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Ca2+內流對松果花粉管發育影響的蛋白質組學和細胞學綜合分析

2020-12-03 中關村NMT聯盟

NMT作為生命科學底層核心技術,是建立活體創新科研平臺的必備技術。2005年~2020年,NMT已紮根中國15年。2020年,中國NMT銷往瑞士蘇黎世大學,正式打開歐洲市場

NMT歷史上的今天

2008年04月01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金星、吳小琴用NMT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發表了標題為Integrative proteomic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Ca2+ influx on Pinus bungeana pollen tube development的研究成果。

期刊:J Proteome Res

主題:胞外Ca2+內流對松果花粉管發育影響的蛋白質組學和細胞學綜合分析

標題:Integrative proteomic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Ca2+ influx on Pinus bungeana pollen tube development

影響因子:5.684

檢測指標:Ca2+流速

作者: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金星、吳小琴

英文摘要

Ca2+ is an essential ion in the control of pollen germination and tube growth. However, the control of pollen tube development by Ca2+ signaling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cytoskeletal components, energy-providing pathways, and cell-expansion machinery remain elusive. Here, we used nifedipine (Nif) to study Ca2+ functions in 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 and other cellular processes in Pinus bungeana pollen tube growth.

Proteomic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50 proteins show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with varying doses of Nif. Thirty-four of these were homologous to previously reported proteins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functional categories closely related to tip-growth machinery.

Blocking the L-type Ca2+ channel with Nif in the pollen tube membrane induced several early alterations within a short time, including a re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Ca2+ influx and a subsequently dramatic decrease in cytosolic free Ca2+ concentration ([Ca2+]c), concomitant with ultra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and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energy production and signaling. Secondary alterations included actin filament depolymerization, disrupted patterns of endocytosis/exocytosis, and cell wall remodeling, along with changes in the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se proces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xtracellular Ca2+ influx was necessary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ypical tip-focused [Ca2+]c gradient in the P. bungeana pollen tube, and that reduce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production (ATP), depolymerization of the cytoskeleton, and abnormal endocytosis/exocytosis, together with enhanced rigidity of cell wall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growth arrest observed in pollen tubes treated with Nif.

中文摘要(谷歌機翻)

Ca2+是控制花粉萌發和管生長的必需離子。但是,通過Ca2+信號傳導控制花粉管發育及其與細胞骨架成分,能量提供途徑和細胞擴增機制的相互作用仍然難以捉摸。在這裡,我們使用硝苯地平(Nifdipine)研究松果花粉花粉管生長中Ca2+在差異蛋白表達和其他細胞過程中的功能。

蛋白質組學分析表明,隨著Nif劑量的變化,50種蛋白質表現出差異表達。其中的34個與先前報導的蛋白質同源,並被歸類為與尖端生長機制密切相關的不同功能類別。

在花粉管膜中用Nif阻斷L型Ca2+通道可在短時間內引起數個早期變化,包括細胞外Ca2+內流減少和隨後胞漿游離Ca2+濃度([Ca2+] c)急劇下降,並伴有超微結構能量產生和信號傳導中涉及的蛋白質異常和豐度變化。次要的變化包括肌動蛋白絲解聚,內吞/胞吐作用的破壞模式,細胞壁重塑以及這些過程中涉及的蛋白質變化。

這些結果表明,胞外Ca2+內流對於維持P. bungeana花粉管中典型的尖端集中[Ca2+] c梯度是必要的,並且減少了三磷酸腺苷的產生(ATP),細胞骨架的解聚以及異常的內吞/胞吐作用以及細胞壁的剛性增強是造成在用Nif處理的花粉管中觀察到的生長停滯的原因。

Figure 1. Dose-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s of exogenous Nif on extracellular Ca2+ inux at the pollen tube tips. A typical extracellular Ca2+ inux can be detected in the very tip of control pollen tube, and 100 M Nif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Ca2+ inux, while 250 and 500 M Nif treatment greatly reduced this Ca2+ inux.

