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批判思維是教學的基本任務

2021-01-21 指尖語文

發展批判思維是教學的基本任務

經常聽到對基礎教學的批評,認為中國教育中沒有批判思維教育,學生經過應試訓練考進高校,因為長期被動輸入,缺乏批判思維,對大學教學不適應。這類批評言論聽多了,反而奇怪,批評者難道忘了自己受教育的經歷嗎?

落後錯誤的教育觀,把「批判思維」簡單無知地理解為「反對意識」,而在社會特殊時期,「反對」會等同於「反動」;不僅批判思維,只要是「不同意見」,就存在危險性。至今,教育界仍然沒有多少人能準確理解「批判思維」的內涵。

更有種荒唐的判斷,認為其他領域不存在缺乏批判思維現象,唯獨教育領域缺少這方面的努力。意識形態是社會文化關係的總和,不可能其他部位強健,只有教育這條腿缺鈣。因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經過思想啟蒙,先治社會病,像上世紀文革結束後的「真理標準」討論那樣,澄清基本概念,普及常識,不能一聽到「批判思維」就膽顫心驚。

人有獨立意志和思考能力,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現代公民。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意味著很難具有完整人格。我常為一些學生的素養和精神追求擔憂:讀了12年書,他就是為了「做人上人」,當「學霸」、當「天之驕子」,個人對社會應當負什麼樣的責任,對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都沒有認真思考,這正常嗎?影視明星到大學參觀,學生不上課了,不做實驗了,上萬大學生圍觀明星,社會和媒體對此沒有質疑和批評,這正常嗎?不斷有報導,參加傳銷活動的大部分是青年,相當一部分是大學生,有這麼多人試圖一夜暴富,難道僅僅是道德水準低下嗎?

他們那麼快就喪失思辨能力,輕易地被洗腦,不止是他們個人的不幸。我們也許很難責備他們:從接受教育的那天開始,他們就被教育要「服從」要「相信」,不得懷疑,這是被允許的「思維」。「統一思想」的荒謬說法至今仍頻頻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普通教育。

因為課堂上有批判思維教學,我的教學曾令一些老師和家長不安,他們的擔憂我能理解,而我擔憂的是他們不理解。我遵守了教育常識,「反常」的是他們,他們竟然不擔心學生沒有思想,竟然不擔心孩子變為「高分白痴」。

讓我進一步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從教育新聞中看到教育行政部門舉辦「高校批判思維教學訓練班」。我感到驚訝和困惑的是: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尊重事實,尊重真理,也需要「訓練」?「批判思維」不是專門的技術,是人自由的思維活動,這怎麼傳授?教師的思維活動靠接受「訓練」,不經過「訓練」,他在課堂上就不會教「批判思維」,豈不是很荒唐?高等教育弄成這個水平,輔導員要求大學一年級新生人人寫《我的中國夢》倒也順理成章。

但我仍然想著這件事的積極一面。也許,在我們中國,也許只有通過行政手段,才能強行推進改革,幫助人們克服舊觀念造成的恐懼。畢竟「批判思維」在教學中經受的批判和懷疑過多,教育行政部門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

多年以來,錯誤的教育觀導致教師喪失獨立思考,繼而在課堂上傳授錯誤觀念,通過教育教學培養「馴服工具」「聽話」「服從」的奴隸意識,教師的專業進修,過多地「學習領會『精神』」而不能表達不同意見,本身喪失批判思維,或曰本身不具有批判思維的意識,作為教師,怎麼可能在課堂上啟思導疑,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相關焦點

