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位中年女性,在醫院體檢後,醫生告知其骨密度減低,但她拿到化驗單後,怎麼也看不明白,對很多數值都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以這位患者的檢查單為例,教大家一些骨密度檢查的基本常識。
01被檢查的骨密度是什麼呢?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釐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
02因人而異的指標,「密」的標準是什麼?
骨密度檢查是通過調查中國北方漢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作為標準,用我們每個人測出的數值去對比這個標準,在檢查報告裡的正數代表超過了標準,骨骼強硬結實;負數代表低於標準,骨質較為疏鬆。
03骨質密度裡的T值和Z值是什麼意思?
T值是和同性別的中國北方青年人相比,也就是和一生中最佳狀態相比差多少;Z值是和同性別的同齡人相比,也就是說相比於健康的同齡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04和標準差了多少,可以懷疑診斷骨質疏鬆?
對於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臨床判定意義。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更需要看Z值。但是與T值直接提示為骨質疏鬆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慮」為骨質疏鬆,要確診是否是骨質疏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判斷。
05骨密度和哪些因素有關?
一般情況下:
性別,男性骨密度高於女性;年齡,青壯年骨密度最高,女性在絕經期開始快速下降,男性超過50歲骨密度則快速降低;生活習慣,具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不熬夜、不死宅的人群骨密度較高;飲食習慣,常吃牛奶、魚類、肉類的人群骨密度較高,常吃素的人群骨密度較低;酒精,酒精會阻礙骨的代謝,使得骨密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