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悖論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這個人就不會出生,也不會殺死自己的外祖母了。
對外祖母悖論,通常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霍金的時序保護假說,從源頭上掐死外祖母悖論:時間機器不可能存在,都是假的!
第二種,平行宇宙理論:你一旦改變過去,就會分裂出一個新的平行宇宙,所以就算殺了外祖母也沒事,你在自己的宇宙中依然存在。
第三種,也是諾蘭導演在電影《信條》中所採用的解釋,即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
在《信條》中,諾蘭簡直把時間線玩成蝴蝶結了,錯綜複雜但有始有終,結構嚴密。90%的人需要二刷,才能完全看懂整個電影中的時間正逆。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解析《信條》的劇情。
注意:這是全劇透解析!還沒看的可以先點讚收藏,等滿頭霧水地從電影院出來再繼續。
《信條》的故事並不複雜,還是好萊塢大片一貫的個人英雄主義拯救世界。只不過,這次的故事反派,有點特別——他們來自未來。
未來世界中,有位女科學家發明了逆熵黑科技,可以逆行時間。這一黑科技的部分表現形式是紅藍兩扇旋轉門。正序時間下從紅門進去,從藍門出來,就能夠回到過去。
但回到過去的你,是逆狀態的,一切都是反向:你看到鳥倒著飛,奔跑時風吹向背後,氧氣甚至無法通過逆向的肺膜,必須戴氧氣罩。
正時序的你和逆時序的你是能夠同時存在的。回到過去,你受的傷不會自動痊癒,你不能取代過去的自己。
你還是你,一個突然闖入的你。
由於環境惡化,未來的人想要回到資源尚且豐富的地球繼續發展。發明黑科技的女科學家不想被要挾利用,於是將自己的成果分成九個算法,分別藏在過去被保護得最為嚴密的九個核彈基地中,然後自殺了。因為這套算法比紅藍旋轉門厲害得多,能直接讓整個世界逆熵,一旦發生,就是末日來臨。
她的心情,應該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不相上下。
而我們的大反派,家暴男控制狂、俄羅斯寡頭薩塔爾,在故事開始時已經患上無法逆轉的胰腺癌,打算拖全世界陪葬——他被未來人招募,已經找到了其中8個算法。
最後一個算法,就是身為CIA探員的男主角的「任務」。
電影一開始,就是歌劇院襲擊。這次劇院行動雖然是電影開頭,但信息量非常大。整個場景中三股勢力:烏克蘭軍方、主角等4名CIA特工、薩爾塔的手下(潛伏進CIA的司機及恐怖分子)。他們的目標都是「鈽241」。其中烏克蘭軍方和CIA本應是合作關係,但烏克蘭軍方中途反水了。
男主角等CIA特工救出目標人物外交官,並拿到了名為「鈽241」,實為算法部件的鐵盒子。由於男主角是個無法坐實無辜者被犧牲的聖父,所以他完成任務後,又偽裝成烏克蘭特警,單獨回到歌劇院大堂拆炸彈了。在此期間,有個真·烏克蘭特警識破了他,就在他快要被槍殺時,有個神秘人用一枚逆向子彈殺了特警,救了男主角。
注意,神秘人的背包上有個紅色掛件,這個掛件之後還會再出現。
男主角拆完炸彈撤離,結果被薩爾塔的人背刺,刑訊逼供他鐵盒子的下落,他吞下毒藥,為了保密而自殺。但這整個行動其實是一場測試,毒藥是假的,只會誘發深度昏迷,並成功騙過了其他勢力。
男主角通過測試,正式成為了「信條」組織的成員,成為抵抗未來攻擊的主力。由於他在外界已經「死亡」,所以是一個無名無姓之人,不再為某一個國家或組織工作。從現在開始,這個孤膽英雄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全人類。
由於這次行動中烏克蘭軍方反水,所以CIA最後並沒有拿到鐵盒子,這件致命的部件被烏克蘭軍方搶走。接下來,男主角要調查鐵盒子背後的真相。
由於逆時子彈的合金產自印度,於是男主角來到印度,組織還給他派了一個助手,尼爾。
注意,尼爾和主角「第一次」見面,就知道他工作時不喝酒,而且愛喝健怡可樂。
在印度,他們知道了俄羅斯寡頭薩塔爾的存在,他似乎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為了接近薩塔爾,男主角決定從他貌合神離的妻子凱特入手。
凱特婚前不慎將一副名畫的贗品鑑定為真品,拍賣給了薩塔爾。後來,凱特想要逃離薩塔爾的虐待和家暴,薩塔爾就用這幅贗品和他們的兒子要挾凱特:你不順我的心意,我就讓你坐牢,讓你再也見不到兒子。
於是,男主角和凱特做了一個交易,他幫凱特去自由港倉庫偷畫,凱特幫他見到薩塔爾。
在自由港倉庫,男主角第一次見識了「紅藍旋轉門」。在旋轉門中,突然出現兩個全副武裝的特警,一個正時狀態,一個逆時狀態,和他們廝打在一起。
自由港倉庫最終被炸掉了,那副畫卻早就被薩塔爾轉移了出來,凱特並沒有逃脫魔掌。
在凱特的幫助下,男主角見到了薩塔爾,薩塔爾想殺了他。但男主角說自己可以幫他拿到烏克蘭軍方手中的「鈽241」,也就是第九個算法——這個情報是印度軍火商告訴他的。
從烏克蘭軍方手中拿到東西很簡單,但男主角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跑路,就已經被薩塔爾找來了!
