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湯古鎮湯古村犛牛基地內,37歲的土登來讓呼喚犛牛前來進食。隨著悠長的口哨聲,10餘頭犛牛從林中奔來,爭先恐後舔食摻了鹽巴的玉米面。
「九龍犛牛體格壯碩,比其他品種的犛牛大30%左右。」8月9日當我們來到湯古村的犛牛基地時,九龍縣農牧和科技局高級畜牧師甘萬華介紹,九龍犛牛是生長速度最快的家犛牛,也是海拔分布最廣、垂直距離最大的家犛牛,海拔2200-4400米均有分布。九龍犛牛擅長翻山越嶺,被列為我國五大犛牛品種之首。
立足資源優勢,九龍縣盯緊犛牛做文章,2018年成立隆之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打造九龍犛牛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該產業園覆蓋全縣所有鄉鎮,惠及全縣所有農牧民群眾,包括種質生產基地、種公牛基地、飼草飼料基地等。目前,九龍已養殖犛牛7萬餘頭,建成3家犛牛深加工企業和1個九龍犛牛種質資源場,犛牛產業初顯規模。
湯古鎮伍須村牧民羅甲瑪是受益者之一。這幾天,羅甲瑪每天一早就開始在圈舍裡擠犛牛奶,「一天能擠六七十斤犛牛奶,做成酸奶一斤能賣到20元。」羅甲瑪家養著近80頭九龍犛牛,每年能出欄8頭。「加入產業園後,不愁銷路,平時還有技術指導。」羅甲瑪說,「犛牛的肉、內臟、角都能賣,一頭犛牛能賣到1萬多元。」
在呷爾鎮扎日村橋棚子組,九龍犛牛屠宰基地項目正快速推進。該項目總投資達4100多萬元,建設用地面積約38畝。該項目建成後,將改變九龍縣無標準化屠宰場的歷史,帶動規模養殖戶300戶,解決當地農牧民群眾就業3000人次,為村集體12個入股村分紅30萬元,直接帶領180餘人脫貧致富。
「因為品種優良,所以資源保護格外重要。」甘萬華介紹,為有效保存九龍犛牛品種屬性,該縣近年來多次開展九龍犛牛公牛選調,將品質高的幼年公牛調離「原籍」,安排到離「家」遠的縣內鄉鎮,避免「近親結婚」導致品種退化。「今年的公牛選調涉及灣壩、洪壩、湯古、呷爾和乃渠等5個鄉鎮,有效調節全縣犛牛養殖畜群結構,減輕草場載畜壓力。」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