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生活或者去過雲南旅遊的朋友應該聽過,雲南許多地方的夜市裡會出現「昆蟲宴」。所謂的昆蟲宴就是商販以昆蟲為食材,通過油炸的方法去除昆蟲的異味,進而變成一道美味可口的食物,例如炸蜻蜓和炸蜂蛹。外地人看到這些食物並不敢隨意嘗試,但對於當地人來說,它們都是美味佳餚。
實際上除了雲南地區有昆蟲宴之外,世界上也有很多地區出現人吃昆蟲的現象。曾有美食愛好者對全世界各地區對於昆蟲的食用情況進行不完全的統計,最後驚訝地發現人類竟然將上千種昆蟲都納入了食用清單,就連平日裡我們常見的蟑螂也在清單裡面,這確實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那麼吃昆蟲到底有什麼益處呢?
許多人對昆蟲形成了刻板印象,例如由於蟑螂出現在家中,就會將所有昆蟲都定義為「髒東西」,又如某種螞蟻能分泌出毒液,就認為昆蟲是毒蟲。不可否認,這些標籤有時候貼得很準,但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許多昆蟲體內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這是人類食用它們的主要原因。其次,昆蟲作為食物鏈底端的成員,它們所消耗的資源更少,碳排放也更少。
因此如果要比較哪類生物更有利於可持續發展,那麼昆蟲應該榜上有名。如今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專門養殖昆蟲的行業,其中一些是為了生產副產品,例如養蜂是為了得到蜂蜜,養蠶是為了得到蠶絲,很少有直接生產食材。那麼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多將昆蟲作為食物的人呢?科學家表示並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只要人們放下芥蒂,昆蟲會成為食材之一。
同時科學家表示,目前的昆蟲養殖業還存在許多弊端,這些弊端也成為了昆蟲作為食材的阻礙。首先是昆蟲的食物安全問題,經過調查大多數昆蟲養殖場都是以不健康、不新鮮的魚蝦充當飼料。雖然有些昆蟲的消化能力很強,抵抗病菌病毒的能力也不錯,但仍然無法排除它們成為病菌病毒的傳播媒介。
其次,昆蟲養殖業可能會導致生物入侵或嚴重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和養殖其它動物不同的是,養殖昆蟲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很難保證它們不會逃到野生環境中。如果是外來物種對當地環境十分適應,那麼這個物種會迅速繁殖開來,進而對當地昆蟲物種的生存和生態環境的完整性造成威脅。
總而言之,目前國內國外都還未出現與昆蟲養殖相關的標準和規範,因此這個產業無法在短時間內擴散開來。不可否認的是,在世界上某些地區,昆蟲養殖確實創造了不錯的經濟發展,同時也降低了環境汙染,但是其它自然生物反而受到了昆蟲的威脅,例如珍稀植物。因此未來是否擴大昆蟲養殖業,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人們會不會接受昆蟲,也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