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這位長期關注中國航空航天的中國觀察家,最近推出一份「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版圖」。 儘管不屬於什麼官方權威版,也不可能100%囊括所有太空新力量,但確實叫人眼前一亮,甚至大開眼界——原來中國本土也有這樣一批生機勃勃的初創公司,瞄準太空,創新快進,豐滿產業鏈…… https://china-aerospace.blog
-
美歐三家公司要合造海事通信立方星,琢磨建星座
衛星運營商軌道通信公司(Orbcomm)、瑞典小衛星製造商AAC克萊德空間公司和瑞典航空航天承包商薩伯公司8月24日宣布,三方要聯手建造一顆海事通信驗證衛星,並可能會在此基礎上新建一個星座。這顆三體(3U)立方星將測試由薩伯提供、能夠通過衛星在船舶和陸地之間進行雙向通信的一個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VDES)有效載荷。軌道通信公司將負責向用戶分發VDES數據,因為這家美國運營商已然在利用「自動識別系統」(AIS)提供船舶跟蹤服務,而AIS是VDES的一部分。該立方星預計將在2022年年中發射,火箭尚未選定。
-
「工業之美」中國低軌衛星通信系統首星上天,要讓全球永不失聯
記者 | 韓沁珂國內首個可以滿足衛星數據通信需求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鴻雁」星座在太空中有了自己的首顆衛星。12月2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科技集團)「鴻雁」星座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發射。
-
全球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與進展
地面布設基站及連接基站的通信網受到諸多限制:1)佔地球表面積大的海洋、沙漠無法建立基站;2)人煙稀少或工作人員難以到達的邊遠地區建基站成本高而收益低;3)發生自然災害時地面網絡容易受損而導致通信網絡的中斷。地面通信網絡的覆蓋範圍是有線的,而衛星通信可以作為地面網絡的補充和延伸,助力於突破數字鴻溝,連接未聯網的49%的人口。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2021年,此前有過入軌發射的星際榮耀和瞄準入軌的藍箭航天等民營火箭公司,必然一展拳腳。▲中國長徵八號首飛3、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中美皆建第三代導航火箭送衛星,通導遙都有。今天,中美兩國都在建設自己的第三代導航衛星星座。2020年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星座組網收官;6月30日,美國發射第3顆GPS-3衛星,11月5日又發射了第4顆GPS-3衛星。
-
給衛星軌道做清潔!瑞士初創公司建造世界首個「太空拖船」
瑞士初創公司建造世界首個「太空拖船」 Winnie Lee • 2020-11-18 15:43:57 來源:前瞻網
-
低軌道商業衛星的夢想與現實:中國民營商業衛星公司跟美國同行相差...
要維護這樣龐大的衛星系統,無論從技術還是資金方面對一個國家都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私營公司所無法承擔的,但是最近幾年相繼出現多家商業衛星公司成功發射衛星的案例。由億萬富翁支持的美國商業衛星公司自不必說,就連中國也開始出現諸多民營航天公司。難道航空航天領域有足夠的潛力吸引商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來冒險嗎?
-
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推出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印度航天科技初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推出了一款全3D列印低溫發動機,旨在為其一枚火箭的上層燃料加油。這款名為Dhawan-1的火箭發動機被認為是印度第一款私人研發的,以液體天然氣(LNG)和液氧(LoX)等推進劑運行的本土全低溫火箭發動機。
-
NASA稱美創企擬建寬帶星座威脅其對地觀測衛星
按照該公司的方案,名為「太空移動」(Space Mobile)的這個星座將直接向手機提供寬帶服務。伯傑稱,為做到這一點,該星座內的衛星將配備面積約900平方米的大型天線。NASA在信中稱,這些衛星因此將有相當大的橫截面,從而增大與同地段內其它衛星發生交會(近距離相遇)的概率。
-
國內衛星工廠相繼落地 如何在滿天「星座」佔一席之地?
隨著全球商業航天的發展,以美國SpaceX公司為代表的一批商業航天公司,正在抓緊布局低軌衛星網際網路。而在我國,自2015年以來,商業航天事業蓬勃發展,但是依然面臨著技術、模式等諸方面的難點和痛點。如何破局,如何能在未來的滿天「星座」中佔據一席之地,仍待探索。 國內 衛星工廠相繼落地 什麼是衛星網際網路?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中美技術之爭從5G引向太空網際網路!
