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莎航空裁員升級,所有空客A380面臨停飛!
受此影響,更多的全職崗位也將面臨裁撤。截至目前,漢莎公布的裁員計劃總數已經超過22000人。根據最新數據,到今年年底,漢莎航空在全球的138000名員工中,大約有128000名仍然在崗。德國以外的部分,裁撤員工已經離開了漢莎航空公司。而在德國,漢莎航空尚未與工會之間達成協議。進一步的裁員,主要是考慮疫情危機之下,航空業復甦乏力,且緩慢。截至目前,從中期看,漢莎航空已經按照計劃縮減了100架飛機。年初,漢莎曾希望在年底恢復一半的運營飛機。
-
美國航空巨頭達美推遲飛機交付以避免破產,對空客造成打擊
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 Inc.)將50億美元的飛機交付時間推遲到2022年之後,這對空中巴士公司(Airbus SE)來說是一個打擊,因為這家美國航空公司正為多年來疲軟的旅行需求做準備
-
全球航空客運市場復甦進度低於預期
日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最新一期航空客運市場業績報告顯示,受疫情期間國際旅行封鎖措施影響,全球航空客運市場恢復進度低於預期6月份,全球航空載客率為57.6%,創歷史新低。 報告說,基於對近期三大趨勢的分析顯示,航空客運市場復甦前景較為悲觀。一是美國和發展中經濟體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進度緩慢。儘管美國以外的發達經濟體在遏制疫情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許多重要新興經濟體疫情並未被有效遏制。包括美國在內的這些疫情未被遏制的國家,約佔全球航空客運市場的40%,它們持續關閉國際航空旅行,已嚴重阻礙了經濟復甦。
-
在疫情影響下,中國航空公司如何破局?
在現代社會航空出行已經變成了人們工作、旅遊出行的方式之一,但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部分的航空公司的發展都步履維艱,甚至有些航空公司都倒閉了,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在這樣局勢下開始進行花式自救,用「隨心飛」系類套餐破新冠陰雲,一方面讓受到疫情重創的航空旅行市場重新煥發活力,還讓人們對於經濟的復甦有了更好的期待和信心。
-
受疫情影響 美國航空公司2020年淨虧損或超350億美元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統計,受疫情影響,美國的航空公司於2020年的淨虧損可能超過350億美元,分析師預計到2021年下半年美國航空公司面臨的財政壓力才能得到緩解。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統計,受疫情影響,美國的航空公司於2020年的淨虧損可能超過350億美元,分析師預計到2021年下半年美國航空公司面臨的財政壓力才能得到緩解。
-
中國航空旅行復甦 彰顯龐大國內市場的力量
>最近一個季度繼續蒙受虧損,但由於龐大國內市場的需求,這三大航空公司的財務報表或許會顯示航空旅行已顯露出復甦的萌芽。7月份運營數據令人鼓舞,隨著國內旅行的增加,這三家航空公司的旅客數量較6月增加了約25%。7月,三家公司乘客運載數量總計達到2200萬人次,是沒有國內市場可以依靠的香港國泰航空乘客運載量的500倍以上。收入旅客公裡數也有所增長,不過仍遠低於2019年同期疫情爆發前的水平。旅行分析公司ForwardKeys預計,中國的航空旅行到9月就會完全恢復。
-
同程推出「任我飛」,疫情之下,航空旅行企業如何自救?
受疫情影響,全球二十多家航空公司宣布破產,我國相關企業上半年下滑近60%。昨日,拉丁美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智利南美航空在紐約申請破產。今日,同程旅行推出「任我飛」,該產品是針對年底前周末1000元以內的全國所有航線(除港澳臺)的經濟艙機票,不限航司,不限次數,價格為1999元。成為多個飛行套餐中價格最低的版本。
-
受疫情影響 澳洲航空2020財年損近20億澳元
當地時間20日,澳大利亞最大的航空公司澳洲航空(Qantas)宣布2020財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公司損失19.6億澳元(約合98.53億元人民幣),而上一財年澳航實現盈利8.4億澳元(約合42.17億元人民幣)。
-
疫情重挫旅行需求,今年全球已有43家航空公司破產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日報導,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數據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航空旅行需求暴跌,今年迄今為止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空公司破產,接近2019年全年的46家,預計未來幾個月將有更多公司破產。Cirium所指的破產,是完全停止或暫停運營,而非破產重組。
-
航空業復甦之路漫長艱難
儘管還有部分國家情況仍不容樂觀,但航空業正積極採取措施恢復業務,由於疫情的深遠影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航空運輸量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經濟景氣時期,航空公司有足夠的財力來應對一些表現欠佳的市場。然而現在,航空運輸業在復甦的道路上正面臨著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狀況:在運力、定價和航線網絡重建方面,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錯誤押注;需求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回歸的不確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
「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復甦有望在2022-2023年?
