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警告:有這3個表現,一定要測骨密度

2021-01-09 骨事匯

上了一定年紀以後,很多人都面臨一個問題——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前期幾乎無症狀,多數人都感覺不到,即便出現了以下3個症狀,也被人認為是其他疾病,耽誤治療。

1腰背痛

許多老年人出現腰背疼痛,大多都認為是年齡大了的自然表現,要不然就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或腰椎狹窄、頸椎病等疾病,從未往骨質疏鬆方面想。在此提示50歲以上,特別是處於絕經期的女性,疼痛是骨質疏鬆最初的表現之一,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無明顯誘因疼痛時,請先考慮排除疾病,而不是靠休息,讓疼痛「慢慢好」。

2身高變矮

骨質疏鬆患者極易容易骨折,比如咳嗽、打噴嚏、坐車顛一下、摔一跤都可能是導致骨折的原因。年齡大了,身高縮了,在大多數人心中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可是,很有可能您「縮水」的原因是陳舊性骨折,只是您自己不知道。脊柱壓縮性骨折不像其他骨折表現明顯,再加上年齡大了,對疼痛不敏感,所以骨折後症狀輕,極易忽視。隨著骨質疏鬆逐漸加重,椎體愈加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逐漸造成身高變矮。

3呼吸功能下降

骨質疏鬆造成的壓縮性骨折,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出現以上3個症狀時,預示您骨鈣已丟失嚴重,這個時候您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骨骼健康狀況檢查,若尚未骨折,也應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評估骨折風險。

什麼是骨密度檢查,怎麼看?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釐米」表示,查看檢查結果時,用個人測得數值與標準數值比對,即可得知自己的骨骼情況。

對於中老年人,應觀察T值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

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應觀察Z值Z值即便<-2,提示骨密度降低,結合實際身體情況再行判斷。

註:T值指,與一生中最佳狀態相比較差別;Z值指,與健康的同齡人相比較差別。

預防骨量減少,怎麼辦?

1吃

鈣:一個人每天需求鈣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據我國飲食習慣,每天攝入鈣的量是400單位,遠遠低於正常需求。因此我們建議多食用含鈣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等。磷:不能光補鈣,不補磷。因鈣質不易被吸收,所以應多尋求磷的幫助,理想的鈣質與磷酸攝取量應是1:1。富含磷的食物有:魚類、雞蛋、瓜子等。維生素D:幫助吸收鈣質,絕對少不了維生素D。鹼性飲食:鹼性食物可以防止鈣的流失,想要健康,應該以1:4的比例進食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改變不良習慣:戒菸、限酒,避免過多飲用碳酸飲料及咖啡。

2動

練力量:肌肉與骨骼共同組成運動系統,二者有緊密聯繫。近期的一項國外調查顯示,在骨質疏鬆的發病機制中,鈣、維生素D、激素等並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經系統調控下的肌肉負荷及牽張力才是決定骨強度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適量的運動鍛鍊,才能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提高補鈣的效果。建議有骨質疏鬆傾向的患者平常可多做一些運動,比如棒球、網球、壁球、排球、遊泳等,積極鍛鍊肢體力量。

練平衡: 發展平衡能力有利於提高運動器官的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組織與內臟器官的調節功能,保證身體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防摔倒能力。中老年朋友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平時可進行扶牆雙腿輪流單腿站立練習,既可以鍛鍊下肢, 又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3防

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如:放慢轉身,避免登高取物,不走過陡的樓梯,避免去人多及地面溼滑的場所等。根據身體條件適時選用拐杖、助行器、助聽器等輔助工具。定期檢查骨密度。

骨量已經減低、怎麼辦?

除飲食、運動、以外,需服用藥物。常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按除基礎補充藥物外,可分為兩大類,應根據骨質疏鬆的原因和症狀適當選用。

