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廣深要減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南都訊 記者餘毅菁 今年廣深兩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各要下降5%以上!昨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於下達各地級以上市2017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目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全省21個市2017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年度下降目標,其中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五市年度目標下降率最高,這些城市今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要達到5.09%。
-
青島: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再降20%
末,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達到8%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青島公布《青島市節能與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十三五」節能目標——到2020年,全市萬元GDP(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6%,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80萬噸標準煤以內,單位
-
2018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中國已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碳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不斷提高。
-
詳解十三五: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降低18%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詳解十三五,介紹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顧名思義是指每生產單位GDP所排放二氧化碳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反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地球環境的變化。
-
單位GDP碳排放降六成的目標如何實現
解讀中國2030年低碳承諾——單位GDP碳排放降六成的目標如何實現 距巴黎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召開還有5個月時間,剛剛從法國正式訪問歸來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氣候大會東道國發布減排計劃,向國內外宣示了中國走綠色、低碳
-
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 航空排放減六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新冠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降至14年前,航空排放減六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各國政府防控疫情傳播的政策改變了能源需求,進而影響全球碳排放。5月19日,一項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4月初,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7%。由於大量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國際邊境關閉,消費率和運輸率都相應下降,來自地面運輸和航空業的排放量分別下降了36%和60%。研究指出,地面運輸佔了排放量減少的近一半。
-
2018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經初步核算,2018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 0%,比2005年累計下降45 8%,相當於減排52 6億噸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4 3%。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顯著《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中國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節能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加強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推動低碳試點和地方行動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
山東去年比前年多5天藍天!今年單位GDP二氧化碳還降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9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年,工作總體目標是: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1.7%、2.0%、2.7%、5.4%。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2.6%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完成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規定的年度目標及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
-
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及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影響
出口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了中國主要的貿易二氧化碳排放;中美貿易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佔中國貿易二氧化碳排放的大部分中國從2002年至2006年逐年增加的貿易二氧化碳淨排放主要是由於出口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長引起的。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1990-2019年與能源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煤炭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減少近2億噸(-1.3%),抵消了石油和天然氣排放量的增加。發達經濟體的排放量下降了3.7億噸(-3.2%),其中電力部門佔降幅的85%。與2018年相比,許多大型經濟體的溫和天氣對趨勢產生了重要影響,排放量減少了約1.5億噸。
-
義大利大地震與地球深層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然而,目前還沒有公布此類排放的長期記錄,地震發生與深層二氧化碳釋放之間的時間關係仍然是個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亞平寧半島強烈地震期間10年(2009-2018年)的構造性二氧化碳通量記錄。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與地震序列的演化相關。
-
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
在相同的經濟強度下,電力消費與GDP的比值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而石油強度年均下降2.4%,這就表明其與經濟產生了強烈的解耦。在2000年到2015年間,中國工業部門的排放量增長超過了3倍,這主要受鋼鐵部門增長了9億噸排放的推動,但是單位工業增加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下降了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興虎:碳排放差距與能源...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現狀該報告顯示,在2009年~2018年間,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平均年增長率為1.5%。在2018年包括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排放總量達到553億噸(55.3 GtCO2e),按照當前的減排承諾估算,2030年將達到56 GtCO2e,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位於前四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歐盟28國和印度,並且前四位的排放量之和佔全球總排放量55%以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個國家2018年的每人年均二氧化碳當量排放量超過10噸。
-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0月21日20:08 新華網東京10月21日電(記者錢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公布的關於各國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量的統計報告顯示
-
聯合國環境署:溫室氣體排放缺口比想像的更大
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報導 11月21日,聯合國環境署在北京舉辦了《2012年排放缺口》報告發布會。該報告以倫敦為主會場全球發布,北京是亞洲區域的發布城市。 該報告指出,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比2020年需要達到的水平高出約14%。
-
NASA衛星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新研究:人口越多二氧化碳排放越少
這項研究還表明,衛星對這種強大溫室氣體的測量,可以為快速增長的城市提供新的工具來跟蹤二氧化碳排放,並對政策變化和基礎設施改善對其能源效率的影響進行評估。在與能源生產相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城市佔比在70%以上,而持續的快速城市化也正在增加城市的數量和規模。
-
全球十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家
NO.1 中國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0億噸,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NO.2 美國排名第二的美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達到59億噸。此外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每年19.58噸,僅次於澳大利亞位居全球第二。
-
官方:重點排放單位虛報瞞報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最高罰三萬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5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5日消息,《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辦法》提出,生態環境部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要求,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態環境部制定的碳排放配額總量確定與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區域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分配規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額。
-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中國數字科技館
所有的化石燃料都是由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所以燃燒時會釋放二氧化碳。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能源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化石燃料燃燒。由於化石燃料的開採利用規模十分龐大,從而對環境的影響也令人關注。由於含炭量非常豐富,煤炭的燃燒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比如,據有關單位計算,我國煤炭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佔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八成以上,佔中國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多,充分說明了煤炭燃燒在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排放中的顯著地位。 石油石油也叫原油,是水中堆積的微生物殘骸,在高壓的作用下形成的碳氫化合物。石油是一種可燃性粘稠液體,常跟天然氣共存,是很複雜的混合物。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在這份3月2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僅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而且世界對能源的日益渴望導致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今年世界各地的能源需求比去年增長了2.3%,這是十年來增長最快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