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IPCC報告顯示全球極端氣候事件將繼續增加

2020-12-05 科學網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布的一份特別報告顯示,全球極端氣候事件已經並將繼續發生變化,與天氣和氣候災害有關的經濟損失已經並將可能增加,需要有效管理不斷變化的極端氣候和災害風險。

 

這是記者4月26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管理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推進氣候變化適應特別報告》北京區域宣講會上得到的消息。

 

報告顯示,1950年以來的觀測證據表明,全球某些極端事件已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日極端溫度事件和熱浪、強降水事件數量增加的區域可能多於減少的區域。預估研究表明,在全球尺度上日極端高溫事件將增加,極冷事件將減少。大多數陸地區域的熱浪持續時間、發生頻率和(或)強度很可能增加。

 

報告表明,由極端氣候事件導致的經濟損失總體將呈逐漸增加趨勢,而發展中國家與災害有關的經濟損失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正如世界氣象研究計劃組織主席奧瑪爾·班杜先生所言,「2007年上半年是一些極端氣候事件活動異常頻繁的一個時期。」而英國著名救援組織樂施會11月25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20年內全球發生與氣候相關的災難數量增加了3倍。20世紀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發生120起天災,而現在這一數字已增至500起。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人類活動不斷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系統的能量不斷增加,而這些增加的能量不斷積聚在海洋中,致使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據統計,溫室氣體產生的熱量90%以上都被海洋吸收了。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而這樣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上演,而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近年來洪災、野火、颶風和熱帶風暴加劇與氣候變化有關,有足夠的數據報告可以證明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最終足以對人類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由於自然界中的動物難以適應如此快的氣候變化速度,比如像大山雀這樣的普通鳥類動物,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真的為時不遠了?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次將增加
    在經歷了去年年初和年末兩次讓人印象深刻的寒潮之後,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博士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10年很可能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災害將可能變為「二十年一遇」。到本世紀末,一些現在看來少有的極端天氣事件將不再顯得很特別。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多個氣象機構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是一個 長期的過程。由此引發的極端氣候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應當引起各國高度重視。厄爾尼諾事件助長全球氣溫創新高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領銜撰寫的地球年度「體檢報告」顯示,2015年超過2014年成為現代歷史上的最熱年。這一題為《2015年氣候 狀況》的報告由來自62個國家的450多名科學家共同完成。
  • 氣候變化對海洋和冰凍圈有何影響?IPCC特別報告重點評估
    報告評估並總結了大量氣候變化領域的科學發現,例如,氣候變化正在改變海洋,海平面在加速上升;如果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100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將是20世紀的10倍以上;溫室氣體的高排放將在2100年使冰川平均損失量達到三分之一以上,對依賴冰川水供應的人群構成威脅;海洋生物已經受到海洋變暖的打擊,並且將繼續減少,儘管減少排放量可以減輕損害;現在,84-90%的海洋熱浪可歸因於氣候變化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翟建青報導3月15日,《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期間於日本仙臺發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秦大河主持,矯梅燕作發言,宋連春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有研究指出,未來氣候變暖的趨勢下,極端厄爾尼諾事件機率增加將引起更多極端拉尼娜事件。極端厄爾尼諾與極端拉尼娜之間的隔年切換將更加頻繁。  當然,影響我們國家冬季氣候的因素非常多。袁媛認為,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其實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
  • 新報告探討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係
    中國氣象網訊據世界氣象組織11月6日消息,一篇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地利用對2014年的某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產生了影響,這些事件包括:太平洋中部的熱帶氣旋,歐洲的強降水,東非的乾旱,澳洲、亞洲和南美的極端高溫。
  • 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
    原標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新發現:全球變暖致極端厄爾尼諾事件頻率增加50%日前,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發布了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向全世界媒體發布了信息,邀請同領域專家撰寫對該項研究成果的解讀和評論。
  • 甘肅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4月14日19時至20時,蘭州市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雹雨交加的極端天氣。蘭州市區1小時降水量達到12.1毫米,冰雹直徑達到8毫米。蘭州、白銀兩市先後出現強降雨和雷電冰雹,災害造成兩市5縣(區)2.5萬人受災,200餘公頃農作物絕收,直接經濟損失2900餘萬元。
  • 極端氣候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研究
    儘管地球系統模型預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認為, 21世紀全球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快速增加且其影響範圍呈現擴大趨勢(IPCC, 2013).
  • 我們如何面對極端變化的氣候?
    科學家經已預測,地球表面溫度上升,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極端天氣。過去10年中,科學家觀察到地球多個部分,極端天氣出現率有上升的跡象,特別是嚴重性的大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也在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中顯示氣候系統變暖是勿庸置疑的,全球大氣平均溫度和海洋溫度均在增加,日前的冰雪融化和全球海平面升高也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