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近日在恐龍時代的菊石嘴中發現了它死前食用的最後一頓食物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菊石是一種既像魷魚又像蝸牛的海洋生物,它們與章魚、烏賊和鸚鵡螺是近親關係。這種生物最早出現於恐龍時代,即4.4億年前。3.7億年之後隨著恐龍的滅絕菊石也在地球上消失了。美國考古學家近日利用X射線在一隻菊石化石的口中發現了它臨死前含在嘴中的的最後一頓佳餚—一隻小蝸牛和其它三個微小的甲殼類動物。
研究小組負責人伊莎貝爾·克魯特(Isabelle Kruta)表示,雖然尚未研究出這隻菊石的死因。但能在已經滅絕很久的菊石化石中發現這樣的細節還是很令人興奮的。據了解,科學家使用了名為「同步加速X射線微斷層攝影」技術來詳細研究菊石化石,這個技術在對化石不產生絲毫影響的前提下來提供物體的3D橫截面,從而使科學家在其中一隻菊石的口中發現了這些食物。考古學家研究表示,菊石的口中有咽喉和齒舌,之所以稱為齒舌是因為它們的舌頭上長滿了牙齒,看上去像梳子一樣。克魯特解釋說,菊石一般都是通過齒舌咬住食物,繼而將食物送到咽喉來吞下。
考古學家通過將菊石的控食系統和這些「最後的美味」結合在一起研究發現,菊石喜好捕食一些小型海洋生物,比如漂浮在水中的浮遊生物和小的甲殼類動物。儘管菊石化石近來較常見,而且有時還被當做寶石出售。但卻一直沒有人真正了解菊石的生活方式和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日本考古學家Kazushige Tanabe表示,白堊紀時期海洋浮遊生物的大量驟減使得海洋食物網遭到了破壞,菊石對浮遊生物的依賴導致了菊石數量的大幅減少。Kazushige Tanabe進一步表示,雖然菊石是是地球歷史中最著名的無脊椎動物,但由於缺少研究它們的現存配對物,所以人們對菊石一直缺少透徹的了解。據悉,在恐龍時代號稱海洋帶牙蜥蜴的巨大滄龍和水生爬行食肉動物蛇頸龍都以菊石為食,科學家據此推測菊石的減少也是這兩種恐龍滅絕的部分原因。
研究小組成員表示,他們很高興能夠利用高解析度的3D影像揭開了菊石的一些生活秘密。他們還將繼續利用該技術進一步研究菊石等史前動物的秘密生活。(尚力)
(責任編輯: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