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再降20%

2020-11-2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青島市節能與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發布——

&nbsp&nbsp&nbsp&nbsp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達到8%

&nbsp&nbsp&nbsp&nbsp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青島公布《青島市節能與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十三五」節能目標——到2020年,全市萬元GDP(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6%,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80萬噸標準煤以內,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8%。

&nbsp&nbsp&nbsp&nbsp據悉,「十二五」期間,青島超額完成了節能目標,萬元GDP能耗水平比肩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全省位居前列。據市節能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隨著新一批大項目的陸續開工,青島面臨較大節能壓力。

&nbsp&nbsp&nbsp&nbsp為此,青島將通過各種手段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將節能推向縱深。在產業層面,我市要促進傳統產業,尤其是工業的轉型升級。根據《方案》,我市要採用先進適用節能低碳環保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包括深化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促進位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結構;支持重點行業改造升級,鼓勵企業瞄準國際國內同行業標杆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准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增加產能項目;強化節能環保標準約束,嚴格行業規範、準入管理和節能審查,對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石油石化、船舶、印染、造紙、製革、染料、電鍍、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製造、農藥等行業中,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或生產、使用淘汰類產品的企業和產能,依法依規有序退出。到2020年,我市爭取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0%以上。

&nbsp&nbsp&nbsp&nbsp在能源結構上,我市要通過努力壓減煤炭消費總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包括大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廣使用優質煤、潔淨型煤,推進煤改氣、煤改電,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氣、電力等優質能源替代燃煤;協調推進風電開發,推動太陽能大規模發展和多元化利用,增加清潔低碳電力供應;對超出規劃部分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不納入能耗總量和強度目標考核。《方案》提出,到2020年,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62%左右,天然氣提高到7%至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6%,油品消費穩定在15%左右。

&nbsp&nbsp&nbsp&nbsp通過各項節能工作的推廣,青島在「十三五」期間要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均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根據《方案》,到2020年,青島要實現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降低10%、11%和15%;創建省級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各30個;全社會人均生活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20%;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比例達到100%;全市營運貨車、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和港口生產單位吞吐量綜合能耗分別比2015年降6.8%、6%和2%。

&nbsp&nbsp&nbsp&nbsp(記者 孫欣)

相關焦點

  • 詳解十三五: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降低18%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詳解十三五,介紹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顧名思義是指每生產單位GDP所排放二氧化碳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反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地球環境的變化。
  • 2018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中國已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碳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不斷提高。
  • 2018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經初步核算,2018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 0%,比2005年累計下降45 8%,相當於減排52 6億噸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4 3%。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顯著《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加強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推動低碳試點和地方行動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 北京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十年減56.5%
    原標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十年減56.5%   由北京市財政項目「京津冀低碳發展的技術進步路徑研究」課題組完成的《京津冀低碳發展指數研究報告》昨天在科學出版社發布。《報告》顯示,從單位GDP能耗量看,北京在2000至2014年間下降了60%,全國最低。
  • 單位GDP碳排放降六成的目標如何實現
    解讀中國2030年低碳承諾——單位GDP碳排放降六成的目標如何實現    距巴黎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召開還有5個月時間,剛剛從法國正式訪問歸來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氣候大會東道國發布減排計劃,向國內外宣示了中國走綠色、低碳
  • 今年廣深要減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南都訊 記者餘毅菁 今年廣深兩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各要下降5%以上!昨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於下達各地級以上市2017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目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全省21個市2017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年度下降目標,其中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五市年度目標下降率最高,這些城市今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要達到5.09%。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2019年的排放趨勢表明,在電力行業的引領下,清潔能源轉型正在推進。全球電力部門的排放量下降了約1.7億噸(-1.2%),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發達經濟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處於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所未見的水平(當時電力需求下降了三分之一)。
  • 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及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影響
    出口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了中國主要的貿易二氧化碳排放;中美貿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佔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的大部分中國從2002年至2006年逐年增加的貿易二氧化碳淨排放主要是由於出口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長引起的。
  • 全球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家
    NO.1 中國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0億噸,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NO.2 美國排名第二的美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達到59億噸。此外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每年19.58噸,僅次於澳大利亞位居全球第二。
  • 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 航空排放減六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航空排放減六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各國政府防控疫情傳播的政策改變了能源需求,進而影響全球碳排放。作者指出,新冠肺炎對2020年總排放量的影響取決於各國限制政策的持續時間。如果在6月中旬前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年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下降4%;如果在2020年底之前,全球範圍內仍有一些限制政策,年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會下降7%。作者分析稱,二氧化碳日排放量較前一年下降17%的情況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 國內能源消費強度呈下降趨勢 單位GDP能耗降低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單位GDP能耗降低——國內能源消費強度呈下降趨勢中國能源消費連續10年世界第一、節能服務一年「節」出3930萬噸標準煤、南方五省區可再生能源電量佔比遠超歐美《中國能源供需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6.4億噸標準煤,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23.6%,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位。預計2019年、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將有所放緩,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47.9億噸和49.4億噸標準煤。煤炭佔比將逐步下降但依舊是主要能源,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長將成為拉動能源總量增長的主要動力。
  • 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
    電力需求的強力增長低效了能源結構和效率的提高在全球而言,電力消費量較1990年而言已經翻番,在2016年達到了25萬億千瓦時。在相同的經濟強度下,電力消費與GDP的比值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而石油強度年均下降2.4%,這就表明其與經濟產生了強烈的解耦。
  • 今年單位GDP二氧化碳還降
    21日,2019年全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召開。
  •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0月21日20:08
  • 青島單位GDP能耗下降5% 風力發電增1.2倍
    2014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比2010年增長20.8%,通過經濟升級轉型帶來節能降耗,能源生產效率穩步提升。今明兩年,全市將以提高能源供應能力和優化能源結構為核心,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
  • 生態環境部: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同比不降反升
    2020年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同比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GDP出現大幅度下降。
  •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中國人均GDP1.4萬美元達碳排放峰值
    魯海濤 澎湃資料 本文製圖 澎湃新聞記者 劉箏  呂妍2015年6月30日,中國政府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INDC),對其2020年後的強化減緩和適應行動做出了安排,具體目標如下:1、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2、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 NASA衛星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新研究:人口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少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大學對全球20個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首次提供了基於衛星的直接證據,表明除了一些明顯的特殊例子之外,隨著一個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
  • 清華大學地學系劉竹研究組揭示新冠疫情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為及時反映新冠疫情後的全球碳排放變化,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簡稱清華大學地學系)劉竹副教授研究組聯合27家國內外單位,基於多部門高時空解析度數據觀測人類活動強度變化,構建了全球首個近實時碳排放資料庫,並揭示出新冠疫情造成了歷史上人類活動二氧化碳的最大減排量,其短期下降幅度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
  • 2020年中國各省gdp排名 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均已公布
    目前,31省份2020年經濟「成績單」均已出爐。數據顯示,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較2020年普遍回落,其中8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此外,2020年31個省份的GDP總和超全國的差額首次出現銳減,意味著地方GDP之和與全國GDP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