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倒計時第5天 | 埃裡克·索斯分享了他作品背後鮮為人知的創作...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Alec Soth SCOP

作為埃裡克·索斯(Alec Soth)的老朋友,SCoP 很關心他最近在家鄉美國明尼蘇達過得怎麼樣,於是我們邀請他在展覽正式開幕前「接管」了我們的 Instagram。索斯從上周開始陸續發來了許多關於他工作生活的照片,還親自介紹了這次展覽中的部分作品,其中有不少從未向外界提起過的「秘密」,為我們展示了他那些著名攝影作品背後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

給行李箱裝上輪子的天才是他嗎?

Perfect Strangers

Untitled, 1994

© Alec Soth

大家好,我是埃裡克·索斯,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新展《我與你:埃裡克·索斯》開展前我很激動可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這張照片是此次展覽中我最早的一幅作品之一。25年前,就在離我現在寫下這段文字不遠的地方,明尼蘇達州聖保羅,我拍下了這張照片。我已經忘了這個人的名字,但是我記得他當時說的話:「我是這個年代最聰明的人之一。」

攝影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神秘感。照片中的那個男人真的是個天才嗎?他拿著那些行李箱是要去做什麼?他現在又在何處?

說到底,攝影終究是關於時間的奧秘。四分之一個世紀怎麼可能這麼快就過去了?在我拍下這張照片時,和我一起出差的助理還沒出生。在機場的時候我和她提到在我小時候,行李箱是沒有輪子的,她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神情看著我。我就在想照片裡的那個人是否就是那個第一個想到在行李箱上裝上輪子的天才呢?

This is Alec Soth and I’m excited to be doing an Instagram takeover in advance of my upcoming show at the Shanghai Center Of Photography. The photograph abov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in the exhibition. It was made twenty-five years ago not far from where I’m writing now in St. Paul, Minnesota. I』ve since forgotten the name of this man, but I remember his words: 「I’m one of the grea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For me, photography is more about mystery than knowledge. Was this man a genius? What were his plans for those suitcases? Where is he now?⁣

In the end, photography is always about the mystery of time. How is it possible that a quarter of a century has passed so quickly? Yesterday I was traveling with an assistant who wasn’t even alive when I took this picture. At the airport I mentioned to her that luggage didn’t have wheels when I was young. She looked at me with utter disbelief. I'd like to think that the man in this photo is the genius that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putting wheels on suitcases. ⁣

相隔15年的兩個「Bill」

Looking For Love

Bill. St. Louis Park, Minnesota, 1997

© Alec Soth

Songbook

Bil. Sandusky, Ohio, 2012

© Alec Soth

前一張照片是1997年我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單身舞會上拍攝的。第二張照片是2012年在俄亥俄州的一個交誼舞課堂上拍攝的。這兩個男人都叫做 Bill(第二個男人的名字拼寫只有一個L)。兩張照片都會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The first picture was made at a singles' dance in Minnesota in 1997. The second was made at a ballroom dance class in Ohio in 2012. Both men are named Bill (though the second one only spells it with one 'L'.) Both pictures are in my upcoming exhibition, "The Space Between Us" opening on August 1 at the Shanghai Center Of Photography. ⁣⁣

「遺珠之憾」成了索斯最喜歡的照片之一

The Last Days of W

Chula Vista, California, 2008

© Alec Soth

索斯在中國為《英國每日電訊》拍攝的照片

就像我自己出版的 Zine《W 的最後時日》(The Last Days of W)中大多數照片一樣,這張照片一開始是為了一本雜誌而拍攝。2008年,《英國每日電訊》委託我和作家 Mick Brown 環遊中美兩國,為一個名為「鷹與龍」(The Eagle & The Dragon)的四期專題進行拍攝。最後一期,Mick 和我去了位於加利福尼亞丘拉維斯塔的奧運訓練中心(這張照片拍攝的地方),也來到了中國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相關的許多地點。

就像為雜誌拍攝時常出現的情況,我最喜歡的照片沒有被刊登。但是同《W 的最後時日》這個系列一起,這張照片會在我即將於上海攝影中心舉行的展覽中重點展示。

Like most of the photographs from my self-published zine, 「The Last Days of W,」 this one was originally made on a magazine assignment. In 2008, the Telegraph Magazine commissioned the writer Mick Brown and me to travel around the US and China for a four-part series entitled 「The Eagle & The Dragon.」 For the final issue, Mick and a I traveled to the US Olympic Training Center in Chula Vista, California (where this picture was taken) and to various sites in China connected to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As is often the case with magazine jobs, my favorite photograph wasn’t published. But along with it incorporating it into 「The Last Days of W,」 this picture will be prominently displayed in my upcoming show at the Shanghai Center Of Photography.⁣

一張照片背後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I Know How Furiously Your Heart Is Beating

