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問專業"體走紅 職場人感悟:有了"危機意識"

2020-12-04 東方網

  東方網12月2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小王,聽說你大學的專業是流體力學?」「是的,領導。」「那好,去幫我倒杯水。」「領導,請你尊重這門專業,流體力學是……」「請你談談非等熵的穩態可壓磁流體力學方程在持續等離子體約束受控熱核聚變中的應用。」「領導,飲水機在哪?」

  最近,這樣一組關於「同學,聽說你的大學專業是……」的對話在網絡上火了起來。這一組領導和職場新人之間關於大學專業的段子經過了多次發展,甚至出現了不同的版本。寥寥數語卻被熱炒不僅因為它語句詼諧,更是因為它激起了一群人的共鳴,折射了當下一些職場人的心態。對於這個話題,有的人看完一笑了之,而有的人看完卻從中悟出了不同的體會。

  感悟一

  大學不只是專業學習

  「小周,聽說你大學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是的,領導。」「那好,去幫我拿過來昨天送的報紙。」———這是網絡上關於這個段子的「雛形」版本。和現在流傳甚廣的版本相比,這個「雛形版」到領導對職場新人提出要求之後就戛然而止。

  初次看到這個段子的時候,現在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小李有一些感慨。「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我學的專業是商務英語,不過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人力資源部。如果按照這個段子的話,我應該是幫領導拿新送過來的英語報刊了。」據小李介紹,剛剛到新公司的時候,自己還是有一些「不適應」。「因為突然之間進入了職場,自己學的專業又和工作不相關。一時之間,自己學的東西好像突然沒有用了,只有偶爾在閒聊的時候才會提起自己在大學時候學的專業,感覺之前所學的好像是浪費了。」其實,和小李有同樣感慨的人並不在少數。在網上的討論中,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和在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關係並不大。「時間久了,都快忘記自己在大學到底學了什麼了。」「就像這個段子說的一樣,好像只有在一些小事上面才能和專業牽扯到一點關係。」不少網友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不過,也有網友持有不同的觀點。入職5年多的陳先生就有著不同的想法,「從畢業至今我也已經換了幾次工作了,現在主要從事的是銷售方面的工作。不過我在大學期間學的專業是新聞。」與不少網友感慨自己所學專業「無用武之地」不同,陳先生反而認為,是大學期間的經歷幫助他完成了多次職業上的轉化。「我覺得大學期間受到鍛鍊的不僅僅是學術知識方面的,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陳先生表示,目前自己在新進入的行業中算是「步入正軌」,這就和大學期間得到的鍛鍊分不開。「我在大學期間也曾加入過一些社團,這對我個人能力有了很大的鍛鍊。比如我加入過外聯部,這就鍛鍊了我的溝通能力,讓我能更快地融入新環境。」此外,他還認為,大學期間的學術學習也是一種學習習慣的培養。「能夠從事和專業相關的工作當然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有時候現實可能會有所不同。」他表示,大學養成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自己「以不變應萬變」,「只要掌握了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新出現的問題才不會感到束手無策。」

  感悟二

  要保持學習的熱情

  「小明,聽說你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的,領導。」「那好,去幫我搬一下電腦。」「領導,請你尊重這門專業,計算機科學是……」「請你談談NAS設備卷管理模塊中失效數據恢復問題的應用。」「領導,電腦放哪裡?」———畢業了已經2年的小劉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張寫著上述段子的圖片,還不忘附上一句評論。「以前這種問題真的還有可能答出來,現在,記不得了……」

