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家孟德爾,被耽誤35年的偉大發現,使生物學發展延緩幾十年

2021-01-10 科學伴我行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965年,應捷克科學院的邀請,各國遺傳學家們聚集到捷克的一座教堂裡,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紀念會,他們懷著崇敬而又感慨的心情在這裡紀念一位具有雙重身份的科學家孟德爾神父,他是近代遺傳學的奠定人,但其成果發表之後卻被埋沒了35年之久,到了1965年,已經是這一偉大的研究成果發表一百周年了。1822年,孟德爾出生於奧地利鄉村,其出生地現今已經歸屬捷克。幼年時期,由於孟德爾的父親酷愛養花,因此孟德爾也對園藝發生濃厚的興趣,這位科學家後來在豌豆實驗上取得重大成就,應該說是和童年的經歷分不開的。

孟德爾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貧寒中度過的,大學畢業後,21歲的孟德爾便進了奧古斯丁派的修道院當了修士,教名格裡戈。25年後,他又被選為該修道院的院長。實際上,孟德爾並不滿意修道院單調、古板的修士生活,他曾到維也納大學旁聽了植物生理學、數學和物理學等課程,因陋就簡地在修道院裡從事植物雜交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可惜的是,他的成果只發表了很少一部分,並因科學界的失誤而被埋沒多年。1884年1月6日,孟德爾因腎炎不治,與世長辭,享年62歲。當人們追悼這位一生清貧,研究成果屢遭冷遇,晚年孤獨悲慘的老人時,誰也未曾想到他應該是一位在科學史上留下重要篇章的偉大科學家。

埋沒孟德爾研究成果的失誤,並非哪一位科學家所為,而是一種社會群體效應,這裡,我們試分析其中的原委。19世紀中期,大多數生物學家的主要興趣還在胚胎學、細胞學、生理學、病理學與比較解剖學中。到了19世紀60年代,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成為生物學乃至整個科學界關注的中心,這就使得進化論中的變異問題進一步佔據了一些生物學家的理論思維頭腦,而與變異處於矛盾地位的遺傳學說,則相應地未能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在這種科學背景下,孟德爾獨立深入到遺傳學的領域,成為現代遺傳學偉大的先行者。

正是因為他在這一科學領域走得太早了,所以他的偉大發現與理論成就,不但不為當時和遺傳研究無關的生物學家所理解,甚至也不為與他在理論上有某些共同點的生物學家所接受,終於被科學界錯誤地冷落了長達30多年。我們先看看孟德爾的研究有哪些特色。為了在簡陋的條件下研究植物雜交工作,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在22個豌豆品種中,他按種子的外形是圓的還是皺的,子葉是黃的還是綠的等特徵,把豌豆分成7對相對的性狀。然後,按一對相對性狀和兩對相對性狀,分別進行了雜交實驗。

通過實驗,孟德爾準導出了遺傳學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經過8年的長期專心研究,孟德爾將上述兩個定律合併寫成一篇科學論文,1865年2月至3月布爾諾學會召開自然科學研究會,孟德爾在其好友、氣象學家耐塞爾的鼓勵和支持下,到會報告了這一論文。當時的與會者雖然聽取了他的報告,但卻不大能夠理解其中的內容。據說既沒有人提出問題,也沒有人進行討論。不過該會還是於1866年在自己的刊物《布爾諾自然科學研究會會報》上全文發表了這篇論文。按照科學發展的常規,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就應該能夠引起科學界應有的重視。但事實卻沒有如此樂觀。

當時,布爾諾學會至少同120個協會或學會、研究會有交流資料的關係,刊載孟德爾論文的雜誌總共也寄出了115本。其中發往當地有關單位12本,柏林8本,維也納6本,美國4本,英國2本。寄往英國的兩本還專門寄給了英國皇家學會和林耐學會,孟德爾本人也往外寄送過該論文的油印本。因此,迄今有據可查的至少有五位科學家了解這一新的研究成果。這5位科學家分別是:(1)19世紀著名植物學家耐格裡,其研究涉及解剖學、生理學、分類學和進化論等若干方面,在植物學方面,他也是心柳菊屬方面的權威。孟德爾不僅把自己的論文寄給了他,還給他寫過進一步說明論文的長信。

