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UNIST合作研發AI系統 可預測未來5至15分鐘交通狀況

2021-01-08 同花順財經

(圖片來源:Korea Bizwire)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 Sung-ahn教授牽頭的一個研究小組與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合作,研發出一個人工智慧(AI)系統,能夠預測未來5至15分鐘內的交通狀況。

只要汽車配備了該系統,車上的導航系統會通知駕駛員,在未來5分鐘之內,目前的交通組狀況會發生什麼變化。以前的交通預測系統都依賴概率以及統計數據,對過往的交通記錄進行分析從而得出預測,新系統與之不同,新系統添加了深度學習算法,能夠考慮到實時交通狀況,對交通狀況做出更準確的預測。

該新系統能夠了解到某些交通地點過去車輛的平均車速、附近道路的擁堵區域、以及尖峰時段的交通狀況。而且,該新系統的誤差率低於平均每小時4公裡。該AI系統預測的交通狀況是可視化的,非常容易理解。例如,擁堵程度和平均車速都會用不同顏色和形狀進行描述。

Ko Sung-ahn教授表示:「我們會在城市交通信息中心(UTIC)共享該可視化數據,讓司機們能夠輕鬆了解當前的交通狀況。此外,該新系統還能夠用於交通播報服務或導航應用,在糟糕的交通狀況下,為司機們找到最好的行駛路徑。」