  和部分網友感嘆「專業不對口」相比,也有網友的關注點放在了回答不出領導的反問這方面。有的網友就表示,一些段子裡提出的問題自己在大學時應該是能夠答出來的,可是到現在反而忘記了。「我前段時間看到這類段子,然後特地找了一下我學的專業的版本,那裡面領導提的一個問題其實就是專業課考試中一個問答題的難度,可是原來記得挺清楚的東西突然感覺答不上來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這可能和工作之後,實際應用和理論知識學習脫節有關。「以前學習的是理論知識,現在更多是在應用方面,理論上的解釋就沒有那麼熟練了。」不過,也有的網友認為,這可能是學習不夠的原因。「自從畢業後就已經放鬆了學習了,以前很熟悉的知識也有點遺忘了,除了自己工作需要的這一部分內容以外,其他的都丟掉了。」

  有的網友就表示,看到這個段子,自己有了一些「危機意識」。小劉就表示,「突然好像找到了努力的動力。」自從進入職場之後,小劉有了一些懈怠,這個段子則給了他「危機感」,他表示現在是該多讀些書來提高自己了。「我現在覺得,還是應該保持學習的熱情,知識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用的,還是應該時刻給自己充充電。萬一真的有一天,我的領導真的就突然問我一些專業上的問題呢?」

  感悟三

  有大志向也別忽視小事

  「小孫,你大學什麼專業?」「領導,別問我是什麼專業的,倒水拖地買藥搬電腦列印我什麼都能幫您幹的。」———這是這一系列段子火了之後,網上衍生出的一個全新的「變體」。不少熟悉這系列段子的網友看到之後也是會心一笑,不過,還是有有心的網友看出了一些「門道」。初入職場的小孫就覺得,這個段子雖然表面看來是對於領導「潛在」的困難問題的一種「投降」,但是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職場新人要從小事做起」。

  「像我才到公司不久,明顯能夠感覺到勤勞的作用。」同樣是今年剛畢業的小孫坦言,在公司裡一些勤快的新人更容易受到同事和領導的青睞。「其實領導或者前輩也不是有意去使喚新人,可能就是找我們幫個忙,如果願意多跑跑的話會給他們留下更好的印象。」不僅如此,小孫也認為,很多前輩也是從小事開始做起來的。「公司的很多前輩其實懂的東西都很多,專業知識也非常過硬,經常能給我們很多指導。其實往往你在幫他們做這些小事的時候,他們也會給予你一些指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助於職場新人積累經驗。」

  也有人認為這些其實也是領導的一種考驗。「領導就是想從一些小事看看新員工的工作態度吧。」對此,一位網友就留言表示,「其實學什麼專業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保持一顆學習的心。無論是本學科專業上的繼續學習,還是在新工作領域上的開拓學習,抑或是在職場上的處世哲學,都應該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相關焦點