薩塔爾搶算法這段追車戲,可能是整部電影中最難理解的一部分。大多數觀眾也是到了這裡,才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節奏了!
為什麼薩塔爾追車時是倒著開的?
突然出現的銀色汽車裡是誰?
為什麼薩塔爾都拿到鈽241了還要拷問男主角鈽241的下落?
處處透著詭異啊!
觀眾席上的你一臉懵逼。
其實,薩塔爾的行動,是完全逆時間連續在一起的。
他將手下一分為二,一隊人負責將男主抓來倉庫拷問信息,正時序的自己監聽;另一隊人則由逆時間的自己帶領,去搶尼爾車上的鈽241。
兩相配合打時間仗,所以事事都走在男主前面。
而那輛突然出現的銀色汽車裡,則是逆時間狀態的男主角,他失敗之後,通過旋轉門回來扭轉乾坤。正時序男主發現銀色汽車後,就把鈽241藏到了逆時序自己的車上。
薩塔爾此時已經明白過來,於是撞翻銀色汽車,拿走鈽241。雖然薩塔爾走之前放了一把火,但由於裡面的男主是逆時狀態,所以爆炸反而抽空了所有熱量,男主差點成為第一個因爆炸而凍死的人。
鈽241依然沒有奪回來。
畢竟發生過的一切無法改變,時間閉環已經形成,此時此刻就是最終的結局。
這就是外祖母悖論的第三種解釋。
為了救在拷問過程中被逆時子彈擊中的凱特,男主角和尼爾帶著她一起通過旋轉門,在逆時狀態下她的傷口才能夠正常癒合。
為此,他們還回到了自由港倉庫利用那裡面的旋轉門——並在此期間和當時的自己打了一場。
沒錯,男主第一次看到旋轉門時,從那裡面出來的「特警」就是他自己。
現在,薩塔爾已經集齊9個算法零件,組成了逆轉世界的引爆程序。
凱特傷勢痊癒後,告訴男主角和尼爾,薩塔爾患有癌症,可能有輕生的想法。他的手環時刻監測薩塔爾的心率,連接引爆程序和核彈。如果心臟停跳,就會立刻引發爆炸。
這個引爆程序和算法在哪兒呢?
就在薩塔爾的老家,前蘇聯的秘密城市12市。
於是,信條組織來到12市,分為正時序紅隊和逆時序藍隊展開行動。男主角和另一個領導人在紅隊,任務是解除爆炸裝置;而尼爾在藍隊,任務是將算法從地下掩體中取出。藍隊結束戰鬥的時間,正是紅隊開始戰鬥的時間,時間差的優勢,能夠給紅隊足夠的信息情報。
凱特則去了越南。當時,她正和薩塔爾在越南旅行,她要在算法被拆除前阻止薩塔爾自殺引爆。但凱特實在太恨他了,沒等到男主那邊拆除炸彈的信息,就一槍把薩塔爾給崩了。
當然,電影都在大決戰了。她崩了反派的同時,引爆裝置也順利解除。
當男主來到地下掩體時,很驚訝地看到,地上躺著一具屍體,屍體的背包上有一個紅色掛飾。
這個掛飾在電影卡開頭的歌劇院裡就出現過,它的主人救了男主一命。
當埋伏的殺手一槍射向男主,地上的屍體卻突然起身為他擋住子彈,然後撬開最後一扇門的門鎖,讓男主進入。
最後一秒,藍隊的尼爾在此逆轉時間,找到一輛裝甲車,將二人從地下掩體拉出來了。
原本以為,這就是大團圓結局了。但尼爾休息了一會兒說,他還有個任務要做。
他轉過身,男主角看到,尼爾的背包上掛著那枚紅色掛飾。
沒錯,在地下掩體為男主開鎖擋子彈的人,就是他的搭檔尼爾。尼爾對自己的結局心知肚明。因為他已經認識男主很多年,他是未來的男主招募進信條組織的,對他而言現在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信條組織的頭目,其實就是未來的男主。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在為男主工作。
因此,只有尼爾回去擋子彈了,時間線才能完全閉合,因與果的才能串聯在一起。
尼爾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
夕陽下,兩人之間流淌著訣別的悲傷。
電影的結局,這段友情尼爾已經走到了終點,而男主角才走到一半。
這就是時間旅行的浪漫吧。
看完《信條》,很多人會錯誤地將這個故事歸類於「宿命論」。其實恰恰相反,比起宿命這種超自然的力量,諾蘭更相信人類自己的決定。
過去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因。一旦有因,就必然有果,反過來說,只要有果,就一定有相應的因。
過去無法被改變,現在就是一切決定的最終結果。
因此,不要敷衍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有嚴謹的因,才有縝密的果。
圖片|網絡
排版|小六子
編輯|小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