來源: 蓋世汽車網

相關焦點

  • 「CVPR 2018」機器也能感知時間,AI系統可預測5分鐘內的未來!
    新智元 今天新智元編譯來源:TechCrunch,arXiv編輯:文強、肖琴【新智元導讀】德國伯恩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軟體,能夠看視頻並預測未來5分鐘會發生的事件,準確率在15%到40%之間。研究人員表示,對於具有大量不同動作的長視頻,他們的方法也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甚至可以處理嘈雜或錯誤的輸入信息。
  • 未來仍可期 | 復盤現代摩比斯2020技術研發與創新瞬間
    二、安全研發布局1、全球首創車頂安全氣囊,布局全球安全技術市場現代摩比斯研發的車頂安全氣囊,在車輛發生側翻事故時,能夠在0.08秒時間內起爆,並迅速覆蓋整個車頂,保護乘客頭部及頸部安全。目前該技術已完成了可靠性試驗並通過了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安全評估,預計兩年後實現商用化。
  • AI 或可預測夫妻吵架,準確率 79.6%
    來源:HyperAI超神經 新奇 AI 或可預測夫妻吵架 準確率 79.6% 夫妻之間吵架是常見的場景
  • AI提前9年預測老年痴呆;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問世 | 一周潮科技
    (TechWeb)傳特斯拉正與AMD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AI晶片特斯拉正與AMD合作,研發一款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AI晶片。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經收到了首批晶片樣品,目前正在進行測試。定製晶片大概可以處理人工智慧相關的任務。
  • AI專家爆料:韓國大學內秘密研發AI殺手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5日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當前正在與武器製造商韓華系統公司合作,秘密研發一種可能會摧毀人類的機器人軍隊。來自日本、美國等30個國家的50多名人工智慧專家現已籤署聯名信,宣布抵制韓國科技院及其人工智慧武器計劃。
  • 分鐘級天氣預報產品來了!可預測哪條街道幾時幾分下雨
    雖然有些情況可提前預警,但現有公眾氣象服務,沒有辦法提供更精準預測。市場急需一種更精細化的氣象預報來防災減災,這讓氣象專業出身的念國魁更是感同身受。念國魁2008年進入中國海洋大學氣象系學習,在學習之餘,他酷愛戶外運動,尤其是單車騎行。2013年,他與同伴一起騎行進西藏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天氣情況影響行進進度。
  • 通用汽車:新電池可在未來五年內將電動車成本降至內燃機車的水準
    打開APP 通用汽車:新電池可在未來五年內將電動車成本降至內燃機車的水準 汽車工程師 發表於 2020-12-02 15:28:44
  • 聖湘生物發布「分鐘級」快速核酸檢測系統 新冠核酸檢測15至45分鐘...
    聖湘生物發布「分鐘級」快速核酸檢測系統無需專業實驗室,新冠核酸檢測15至45分鐘出結果華聲在線8月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湘企聖湘生物7月30日發布了「分鐘級」iPonatic快速核酸檢測系統。
  • 加速15倍,中研院成功開發新冠快篩只要15分鐘
    中央研究院3月8日宣布,成功研發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主要是這個檢測抗體「六親不認、只辨識新冠病毒」,比照流感快篩,能將檢測時間從目前的核酸檢驗方式大約需要4個小時,縮短至15~20分鐘。若能如期在3~4個月內量產,將可快速提升檢疫需求。Facebook文中提到,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帶領團隊,針對新冠病毒核蛋白(N protein)抗體試驗。
  • 韓國開發出可預測新冠死亡率人工智慧技術
    韓國一家醫院的研究團隊2日宣布,他們研發出一項預測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的人工智慧技術,希望這項技術有助於醫務人員快速識別死亡風險更高的患者,及時予以治療。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韓國先驅報》3日報導,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下轄一山醫院研究團隊對1月23日至4月2日期間確診的10237名新冠患者進行多次隨訪
  • 可穿戴的太陽能熱電發電機:效率更高!
    導讀最近,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UNIST)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教授 Kyoung Jin Choi 領導開發出一種先進的新型能量採集系統,它能夠通過簡單地與衣物、窗戶和建築物牆壁接觸而產生能量。最近,由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UNIST)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教授 Kyoung Jin Choi 領導的一項研究,引進了一種先進的新型能量採集系統,它能夠通過簡單地與衣物、窗戶和建築物牆壁接觸而產生能量。這種新型設備的原理是基於冷熱兩側之間的溫差。溫差可以增高到 20.9 °C,這比由體溫驅動的可穿戴熱電發電機的 1.5 °C 到 4.1 °C 之間的典型溫差要高很多。
  • 韓國氫能經濟,一場生死未卜的政府「賭局」
    2018年8月韓國政府將「氫能經濟」確定為與人工智慧、大數據並列的三大創新增長戰略投資領域之一,計劃未來5年投入2.5萬億韓元。而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 披露的最新數字,作為韓國氫能經濟重要指標的燃料電池汽車,2019年全球銷售已經達到4987輛,問鼎世界第一。如此亮眼的數據,是否說明韓國政府已經取得了「賭局」的勝利呢?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10、H2O.ai H2O.ai 成立於 2011 年,為開發人員和創業公司提供預測分析的深度學習平臺。平臺可用於智能家電、自駕車、智能助手等領域的應用開發,其產品支持理賠處理、信用評分、欺詐檢測、運營智能和預測性維護。
  • 解碼百度研究院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看透」未來的力量
    2020年疫情期間,由百度打造的一套由紅外攝像機和人臉識別攝像機組成的攝像系統、百度自主研發的算法系統、一臺充當算力和顯示系統的電腦組成的AI多 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在多個航空、高鐵、公路、車站等防疫一線關口有效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 新基建專題報告:軌道交通設備未來市場空間究竟幾何
    兩會提出的 2019 年地方政 府專項債目標為 2.15 萬億元,1-5 月全國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 9,696 億元,政策出臺後的 剩餘額度約為 1.18 萬億元。從歷史結構來看,用於基建項目的債務佔比約 10-15%。我們假設 未來基建債務佔比可能提升至 20%,並假設其中 50%的資金用於重大項目,則約有 1,180 億元 可用於補充資本金。
  • 貨車幫與西南交通大學籤約 建交通大數據國家實驗室貴陽中心
    9月15日,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與西南交通大學籤約,合作建設「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智慧物流服務技術貴陽研發中心」。作為我國交通大數據領域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此次合作將成為貨車幫搶佔先機、致勝未來的重要砝碼,並助力其智慧物流技術研發能力領先行業。
  • 李彥宏:人工智慧已將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
    他也表示,現實情況是,我們沒有能夠在武漢封城的時候,派遣大批的無人駕駛車輛為百姓提供日常服務,我們沒有能夠通過生物計算快速找到新冠疫苗,我們也沒有儲備了足夠多的技術來應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逆全球化風險。所以很多人對技術,尤其是AI技術產生了悲觀情緒。但是,科技為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其實是巨大的。
  • 分鐘級降水預報產品上線 可精細至街道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報導 7月28日,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服中心」)研發的基於雷達外推的分鐘級降水預報產品正式上線。  記者了解到,此前,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系統開放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基於雷達外推技術研發分鐘級降水預報系統;經過數據應用室的數據入庫推送,將其納入最新研發的電子天氣地圖服務中。「該產品可以基於雷達實況監測進行外推,對未來兩小時的降水進行逐分鐘的預報,更新頻率達到6分鐘一次,且能夠精準定位到街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天氣預報中『局部地區』的困難。」 系統開放實驗室正研級高工張國平介紹道。
  • 天瑞儀器披露MALDI-TOF經營狀況與市場規模
    microTyper MS的研製打破了國外質譜的壟斷,可廣泛適用於醫學臨床、食品檢疫、科學研究、工業、農業、環境等領域。在比較成熟的微生物鑑定領域,與傳統鑑定方法相比,一個樣品從單克隆到取得結果,整個鑑定流程由12小時縮減到5分鐘,半小時可以分析96個樣品,鑑定成本從平均50元每例降到1元以下,鑑定準確率由80%提高到 95%以上。
  • 氣候系統模式:預測地球的未來
    氣候預測需要長期連續的觀測資料,全球整體化的氣候預測也可以提高局部地區氣候預測的準確性,因此近年各國之間氣候觀測數據共享和氣候預測合作越來越廣泛。不過,人類能夠立刻感知的氣候及其變化只是氣候系統內很少數要素的分布和演變,而這樣的演變卻涉及到整個氣候系統複雜的相互作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