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7年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氣候最暖的一年
199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961年~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偏高0.42℃,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暖的一年。
2.熱帶中、東太平洋發生了本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1997年春夏之交,熱帶中、東太平洋發生了一次本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這次事件在全球許多地區引起了大範圍的氣候異常,特別是熱帶地區,或者暴風雨、雪成災,洪水泛濫;或者高溫少雨,旱魔橫行。
3.歐、美前冬和春季遭異常暴風雪襲擊
1996年歲末年初,強大的極地寒流橫掃歐洲,冷空氣前鋒直達地中海沿岸。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氣溫降至幾十年來最低值,德國有一半以上的河道被50釐米厚的冰層覆蓋;往年陽光明媚的西班牙,北部及中部也披上了銀裝;義大利大部普降大雪;希臘北部及雅典附近山區連日出現罕見的大雪天氣。寒潮使許多大港口被堅冰封閉,多瑙河全線封航,其它主要河流也已結冰,還使得200多無家可歸者被凍死。
1月上旬末到中旬,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陸也連續遭到寒潮和暴風雪的襲擊。美國落基山以東的大部地區出現嚴寒天氣,至少造成30多人死亡。墨西哥北部受寒潮影響,至少17人死亡,墨西哥灣23個港口被迫關閉。
3月下旬~4月中旬,暴風雪又連續席捲了春意正濃的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家,氣溫驟降,一些山區積雪深達1米多。與此同時,一場春季大雪也襲擊了從緬因州到馬裡蘭州的美國東北部地區,很多地區雪深達20多釐米。
4.美國西部冬季,美、加邊境地區春季發生嚴重洪災
1996年12月下旬到1月初,美國西部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內華達、加利福尼亞等州連續暴雨和融雪引發了洪水和泥石流,一些橋梁被毀,許多城市陷於癱瘓,至少28人死亡,10萬人撤離。加利福尼亞州洪水可能是該州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內華達州洪水為數十年來最嚴重。
4月,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地帶發生了1852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紅河流量達正常流量的22倍,美、加近8萬人逃離家園,加拿大馬尼託巴省南部和美國北達科他州損失約合10億多美元。
5.夏季,歐洲中部發生世紀洪水,西北部出現高溫天氣
1997年夏季,歐洲暴雨極為頻繁,許多地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水。特別是7月份,歐洲中部持續兩個多星期暴雨不斷,波蘭、捷克等國暴發了本世紀最嚴重的洪災,波蘭有56人喪生,上千個城鎮和村莊、50多萬公頃土地受淹,14萬人被迫撤離家園;捷克全國有1/3的土地被淹,46人喪生,1萬多幢房屋遭不同程度的損壞。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也遭暴雨襲擊。
歐洲西北部夏季氣溫較常年顯著偏高,出現少有的高溫天氣。8月,英國東部、法國、德國偏高3℃~6℃,往年很涼爽的瑞典也出現百年不遇的高溫。
6.亞洲東北部持續高溫乾旱,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受到洪水襲擊從6月中旬起,中國北方大部地區出現近幾十年少有的晴熱少雨天氣,部分地區35℃以上的高溫日數達30天~60天,高溫還伴隨著大範圍的持續乾旱,受災農作物約有3億畝。朝鮮發生了60多年未遇的嚴重乾旱,連續60多天高溫少雨,全國12個省中有11個省旱情嚴重,水稻和玉米受災面積達47萬公頃。6月底7月初,日本關東地區也受到熱浪襲擊。
亞洲大範圍洪澇明顯少於1996年。中國南方汛期幾次強降水引發了不同程度的洪水,廣東、福建損失較為嚴重。7月上旬日本九州連降大雨,鹿兒島遭泥石流襲擊。南亞雨季洪澇災害仍較嚴重,洪水至少造成1000多人喪生,數百萬人無家可歸。5月19日強熱帶氣旋還在孟加拉國造成112人喪生,1000多漁民失蹤,75座橋梁和61萬幢房屋被毀,150多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達1.16億美元。常年氣候較為乾燥的西亞,一些地區也先後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水。
7.熱帶地區高溫、乾旱及洪水災害嚴重
由於受到本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熱帶許多地區發生氣候異常。
6月,智利北部暴雨引發了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全國13個大區中有9個區被列為重災區;阿根廷和智利的邊境地區發生特大暴風雪,積雪最深達4米。8月,智利北部和中部又持續降大暴雨,一些地區4天之內雨量達常年年總量的10倍,受洪水影響,1萬多人無家可歸;安第斯山區連續1周以上的暴風雪造成兩萬人被圍困,秘魯南部有一半羊、駝死亡,損失嚴重。7月和11月,厄瓜多沿海地區連續數日瓢潑大雨,山洪暴發,農作物及道路、橋梁被毀。8月中旬,阿根廷、烏拉圭部分地區暴雨成災,很多人被洪水奪去生命。10月中、下旬,巴西南部、阿根廷東北部和巴拉圭南部連降傾盆大雨,洪水和泥石流使得至少兩萬人棄家出逃。10月以來,東非一些國家降水量相當於常年的10倍,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烏幹達、坦尚尼亞等國多次引發嚴重洪水,造成近2000人死亡,數十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菲律賓、泰國發生了近幾年最嚴重的乾旱。印度尼西亞發生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全國有1萬公頃農田乾枯,咖啡豆的產量受到嚴重影響,僅伊裡安查亞省就有大約500人死於乾旱引起的饑荒和疾病,9萬多人食物嚴重短缺,森林火災頻發。澳大利亞的嚴重乾旱給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巴布亞紐幾內亞河流乾涸,莊稼枯萎,有100萬人面臨饑荒。拉丁美洲的宏都拉斯、海地、巴拿馬中部、巴西北部也發生嚴重乾旱。巴拿馬首府巴拿馬城、哥倫比亞北部沿海地區連續數日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初春季節的巴西裡約熱內盧9月9日氣溫高達42℃,與1988年盛夏最高氣溫僅相差1℃。
8.東北太平洋多強颶風,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熱帶風暴偏少
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東北太平洋熱帶風暴十分活躍,墨西哥西部和南部連續受到4次強颶風襲擊。9月12日的Linda颶風強度為東北太平洋有記錄以來最大,陣風風速達350公裡/小時;10月8日的Pauline颶風是墨西哥近20年來遇到的破壞性最大的颶風,沿海巨浪高達10米,暴雨和大範圍洪水造成400多人死亡和失蹤,大片農田被淹沒,道路、橋梁被衝垮。而北大西洋熱帶風暴活動卻異常偏弱,在7月中、下旬美國遭到Danny颶風襲擊之後,颶風活動再未發生。
西北太平洋登陸颱風顯著偏少,但也造成一些嚴重災害。8月,9711號颱風橫掃中國東部沿海省份,僅浙江損失就達186億元人民幣;11月初,越南遭受本世紀最嚴重的颱風災害,至少造成400多人死亡,1500人下落不明,損失約合4.7億美元;泰國和柬埔寨也有30多人死亡,400多人失蹤。 (來源於1998年2月23日《中國氣象報》作者:李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