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吃可食昆蟲既健康又有益於環境(Pixabay)
2021年1月6日
一些科學家認為可食昆蟲是下一個可持續的食品革命。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2019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英國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可食昆蟲最終將成為他們飲食的一部分。
在世界許多地方,昆蟲已成為傳統飲食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絕大多數人厭惡以昆蟲為食。那麼,食用昆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吃昆蟲與吃牛羊肉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吃昆蟲從長遠來看更好呢?
我們為什麼不吃昆蟲?
12月22日,《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最新分析論文,加州大學聖塔巴拉巴拉分校博士生麥肯齊·韋德(MacKenzie Wade)和她的同學傑弗裡·霍伊爾(Jeffrey Hoyle)探索了一些原因。
韋德說,可食昆蟲離成為西方國家主流食譜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很遙遠,因為我們從文化中學習什麼好吃。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什麼是可接受的、美味又有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她補充說:「童年時代,我們獲得的關於昆蟲的文化知識經常是,昆蟲是害蟲,是疾病傳播的媒介。」
她指出,儘管西方人不喜歡吃昆蟲,但是「熱帶地區有悠久的食用昆蟲的歷史,因為與氣溫寒冷或相對溫和的地區相比,熱帶地區的昆蟲通常更大,更容易獲取,更有營養,這使它們成為更好的食物來源。」
科學家將厭惡使用昆蟲歸因於大眾文化以及我們受到的教育(EurekAlert)
對某些人來說味道很好
黛西·鄧恩(Daisy Dunne)在英國報紙《獨立報》上發表的文章中談到一位昆蟲養殖場創始人的意見。蒂齊亞娜·德·科斯坦佐(Tiziana Di Costanzo)是倫敦可食昆蟲養殖場Horizon的聯合創始人,她說:藻類蠕蟲種類繁多,而且味道很好。」
大約兩年半前,德·科斯坦佐和她的家人開始在30平方米的棚屋中養殖蠕蟲,該公司現在向英國客戶出售活蟲和幹蟑螂。
德·科斯坦佐說:「對我們來說,我們所做的是保護自然環境的行為。理想情況下,我們認為其他人會效仿我們做相同的事情,而我們將有許多像Horizon這樣的小型昆蟲養殖場,但這並未發生。」她補充說,遊客到Horizon來是為了體驗一些新鮮事物,完成一件事後,他們會感到很高興。
蟑螂幹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像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人們所做的那樣,將其添加到食譜中(Pixabay)
可持續的糧食革命?
據《獨立報》報導,過去幾年裡,西方國家多次稱,食用昆蟲是下一場可持續的糧食革命。與傳統牲畜(例如牛、羊)相比,昆蟲需要的資源少得多,養殖產生的溫室氣體也更少。韋德說,「養殖昆蟲僅需傳統畜牧業所需水、草料和空間的一小部分」。
聯合國糧農組織稱,目前,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約14.5%。紅肉生產尤其汙染環境,因為牛和羊是「反芻動物」,它們在消化食物時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甲烷。
此外,畜牧業需要砍伐大片林地,為放牧牲畜或飼養動物創造空間,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相比之下,昆蟲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飼養,包括我們城市房屋的後院。此外,藻類蠕蟲和蟑螂全身可以食用,任何部位都不會浪費。
德·科斯坦佐說,在像Horizon這樣的小型昆蟲養殖場中,廢物可以大大減少並回收利用,Horizon從當地食品商店獲取多餘的蔬菜,將其用作昆蟲飼料,昆蟲銷售良好。
根據愛好者的說法,昆蟲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飼養,包括家中後院(Pixabay)
這是健康食品嗎?
研究表明,全球轉向少吃肉、多吃水果和蔬菜是解決農業碳排放量問題的關鍵。對於那些出於環境原因而減少食用肉類的人,他們可以用昆蟲代替必需的營養物質。
韋德說,食用昆蟲可以提供維持植物性飲食所需的許多營養,例如鐵、蛋白質和維生素B12。
她表示,如果我們希望食用昆蟲在西方國家廣泛流行起來,我們需要使其成為一種時尚,用它代替肉類產品。可食昆蟲必須合理定價,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可持續和營養豐富的食物。
來源 : 半島電視臺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