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山尋味 苦筍水芹蕨菜等嶺南春之滋味別錯過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踏山尋味 苦筍水芹蕨菜等嶺南春之滋味別錯過

  暮春初夏,古城韶關的天空總是被斷斷續續的雨水侵擾。一眼望去,整座城市溼漉漉的,不少人難免心情低落,但在潮溼的雨季到來之際,無數粵北山區盛產的時令野菜也開始上市,嫩艾、苦筍、石韭、水芹、蕨菜、香椿等嶺南春之滋味四處鋪陳。

  苦筍涼粉:冰鎮之後的苦盡甘來

  四月前後,在韶關田間地頭的苦竹林下,四處萌動著一股躁意。在每一個煙雨朦朧的清晨,總有勤勞的農戶腰纏刀簍、肩挑竹框,仿佛出徵將士般上山挖筍。

  豐富的雨水、溼潤的霧氣和苦筍之間微妙的關係,客家人比任何人都更敏感。伴著蟲叫鳥鳴,在溼潤得仿佛可以捏出水來的竹林裡彎腰俯身,挖下那一個個帶著霧水的筍芽。在口乾舌燥之際,挑一節嫩筍,撕開筍殼,咬一口綠尖,清脆的嚼動聲中混雜著泥土的清香,苦涼帶甜,生津解渴。

  在韶關,苦筍排骨煲、豬油渣清炒苦筍、苦筍酸菜湯等都是常見的菜餚。但若要體驗老農挖筍以苦解渴的滋味,那就得嘗嘗苦筍涼粉。

  這道菜要用到的農家手工紅薯粉大有講究。和機器烘乾的不同,這種粉通常由農家在冰霜初現、天氣晴好的秋日進行晾曬。曬在竹竿上的粉絲經過一晚上的低溫霜凍後,滿身晶瑩,再遇第二天暖陽照射就自然解凍。經過大自然料理的紅薯粉勁道足,韌性好,口感爽滑。

  取適量紅薯粉在開水鍋中煮透後瀝乾,粉絲仍在滾燙之際將其倒入冷水之中,一冷一熱能激發其彈性十足的口感。將在涼水中浸泡了一天的苦筍絲投入開水鍋中煮五分鐘左右,之後撈出瀝乾放涼,不需再過冷水。將二者放冰箱冷藏10分鐘後取出,將其和小米椒、生抽、陳醋、麻油、蔥花攪拌均勻後即可享用。

  一道苦筍涼粉入口色香俱全,甜、酸、辣、麻、脆兼而有之。涼涼的苦筍爽脆可口,原有的一股揮之不去的苦味在低溫的作用下變成了一股淡淡的甘甜。涼粉晶瑩剔透卻軟滑透頂,軟脆交替使之仿佛有了筋骨一般,軟滑而不癱軟,清脆而不失綿柔。

  五一食遊指南:

  乳源盛產苦筍,幾乎每個菜市場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周邊雲門寺、雲門山、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廣東大峽谷都備受各地遊客的歡迎。

  翡翠丸子白貝湯:山的味道遇見海的味道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這是流傳於客家地區的一句老話。作為客家女性食補的常見植物,和其他季節相比,每年3月~5月是它最為幼嫩的時節。艾葉有甜艾和苦艾兩種,甜艾多為人工種植,苦味較弱;苦艾葉多為野生,顏色更濃綠,苦味較重。

  客家人認為艾葉有保健功效,能理氣血、溫陽暖胃、逐溼寒,也有人將老艾用於針灸。艾餈、艾葉滾雞蛋、艾根燉雞湯是客家地區最常見的美食。但近來有人另闢蹊徑,將艾葉和客家人經常食用的肉丸結合,製成了豬肉艾葉丸。

  這種肉丸有手打和機打兩種。傳統的手打肉丸需要用雙手刀輪流剁肉成泥後,加入鮮艾反覆捶打成肉膠,再用湯勺舀成球狀過沸水,費時費力。機打很簡單,在韶關、梅州等地的菜市場裡都有專門的機器,將原材料放入其中即可省事省力製成肉丸。手打肉丸堅實而彈性十足,機打肉丸口感略為欠佳,但勝在製作方便。在韶關城區經營一家美食餐館的陳世堅將艾葉丸與白貝相結合,製成了一道「翡翠丸子白貝湯」。「艾葉略清苦,豬肉的鮮美可以中和其苦味。而白貝滾出的湯醇厚、清甜,有一種烘託的效果,能把艾葉揮之不去的苦澀化為甘美。最後撒上一把黑胡椒粉,一口喝下去甜中帶有濃烈的艾草清香和少許的辛辣,在潮溼的春日有祛溼暖陽開胃之效。」