Vince. New York City, 2018

© Alec Soth

Peter Hujar 書中評論家 Vince Aletti 年輕時的肖像

我在2018年拍攝了這幅評論家 Vince Aletti 的肖像作品。Vince 身後的牆上掛著一張他朋友 Peter Hujar 拍的照片,而 Hujar 在他的第一本書《Portraits in Life and Death》 (1976) 中收錄了一張 Vince 的肖像。

Hujar 對我的新書《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產生了的很重要的影響。這張照片和這個系列的許多其他作品都將在上海攝影中心我的個展中展出。

This is my 2018 portrait of the critic Vince Aletti. On the wall behind Vince hangs a photograph by his friend Peter Hujar. Hujar included a portrait of Aletti in his first book, "Portraits in Life and Death" (1976). ⁣

Hujar was the primary influence for my most recent book, "I Know How Furiously Your Heart Is Beating." This image and many others from that series will be included in my upcoming show at the Shanghai Center Of Photography.⁣

參觀時間 10:30 - 17:30

周二至周日 Tuesday to Sunday

周一閉館 Closed on Monday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1

電話 (021) - 64289516

郵箱 info@scop-sh.com

感謝您的關注!

原標題:《展覽倒計時第5天 | 埃裡克·索斯分享了他作品背後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些展覽已經進入倒計時,再不去就要錯過了!
    這些展覽已經進入倒計時,再不去就要錯過了!昨天,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宣布「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年度大展進入閉幕10天倒計時,正式步入尾聲階段。對很多朋友來說,能現場觀摩此次103件畢卡索真跡的機會,可能只有本周末了。本期《周末去哪兒》,除了畢卡索大展,我們還為大家盤點了今夏部分即將閉幕的精彩展覽,希望你不會錯過!
  • 吳凡創作於1958年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蒲公英》。
    原標題:吳凡創作於1958年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蒲公英》。   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雕塑作品《收租院》。 記者 熊明 攝高小華油畫作品《為什麼》。記者 熊明 攝  1月26日在重慶美術館開展的「迴響——重慶美術60年」大型展覽,梳理了重慶美術60多年的歷史。
  •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
    華聲在線6月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 劉瀚璐)今天上午,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湖南省文聯、湖南省美協、湖南美術館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湖南)巡展開幕式在湖南美術館舉行。
  • 8月份有什麼好看的展覽?(第5期)_鳳凰網
    ,以藝術家的家鄉為主題,那也是他一直工作與生活的地方。本展是一個特定場域的展覽,由獨立策展人黛安娜·納維策劃,探討了布拉德福特的實踐在過去十年間的演變以及他對當下美國文化議題的處理。經過兩輪評選,最終選出優秀作品18幅(空缺2幅),入選作品80幅,共計展出98幅作品。這些作品全面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極高的創作熱情,新銳獨特的創作理念,以及青春向上的精神風貌。
  • 【展覽預告】藝術長沙的第十個年頭 迎一場藝術的盛宴
    五位藝術家將要帶來哪些作品?讓我們先睹為快。  2017藝術長沙進入倒計時。據悉,安東尼·葛姆雷、何多苓、龐茂琨的作品悉數抵達長沙,袁武、蕭昱布展現場也正按計劃進行。五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將分別在湖南省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和長沙美術館展出。做好準備了嗎?12月,在藝術長沙的第十個年頭,讓我們一起迎接一場藝術盛宴。
  • 張望談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對抄襲侵權作品堅決說不
    他圍繞「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展出作品整體風貌、特點,以及作品背後隱含的學術問題、社會背景、時代因素等,進行了暢談與解讀。張望分析說,「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在山東展出,有以下幾個鮮明特徵:一是本次展覽聚焦了空前的關注度。
  • 繪時代風採 鑄中國精神——寫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
    5年為一個節點,全國美展揀選歷練出一代代優秀的社會主義美術工作者,鑄就、銘刻出時代的風貌和精神氣質,丈量、標誌出國家文化的價值尺度。廣大美術工作者在中國美協的團結、引領下,以「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指導思想,將個人的藝術融入新中國發展的現實情境之中。
  • 展覽預告|「武夷問茶——劉牧彩墨作品展」將於12月4日開幕