  • 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培養批判思維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把「創新發展」排在首位,對於教育而言,培養創新能力是對創新發展新理念最直接、最有力的回應。
  • 批判思維:推動語文教學的素養轉向
    全國組委會跟我聯繫,讓我來做一個講座,我就報了這個課題——批判思維:推動語文教學的素養轉向。我把這個課題發給全國組委會後,全國組委會的老師隨口提了一句話:餘老師,聽講的多數都是初中老師。這個細節很有意思。我想,全國組委會的老師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提醒,原因可能很多。我揣測,一是可能覺得初中孩子還小,講批判性思維過早。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我曾提倡高三學生複習時要多一點批判性思維,有教師表示擔心:相對統一的答案需要批判嗎?有限的解題時間來得及批判嗎?命題人反覆推敲的材料有必要批判嗎……於是,我給那位教師舉了一個例子。《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句話「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攝」解釋為「提起」行不行?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只憑知識和語感,而是要用到批判性思維。可以推想:「提起」衣服還可以接受,「提起」帽子就顯得不合理。
  • 【「批判性思維與語文教學」四人談之三 】彭正梅:激發和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是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
    「批判性思維與語文教學」四人談之三批判思考是現代教育的核心,也是提升和維持國際競爭優勢的根本。有些國家如德國曾對批判思考保持著某種警惕和不信任,批判思考在其教育中核心地位的確立經歷了複雜且艱難的過程。德國教育批判轉向的標誌是1976 年的政治教育《博特斯巴赫共識》。《博特斯巴赫共識》提出了三條基本原則:禁止灌輸原則,保持爭論原則,分析能力/學生個體利益原則。第一條是禁止各種形式的灌輸,因為灌輸與教師的職責不相符合;第二,凡是存在爭論的問題,在教育、教學中也必須保持著爭論和爭議,教師不可以向學生提供終結性的答案;第三,必須從個體的角度來分析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利益格局,培養其分析能力。
  • 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而批判思維是歷史創新思維的前提, 因為, 創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對舊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礎之上的。 2. 有利於培養學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對信息進行篩選、辨別, 也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如果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生就只能處於被動接受、盲目順從、人云亦云的狀態。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而在目前,培養一支既懂批判性思維又懂中小學教育的複合型教師隊伍,是走出批判性思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應該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11月15日《中國教師報》第4版刊登了山東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周遠生的「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筆談,特作摘編,供大家分享。
  • 批判性思維教學
    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進入21世紀,技術和交流手段的變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加劇的氣候問題等全球性挑戰,都要求人們擁有新的知識和技能,來適應其所處和將要面對的環境。為此,美國政界、商界和學術界在經過共同討論後,於2002年正式提出「21世紀技能」(21 century skills)的概念,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也在與21世紀技能相關的教育改革中得到體現。
  • 批判性思維教學,為教育轉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與「抗毒素」
    批判性思維:概念的演進(一)批判性思維:新時代學校教育的訴求人類社會從「產業革命」到「後產業革命」的歷史進程,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變革與課程教學的發展。學校作為社會的一個縮影,承擔著越來越高的教育期待與社會要求。
  • 「第四屆全國批判性思維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原標題:「第四屆全國批判性思維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7月22日至23日,第四屆全國批判性思維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為:交流批判性思維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經驗成果;研討批判性思維的理念、方法、技能及測試等問題;探討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在中國大學的意義和路徑。
  • 生物學教學中構建認知模型對科學思維發展的作用
    傳統生物學課堂上師生關注的焦點通常是生物學的知識內容,對科學思維的訓練少之又少。實際上,生物學知識只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才是生物學教學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科學思維?如何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 思想中的批判
    因為完整意義上的批判,不只是排斥、否定、痛擊,更主要是一種系統性審視、全面性檢討、辯證性揚棄,亦即對此前及現有的理念認識和客觀史實進行必要的梳理、查驗與判定,進而採取或吸納、承續,或改造、調整,或拋卻、棄除的基本態度。思想憑藉嚴肅的批判使自己既嚴肅又規整,依據深刻的批判使自己既深刻又尊貴。
  • 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和方法步驟合集
    03確定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是學習的具體內容,在確定的單元內進行學習任務分析有效地保證了單元目標的完成。確定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之後,還要對學習任務進行分類。如許多教師習慣上把學習內容分成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 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條件、過程與特質
    以往的學校教學是以系統地教授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而所謂「批判性思維教學」旨在將學習者培育成為「良好的思考者」(good thinker)與新時代的公民。第二,批判性思維能夠教授嗎?藉助教授相關的技能,學習者是能夠形成批判性思維的。因此,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被作為一般學習技能的教學問題來對待的。就是說,批判性思維優異者是擁有多種思維技能的。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在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前,我是靠經驗進行教學;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後,我覺得批判性思維給了我一個理性的支點,讓我可以撬動課堂教學,抓著『理解—思考—超越』這根線,讓語文核心素養和課標落地,從此,我的教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經驗走向理性
  • 教學的八大基本原則,必須知道的教學常識!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自己的能力。 同時,教師要善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了。那麼,課堂教學如何去做,方能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培養呢?這裡,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8種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參考。
  • 兒童的經驗、思維與有過程的歸納教學
    三、有個性 「有個性」是尊重學生差異、基於學生差異展開教學,不搞「一刀切」,不追求完美。學生的學習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的興趣、學習的速度、學習的適應性、認知的類型等方面。在學校已有的研究與實踐基礎上,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基於差異的多種教學模式,研究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差異的學習任務,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等。
  • 鍛鍊計算思維的兩個教學場景
    在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與北師大實小共建的「計算思維」社團課程中,主講老師張飛使用遊戲來培養孩子們的計算思維和空間思維以及創造力。教學場景1孩子要在遊戲裡用編程控制小機器人行走,點亮地上的小燈。為了控制進度、增進協作、引發更多思考,我們採用了卡片的形式:孩子用卡片在桌面上實現編程,老師幫助孩子驗證。
  • 數學思維方法概述 ---數學思維方法得產生,發展與層次性
    數學方法論的概念,內容正在不同層面發展,在數學教育的研究中,它目前已經被廣泛的運用。(二)數學思維方法的產生與發展波利亞的「問題解決」啟發法在西方數學教育界十分盛行。在中國的數學教育界,人們認識到數學方法論的教學,如果只注重方法的學習很可能會變成一種新的技能方法的形式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