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看懂《信條》:歷史無法被改變!

2020-12-05 文刀小六

外祖母悖論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這個人就不會出生,也不會殺死自己的外祖母了。

對外祖母悖論,通常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霍金的時序保護假說,從源頭上掐死外祖母悖論:時間機器不可能存在,都是假的!

第二種,平行宇宙理論:你一旦改變過去,就會分裂出一個新的平行宇宙,所以就算殺了外祖母也沒事,你在自己的宇宙中依然存在。

第三種,也是諾蘭導演在電影《信條》中所採用的解釋,即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

在《信條》中,諾蘭簡直把時間線玩成蝴蝶結了,錯綜複雜但有始有終,結構嚴密。90%的人需要二刷,才能完全看懂整個電影中的時間正逆。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解析《信條》的劇情。

注意:這是全劇透解析!還沒看的可以先點讚收藏,等滿頭霧水地從電影院出來再繼續。

《信條》的故事並不複雜,還是好萊塢大片一貫的個人英雄主義拯救世界。只不過,這次的故事反派,有點特別——他們來自未來。

未來世界中,有位女科學家發明了逆熵黑科技,可以逆行時間。這一黑科技的部分表現形式是紅藍兩扇旋轉門。正序時間下從紅門進去,從藍門出來,就能夠回到過去。

但回到過去的你,是逆狀態的,一切都是反向:你看到鳥倒著飛,奔跑時風吹向背後,氧氣甚至無法通過逆向的肺膜,必須戴氧氣罩。

正時序的你和逆時序的你是能夠同時存在的。回到過去,你受的傷不會自動痊癒,你不能取代過去的自己。

你還是你,一個突然闖入的你。

由於環境惡化,未來的人想要回到資源尚且豐富的地球繼續發展。發明黑科技的女科學家不想被要挾利用,於是將自己的成果分成九個算法,分別藏在過去被保護得最為嚴密的九個核彈基地中,然後自殺了。因為這套算法比紅藍旋轉門厲害得多,能直接讓整個世界逆熵,一旦發生,就是末日來臨。

她的心情,應該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不相上下。

而我們的大反派,家暴男控制狂、俄羅斯寡頭薩塔爾,在故事開始時已經患上無法逆轉的胰腺癌,打算拖全世界陪葬——他被未來人招募,已經找到了其中8個算法。

最後一個算法,就是身為CIA探員的男主角的「任務」。

電影一開始,就是歌劇院襲擊。這次劇院行動雖然是電影開頭,但信息量非常大。整個場景中三股勢力:烏克蘭軍方、主角等4名CIA特工、薩爾塔的手下(潛伏進CIA的司機及恐怖分子)。他們的目標都是「鈽241」。其中烏克蘭軍方和CIA本應是合作關係,但烏克蘭軍方中途反水了。

男主角等CIA特工救出目標人物外交官,並拿到了名為「鈽241」,實為算法部件的鐵盒子。由於男主角是個無法坐實無辜者被犧牲的聖父,所以他完成任務後,又偽裝成烏克蘭特警,單獨回到歌劇院大堂拆炸彈了。在此期間,有個真·烏克蘭特警識破了他,就在他快要被槍殺時,有個神秘人用一枚逆向子彈殺了特警,救了男主角。

注意,神秘人的背包上有個紅色掛件,這個掛件之後還會再出現。

男主角拆完炸彈撤離,結果被薩爾塔的人背刺,刑訊逼供他鐵盒子的下落,他吞下毒藥,為了保密而自殺。但這整個行動其實是一場測試,毒藥是假的,只會誘發深度昏迷,並成功騙過了其他勢力。

男主角通過測試,正式成為了「信條」組織的成員,成為抵抗未來攻擊的主力。由於他在外界已經「死亡」,所以是一個無名無姓之人,不再為某一個國家或組織工作。從現在開始,這個孤膽英雄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全人類。

由於這次行動中烏克蘭軍方反水,所以CIA最後並沒有拿到鐵盒子,這件致命的部件被烏克蘭軍方搶走。接下來,男主角要調查鐵盒子背後的真相。

由於逆時子彈的合金產自印度,於是男主角來到印度,組織還給他派了一個助手,尼爾。

注意,尼爾和主角「第一次」見面,就知道他工作時不喝酒,而且愛喝健怡可樂。

在印度,他們知道了俄羅斯寡頭薩塔爾的存在,他似乎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為了接近薩塔爾,男主角決定從他貌合神離的妻子凱特入手。

凱特婚前不慎將一副名畫的贗品鑑定為真品,拍賣給了薩塔爾。後來,凱特想要逃離薩塔爾的虐待和家暴,薩塔爾就用這幅贗品和他們的兒子要挾凱特:你不順我的心意,我就讓你坐牢,讓你再也見不到兒子。