    此次展覽匯集了劉牧先生近年來創作的60餘件精品之作,力圖全面地向廣大觀眾呈現藝術家的創作面貌與藝術成就。80年代以來,劉牧先生在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探索當代水墨的語言表現形式,結合中國傳統文人精神進行大膽實踐。他把傳統的跡象意境與武夷山巖茶的「清、香、甘、活」融合在一起,以當代水墨的藝術語彙進行呈現,形成了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
  • 銀杏樹下的分享者第50回|教育的背後是知識的傳播和分享
    而在發展迅猛、文化氛圍濃鬱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播和分享,尤其是對孩子們的傳統文化教育。近日,長租公寓領軍品牌自如發起的系列沙龍活動"銀杏樹下的分享者第50回」,邀請到《你好呀!故宮》的聯合主創團隊,在位於協作胡同40號的Z-SPACE,跟對故宮還有傳統文化傳播感興趣的大小朋友們,分享故宮IP背後的博物館教育,以及如何讓孩子們走進傳統文化,用好奇心面對更好的未來。據了解,《你好呀!故宮》是由故宮出版社、故宮紫禁書院聯合塗思美育,14位專家學者給孩子系統進行中華文明解讀的一套產品。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展開幕式暨學術交流會在淮安市美術館...
    活動視頻 2020年8月8日上午10:30,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淮安)巡展」在淮安市美術館開幕。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北京創作中心的設立目的是評選出少數精銳的藝術家,向世界推廣優秀藝術家, 通過各種創作支援活動,幫助藝術家的發展。還有從今年開始增加一位策展人駐館,為更加有效的交流添上了一筆。我中心目前有第10期5位駐館藝術家和1位策展人(長期4名/1年, 短期2名/外來藝術家1名4個月、策展人1名6個月)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
  • 宮島達男:從9到1,他以數字解析生命的共存與輪迴
    LED裝置作品以及行為作品,包括藝術家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巨型LED裝置《時間瀑布》。作品《五個對立的圓》「不斷變化、連接萬物和持續永恆」是貫穿宮島達男三十年藝術生涯的重要創作理念,他的作品中反覆充斥著數字、LED、霓虹燈等科技符號。
  • 助力計劃|色彩鍊金術-銅色基因庫研究成果展覽及分享
    2020年11月,創基金設計教育助力計劃資助項目「銅色基因庫」受融設計圖書館邀請,參與由張雷策展的「融·第七年 著色」展覽。此次展覽中,銅色基因庫主要負責人羅黛詩展出了作品「太空窗0.2」和銅色基因庫的部分「銅著色研究成果」。同時,羅黛詩也在設計上海的主論壇和「Innovation Workshop」上展開演講,分享此次作品背後的創作過程和研究成果。
  • 畫家培根小傳以及展覽作品欣賞
    他16歲離家,浪跡英、德、法等國,到處打工,20年代後期定居倫敦,1929年始自學繪畫,幾乎未受過專業訓練。有必要提及的是,他一度還曾從事過室內裝飾與家具設計。培根的作品受到畢卡索的影響,1949年之前,他很少舉行作品展覽,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的繪畫才為眾人所知。1954年培根的作品《藍色中的男人》參加了威尼斯兩年一度的世界美術展覽,並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 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意繡》琺瑯彩系列玻璃琺瑯畫10件作品獲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桂榮年度新作《民族魂》、佛山木版年畫市級傳承人劉鍾萍等推出的「解憂年畫鋪裡的諸神復活」、汕頭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美術專委會主任陳旭南創作的嵌瓷作品《海之狂想曲》……第二屆廣東省「非遺新造物」年度優秀案例徵集評選活動獲獎作品在年度展覽亮相。
  • 對一場藝術展覽來說,空間體驗比你想像的還重要
    於是,展覽空間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藝術展覽,並非只能在美術館和藝術空間才能舉辦,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舉辦藝術展覽的空間,一定要配合展出作品做出相應的藝術規劃,這一點我們也要清楚。當你走進一家畫店和走進一個藝術空間,感受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儘管它們可能陳列的是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對於策展人來說,一場展覽就是他的作品。
  • 「無神論者的溫情」 展覽作品徵集ing……
    我們希望此次的應徵的作品能充分體現藝術家對於自身信仰信念的挖掘與表達,並具有其真實的深刻的思想表達。本次展覽徵集的作品在充分表達自我的前提下無任何形式的限制,我們尊重一切不限材料的架上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行為等藝術形式的表達。
  • 從街頭「惡作劇」到網絡暴力,這個展覽用藝術思考社會與人的關係
    在10月18日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的「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城市敘事」展覽中,藝術家林科的作品《對不起Derek Paul Boyle先生》便提醒著觀眾,網際網路衝浪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人們在網上搜索、分享視頻或圖像時,不僅在分享內容,還在分享其所產生的情感反應。
  • 第十二屆FIRST影展徵片啟動倒計時 鼓勵短片創作
    與此同時,為了鼓勵青年電影人的短片拍攝實踐,短片創作的自由意志和探索精神,2018年第十二屆FIRST影展將在主競賽十個獎項之外,首次設立短片場外獎。 如果先不談電影表現方式的探索和創造,電影表達的率性和自由,以及創作培育的功能。FIRST影展關於短片的期待,似乎最根本的是對創作敏感和原始表達衝動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