  五一食遊指南:

  仁化、曲江一帶群眾都喜歡春日食艾。仁化的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千年古剎南華寺地處曲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鮮蕨炒豬皮:軟糯與柔滑的水乳交融

  山中花開得爛漫時,正是踏春採蕨的好季節。進入四月,韶關山間無數支肥美捲曲的蕨芽拔地而起,如同一隻只伸出地面的龍爪。中國人食用這種古老的植物已有逾千年的歷史,正如詩經所言:「徒彼南山,言採其蕨。」和費勁的挖苦筍不同,只要用手指輕輕一折,便能採下一截脆嫩的蕨菜,應聲斷下的同時還帶出一股黏液,模樣叫人歡喜雀躍。

  韶關地區的蕨菜基本上均屬野生,因為它不挑土、不挑地,而且生長迅速,即使在貧瘠的山間也隨處可見。可蕨菜長得快,老得也快,從它長出蕨芽到生出完整葉片只需短短十來天,老了就不能食用。

  將剛掐下的蕨菜用沸騰的開水去掉澀味和黏液,碧綠的蕨菜就會透出一股嫵媚的粉紅。切斷晾涼後,撒一把小米椒、生抽、陳醋,一道製作簡單且可口的野涼菜便可迅速上桌。吃不完的鮮蕨,山民們往往在烈日下將其暴曬製成乾貨,經水泡發的蕨菜乾切段與肉混炒,又是一道地道的菜餚。

  家住樂昌城區的美食愛好者陳嘉玲則從春蕨軟糯柔滑的口感中靈機一動:「豬皮吃起來滿是膠質,和蕨菜口感有異曲同工之妙,將二者結合,豈不是相得益彰?」

  將早前已經煮熟的豬皮切絲,用鹽、花椒油醃製半小時左右。待玉米油燒熱後爆香蒜仁、薑絲、紅椒圈,加入豬皮、蕨菜迅速翻炒,之後加少許水燜3分鐘左右,再用鹽、蠔油輕輕一攪即可起鍋。

  這道鮮蕨炒豬皮吃到嘴裡,滿是軟糯的好滋味。滑潤的質膠中充盈著來自曠野的草木清新,還有一股肉皮獨有的爽口彈牙。肥嫩瑩潤中,又有一股辣辣的香,讓人無法抵擋。

  五一食遊指南:

  地處湘粵交界的樂昌盛產蕨菜,地處坪石的金雞嶺是廣東古八景之一。市區周邊的古佛巖因洞內的石筍和鐘乳石形狀如仙似佛,龍王潭是集林泉飛瀑、溫泉雲海、湖光山色於一體的風景區,品味美食之餘還能一覽美景。(記者卜瑜 通訊員梁傑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相關焦點