相關焦點

  • NMT歷史上的今天丨J Proteome Res:胞外Ca2+內流對松果花粉管發育影響的蛋白質組學和細胞學綜合分析
    主題:胞外Ca2+內流對松果花粉管發育影響的蛋白質組學和細胞學綜合分析標題:Integrative proteomic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Ca2+ influx on Pinus bungeana pollen tube developmentCa2+ is an
  • 清華大學黃善金組揭示自交不親和花粉管中微絲動態變化的分子基礎...
    Noni Franklin-Tong實驗室發現,當把罌粟自交不親和遺傳控制系統移植到擬南芥中,自交的擬南芥花粉也出現不親和反應。這一方面說明自交不親和反應利用了植物細胞中保守的細胞學通路和元件。另一方面,也為人們充分利用擬南芥強大的遺傳學手段和資源深入探究自交不親和反應的分子和細胞學機制提供了條件。
  • UBL3影響蛋白質向小型胞外囊泡轉化
    外泌體是一種小型胞外囊泡(sEVs),來自於多泡體(MVBs),通過運輸蛋白質、mRNA和miRNA介導細胞間的通信然而,哪類蛋白質被歸為sEVs的分子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在這裡,作者報導了泛素樣3(UBL3)膜錨定的Ub摺疊蛋白MUB作為翻譯後修飾因子PTM調節蛋白向胞外囊泡轉化。作者發現UBL3的修飾對於將UBL3歸類到MVBs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作者還發現從UBL3缺失型小鼠樣本中純化的sEVs總蛋白,與野生型小鼠相比減少60%,並從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中發現了1241個與UBL3互作蛋白,包括Ras。
  •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
    在1×MIC(18.75 mg / mL)條件下孵育2小時的MRSA細胞因極稀疏的細胞質、細胞內物質洩漏、細胞壁消失和細胞膜破裂而變形(圖1C和1F)。此外,在處理過的細胞的TEM圖像中觀察到的緻密顆粒或緊密凝結的物質(紅色箭頭)被認為是DNA凝縮和蛋白質沉澱異常的結果。因此,作者推測LBA不僅可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和細胞膜,也會影響細胞內的蛋白質和DNA。
  • Plant | 華東師範大學李超課題組揭示花粉管生長的調控新機制
    其中,ANXUR/BUPS受體激酶快速而有效地從細胞質分泌到花粉管頂端細胞質膜從而感受RALF4/19的細胞學機制以及RALF4/19-ANXUR/BUPS複合體如何調控下遊的信號通路而影響花粉管的完整性和生長的分子機制尚待研究。
  • New Phytologist:NO調節花粉管生長過程中胞內外Ca2+變化和細胞壁...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林金星研究組利用細胞生物學手段,深入研究了裸子植物白皮松花粉管生長過程中,一氧化氮(NO)對鈣離子、微絲骨架、囊泡轉運和細胞壁構建的調節作用。該成果發表在New  Phytologist(2009,182(4):  851-862)雜誌上。NO作為重要的信號分子,參與調控花粉管極性生長。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就科研方面而言,研究已識別出的基因突變對於神經生理及神經發育的影響有助於闡明發作易感性的機制。就臨床方面而言,識別基因突變有助於對疑似病例進行明確診斷,並對開發新的治療手段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基因檢測的重要性受到研究人員及臨床醫師的普遍關注。
  • 科學家分離花粉管一受體蛋白複合體—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維才團隊首次分離到花粉管識別LURE(胚珠組織分泌的一類小肽類物質,
  • 古樹新芽亦爭春,蛋白質組學深入揭示囊泡運輸的重要機制
    這些「貨櫃」持續不斷的形成,被生產出來就馬上投入使用,帶著它們的貨物奔向細胞內或細胞外的目的地。在研究思路上,研究者首先完成了基於SILAC的同位素COPII囊泡的蛋白質組學分析,接著鑑定到Sec24-異構體特異性COPII蛋白並闡述了Sec24D突變體在成骨不全發育中的生化特性, 隨後作者還分析了COPI囊泡的核心蛋白質組, 最後用蛋白質組學分析了用各種
  • 華東師大科學家發現通用性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
    圖說: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右)和博士生劉崇懿 校方供圖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利用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其生物活性。
  • 進化-系統發育基因組學(Phylogenomics)
    但考慮受到譜系不完全分選(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旁系同源基因(Paralog)、飽和替換(Substitution saturation)、生物雜交(Hybridization)等因素的影響,基於單個基因構建的系統發育樹有時並不能真實反映生物的進化歷史。此外,對於一些難以解析的進化節點,少量基因的分析也難以提供足夠的信息。
  • 蛋白質組學數據分析——(1)原理
    這一篇來自博客園博主的分析,作者:小xuo生一、蛋白質組學概述蛋白質組學是特定系統內蛋白質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蛋白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這一可逆過程調節著包括細胞增殖、發育、分化、信號轉導、細胞凋亡、神經活動、肌肉收縮及腫瘤發生等過程在內的所有生命活動。全外顯子捕獲測序(WES)技術以其相對較低的成本而受到大多數研究者的青睞。
  • MCP:高等植物擬南芥蛋白質熱穩定性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雖然許多動物及其常駐微生物存在於相對狹窄,受調節的生理溫度範圍之內,但植物所處的環境經常會劇烈的溫度變化,這可能影響蛋白質熱穩定性的進化與演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生物化學系的Michael R. Sussman教授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雜誌上發表文章,通過質譜首次深入研究了擬南芥的熱蛋白質組。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圖2 | 納米塑料對蚤狀溞生殖(A)和內稟增長率(B)的影響2、鑑定響應於納米塑料的差異蛋白TMT標記蛋白質組學質譜共鑑定到23,599種唯一性的肽段和4,344種蛋白質,其中定量到了3,973種蛋白質(圖3A)。超過73%的蛋白質至少鑑定到兩個肽段(圖3B),而98.5%的蛋白質分子量大於等於10 kDa(圖3C)。
  • 華東師大科學家發現通用型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
    圖說: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右)和博士生劉崇懿 校方供圖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利用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其生物活性。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雖然第一次提出蛋白質組概念是在1994年,但相關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甚至更早,尤其是80年代初,在基因組計劃提出之前,就有人提出過類似的蛋白質組計劃,當時稱為Human  Protein  Index計劃,旨在分析細胞內的所有蛋白質。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計劃被擱淺。
  •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
    細胞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亞細胞重組在飲食誘導的肝脂肪變性 2018-10-24 16:15:18 來源:Celpress 脂質代謝是在細胞細胞器之間高度劃分的,這些細胞器動態地調整其組成和相互作用以應對代謝挑戰
  •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研究中的應用
    儀器信息網訊 蛋白質組學是生命科學領域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可以高通量的分析正常及病理條件下機體、組織、細胞或亞細胞成分中全部蛋白質,對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上動態變化的蛋白質組的整體進行比較,分析不同蛋白質組之間在表達數量、表達水平和修飾狀態下的差異
  • 遺傳發育所在膜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汪迎春研究組開發了一種大規模定量評價非跨膜蛋白與膜結合緊密度的蛋白質組學方法。該方法能準確地對集胞藻的1000多個非跨膜蛋白與膜結合的緊密度進行排序,並能有效預測未知功能的非跨膜蛋白是否和膜結合及結合的緊密度。該方法不但可以應用到原核生物上,也可以對真核生物的非跨膜蛋白與膜結合的緊密度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