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骨密度與青春期的時間有關

2020-11-23 驅動之家

8月9日,布里斯托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將骨密度與青春期的時間聯繫起來。

研究人員對來自布里斯托90年代的6389個人進行了6次骨掃描,其年齡在10歲到25歲之間。

他們發現比同齡人青春期來的晚的人發育的也晚,在成年後的幾年裡,他們的骨密度可能會低於平均水平。

Ahmed Elhakeem博士說:「我們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一個人患骨折的風險可能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增加。」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看到這個研究,並且採取一些措施來增強他們的骨骼。如加強運動,多曬太陽,增加鈣質的吸收,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增強營養等。」

艾莉森·多伊爾(Alison Doyle)說:「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在一生中保持良好的骨骼健康。」

了解青春期骨密度的變化和可以採取的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的幹預措施,是找到治療這種疾病的重要一步。

相關焦點

  • 研究:女性骨密度與日常生活方式有關,會因腎功能和種族差異發生變化
    伊利諾州人類學副教授兼兼職貝克曼學院成員凱薩琳·克蘭西(Kathryn Clancy)說:「我們想知道為什麼絕經前婦女的研究如此之少,因為據推測,她們的骨密度和活動,可以預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研究人員們發現,諸如握力和瘦體重(lean mass)之類的指標,與這些絕經前婦女的骨密度和體型大小有關。
  • 人類的祖先有沒有青春期,人類的青春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除了人類,幾乎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青春期。他們可以很快從他們的青少年成熟,當他們11或12歲時,他們可以有一個家庭和一個企業。然而,在性成熟之間有一段令人困惑的時間間隔,一個人要到十八、十九歲才真正成熟。在成年人眼中,青春期是一個衝動、焦慮、敏感、叛逆的時期。這個年齡階段對人們有什麼意義?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青春期首先出現在哪個歷史階段?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
  • 教你從一張骨密度檢查單,看懂骨密度檢查!
    前幾天,有一位中年女性,在醫院體檢後,醫生告知其骨密度減低,但她拿到化驗單後,怎麼也看不明白,對很多數值都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以這位患者的檢查單為例,教大家一些骨密度檢查的基本常識。01被檢查的骨密度是什麼呢?
  • 腦智前沿科普|青春期的大腦
    一項研究表明,贏得一場戰鬥的老鼠在大腦中對獎勵和社會行為很重要的區域產生更多的睪丸激素受體[3]。這些新的受體也可能在下一次戰鬥中改變老鼠的行為。這顯示了一個過程,比如贏得一場戰鬥的經歷,和荷爾蒙一起作用,塑造裡大腦的發展。這一過程在青春期尤為重要,因為此時荷爾蒙水平高於兒童時期,而大腦仍在發育。
  • 研究顯示男孩也提前進入青春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宗澤】據英國路透社10月21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與過去幾代人相比,美國男孩現在可能提前進入青春期,這揭示發育提前的不僅只有女孩。與幾十年前的資料相比,那些在2005年至2010年間去兒科醫生那裡進行常規檢查的男孩的成熟年齡提前了6個月至2年,這是基於他們的生殖器的發育狀況而得出的結論。
  • |骨質疏鬆|骨密度|膝關節|慢性病...
    3 0 倍國外研究表明,孩子時期的肥胖到了成年人時期,它的慢性病的發生風險是正常體重孩子的10倍,所以我們有著大量的慢性病的「後備軍」。在孩子的這個超重肥胖中間,有一個重要因素被我們社會廣泛地忽略了專家有話說軟 飲 料軟飲料就是含糖飲料。
  • 多項新研究表明:暴露在外太空會加速衰老,還會導致DNA損傷
    通常來說,如果沒有重力和大氣層,我們就會有多種健康風險,如骨密度和肌肉質量的損失、心血管和神經問題,甚至是眼睛疾病。似乎在太空呆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嚴重。此次一共有30篇研究論文發表,所有都與長期太空任務帶來的健康問題有關。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新聞稿,這些論文總體上代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組空間生物學和太空人健康影響數據」。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彭德倩/上觀新聞 2019-01-17 08:52
  • 為什麼有些人青春期來得遲?答案或在媽媽那裡