  • 炒蕨菜,千萬別傻傻只懂焯水,多加一步,蕨菜不苦不澀,清香爽脆
    ,說到蕨菜的吃法,很多人可能不懂怎麼做,因為蕨菜屬於野菜,有一種澀澀的苦味,而且還很粘稠,如果沒處理好,那麼吃起來就會影響口感,很多人都是焯水後直接下鍋炒,其實這都是錯的,炒蕨菜,千萬別傻傻只懂焯水,多加一步,蕨菜不苦不澀,清香爽脆。
  • 僾尼人和筍醬的故事丨尋訪南糯山的水之源
    傣語中的「南」是水的意思,「糯」是「竹筍」的意思,合起來是「產美味筍醬的地方」,(《勐海縣地名志》第143頁。)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筍醬的故事很久以前,南糯山還沒有名字,哈尼人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連綿起伏。雨水下地,春筍破土,婦女們於竹林之間,挖筍製作菜餚,多餘部分製成筍醬(一種竹筍醃製的鹹菜,酸辣鮮美,較為下飯)。
  • 山野菜之王,山蕨菜,成了我們夫妻的紅娘。
    山蕨菜是我最喜歡吃的野菜,所以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就應了山蕨菜紅娘的之約,嫁給了現在山裡出身的老公。外婆知道我特別喜歡吃山蕨菜,總是在那個季節裡,採上很多,儲備起來,等我放假大吃特吃。說起山蕨菜,其實做法還是很多的,有涼拌,有生沾醬的,還可以炒著吃,做湯。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涼拌。把新採來的山蕨菜,洗乾淨,放在熱水裡燙一下,在冷水中泡一下,拿出瀝乾水,在放上各種調料,就可以開吃了,方法簡單,卻很好吃。
  • 尋味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尋味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2020-03-24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蕨菜不愧被譽為野菜之王!
    並且每一百克蕨菜裡都含有多種營養元素,可謂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一種野菜了。既然它有那麼多營養那麼一般我們應該怎麼吃呢?可以做成哪些菜餚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兩道關於山蕨菜的做法吧!這道菜裡面臘肉是極香的、蕨菜很甘甜,十分下酒下飯。如果有親朋來,一道蕨菜炒臘肉,必定是十分受歡迎的。第二道就是涼拌山蕨菜了。我們首先準備輔料:大蒜,姜,醋,辣椒,把這些都準備好了再把山蕨菜洗淨過水炒熟,用開水大概炒四五分鐘就可以撈出了,撈出後放入冷水浸泡三到五個小時,這一部是為了去除野生山蕨菜的苦味。
  • 想吃蕨菜別老往山上跑,它和蕨菜是兄弟,田邊走一圈,一掐一大把
    它是蕨菜的「兄弟」,不用焯水直接炒,一次一大盤,家人都嫌少了每年春天,採蕨菜都是春遊踏青必做的事情。小雨初晴後,相約幾個小夥伴,背著小包,帶著小零食,或是上山或是下河。下河?沒錯,就是到田邊附近,小河岸旁,尋找蕨菜。
  • 涼拌蕨菜這樣做,不僅不苦不澀,是很好的下酒菜
    蕨菜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譽,因為它富含蛋白質、類脂肪、多種維生素及多種所需要的礦物質。現在正是蕨菜採摘的時候,農村出身的人對蕨菜很熟悉而且有很多種做法,什麼蕨菜蘿蔔苗拌粉絲,臘肉炒蕨菜,蕨菜拌皮蛋,酸辣蕨菜,蕨菜炒臘肉,幹蕨菜燉肉皮,口蘑蕨菜汆豆腐,乾鍋蕨菜土豆,東北小炒蕨菜炒肉,蕨菜炒肉,然而最受歡迎的還是涼拌蕨菜因為它簡單又好吃,但是很多人在做涼拌蕨菜的時候,發現做出來的會有一些苦澀味,甚至還不爽口,這是為什麼呢?
  • 《食療本草》蕨菜
    食療本草—蕨菜01別名: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如意菜、烏糯、拳菜。02產地:全國各地山區溼冷山坡上均有分布。03性味:甘微苦寒。06批語經雲:性甘質寒,主遏陽益陰,降氣洩熱,味苦質寒,主燥溼洩熱,色青為肝之色,故能引藥入肝經血分,憑苦燥寒洩而強化肝代謝血液垃圾廢棄物,此蕨菜之擅也。
  • 涼拌蕨菜 怎麼烹飪 不苦不澀還爽口?
    涼拌蕨菜 怎麼烹飪 不苦不澀還爽口?準備食材:蕨菜、鹽、糖、蒜蓉、蔥花、芝麻油、味精、蠔油、辣椒醬等。 製作流程:1、將處理好的蕨菜用少許鹽揉搓一下,清水衝洗。2、用手從根部對半撕開這樣是為了更好的入味,也可以切成段或者直接涼。
  • 山上比肉還好吃的蕨菜已經長出來了,快點回家摘蕨菜啦
    山上比肉還好吃的蕨菜已經長出來了,快點回家摘蕨菜啦大家好,我是三農小胖,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野菜非常常見,但是每年也就是這段時間才有得吃,所以喜歡吃蕨菜的趕緊回家摘了,在過段時間就老了。
  • 在大山深處,生長著1種植物,人稱「山蕨菜」,見到了,是幸運