基礎補充藥物:主要有鈣製劑及維生素D類藥物;抑制骨吸收的藥物:主要有雙瞵酸鹽、降鈣素等;促進骨細胞形成的藥物:本類藥物不僅抑制骨的吸收,更可刺激骨的形成,主要有甲狀旁腺激素等。提示:已出現骨質疏鬆的患者應結合臨床表現,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骨密度檢查?要怎麼查?你想了解的問題,醫生一次說明白
    前些天,金醫生發布的文章裡有說到"骨質疏鬆"這件事。在文章評論區裡就有不少朋友問到自己骨密度檢查的問題:自己要不要做骨密度檢查?骨密度檢查能不能查出孩子的缺鈣問題?怎麼從報告上看自己是不是得了骨質疏鬆?
  • 孩子有必要做骨密度檢查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答案很意外
    文|好孕姐前兩天,我姐姐問我要不要代購兒童鈣片,說她一個朋友經常到國外出差,代購的兒童鈣片肯定比國內的好。我是不要,因為孩子並沒有缺鈣表現。她就問我:「你去給孩子做骨密度檢查了嗎?這比測微量元素要準呢。」
  • 骨密度小於-2.7,是骨質疏鬆嗎?骨病醫生告訴你
    骨密度小於-2.7,嚴重嗎?是骨質疏鬆嗎?骨病醫生告訴你現在的醫學發達,通過雙線X吸收檢測就可以查出我們的骨密度,那麼根據骨密度的T值就可以判斷我們是否是骨質疏鬆症。,所以,發現自己的骨密度低,一定不要過於慌張,要找到自己骨密度低的原因。
  • 常喝牛奶可增骨密度?教授:大錯特錯,預防骨質疏鬆要做這3件事
    腰背酸痛,身高縮短和駝背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臨床表現。身高縮短和駝背是反覆的脊椎壓縮性骨折造成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有1/3到1/2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即使在椎體發生骨折時,有些人仍無明顯症狀。脊柱微小骨折和壓縮性往往在無外力情況下不知不覺中發生,如翻個身,提點重物,或打個噴嚏或坐車顛一下 都會發生骨折。
  • 50歲後如何增強骨密度?骨科醫生告訴你具體做法,壯骨防疏鬆
    養生保健意識提高以後,很多人都知道定期體檢,通常會做尿常規、血常規、B超等項目,但是很少有人會做骨密度檢查。其實,50歲以後骨量加速流失,檢查骨密度很有必要,知道自己的骨密度是否符合標準,才能根據結果適當補充,預防骨質疏鬆。
  • 甲癌術後防骨質疏鬆,檢查骨密度就夠了嗎?
    這時,醫生多半會囑咐甲友關注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因為TSH抑制治療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增加骨質疏鬆風險。這時,甲友心中可能就會有疑問:「如何及早發現骨質疏鬆?」「如果開始抗骨質疏鬆治療,該如何評判療效?」骨密度檢測方式甲友們術後恢復好了,拿到左甲狀腺素片準備要出院的時候,有些醫生可能會提醒要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
  • 身體若出現3個異常,請儘早檢查骨密度
    它除了支持我們的身體運動,而且還作為人體的「倉庫」儲存這一些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比如說鈣和磷。雖然我們的骨骼功能很多,但是它確實一個非常「忍辱負重」的組織,因為當骨骼出現問題時,它不吭聲,這可能就會導致一些骨病發現不了,然後愈發嚴重,最後造成嚴重的後果,就像是骨質疏鬆,就是目前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有可能會患該疾病。
  • 自我測體溫之前,這3點一定要了解!
    體溫怎麼測才更準確?不同的體溫計和不同的測量部位標準都不一樣武漢經視記者帶你一起學起來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體溫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的是3點:第一、體溫不是固定不變的,早晚有差異,下午體溫相對較高,半夜和清晨體溫相對較低
  • 骨質疏鬆要重視,先要檢測骨密度!
    現在生活中骨質疏鬆越來越普遍了,檢查骨質疏鬆的金標準是做骨密度檢測,也叫做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對於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它都有一個正常值,如果低於這個正常值,2.5個標準差,那麼就叫做骨質疏鬆。臨床上通常用T值來判斷人體的骨密度是否正常,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骨密度測定骨質疏鬆診斷標準, T值≥-1屬於正常範圍,-1~-2.5屬於骨量低下, 小於等於-2.5為骨質疏鬆(出表)。T值 :T≥-1 正常; -1 >T> -2.5 骨量低下; T≤-2.5骨質疏鬆。
  • 教你從一張骨密度檢查單,看懂骨密度檢查!
    前幾天,有一位中年女性,在醫院體檢後,醫生告知其骨密度減低,但她拿到化驗單後,怎麼也看不明白,對很多數值都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以這位患者的檢查單為例,教大家一些骨密度檢查的基本常識。01被檢查的骨密度是什麼呢?
  • 兒科醫生:早叫停了!千萬別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特別是6個月以下