於是,男主角和凱特做了一個交易,他幫凱特去自由港倉庫偷畫,凱特幫他見到薩塔爾。

在自由港倉庫,男主角第一次見識了「紅藍旋轉門」。在旋轉門中,突然出現兩個全副武裝的特警,一個正時狀態,一個逆時狀態,和他們廝打在一起。

自由港倉庫最終被炸掉了,那副畫卻早就被薩塔爾轉移了出來,凱特並沒有逃脫魔掌。

在凱特的幫助下,男主角見到了薩塔爾,薩塔爾想殺了他。但男主角說自己可以幫他拿到烏克蘭軍方手中的「鈽241」,也就是第九個算法——這個情報是印度軍火商告訴他的。

從烏克蘭軍方手中拿到東西很簡單,但男主角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跑路,就已經被薩塔爾找來了!

薩塔爾搶算法這段追車戲,可能是整部電影中最難理解的一部分。大多數觀眾也是到了這裡,才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節奏了!

為什麼薩塔爾追車時是倒著開的?

突然出現的銀色汽車裡是誰?

為什麼薩塔爾都拿到鈽241了還要拷問男主角鈽241的下落?

處處透著詭異啊!

觀眾席上的你一臉懵逼。

其實,薩塔爾的行動,是完全逆時間連續在一起的。

他將手下一分為二,一隊人負責將男主抓來倉庫拷問信息,正時序的自己監聽;另一隊人則由逆時間的自己帶領,去搶尼爾車上的鈽241。

兩相配合打時間仗,所以事事都走在男主前面。

而那輛突然出現的銀色汽車裡,則是逆時間狀態的男主角,他失敗之後,通過旋轉門回來扭轉乾坤。正時序男主發現銀色汽車後,就把鈽241藏到了逆時序自己的車上。

薩塔爾此時已經明白過來,於是撞翻銀色汽車,拿走鈽241。雖然薩塔爾走之前放了一把火,但由於裡面的男主是逆時狀態,所以爆炸反而抽空了所有熱量,男主差點成為第一個因爆炸而凍死的人。

鈽241依然沒有奪回來。

畢竟發生過的一切無法改變,時間閉環已經形成,此時此刻就是最終的結局。

這就是外祖母悖論的第三種解釋。

為了救在拷問過程中被逆時子彈擊中的凱特,男主角和尼爾帶著她一起通過旋轉門,在逆時狀態下她的傷口才能夠正常癒合。

為此,他們還回到了自由港倉庫利用那裡面的旋轉門——並在此期間和當時的自己打了一場。

沒錯,男主第一次看到旋轉門時,從那裡面出來的「特警」就是他自己。

現在,薩塔爾已經集齊9個算法零件,組成了逆轉世界的引爆程序。

凱特傷勢痊癒後,告訴男主角和尼爾,薩塔爾患有癌症,可能有輕生的想法。他的手環時刻監測薩塔爾的心率,連接引爆程序和核彈。如果心臟停跳,就會立刻引發爆炸。

這個引爆程序和算法在哪兒呢?

就在薩塔爾的老家,前蘇聯的秘密城市12市。

於是,信條組織來到12市,分為正時序紅隊和逆時序藍隊展開行動。男主角和另一個領導人在紅隊,任務是解除爆炸裝置;而尼爾在藍隊,任務是將算法從地下掩體中取出。藍隊結束戰鬥的時間,正是紅隊開始戰鬥的時間,時間差的優勢,能夠給紅隊足夠的信息情報。

凱特則去了越南。當時,她正和薩塔爾在越南旅行,她要在算法被拆除前阻止薩塔爾自殺引爆。但凱特實在太恨他了,沒等到男主那邊拆除炸彈的信息,就一槍把薩塔爾給崩了。

當然,電影都在大決戰了。她崩了反派的同時,引爆裝置也順利解除。

當男主來到地下掩體時,很驚訝地看到,地上躺著一具屍體,屍體的背包上有一個紅色掛飾。

這個掛飾在電影卡開頭的歌劇院裡就出現過,它的主人救了男主一命。

當埋伏的殺手一槍射向男主,地上的屍體卻突然起身為他擋住子彈,然後撬開最後一扇門的門鎖,讓男主進入。

最後一秒,藍隊的尼爾在此逆轉時間,找到一輛裝甲車,將二人從地下掩體拉出來了。

原本以為,這就是大團圓結局了。但尼爾休息了一會兒說,他還有個任務要做。

他轉過身,男主角看到,尼爾的背包上掛著那枚紅色掛飾。

沒錯,在地下掩體為男主開鎖擋子彈的人,就是他的搭檔尼爾。尼爾對自己的結局心知肚明。因為他已經認識男主很多年,他是未來的男主招募進信條組織的,對他而言現在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信條組織的頭目,其實就是未來的男主。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在為男主工作。

