為12月主推高光文章發表於微生物學界頂級雜誌"
  • 「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簡介
    2004年9月,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聯合國內已開展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多年的8家醫院,共同組成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協作組,按照統一的試驗方案,採用統一的材料、統一的方法和判斷標準進行細菌耐藥性監測,以期獲得統一、準確、代表性更廣的監測數據,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並供醫療、製藥、衛生保健等部門參考。
  • 肽聚糖可由昆蟲和細菌的嵌合體產生
    肽聚糖可由昆蟲和細菌的嵌合體產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6 18:32:32 美國蒙大拿大學John P. McCutcheon小組發現肽聚糖(PG)可由一種昆蟲和細菌嵌合體的方式產生。
  • 古細菌:生命世界裡的獨行者
    更為奇特的是,生命世界裡還有一群獨行者,它們億萬年來依然棲息在極端惡劣的生境下,默默無聞,而這種環境又極似地球形成早期的惡劣條件。他們就是生命世界裡最古老的生命體之一——古細菌。   雖然古細菌很可能於生命起源初期就在地球上存在了,但是人類直到20 世紀70 年代末才發現它們的蹤跡。
  • 人類意識被細菌控制?人體內有一千種細菌組成,人類正為細菌打工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的其實都是由「細菌加工廠」組合而成,我們的身體內存在上千種細菌,這些細菌長期在我們體內安營紮寨,不斷繁衍,在人類體內細菌保持和平友好共處的原則種,其實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有一部分是靠著細菌維持的,從某一種程度來說細菌對我們人類是有益處的。
  • 央視「曝光」比馬桶還髒的它,是傳播細菌的主要途徑,不看後悔!
    導讀:央視「曝光」比馬桶還髒的它,是傳播細菌的主要途徑,不看後悔!日常生活中,皮膚病是一個很難治癒的一種慢性病,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已經很講衛生了,但還是會莫名其妙的皮膚紅腫、瘙癢等一些症狀。曾有一期節目就是專門講,每日都會用的洗衣機其實是家中細菌的主要傳播途徑。生活中相信每家都會備一臺洗衣機來為我們日常清洗衣物,久而久之用了很久的洗衣機就會被細菌粘附在上邊,數據顯示洗衣機中的細菌含量高達81.3%,黴菌、大腸菌、更是高達100%。
  • 重點一:細菌的結構
    【上期內容】:重點十一:生殖一、細菌的基本結構1.細胞壁(維持菌體的固有形態細胞膜:細菌細胞生物合成的場所。3.細胞質:細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質粒:基因組DNA以外的閉合環狀雙股DNA分子。4.核體(擬核):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圖片來源:澤成教育二、細菌的特殊結構1.
  • 「皮卡丘細菌」:無需食物只吃電
    在電池電極上培養細菌的實驗已經證明,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全新生命形式所攝入和排洩的,實質上都是電力。這些細菌仿佛是《口袋妖怪》裡皮卡丘的縮小版,靠電力保持存活。最純粹的能量形態南加州大學的肯尼斯·內爾森(Kenneth Nealson)說,這其實也算不上全然前所未聞。
  • 海洋中發現全新病毒:輕而易舉的殺死細菌
    周三《自然》發表了一個有意思的報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稱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我們以前從來沒見過的病毒——無尾病毒。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太空裡有沒有細菌?
    在地球上,細菌幾乎無處不在。像大多數生物一樣,細菌生存也需要水、有機物等外界條件。我們都知道,太空中沒有空氣,是個十分極端的環境,並不利於生命的存活。但是,對於太空中有沒有細菌仍然不能準確地答覆。
  • 「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研究人員由此推測,這類「超級細菌」可能源自南亞,後來被前往此地的歐美遊客傳播開來。這種基因也因此被命名為「新德裡金屬β-內醯胺酶-1」(NDM-1)。「超級細菌」源自南亞的說法引發了國際爭議。印度譴責這一說法,並抗議用「新德裡」命名這個抗藥基因,稱這份報告是一個「陰謀」,意在打擊印度新興的醫療旅遊業。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法國則表示,要對所有曾在國外住院的病人進行「超級細菌」抗藥性檢測。「超級細菌」的影響甚至超越了公共健康領域。在中國,自從上周媒體報導出「超級細菌」的消息後,引爆了醫藥股上漲行情。「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十年內無藥可治」 在部分媒體的報導中,「超級細菌」似乎像災難電影裡的致命病菌一樣可怕。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
  • 細菌居然會「催情」:促進真核生物交配
    一個與眾不同的細菌引起了多細胞玫瑰花結的形成,而這個「玫瑰花結」是由一個單一細胞多次分裂而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生物性發光的海洋細菌費希爾氏弧菌  金表示:「領鞭蟲類在它們的生命周期中有很大的靈活性,它們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它們也可以進行有性繁殖,而且這種有性繁殖行為能夠通過在細菌中暴露一小時後被觸發。」  這一項新發現表明,其他生物,包括一些因為無法交配而很難在實驗室裡展開研究的生物,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一些細菌「催情劑」來幫助它們完成交配。
  • 人類的天敵是細菌,細菌的天敵是什麼?科學家:它們的樣子很科幻
    作為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細菌對地球生態環境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與此同時,很多細菌都對人類極為不友好,這些無處不在的細菌就像一個個面目猙獰的怪獸,它們仗著個頭極小、數量極多,隨時都不懷好意地潛伏在我們身邊,一有機會就會對我們發動攻擊,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不注意,我們就會受到它們的侵襲
  • 細菌發電
    這項重大突破將會導致由細菌產生的清潔電流,或稱「生物電池(bio batteries)」誕生。  該研究成果發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它顯示,細菌接觸到金屬或者是礦物質時,它們體內的化學物質就會生成電流,並通過細胞膜流出體外。這意味著可以把細菌直接「束縛」到電極上,這一發現表明我們又向成功制出高效微生物燃料電池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