在此之下,航空、旅遊、餐飲、酒店等很多行業繼續一蹶不振。 中國繼「暫不恢復出入境團隊旅遊」的通知發布後,中國民航局又發出熔斷指令,對6個航空公司多個航班採取熔斷措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我們一放開就前功盡棄。」
-
疫情對民航運輸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我國航空運輸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航空企業尤其是中小航空公司的現金流面臨嚴峻考驗,多數缺乏應對行業「黑天鵝」的能力。國際航協的最新分析顯示,預計今年全球航空旅行需求將出現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下滑,2020年航空公司客運收入或將暴跌3140億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55%,航空旅行的復甦將滯後於全球經濟的復甦,預計全球航空需求或到2023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比全球GDP的復甦滯後兩年。今年上半年,我國民航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1.5億人次,為去年同期的45.8%。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但在各國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航空業的復甦仍較為艱難。疫情影響之下,IATA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預計2020年營收為419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一半,而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美國航空公司年底前面臨超高違約風險
西南航空(LUV)和捷藍航空(JBLU)將在年底面臨超高違約風險,顯示新冠疫情對航空行業的致命性打擊。但是很多位於(40分以下)風險區的公司都面臨著高風險,而想要買賣這些公司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們都需要尤為當心了。」航空公司:復甦即將到來達美航空和美聯航本周公布了第三季度業績,兩家航空公司的CEO都表示,2021年春季將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
中國民航千方百計促復甦
張 茂攝(人民圖片)民航業在2020年經歷著異常艱難的考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民航業的運營帶來了巨大衝擊。之後,隨著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旅客的出行需求較前期明顯提升,航班恢復形勢持續向好,中國民航業正逐步復甦。面對疫情的影響,中國各大航空公司選擇「主動求生」,「隨心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
航空公司的寒冬來臨,航空貨運或成「一線生機」
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第二季度航空業依舊保持著低迷的狀態,各國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紛紛採取了限制人員進出和取消航班通航的措施。往來需求減少,收益持續下降沒有旅客的運輸,航空客運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給航空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部分航空公司為了削減開支解僱了空乘人員,有些面臨倒閉的航空公司甚至解僱了機長
-
疫情致國際航空市場呈現新特徵
(新華社發,鄧智煒攝)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楊舒怡)一份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國際航空市場近期呈現新特徵:越來越多旅客拖到「出行前最後一刻」才訂購機票,並且單程票比往返票受歡迎,國內航線比國際航線受歡迎。調查表明,各國面臨新冠疫情不斷調整邊界管控、隔離觀察等防疫措施,這意味著民眾出行計劃可能受擾亂,需要退訂或改籤機票、調整旅行線路甚至放棄旅行。
-
民航千方百計促復甦:挖掘乘客需求 鎖定消費預期
張 茂攝(人民圖片)民航業在2020年經歷著異常艱難的考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民航業的運營帶來了巨大衝擊。之後,隨著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旅客的出行需求較前期明顯提升,航班恢復形勢持續向好,中國民航業正逐步復甦。面對疫情的影響,中國各大航空公司選擇「主動求生」,「隨心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
航空公司重新開業的嘗試失敗,面臨荒涼的未來
航空公司比其他公司更能感受到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痛苦。幾乎在一夜之間,他們的大部分業務都停止了。但在2020年年中,至少有這樣的希望:Covid-19(新冠肺炎)可能不像最初想像的那樣具有毒性;溫暖的月份會帶來一些喘息的機會;旅行走廊--允許乘客在兩個國家之間飛行而不進行檢疫的協議--可能會讓人們重新回到空中。
-
受疫情影響 美航空公司將暫停飛美國15個城市的航班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蓉國際在線專稿: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20日報導,美國航空公司將於今年10月開始暫停飛美國15個小城市的航線。報導中指出,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衝擊旅遊業,一些地區的服務可能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