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助力中國航天...
圖1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著陸火星示意圖圖2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為了滿足「北鬥」衛星對某關鍵機構材料的高強、高模、高導熱及尺寸穩定等綜合性能的特殊要求,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荻
-
上海交大範先群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蛋殼來源的新型仿生骨修復材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與泉州師範學院楊大鵬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一種蛋殼來源的新型骨修復納米材料,該材料具有環保、仿生、骨誘導的特性,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開發提供思路。基於此,範先群教授帶領的眼眶骨修復研究團隊和楊大鵬教授帶領的納米材料研發團隊提出蛋殼顆粒或可作為一種生物填料,將其改性後摻入羧甲基殼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交聯製備仿生型的骨修復材料。
-
到火星去!這些「天問一號」中的上海科創元素,棒極了!
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兩大載荷:搭載在火星車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以及軌道器上的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將替我們到火星去尋找與發現。待到明年「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車順利著陸後,來自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兩大火星載荷將開始啟用,睜大眼睛「看清」火星,為我們帶回來自火星的「深度訊息」。
-
...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這裡有來自上海交大的10個醫療科技項目
近日,由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機器人創新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術銳醫療、念通智能、一影醫療、勢登坡智能、精勱醫療、德芬醫療、沈德醫療、美傑醫療等10個項目參加了路演,以下是36氪帶來的路演項目合集:術銳技術 ——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徐凱教授於2014年創立,是一家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手術機器人研發公司
-
助力"北鬥"問天、"嫦五"奔月!登上央視、包攬全國冠軍!西安交大再顯神威!
"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吳海濤,西安交大1988屆無線電技術專業校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長期從事時間傳遞、衛星導航時間同步研究工作。帥濤,西安交大1998級電信學院校友,上海天文臺星載氫原子鐘總設計師,2015年9月,其團隊研製的我國首臺星載氫鍾隨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上天。
-
上海交大齊飛教授受聘《能源與燃燒科學應用》國際期刊主編
近日,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Elsevier)創辦了《能源與燃燒科學應用》(Application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國際期刊,上海交大齊飛教授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Heinz Pitsch教授受聘為創刊主編。
-
上海交大教授:沒有火的燃燒 讓有機垃圾變成無汙染的寶
上海交大教授:沒有火的燃燒 讓有機垃圾變成無汙染的寶 原標題: 央廣網上海6月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暑氣漸升,夏天到了,生活垃圾的處理隨著氣溫的上升逐漸成為一個大問題,而生活垃圾處理得不好,將極大影響大型城市風貌。
-
深度解密上海交大安泰新銳EMBA招生項目
「相比本科教學,商學院的EMBA教育更關注同學們的困惑和難題,並以此為基礎,抽絲剝繭,加以引導,從接觸創業,到自己創業,交大安泰EMBA的教授們一直引領我,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在歷時1年多的「交大安泰EMBA公司贏利模式」課程結束後,有同學這樣激動表示。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
-
天眼、北鬥、天問商標都被碰瓷兒了?
北鬥三號與天問一號相繼發射成功,彰顯了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感動與自豪。北鬥三號研發自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組,天問一號研發自中國國家航天局,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就是我們小時候的夢想——科學家不僅僅是北鬥,天眼、天問也有同樣的經歷!
-
上海交大錢璐璐,沒成為新紅樓的林黛玉,卻成了加州理工的正教授
加州理工學院錢璐璐教授與其研究生 Kevin Cherry 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小的試管中誕生的人工智慧。該論文於2018年7月4日在頂刊《自然》被刊登。錢璐璐畢業於東南大學,畢業後錢璐璐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開始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求學。其導師是著名的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賀林。
-
上海交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書記上微黨課 校長精彩寄語
這些論文涉及眾多研究領域,並聚焦學術最前沿。「用化學的手段來實現具有中國特色原研藥的工業化生產,讓世界用上中國藥!」優博論文獲得者、上海交大藥學院博士畢業生霍小紅針對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闢了手性雙金屬協同催化研究新方向,將該領域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團隊在Joule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上海交大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團隊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Joule上發表了題為「A thermal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moisture 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的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通過固體吸附劑塗層解吸過程實現電子設備強化散熱的新策略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西安交大10餘年研發關鍵技術!
王文主任協助柴教授尋找合作方、爭取資金,從10萬、50萬、500萬……技術路線由鋁基複合材料不斷的最終發展成為鎂鋰合金,從中試到成立產業化公司,一步步推動鎂鋰合金從實驗室向產業化轉化。鎂鋰合金材料是當今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與鋁合金相比,同樣大小,重量僅是鋁合金的一半,但比強度高於鋁合金,因此被稱為未來最為&34;的革命性材料。
-
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
北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圓滿收官,「天問一號」向著火星不斷邁進,多個新型火箭成功實現首飛,實現新突破……回首2020,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中國航天人頂住壓力、乘風破浪,一步一個腳印奔向星辰大海,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瞬間,組成一幅別樣的畫卷,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的獨家記憶。
-
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成立 暗物質實驗室等合作平臺持續推進
統籌上海交大在川合作 「形象來說,研究院就是一個總平臺,將統籌上海交大在四川各地開展的校地合作。」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7月,四川與上海交大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戰略決策諮詢、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等教育、人才交流、幹部交流、幹部教育培訓、醫學醫療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
產教研合一,聯泰科技-上海交大「增材製造裝備與新材料聯合研發...
10月30日,上海聯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建立的「增材製造裝備與新材料聯合研發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隆重舉行籤約及揭牌儀式,標誌著雙方聯合研發實驗室正式落成。
-
這些「上海智慧」助燃「天問一號」執行「火星任務」
東方網記者解敏7月23日報導: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來自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科研人員們為這次火星探測貢獻出了「上海智慧」,助力「天問一號」踏上徵途。
-
重慶造「鋁鋁」上天 和北鬥天問神州嫦娥長徵一起飛
有一個信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無論是「北鬥三號」,還是前幾天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都大量採用了重慶造的鋁材。第1眼記者近日探訪中鋁西南鋁,了解幕後的故事。和「北鬥三號」一樣,「天問一號」同樣大量採用了西南鋁生產的鋁材。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大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