    首先,《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中,把骨密度檢測納入了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內容,通過這項檢測,可以及時發現中老年人是否有骨質疏鬆等現象。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項常規檢測,它也沒有實際意義。
  • 骨質開始流失,身體會給出3個預警信號,3步相結合骨密度蹭蹭長
    但是如果骨骼中的骨質開始流失,大概率會造成骨密度降低從而引發骨質疏鬆,可能會感覺到乏力等症狀,需要馬上進行檢查治療。雖然每個人的骨質情況不一樣,但是也不要輕視,尤其是老年人,一旦患有骨質疏鬆,很有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類等疾病的併發症,這類併發症疾病一旦症狀嚴重後果不堪設想,短短數分鐘就可以奪去一個人的生命!
  • 骨科主任:不論男女,早起2個好習慣,增加骨密度,遠離骨質疏鬆
    骨科醫生表示,如果懷疑患上了骨質疏鬆症,不能隨便補鈣,因為有一些疾病的臨床表現也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由哪些不利因素引發的呢?,甲狀腺激素的增加都會破壞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平衡,這也是女性絕經後的骨質疏鬆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低於正常會使骨骼出現礦化不良,從而誘發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骨密度|膝關節|慢性病...
    3 0 倍國外研究表明,孩子時期的肥胖到了成年人時期,它的慢性病的發生風險是正常體重孩子的10倍,所以我們有著大量的慢性病的「後備軍」。在孩子的這個超重肥胖中間,有一個重要因素被我們社會廣泛地忽略了專家有話說軟 飲 料軟飲料就是含糖飲料。
  • 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通常有這3個表現,醫生提醒:建議自檢一下
    我們之所以要飯前便後洗手就是為了防止細菌進入腸胃。大部分細菌進入腸胃後會被胃酸消滅,但幽門螺桿菌的生存能力很強,完全不懼怕胃酸,而且還會對腸胃造成傷害。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通常有這3個表現,醫生提醒:建議自檢一下1、牙齒發黃一口大白牙能給人們留下好印象,如果你平常不注重牙齒清潔,經常不刷牙或者總是抽菸會導致牙齒越來越黃。
  • 小寶寶有了這8個表現,說明他視力出問題了,家長一定要細心察覺
    ● 2~3個月後,寶寶看上去「眼神不對勁」,比如眼球,總是無目的地轉動,像是在搜尋什麼目標,但又視而不見。● 3~6個月後,寶寶僅用一隻眼注視目標,另一隻眼偏離目標。● 寶寶經常有小手擠壓眼睛的習慣,這叫作「指眼現象」。● 寶寶看東西時,經常歪頭、眯眼。● 會走路的寶寶動作笨拙、經常跌跌撞撞,躲不開眼前的障礙物。● 寶寶有明顯的怕光,一遇到陽光就有流淚的表現。
  • 「骨質疏鬆」偏愛這類人,這樣可以快速測出你的骨密度
    骨密度檢查示:骨強度嚴重不足。入院症狀見:痛苦面容,右下肢外旋,髖部腫脹畸形明顯,活動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患者萬某,女,72歲,因「腰部酸痛不適3天」以「老年性壓縮性骨折」收治入我科住院治療。患者訴緣於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反覆腰骶部麻痛,活動不利,疼痛多於勞累加重,休息後稍有緩解,無低熱、盜汗、無消瘦乏力,但夜間疼痛明顯加重。根據病史、體檢和骨密度檢查提示:骨質強度嚴重不足。
  • 從重度「骨疏鬆」到骨密度正常,醫生分享:常服1物,多做2事
    經過雙能X射線掃描發現,陳阿姨的骨密度T值僅為-3.2,已經屬於嚴重骨疏鬆的範疇。若是再不注意相應的保養和調理,就會讓骨折的發作頻率越來越高,以至於接近一種生活常態。骨質疏鬆作為一種慢性骨病類型,雖然跟年齡因素有一定關係,但人們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於骨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誘發骨疏鬆出現。骨疏鬆通常是由哪些因素誘發的呢?
  • 得了角膜炎有哪些表現?醫生提醒:緩解角膜炎,3個禁忌最好注意
    在現實生活中,角膜炎的表現可不僅僅只是這些,它還有哪些典型的症狀呢?日常患有角膜炎的患者該通過什麼方法來緩解呢?接下來就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關於角膜炎的相關內容:得了角膜炎有哪些表現?2、眼部時常會有刺痛感角膜炎是有幾種分類的,而由於它分類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會有一些不同。有一部分的人會患上角膜炎,是由於受到外傷的刺激,外界病菌一叫很容易會進入到眼部感染到其中的重要部位,這就會導致怎麼連患者時常感覺眼部有刺痛感。
  • 除了骨密度和微量元素,這項檢查也被叫停了,預防其實很簡單
    表妹要生孩子了,去孕嬰店裡挑選母嬰用品,恰逢一個寶媽帶著孩子進來買東西,店員看到孩子頭上有枕禿,就讓寶媽給孩子查個骨密度,看孩子是不是缺鈣,最後,寶媽又多買了一盒鈣片,花了一百多塊,其實,花錢是小事,寶寶到底是不是缺鈣呢?單憑母嬰店的儀器顯示,真的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