星鏈(Starlink),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一個項目,項目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群。衛星群包括:分布在1150km高度(最近已調低到550km高度)的4425顆衛星,和分布在340km左右的7518顆衛星,可以較好地實現全球覆蓋。
-
星鏈計劃與中國航天的鴻雁星座項目分析
1987年,摩託羅拉公司的工程師工程師巴裡·伯蒂格與其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時,妻子向他抱怨說,她無法用手機聯繫到她的客戶。回到家後,巴裡和摩託羅拉在亞利桑那州工作的衛星通信小組的另外兩名工程師提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我們是否能把地面基站搬到天上去?」於是,他們想到了一種銥星解決方案,由77顆近地衛星組成的星群,讓用戶從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電話。
-
【LEO】亞太衛星運營商對LEO大型星座的疑問
印尼衛星運營商PSN執行長阿迪拉赫曼阿迪沃索在亞太衛星通信理事會8月17號主辦的網絡研討會上談到大型星座公司時說:「我們已經接觸了其中的幾家公司。」「每次我問他們每兆比特、每千兆比特的真實價格是多少,有多少工具性成本,都沒有得到任何明確的答覆。」阿迪沃索說,PSN認為從太空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仍然是極高通量的GEO衛星系統」。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馬斯克認為:「全球網際網路接入每年的總收入約為 1 萬億美元,通過星鏈網絡,或許可以獲得其中約 3%的 收入。」「鴻雁星座」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建設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包含一個移動通信星座和一個 寬帶通信星座,可以服務 200 萬移動用戶、20 萬寬帶用戶及近 1000 萬的物聯網用戶,並在導航、航空、航海 等領域提供綜合服務。
-
外媒:日本初創企業擬發射衛星清理太空碎片
據共同社東京11月18日報導,日本初創企業Astroscale公司11月18日表示,將在明年3月發射一顆衛星,進行清理太空碎片的試驗任務。報導稱,這顆衛星將由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搭載、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衛星的外形像一個方盒,長和高均為60釐米,寬110釐米,重175公斤。
-
這家公司選擇了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以部署客戶的衛星
微型衛星製造商FOSSA Systems於9月2日宣布,它選擇航天運輸公司Momentus的Vigoride太空飛行器為其小微衛星提供太空服務。FOSSA Systems的執行長朱利安·費爾南德斯(Julian Fernandez)在公司發布的新聞稿中寫道:「FOSSA非常高興與Momentus在這些初創公司進行合作,我們期待與Momentus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低成本的軌道服務。」
-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或成太空商務領域主角
日媒稱,在太空研發領域,中國民間的初創企業正在崛起,它們紛紛參與火箭的研發與發射,以及人造衛星的製造與應用等,目前已誕生了100多家這種民營企業
-
26顆衛星報廢,首批「星鏈」損失慘重,重振美國航天要靠馬斯克?
前面我們提到的廣播技術,其實是單向傳播的,衛星只能向地面發送信號,不能接收信號,這個和廣播電視一個道理,你可以選擇性接收信息,就像看電視換臺一樣,但是不能上傳信息,QQ不能用,微博發不了。後來,Outernet計劃因為沒有圈到足夠的錢,結果涼了。可美國總有一群人,滿懷激情和夢想。谷歌也要發射700顆衛星,構建全球無線網際網路。700顆,看起來已經不少了,關鍵看要服務多少人?
-
德初創公司Isar籌到7500萬歐元:歐洲太空領域迄今的最大一筆
據外媒報導,航空航天行業已經見證了創業活動的爆炸式增長,聰明的工程師放棄了在大公司的工作轉而選擇從雄心勃勃的風險投資家那裡籌集資金然後創建自己的初創公司並將登月計劃變為商業目標。目前最新的進展來自於一家慕尼黑的初創公司,據悉,該公司獲得了歐洲太空科技領域迄今最大的一輪融資。
-
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 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的「衛星工廠競賽」
2、10萬顆星座計劃引發了「衛星工廠競賽」,現在中國已經具備像「造飛機」那樣生產衛星的能力。3、誰先將衛星送上天空,誰便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星座發射計劃基本都在距離地球2000公裡以內的近地軌道,其衛星體積小、重量輕、在軌壽命短,且星座式組網方式可以做到一次性論證和設計,批量生產,衛星的生產周期降至數周甚至天。這些都讓商業資本進入衛星生產成為可能。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網際網路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商業航天行業發展從「遊擊戰」轉為「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