因此,只有尼爾回去擋子彈了,時間線才能完全閉合,因與果的才能串聯在一起。

尼爾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

夕陽下,兩人之間流淌著訣別的悲傷。

電影的結局,這段友情尼爾已經走到了終點,而男主角才走到一半。

這就是時間旅行的浪漫吧。

看完《信條》,很多人會錯誤地將這個故事歸類於「宿命論」。其實恰恰相反,比起宿命這種超自然的力量,諾蘭更相信人類自己的決定。

過去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因。一旦有因,就必然有果,反過來說,只要有果,就一定有相應的因。

過去無法被改變,現在就是一切決定的最終結果。

因此,不要敷衍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有嚴謹的因,才有縝密的果。

圖片|網絡

排版|小六子

編輯|小六子

相關焦點

  • 《信條》才不燒腦!看懂科幻神作《降臨》,逆向時間就是小菜一碟
    所以,部分觀眾在看完長達150分鐘的影片後,會感覺困惑和疲乏,這並非觀眾理解力的差距,而是對於電影敘事技巧不夠熟悉而已。但歸根結底,這是諾蘭偷了懶,他無法在150分鐘的影片中,把故事中的科幻概念交代清楚,而是用「滯後」的碎片化伏筆方式,要求觀眾看完全片,再去拼湊線索,完整理解他的理論,從而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電影《信條》海報截圖。有好多網友都這樣說:刷了幾遍《信條》,還是沒有看懂劇情。而在十分鐘限制下的一半,五分鐘之時兩隊同時進攻一座大樓,為時間重疊點的一刻,那絕對是一場震撼的影像奇觀。同樣道理,該戰略也可以放在塔林公路追逐戰上。04.
  • 了解這些,幫你150分鐘看懂諾蘭新片《信條》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操刀的最新科幻驚悚動作片《信條》(Tenet)在經歷堪稱一波三折的過程之後,終於正式定檔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院線與觀眾們見面。片方同時還發布了正式版海報和名為「逆時存亡」的中文簡體版預告片。
  • 《信條》與時間之謎
    9月4日起開始上映的電影《信條》(右圖)裡,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不但讓時間實現了倒流,並借男二號尼爾(羅伯特·帕丁森飾)之口,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既成事實;即便時光倒流,你只能改變進程,但無法改變結果。看完《信條》後,媒體從業人員趙琳說:「沒看懂。」
  • 要看懂電影「信條」,必須要有量子力學的「三身」概念!
    要理解電影「天能/信條」必須要有量子力學的「三身」概念:有一個兼具觀察者與創造者的靈魂法身有一個隨時間不斷添加經驗值與改變思想的化身念頭的化身所投影的肉體報身也就是:身、心、靈切記:時間永遠是前進不可能逆轉時間(熵)但可以透過旋轉門的蟲洞改變時間方向:進入黑洞
  • 看懂《信條》不用懂科學,讀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今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信條呢,動不動就是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的劇情是反的,每一段反向劇情都看得我緊張得要命,生怕漏看了什麼關鍵點。還好諾蘭厚道,幾段最關鍵的劇情都正向反向各給你放一遍,加深理解。而那些只出現一遍的段落,等於是留給鐵桿粉絲的彩蛋,三五刷必能更加暢爽。反向時間有那麼難嗎?
  • 「影評」《信條》與時間之謎
    9月4日起開始上映的電影《信條》裡,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不但讓時間實現了倒流,並借男二號尼爾(羅伯特·帕丁森飾)之口,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既成事實;即便時光倒流,你只能改變進程,但無法改變結果。看完《信條》後,媒體從業人員趙琳說:「沒看懂。」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
  • 諾蘭《信條》完全攻略:讓你一次看懂電影裡的原理+劇情+歷史
    而在《信條》的世界裡,「熵」或者「時間」的方向性改變,也就是人並非跳躍到過去的時間點,而是以「逆著走」的方式在時間的維度,或是時間的河流中逆行,那麼「悖論」的問題就是必須要正面解釋。 《信條》完整時間軸(圖中藍色箭頭為時間順行,紅色箭頭為時間逆行) 三、從歷史角度看《信條
  • 如何看懂《信條》?老師推薦看哪些電影?丨築基天文課齊銳老師見面會實錄
    信條=看不懂。我是刷了三遍,沒有聽說過刷一遍就看懂的,絕不可能的,刷個十遍八遍差不多。所以你看一遍不懂,說明你是正常的,你要是刷一遍看懂了,那你絕對是沒看懂。如果你第一遍看完這個電影就說「我看懂了」,完了,那你一定是沒看懂。這個電影燒腦在哪裡呢?過去我們的電影都是講,一個人利用時間機器刷得一下就回到過去了,然後他把敵人幹掉了,改變了歷史。
