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真核生物(細胞中含有細胞核的生物)的許多細胞功能都是通過破壞某些蛋白來調節的,而這種靶向蛋白破壞是通過一個稱為泛素化的過程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用於破壞的蛋白質被標記為蛋白質泛素。泛素化由E3連接酶輔助,其中一個子集被稱為cullin-RING泛素連接酶(CRL),其作用是將泛素從E2結合酶轉移到目標蛋白上。
默認情況下,CRL是不活躍的,但當一種名為NEDD8的蛋白質(其序列與泛素類似)附著在CRL2-5的cullin亞基上時,CRL被激活。
這種激活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個謎。直到《自然》雜誌近日刊載文章NEDD8 nucleates a multivalent cullin–RING–UBE2D ubiquitin ligation assembly(《NEDD8形成多價cullin-RING-UBE2D泛素連接集合》),報告了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獲得的結構數據,才填補了一些空白。
先前的結構分析表明,NEDD8與cullin蛋白結合雖然增強了泛素和靶向蛋白的效率,但具體機制仍是空白。研究人員的主要目的是,在將泛素轉移到目標蛋白的過程中,捕獲一個附著在NEDD8上的CRL。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作者們製造了一種由3種成分組成的「tribrid」分子,並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最終獲得了tribrid和β-TRCP組裝蛋白質CUL1 SKP1和RBX1時形成的複雜結構數據 (這個結構稱為CRL1β-TRCP)。
實驗結果相當驚人,其揭示了組成整個複合物的3個模塊的精確三維關係:催化模塊、激活模塊和基質支架模塊。3個模塊的交互讓UBE2D的活性部位與β-TRCP及其靶蛋白更加接近。通過測試,作者發現含有單個突變蛋白的配合物酶活性明顯降低,含有2個突變蛋白的配合物出現了更強的協同缺陷,這與作者關於複合物如何起作用的模型一致。
這些新的結構數據可能有助於設計被稱為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ACs)的藥物,其中一些可以將特定的CRL酶轉向泛素化,從而破壞酶的自然庫之外的、在臨床方面有作用的靶點。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00-y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