(2)當時的著名教授、維也納植物園主任凱爾納。(3)植物學教授霍夫曼。(4)當時的植物雜交研究權威福克。(5)俄國的施馬爾豪森。這5位專家中只要有一位能夠作出積極的反應,近代遺傳學的歷史也許都會向前推進得更快一些。遺憾的是,無論是這些知名教授還是學術團體,所有各方都沒有對孟德爾的論文予以重視,仿佛孟德爾的工作根本就不值一提。這一重大的科學界社會性失誤,終於導致孟德爾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發現,如同泥牛入海,長期被埋沒。

轉眼到了世紀之交的1900年,又有3人幾乎同時重複了孟德爾35年前的發現。第一個是德弗裡斯,他於1900年3月26日發表了同孟德爾當年發現相同的論文;第二個是科侖斯,他的論文發表時間是1900年4月24日;第三個是丘歇馬克,他的論文發表時間為1900年6月20日。在這一年裡,他們也都重新發現了孟德爾的論文。這時,整個科學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麼重大的發現,早在35年前就由孟德爾做出過了。總結眾多權威埋沒孟德爾偉大發現的教訓,可以使我們悟出許多富有啟發性的道理。

今天,孟德爾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及其光輝業績已被充分肯定,以他的成果為基礎的遺傳學也已取得輝煌勝利。然而,從歷史的角度看,權威們忽視孟德爾發現的代價也是沉重的,它使生物學的發展延緩了幾十年。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也有好的想法,不妨在下方評論區內給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不容詆毀的李森科和不怕詆毀的孟德爾
    所有上過高中生物學的人,肯定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遺傳學三定律: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的基因分離定律、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以及摩爾根通過果蠅實驗發現的基因連鎖與互換定律。遺傳學三定律中,孟德爾貢獻的兩個,是他在1856-1864年發現和提出,並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而摩爾根貢獻的第三個,在1909年就已經提出。
  • 孟德爾和他的豌豆雜交試驗,在生物學歷史上意味著什麼
    孟德爾的論文清楚地說明了他育種試驗的目的,簡單地介紹了試驗中的有關數據,並且謹慎地試著用數學公式來表示試驗的結果。在這篇論文發表的那個時代,雖然經濟發展需要有這樣一種理論問世,但是遺憾的是,孟德爾的如此重大發現竟然被長期埋沒,因為當時沒有人對這個修道士的「癖好」感興趣。直到1900年,孟德爾的發現才被柏林的柯倫斯(Correns,C.)
  • 遺傳學領域的先驅:孟德爾
    孟德爾孟德爾,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於1822年出生於奧地利。孟德爾是一個神父,他在修道院的花園裡通過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原理。雖然孟德爾的實驗是用豌豆植物進行的, 但他提出的理論是, 所有生物都有這樣的特徵。1865年,孟德爾就他的發現向布爾諾的自然科學會作了兩次演講,後者在下一年的期刊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標題是「植物雜交種的實驗」。然而,孟德爾在促進他的工作方面做得很少,而且從那個時期以來對他的工作的少數提及表明,其中的許多內容被誤解了。
  • 他種豆種出遺傳學,成就可比肩達爾文,卻被歷史埋沒了35年
    1851年,在院長的幫助下,他去維也納大學進修兩年,為下一次的考試做準備。在大學裡,他系統學習了數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科學的實驗方法,這為他之後的重大發現奠定了基礎。 理論「重新」被發現,守得雲開見月明 孟德爾生前一直相信「我的時代會到來」,雖然他終其一生都沒有等到自己的時代。但在他論文發表後的第35年,逝世後的第16年,這位曠世奇才終於贏來了世人的關注與認可。
  • 深度揭秘不可思議的事實,孤獨的天才孟德爾
    他孤立於當時的科學界,做出奠基性突破卻終生未被學界承認;他的工作幾十年後尚不為同一學科第二重要的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所理解;他發現的貌似簡單的理論,即使在今天多數學過的人,都沒意識到其智力高度;他不是為利益做研究的純粹科學家,身後卻被疑造假,再遭遇不公。
  • 科學史上的今天 || 孟德爾定律的重新發現
    1866年,孟德爾對他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經過再次核查各年的實驗記錄而未發現有什麼錯誤後,以題為「植物雜交的實驗」之論文,發表在布隆自然科學協會會刊第4卷上。在這篇約3萬字的論文中,孟德爾如實地記述了他的重大發現;總結出了被後人稱為「分離律」和「自由組合律」的兩個遺傳定規律。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第一次,與會者禮貌而興致勃勃地聽完報告,孟德爾只簡單地介紹了試驗的目的、方法和過程,為時一小時的報告就使聽眾如墜入雲霧中。第二次, 孟德爾著重根據實驗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證明。可是,偉大的孟德爾思維和實驗太超前了。儘管與會者絕大多數是布魯恩自然科學協會的會員,其中既有化學家、 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也有 生物學專業的 植物學家、藻類學家。
  • 揭秘轉基因:轉基因發展簡史
    「轉基因」一詞極具爭議,二十多年來熱度不減,有人認為它是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還有人認為它是人類希望,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帶大家回顧轉基因的發展歷史,客觀了解轉基因技術。1865:「基因」的發現在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之前,孟德爾的身份是修道院的神父和院長。