    直到長大了,才對這種野菜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原來這長在大山裡的龍頭菜,其實就是「山蕨菜」。山蕨菜作為實打實的農村人,筆者對著山蕨菜是有很濃厚的感情的,畢竟小時候經常在餐桌上見到它的影子。這種野菜,近幾年有人說它致癌,可是村子裡的人到現在依舊把它當美味對待!這山蕨菜,除了叫龍頭菜之外,有的地方還稱呼它吉祥菜。
  • 蕨菜,想要好吃並不容易,老廚師教你這樣做,不苦不澀
    蕨菜,想要好吃並不容易,老廚師教你這樣做,不苦不澀蕨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供食用,根莖可以制澱粉,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人採摘食用。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有記載:用蕨菜,不可愛惜,須盡去其枝葉,單取直根,洗淨煨爛,再用雞肉湯煨。必買矮弱者才肥。翻譯過來就是:食用蕨菜時,不要捨不得,必須把老枝儘量去掉,只留下嫩葉直根,洗乾淨焯水,再用雞肉湯煨煮。選買矮稈的蕨菜才肥嫩。蕨菜一般都是野生,其食用部分主要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
  • 教你一道地道的東北菜,炒肉絲蕨菜超級下飯,做法很簡單哦
    第一道美食-炒肉絲蕨菜炒肉絲蕨菜原料:肥瘦豬肉1丙5錢,曬好的蕨菜菜3兩,水燙油菜5錢。炒肉絲蕨菜調料:醬油、味精、花椒水、水澱粉、酷、蔥、姜、混合油、肉湯。炒肉絲蕨菜做法:首先我們將豬肉切成絲。蕨菜用水泡二小時洗淨,切成八分長的段.蔥切成蔥花。姜切成末。油菜切成絲。
  • 蕨菜隱在山裡,春風一吹拱出地面,一起來看看蕨菜的吃法
    文/纖美楠楠【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蕨菜隱在山裡。春風一吹,蕨菜長長短短拱出地面站立起來,好像是農家一群豆芽立起來奔跑到了山坡,更像是那些孩子書包裡調皮跳將出來的一個個逗號。仔細一看,在春天陽光的照耀下,蕨菜身上淺淺的絨毛依稀可見。
  • 水筍是什麼筍?吃水筍的好處有哪些呢?
    水筍即菰(茭白),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無病象,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這就是食用的茭白,別名有很多,如茭瓜、茭筍、菰手、雕胡、高瓜、菰瓜、高筍、篙芭、水筍等。江西任氏果業茭白、茭筍、茭瓜、茭白筍、
  • 安徽黃山的蕨菜,大山裡的野生植物,卻被稱為山菜之王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徐霞客的這句詩,道出了黃山的美麗。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等美景享譽天下。來到黃山旅遊,賞美景的同時不免要品嘗當地的美食。臭鱖魚、清蒸石雞這類經典菜品就不說了,其實在黃山能夠嘗嘗當地的蕨菜,也是非常愜意的。因為蕨菜不僅清香可口,味道鮮美,而且營養也是非常豐富。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山高谷深,雲霧繚繞。這樣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生態系統平衡穩定,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蕨菜就是在山區隨處可見的野生植物。
  • 酸筍的味道
    讀李義山詩,讀到「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這兩句,不免心生感慨:難道鳥也與人一樣,口味差異這麼大嗎?鴟鳥呢,正好相反,口味重得嚇人,專挑腐臭之物下口。食客中也有這麼一類人,常人喜歡的新鮮食材在他們嘴裡淡而無味,唯好臭雞蛋、臭豆腐、臭鹹魚這一口,簡直是無臭不歡。酸筍便屬腐朽之物,好之者大快朵頤,惡之者逃之夭夭。在兩廣地區,酸筍是比較重要的食材。比如常見的螺螄粉、炒石螺一類,只要配上酸筍,立刻身價暴漲。
  • 山蕨菜功效作用有哪些?祛除毒素才能吃得更健康,這幾點需注意
    在農村的人都知道,一到春天,山上就會長出一種叫「蕨菜」的美食,而很多人也對蕨菜情有獨鍾,特別是到了每年的三月份,蕨菜就上市了,脆嫩的蕨菜用沸水清焯,再淋上蒜油,令人胃口大開。現在的90後00後的人群估計對這種野菜不太熟悉,那麼今天就來聊一聊,山蕨菜長什麼樣,有哪些功效作用,以及再處理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形態特徵:蕨菜是鳳尾蕨科生落葉草本植物。蕨菜一般株高達一米作用,根狀長而橫走,有黑褐色絨毛,早春新生葉拳卷,呈三叉狀。
  • 溪澗可採芹,芹葉何菁菁
    □金錯刀我在山溪裡採芹。野生的水芹菜嬌碧可憐,在石縫,在沙岸,在水中央,安靜地呼吸、生長,讓我想到漢樂府裡的《江南》,「溪澗可採芹,芹葉何菁菁……」但我不是面如建蘭初開的少女,她們採蓮、採荇、採芹,採得更多的是心情,而我,一肚子的世故和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