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華龍一號首堆核燃料開始裝載,計劃年底投產
眾所周知,我國的基建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頂呱呱的存在,電力資源作為最重要的基建之一,我國在發電領域深耕多年,水平一直以來走在世界前沿。值得驕傲的是,我國在核電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近日,中核集團傳來一大好消息,目前「華龍一號」正於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進行首堆核燃料裝載試驗階段,這就意味著華龍一號距離建成投產更進一步了!簡單來說,「華龍一號」是一門核電技術,在當今的核電領域代表著最先進的技術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華龍一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擁有著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
-
改革開放40年丨中國核燃料產業正向做強做優邁進
從自主設計建造秦山一期、二期核電站,到引進法國技術建設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引進俄羅斯技術建設田灣核電站,引進加拿大技術建設秦山三期核電站,引進美國技術建設三門、海陽核電站,再到建設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核電站,我國的核電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投運的核電機組達41臺,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居世界第一。
-
中國核燃料產量達世界前列 年產800噸金屬鈾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核電事業,核燃料因此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去年來中國已在國際上購買多個鈾礦,以確保核燃料來源。中核集團宣布,中國今年核燃料產量達800噸,可滿足現階段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的需要。核反應堆使用的燃料與普通化學燃料不同,是一組含有濃縮鈾材料的金屬棒,這種燃料棒的加工、生產技術難度極高,在國際上能夠自行設計、生產這種燃料棒的國家不多。
-
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發布 「神龍二號」直線感應加速器首度公開
22日,在四川綿陽舉行的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上,中國核學會發布「2013—2015年度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該成果展示了我國從2013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核科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涉及核物理、核能發電、裝備技術、鈾礦採冶、燃料元件、醫用航天等多個科學領域,為我國核電產業、國防科研以及核能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
177組核燃料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裝料」,裝的是核燃料組件,也是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那麼華龍一號的核燃料組件究竟什麼樣子?我們的記者來到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也就是華龍一號堆芯的誕生地,一起來近距離的感受一下。
-
我國著名核材料與核燃料科學家李冠興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李冠興同志曾兼任國家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核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能源先進核燃料元件研發(實驗) 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核工業特種材料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核集團核燃料與材料研發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反應堆燃料及材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及精細陶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
-
最強中國「芯」 來了 我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實現批量化
9月20日,4組CF3燃料組件插入秦山二期4號機組反應堆進行考驗。此前,已有8組CF3燃料組件入方家山核電2號機組,預計今年年底還有8組CF3燃料組件入秦山二期1號機組。這意味著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燃料組件進入批量化、產業化應用階段。至此,中核集團全面掌握了高性能核燃料研製技術,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自主燃料體系和產品供應能力。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此前,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部署,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將位列世界第二。這意味著,基於當前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和大氣治理的迫切需求,「加強核燃料保障體系建設」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基礎性重大課題之一。
-
我國工程院院士、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逝世
曾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名譽總經理、核工業特種材料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反應堆材料和燃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李冠興長期從事核燃料與工藝技術的研究 ,在生產堆燃料元件、研究堆燃料元件、靶件和鈾材料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
裡程碑式重大進展!我國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實現臨界
與熱堆的核燃料利用方式不同,快堆中常用的核燃料是鈽-239,鈽-239發生裂變時放出來的快中子會被裝在反應區周圍的鈾-238吸收,又變成鈽-239,從而使堆中核燃料變多,反應開始循環持續下去,鈾資源的利用率可提高到60%—70%。這意味著相對較貧的鈾礦有了開採的價值。快堆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核廢料越燒越少。
-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
太赫茲光子學組件研究獲重大突破有助造出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科技日報柏林9月1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
-
我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首堆核燃料開始裝載
本文轉自【央視網】;昨天(4日)下午,我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位於福建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開始進行核燃料裝載。這標誌著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
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的燃燒器部分,將深入探索核廢料嬗變過程中的科學問題,突破系列核心技術、檢驗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工業示範裝置奠定基礎。這一先進裝置的研發,離不開科學家對基礎科學問題的長期探索。
-
我國首次實現自主先進核級鋯合金材料工業化規模生產——CF3燃料組件用N36鋯合金管棒材首批交付儀式在西部新鋯公司隆重舉行
11月24日,我國首批由西部新鋯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滿足三代核電要求的自主品牌鋯合金材料——CF3核燃料組件N36鋯合金材料批量化產品成功下線通過驗收
-
世界頂級核燃料師是這樣煉成的
喬素凱說,「核燃料組件的模樣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見它比見我的愛人都多,它是有生命的,有它隨時隨地陪伴著我,我的心才會安寧。」 的確,在接受山西晚報封面人物採訪團採訪時,回答有關核燃料組件操作、修復的問題時,喬素凱時常會拿起它的「寶貝」邊示範邊講解,跟徒弟們討論項目研發更是「寶貝」不離手。
-
我國成功發射空天飛機!「騰雲工程」獲重大進展!
據新華社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這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
-
【震驚】中國核燃料有多牛?一個6釐米的小球,能量相當於1.5噸煤
如果說鍋爐是靠燒煤來產生能量,那核電站「燒」的就是核燃料,別看它們有的只是個直徑只有6釐米的小球,每個小球裡裝著12000個二氧化鈾顆粒,四顆這樣的小球就夠一個三口之家取一冬天暖了,能量相當於6噸煤,這就是我們四代核電堆型的威力。八一建軍節期間,《解密中核工業》紀錄片為您詳細講述!如果說鍋爐是靠燒煤來產生能量,那核電站「燒」的就是核燃料,就是核電站的糧食,今天我們就帶您到糧倉去看一看。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安徽美女教授:獲德國博士學位,如今研發5款新型疫苗,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查麗莎教授團隊召開課題進展總結會,公布5款動物新型疫苗(VLP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通用型VLP禽流感查麗莎,2010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在德國Helmholtz感染研究中心獲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林東團隊研發的世界首臺「3.4兆瓦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實現發電併網,為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清潔能源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科學路徑,屬於新能源領域世界級重大突破。林東作為總工程師聯合海歸學者組建LHD科研團隊,致力於海洋潮流能發電技術的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並在很多關鍵工程技術環節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林東團隊在杭州淳安千島湖創建了「杭州林黃丁新能源研究院」,自籌巨資建設「模擬海洋能大型實驗室」,正式開始了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產業化示範樣機——「7.5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項目的研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