  • 從分子生物學到系統生物學——記DNA雙螺旋結構發現50周年
    沃森和克裡克於1953年提出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可以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媲美。這一重大發現為探討遺傳的化學基礎開闢了一個新紀元,引起了生物學的一場偉大革命。其結果是在此後不久就完全闡明了遺傳密碼問題。由於這一偉大科學成果,沃森和克裡克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 蘇聯「學術神棍」的冒牌祖師,活著打臉孟德爾,死後一統蘇聯生物學界
    他還將孟德爾遺傳學批成「資本主義科學」,推崇自己那套「共產主義進化論」。   逼迫全蘇聯的生物學家以他為榜樣,憑一人之力讓蘇聯生物學倒退30年。   他也曾說過:「我毫不否認孟德爾定律的價值,相反的,我不過是堅持對它加入一些修正和補充。」   日本遺傳學專家Shinoto通過茄子嫁接雜交獲得了嫁接雜種,孟德爾支持者Ohta在1967年嘗試辣椒嫁接雜交也得到了新的品種,這些都證明了米丘林學說的正確性。
  • 生物學教學中構建認知模型對科學思維發展的作用
    傳統生物學課堂上師生關注的焦點通常是生物學的知識內容,對科學思維的訓練少之又少。實際上,生物學知識只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才是生物學教學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科學思維?如何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中生物孟德爾假說演繹法步驟
    19世紀中期,孟德爾用豌豆做了大量的雜交實驗,在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記載和進行數學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雜種後代中出現一定比例的性狀分離,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子二代出現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他通過嚴謹的推理和大膽的想像而提出假說,並對性狀分離現象和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作出嘗試性解釋。
  • 醫學史上的9月25日: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66年9月25日,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出生。後來,他被任命為生物學教授,並在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實驗室主任。1909年,他開始了關於果蠅的工作,之後黑腹果蠅和他的名字將永遠聯繫在一起。摩爾根早期研究果蠅的重要性在於它證明了被稱為耦合和排斥的現象(1909年通過研究豌豆發現的)實際上是同一現象的正面和反面,後者後來被稱為聯動。摩爾根第一篇論文是關於白眼在蒼蠅中的性別連鎖的論證,雄性蒼蠅是異配子。
  • 種豌豆的修道士---孟德爾
    1865年一項令現代的人仍然嘖嘖稱讚的實驗豌豆雜交試驗他的創建者孟德爾也許許多人還不知道但提到遺傳規律他是遺傳學之父也許他的發現足夠偉大如果他出生在諾貝爾之後他的名譽和地位足以顛覆他的Whole life
  • 雜交水稻解決了人們吃飯的問題,袁隆平之外,我們不能忘記孟德爾
    在這一切的背後,和數百年前一個人的名字是分不開的,他就是格雷戈爾·孟德爾。十九世紀初期,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經歷了文藝復興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歐洲,在科學技術和人文地理上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而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各地海岸線也被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們描繪出來,甚至各大洲陸的動植物分布也已被不畏艱險的人們發現研究。
  •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1、他孤立於當時的科學界,做出奠基性突破卻終生未被學術界承認   2、他的工作幾十年後尚不為同一學科第二重要的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所理解,但最終卻沿著孟德爾的路走下去。   3、他發現的貌似簡單的理論,即使在今天多數學過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其智力高度。
  • 通過「豌豆」實驗創建遺傳學的孟德爾
    修道院的納普院長發現孟德爾是個有為青年,在他的資助下,孟德爾來到歐洲超級名校維也納大學,主攻物理,在那裡幸福地遇到了他一生的老師:著名物理學家都卜勒和站在時代尖端的植物學家安革爾,為他的豌豆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856年,孟德爾從維也納大學回到布魯恩,之後就開始了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
  • 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由來。孟德爾遺傳定律從眼睛的顏色到某些疾病的發病率,我們的所有性狀和特徵都遺傳自我們的父母。奧地利修士格雷戈爾·孟德爾第一個發現了控制這些性狀遺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