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菊香花濃 農旅融合富民生

2021-01-19 中國江蘇網

「啊,這盛開的彩菊也太美了,趕快拍個視頻抖音發給朋友分享。」昨日,連雲港市東海縣雙店鎮三鋪村鮮花大棚裡,來自連雲港市區和周邊城市的遊客徜徉大棚花海,開心地賞花、採摘、拍照。

一朵朵彩菊、黃菊、桌球菊、非洲菊挺直了腰杆,舒展著美麗的花瓣,紅黃藍綠青橙紫,五彩繽紛的花朵爭奇鬥豔,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仿佛步入生機勃勃的春天。

近年來,雙店鎮充分利用「華東花都」這一「金字招牌」和市級「十裡採摘觀光長廊」高效農業品牌項目以及優越便捷的交通優勢,通過採用「政府+旅遊公司+產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出「鄉村田園觀光遊」和「快樂親子採摘遊」等特色旅遊項目,開通連雲港市區至雙店鎮鮮切花種植基地「觀光採摘一日遊」專線和「東海特色鄉鎮田園生態遊」,構築致富一方的生態旅遊「熱土」和產業富民新高地。

為叫響鮮花採摘旅遊品牌,2018年和2019年雙店鎮連續舉辦首屆、第二屆百合文化節;2020年5月承辦東海八屆花卉博覽會,以花為媒,加強合作交流,傳播花卉文化,提高鮮切花市場的影響力和佔有率,構築鄉村觀光遊和採摘遊的新「錢景」,助推鄉村振興。成功獲批國家三星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基地、江蘇省四星級旅遊示範點和江蘇省旅遊名鎮。

「花香自有蝶來採。目前雙店鎮推出的鮮花自助採摘遊不僅吸引遊客直接來消費,打破鮮花種植僅僅單純供應花店、婚慶公司或者進入批發市場這種單一的銷售經營模式,還實現了鮮花商品價值最大化。」

雙店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介紹說,依託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種植合作社延伸鮮花產業鏈,開發花木盆景,發展鄉村旅遊,走「接二連三」農旅融合的路子,讓一朵朵鮮花成為富民花。全鎮各類鮮花品種和花木盆景的種植面積發展到2.3萬畝,擁有8000餘棟溫室大棚和智能溫室花卉示範棚。綻放在田野上的花朵,陶醉了遊人,美麗又富裕了鄉村。

如今,約上幾個朋友去鮮花小鎮採果觀花,成為市民「一日遊」的首選「聖地」網紅旅遊打卡地。

一撥撥的遊客攜兒帶女進花農棚、鑽花海,體驗「農趣」,分享自由採摘和勞動的快樂,該鎮年接待生態旅遊1.2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提升園區承載力 深耕農旅產業南墅鎮鄉村振興探「新路」
    今年以來,南墅鎮立足優勢,深化拓展「萊西經驗」,聚焦石墨產業,深耕農旅產業,探出新路、幹出成效。「農旅融合」為鄉村振興助力青山環廓,綠水繚繞,風景秀麗。南墅鎮是一個因礦業而富、生態而美的資源型山區鎮。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如何讓群眾鞏固脫貧成效,是鎮黨政班子成員思考最多的事情。
  • 百峰村茶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將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相結合以茶葉為點、生態民宿遊為線串起百畝茶園——香爐山這座昔日老牌茶山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突出「茶文化」內涵讓茶旅融合煥發出勃勃生機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新樂章草長鶯飛、茶韻悠悠放眼皆是一派生機與活力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沿著百峰茶樹的蹤跡去尋找詩與遠方吧香爐山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的目標是要讓我國廣大農村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而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探索,把符合農村實際、契合農民需求的產業與相應的二、三產業融合起來,轉換農業發展新動能,把農村稟賦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從差異化發展中形成穩定的產業體系,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 「「浙」裡問道「雲」上觀潮」努力走出具有雲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規劃提出,到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形成6個千億元級大產業、2個600億元級產業;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
  • 翔安區召開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向「農業強」「農村美」「百姓富...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翔安以「統籌發展、重點推進、示範引領、創新突破」為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培育、農村治理完善、農村民生提升等五大重點工作,持續提升市級示範村、省級試點村創建成效,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地評線」桂聲網評:讓電商助農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從「快遞下鄉」再到通過直播帶貨把農特產品銷往全國,近年來,農村電商的迅猛發展給鄉村地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農村電商已實現對全國832個貧困縣全覆蓋,2019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億元,規模較2014年擴大了8.4倍。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走出城鄉融合振興之路三水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要取得成效,並為全省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必須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具有三水特色的道路。本月初召開的三水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區委書記黃福洪指出,三水鄉村振興要在城鄉融合發展走出一條路子,體現三水特色。
  • 鄉村業態上演「蝶變記」 產業融合激活鄉村遊人氣
    鄉村振興,鄉村旅遊是重要引擎,農旅融合是突破口。從村落古鎮觀光、農事體驗、精品民宿到鄉村「旅遊+」文創、電商、養老、體育、研學、健康,一二三產融合形成多矩陣發展之路,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成為杭州旅遊最具開發潛力的新市場,旅遊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編者按: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措施有實效,特色工作有亮點,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下堅實基礎,一批鄉村振興亮點工作獲得上級領導批示肯定或成為試點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置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漠和草山深處的無數鄉村,迎來了振興和重塑的春天。    產業的「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說到根子上,這一切都要靠著產業開路。
  • 融合產生新動能——延平區塔前鎮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走進延平區塔前鎮,果園裡,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剛剛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參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鮮蔬菜被裝箱運往省內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裝好後用冷鏈運至海外,成噸的食用菌從標準化生產大棚被送入車間進行加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塔前鎮處於延平、沙縣、尤溪縣交界,是省級生態鄉鎮和省定老區革命鄉鎮。
  • 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雲南世博集團「景帶村」助力鄉村振興   美了雲南! 樂了遊客! 富了鄉親!
  • 古鎮皂河:大運河畔「明珠」璀璨鄉村振興初展風姿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擘畫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乘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皂河鎮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深入推進惠民工程、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等工作,全力打造「莊淨、村秀、鎮美、民樂、村富、鎮強」的新型鄉鎮。俯瞰皂河鎮,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在徐徐鋪陳、初展風姿!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集中打造文旅融合旅遊區、健康頤養休閒區、服務提升農業區三大主題板塊,凸顯了鄉村振興「矩陣效應」。目前,「紅葉柿巖」項目將博山陶琉文化、孝文化、飲食文化與旅遊資源相融合,建設了文旅推廣中心、國家地理營地、鄉村振興學堂等,現已成為日客流量超萬人的網紅打卡地。「禹王山鄉村振興示範區只是全市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八)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下沉渠道、創新產品、構建生態圈—— 建行江蘇省分行為鄉村振興...
    近年來,建行江蘇省分行秉承大行擔當,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和使命,全面啟動普惠金融戰略,聚焦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最後一公裡」痛點問題,以總行「裕農通」平臺為基礎,搭建「裕農富蘇」分行特色系統,構建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深入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真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 「理通三迤」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扎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為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以思想引領為「燈」,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經過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工作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要完成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發展的轉變,必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融合融媒體_發生在嵩山犁面溝鄉村文化藝術村的故事
    #中國鄉村振興的熱潮中,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來到鄉村,但在發展中相繼出現了各種問題,也許這是鄉建道路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值得我們對其深究!「鄭州農道」的理念理念|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方法|系統規劃,城鄉統籌,運營前置,陪伴式服務,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