  • 「領導問專業體」走紅 網友集體再掀神造句風潮
    請尊重這門專業  大學專業又被玩壞了!最近,一組領導與員工關於專業問答的搞笑對話在微博熱傳:「小唐,聽說你大學的專業是土木工程?」「是的,領導。」「那好,去幫我把那堆磚搬過去。」「領導,請你尊重這門專業,土木工程是……」「請你談談大跨徑纜索承重橋梁非線性空氣靜力穩定理論。」「領導,磚在哪?」
  • 職場小陷阱:領導問你,單位有沒有人說我啥?到底是在問什麼?
    小王的一番神助攻,直接把小李從董事長最信任的人,變成了背後捅刀子的人。領導問題別人怎麼說他,你可以回答不知道,可以回答沒有人背後說他壞話,也可以回答其他同事誰說過他的優點,就是別說誰在背後議論和批評領導就對了。為什麼我不建議你實話實說呢?
  • 「原創」職場感悟之時刻保持工作的新鮮感和危機感
    哈哈,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點工作感悟。 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了賺錢?為了自我提升?往大了說,我們可以說為了創造價值,奉獻社會;往小了說,我們可以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那麼,生活又是什麼呢?生活就是生下來,然後活下去。想要更好的生活,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工作,下面談一談我的一點工作感悟,那就是我們要時刻保持工作的新鮮感和危機感。
  • 面對職場危機,普通社畜如何把握機會鹹魚翻身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然而這個又窩囊又慫的男人的中年危機,看似戲劇性,卻又讓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中,餘歡水所面對的職場危機,也讓不少社畜頻頻感嘆:「太真實!太扎心!太犀利了!這生活重錘跟錘在自個兒身上似的。」
  • 職場潛規則:人在職場混,掌握這3個意識,輕鬆掌握主動權
    在工作場所中,有許多已經畢業多年但沒有找到高薪工作的員工。實際上,他們非常困惑。近日,在論壇上,看到一個已經畢業的研究生,現在透露自己的月薪還不到1萬元。他覺得工資真的太低了,他很困惑。他不知道如何工作,但他不敢輕易辭職,因為他擔心辭職後找不到更高的薪水。實際上,人在職場混,掌握這3個意識,輕鬆掌握主動權。
  • 職場中,領導為什麼總喜歡那些沒有能力,卻很人情世故的人?
    所以一個很懂人情世故的人,他通常會觀察入微、積極思索,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既在團隊中發揮自身才能又不喧賓奪主打壓或輕視他人。在該出手時漂亮亮相該收斂鋒芒時韜光養晦,明白領導的心意,會主動積極地配合領導完成團隊任務。
  • 職場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就算是領導也要「討好」,看看是你嗎
    職場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就算是領導也要「討好」,看看是你嗎職場上,沒有公平存在,你有實力才有要求公平的權力,而沒有實力的,只能接受不公平的環境。很多打工人都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和家庭,才兢兢業業地工作。但是有時候,並不是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安安穩穩賺錢。
  • 職場裡面能力強不一定能當上領導,情商高的人往往在哪裡都吃香!
    文 | 職場白話百家號| 原創首發 · 抄襲必究就在前兩天不同車間的朋友老王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他說:老梁呀,你覺得我有機會被評選上車間的主管嗎,我現在做事能力是車間第一,但是有個小夥情商特別高,和領導同事關係都好,我能競爭得過他嗎?
  • 領導問你的手錶多少錢時,低情商的人侃侃而談,高情商的人這樣答
    有句話這樣說的:女人愛包,男人愛表。手錶、車子都是男人的最愛,而手錶不僅保值比車子好,而且還代表著一個男人的品味和形象。大部分職場人都喜歡佩戴手錶,既方便工作,也能襯託身份。尤其一些男同事,喜歡佩戴手錶,提升自己的職業形象。
  • 職場上,這幾種性格的人,在未來更有可能成為領導!
    一個人成為領導,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歷練,這其中既有人際關係的處理、領導思維的培養,又有個人形象的樹立,管理能力的提升。這些能力很多是書本上學不透的、需要碰一碰釘子,吃一些虧才能體會。職場上,這幾種性格的人,在未來更有可能成為領導!
  • 職場小白記住:沒人有義務包容你的無腦
    我只好讓她再去問她領導。5分鐘後,A笑著回來,又讓我看她和領導的微信對話,她囉囉嗦嗦半天之後,領導告訴她:買頭等艙。當我又問了她一個問題,她請示完領導再次讓我看她的微信時,我實在沒有耐心了:「姑娘,要麼你把你領導微信給我,我和他直接溝通,要麼你用簡潔的語言直接告訴我結果,大家都在工作,我沒有時間在你的微信裡爬樓。」