    為什麼有的人青春期來的很早,而有的人青春期又來的較遲呢?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兒童青春期發育問題進行了持續追蹤,發現子女的青春期出現時間與母親出現初潮的年齡有緊密聯繫。在此期間,他們多次與參與者家庭進行訪談,記錄了懷孕母親初潮到來的年齡,並要求參與者在孩子7歲時填寫有關調查表。從11歲開始,孩子每六個月便會填寫一次問卷,其中包含有關青春期的問題。研究發現,婦女在年輕時初潮到來的時間越早,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也越早,母親的初潮年齡與子女的生殖器發育、乳房發育、陰毛髮育、精液初次射精以及變聲等青春期特徵緊密相關。
  • J Adolescent Health:女孩子青春期呈提前趨勢:或伴隨長期性健康風險
    2016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於發達國家的女孩子來說,青春期的到來正越來越提前。研究表明,女孩子青春期到來的年齡平均在10歲左右,這相比一個世紀以前至少提前了5年。對此,有一些不同的解釋,但研究表明這一趨勢似乎伴隨著更多的是負面的效應。青春期的提早會增高其後來人生中的健康風險,比如乳腺癌、心臟病、抑鬱等等。
  • 科普:線蟲也會有「青春期糾結」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人在青春期多少會感到些焦慮、糾結,而一項新研究發現,線蟲也有類似情況。研究人員說,這種糾結感與青春期的神經發育有關,或許是進化中為未成年者保留的「多種方向選擇」所致。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新一期《電子神經》期刊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儘管基因完全相同,但處於「青春期」的線蟲在行為方式、覓食習慣等方面都與成年線蟲有明顯差異。
  • 研究表明與同時操作多項任務有關
    而長時間的這種行為,在當代年輕人中常見。鑑於年輕人的媒體多任務行為日漸突出,此前也有關於媒體多任務與閱讀及認知的研究,表明這一行為會增加工作時間、影響認知理解、造成淺閱讀,或者說容易導致「分心」。不過,尚未有研究表明,頻繁的進行這一行為可能切實損害到人們的記憶力。
  •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圖)
    青春期孩子叛逆 大腦結構變化(資料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通常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他人。表面現象: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科學解釋:人腦內海馬狀凸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 太陽時報 | 研究表明,狗狗也有青春叛逆期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狗狗在8個月左右大的時候會經歷類似於人那樣的固執而叛逆的階段。研究人員通過對378隻狗的行為進行觀察後發現,這些狗在8個月之前或之後都會相對更聽話、更會做出反應,但也僅對主人如此,對不太熟悉的訓導員則不會如此。
  • 骨密度小於-2.7,是骨質疏鬆嗎?骨病醫生告訴你
    ,但是很多人對骨密度的指標並不是很了解。骨密度小於-2.7,嚴重嗎?是骨質疏鬆嗎?骨病醫生告訴你現在的醫學發達,通過雙線X吸收檢測就可以查出我們的骨密度,那麼根據骨密度的T值就可以判斷我們是否是骨質疏鬆症。
  • 常喝牛奶可增骨密度?教授:大錯特錯,預防骨質疏鬆要做這3件事
    (2)性別因素: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女性原發性骨質疏鬆明顯高於男性。 (3)體格因素:個子矮小,體重輕者一般骨量低,易患骨質疏鬆。 (4)種族因素: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與種族有關。白種人最高,黃種人次之,黑種人發病率最低。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老鼠實驗 紐約州立大學醫療中心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訓練它們坐在轉盤上識別房間內的路標。 英國《每日郵報》3月18日援引研究人員之一、醫療中心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謝裡爾·史密斯的話報導:「我們給老鼠上三節訓練課,每節10分鐘。未進入青春期的老鼠學得很快,不到兩節課就能識別路標。
  • 孩子有必要做骨密度檢查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答案很意外
    她就問我:「你去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嗎?這比測微量元素要準呢。」我姐姐知道,微量元素測量早已被叫停,所以又開始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有關骨密度檢查,很多家長都想知道,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做?這一點,我專門諮詢過一位專業的兒科醫生朋友,我們還是聽聽醫生怎麼說吧。
  • 青春期孩子愛反叛只因大腦結構起變化(圖)
    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  未來展望:可使開發有助提高青少年記憶力的藥物成為可能,幫助那些學習能力已經下降的孩子。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