  • 刺客信條電影科普文get 讓你輕鬆看懂影片故事情節
    電影《刺客信條》正在熱映,看過的觀眾紛紛為影片送上良心好評!但是對於很多觀眾來說,劇情故事有點難理解。別急,這正是一篇科普文!   作為一部好萊塢動作大片,電影《刺客信條》在動作戲的呈現方式上力求真實,最後的成果也得到了許多觀眾們的認可。
  • 《信條》有哪些讓你疑惑的地方
    - 鈽 -反派薩塔爾苦心孤詣要尋找能夠改變世界的9種算法,其中一個就是鈽元素,尤其是鈽241。在他小時候曾經撿拾過散落的鈽,其他人都為此喪命,唯獨他活了下來。疑惑點三《信條》是否違背電影自身的設定?但是奈何觀眾看不懂吶這也導致了《信條》豆瓣評分低的一大原因。所以面對諾蘭的電影「一定要二刷、三刷」「諾蘭電影裡的一切細節都是有意為之」、「一定要二刷、三刷」。他在電影裡建構的一切巧思和暗示,都能讓觀眾在走出電影院後、回家路上的時候、洗澡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反覆回味和思考。這種通過電影餘震帶來的觀影體驗,正是諾蘭電影的魅力所在。
  • 《信條》到底在講什麼 被譽為今年最值得期待也最燒腦的外語電影
    相信面對諾蘭這樣一個以「燒腦」著稱的導演,《信條》究竟好不好看懂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諾蘭電影每次在國內上映,總有那麼一幫人,一上來就要無腦吹。還沒看片就奉上五星,不管劇情什麼樣都要直呼燒腦,看過以後還要拿著自己的無知給這個導演臉上貼金,最後一句看不懂,配上一句諾蘭牛逼,諾蘭封神,口碑和票房似乎就都有了。
  • 諾蘭新片《信條》
    可那「毒藥」是假的,男主醒來後發現這「毒藥」只是一個名為「信條」的神秘組織的測試,隨後就正式加入「信條」去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拯救世界。在「信條」裡男主了解到這些逆向子彈是從印度來的。於是和男二尼爾一起通過潛入與印度軍火商普萊亞取得聯繫,並得知此次買家為大Boss薩託。
  • 《信條》看不懂?那就先看看這8個細節
    《信條》已經上映了,但不少粉絲都說沒看懂,畢竟裡面時間,空間都太亂了,看完這8個細節你就恍然大悟。一,信條的英文名字叫《tenet》,這不是導演隨便起的,而是意味著電影開頭和結尾對稱,電影的開頭就是結尾,電影的結尾也是開頭,世界毀滅與誕生不停的循環。
  • 《刺客信條》中的雄威建築,或許未來我們終將無法觸摸歷史
    上周一的一場大火,讓聞名世界的巴黎聖母院失去了她歷史悠久的尖頂。雖然法國已經開始了重建工作,不過巴黎聖母院的原樣已經不可能再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好在現代科技讓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手段一覽巴黎聖母院曾經美麗的景觀,比如電子遊戲。
  • 關於《信條》的4大熵腦筋迷思
    兩個半小時看完,大家紛紛覺得自己不懂,但無法跟朋友描述這種不懂,因為你不懂自己究竟哪裡不懂。大家甚至不敢二刷,怕刷完了還不懂,坐實自己是傻子的事實,畢竟第一遍看完你連男主叫啥都不知道。於是他們聚集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求劇情解析,比上學時抄作業還積極。很多粉絲也問到了我這裡,而且思路刁鑽,張口就是一句熵減的時候怎麼吃飯拉屎。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字文的放倒讀閱法無類人像就,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原本想了這樣一個標題,因為擔心影響讀者閱讀而放棄了,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不擔心這樣的表述方式會影響觀眾觀影。這句話的正常表述順序是「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就像人類無法閱讀倒放的文字」。
  • 信條,誰是這個世界真正的逆行者?
    而沒有名字的主角童鞋加入的這個信條組織,就要去阻止薩託引爆算法。而主角的搭檔尼爾,正是主角在未來成立了「信條」組織之後逆行回來招募的一個人。尼爾前後救了他三次,最終為救他而死。當時還是一名普通特工的主角,藉著和尼爾的合作,漸漸地知道了自己是誰,知道了自己在將來要做的事情;也知道了尼爾要為救他而死。他滿含熱淚地目送尼爾逆行而去,他將死在那裡。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相比較下,《信條》確實少了點內味兒。得承認,對比這幾部來說,《信條》總體色彩是偏弱的。最顯著的缺點是,無法讓觀眾共情。這部片,更像理科生想用一部電影的時間,告訴你關於時間的新玩法,更新敘事的新方法。唯二兩處動情處,是男主和夥伴尼克的生離死別,還有對女主的人性化寬容。也就點到為止,沒有過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