  • 職場中,領導喜歡的不是聰明人,是有這3個特徵的人,早知早受益
    職場中,領導喜歡的不是聰明人,是有這3個特徵的人,早知早受益在現在的職場中,有很多人都把長輩說的「會說話,要討領導喜歡」看成是自己的職場標本,但是在很多時候確實這句話相反的。很多時候這些事情在職場中反而不受人待見,對於有些領導來說甚至是非常反感。
  • 凡事多問一句,領導意思多明白一分
    職場如戰場,領導下發的任務就好比戰場上的目標。如果不能徹底領會領導的意思,那就無法做到指哪兒打哪兒,因此也會導致工作事倍功半,大打折扣。那麼要怎麼才能徹底領會領導的意思呢?靠猜是不行,靠問才是正解。中國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不難看出,提問對於社會的進步都存在重要意義,何況是職場上的一些運用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停的提問是一種低能的表現。其實不然,這要看你的提問方式和提出的問題。
  • 職場上,受到領導重視的員工,往往具備這3個特徵,希望你有
    職場上,受到領導重視的員工,往往具備這3個特徵,希望你有要想在職場上有大的發展,領導的提拔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整個公司那麼多位員工,老闆不會每個員工都了解,知道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一來,提拔員工的任務自然就交到了領導的身上,要是無法得到領導的喜歡,肯定就難以往前再進一步。所以,怎麼和領導處好關係,就成為了職場上的一大學問。
  • 職場中,音量的大小,暴露了領導的素質高低
    一個成功的領導必須具備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能力,而音量的高低能夠顯示出一個人的情緒狀態。職場中,音量的大小,暴露了領導的素質高低。1 下屬犯錯,有素質的領導也不大吼大叫領導在面對犯錯的下屬時,大吼大叫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還會顯得自己素質很低。王楠在一家創業教育機構工作,團隊創業初期由於比較缺人,所以領導暫時任命,由比較有經驗的王楠擔任經理。
  • 掌握「費曼學習法」,職場下半場,讓領導圍著你轉
    但其實這也是很多人職場人的困惑,想學習跟年輕人競爭,時間精力都跟不上,公司裡儘管是個小領導,但是如果我們弄不清楚一件事兒的話,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困境之中,或許一輩子都出不來。因為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思維模型和職場困惑梳理。接下來呢,我將分三大部分給大家進行講解,基礎篇:費曼學習法,進階篇:個人成長和提升,高級篇:能力遷移,讓領導圍著我們轉。
  • 王億:埋頭苦幹的人為什麼當不了領導?
    難道這些人真的沒有當領導的能力和素質嗎?1、敗就敗在「埋頭」二字上其實公司裡兢兢業業的員工當不了領導,並非全部跟能力有關係,關鍵還在「埋頭」二字。因為只懂得低著腦袋幹活,不會抬起頭來看天。2、埋頭苦幹的人,不會人云亦云埋苦幹的人一門心思幹工作,很少花精力、時間去研究怎麼動心思的問題,加上他們性情耿直,做人有原則,做事有底線,不會為了上位蠅營狗苟,面對複雜的職場,各種複雜人際關係,缺少靈活應變的能力,工作中難免與領導發生爭執,衝突,結果可想而知,他們與提拔重用是無緣的。
  • 這屆職場人,總想「被升職」:關於晉升的3個誤區
    原來,連續幾次得到領導表揚後,她篤信自己會被提升為主管。結果年初晉升名單上的人不是她,而是同組成績並不突出的傑妮。她非常懊惱:「為什麼領導看不到我的努力,反而提拔不如我的人?」 其實,辛迪的疑惑在職場中覆蓋率極高,但能成功破局的人卻少之又少。
  • 職場實習少人問 積極主動是對策
    「我在一家事業單位實習,初入職場,不知道該做點什麼,又不敢問。辦公室裡的前輩們各忙各的,根本沒人管我,我該怎麼做才能學到更多的工作經驗?」近日,內蒙古大學大四學生周惠為了實習無法進入狀態的事兒特別苦惱。對此,呼和浩特市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像周惠這樣剛步入職場摸不清頭腦的實習生不在少數。
  • 職場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熱播 初入職場你會寫郵件嗎?
    但是,一旦進入職場,就需要專業的精神做專業的事情,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標準化的、穩定輸出的服務。而「學生氣」則更多的是不成熟、非穩定性,容易給人「不靠譜」的感覺。工作中更應表現出自己的專業性。你會寫郵件嗎?這不是在開玩笑,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真得問問自己你真的了解書面溝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