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隨想: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基礎醫學,從生理或醫學諾獎談起轉載

2020-10-07 病毒頑童張德禮

呂秀齊:科學隨想: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基礎醫學,從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談起(轉載)

個人分類:科學雜談|系統分類:觀點評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53500.html



平穩的中秋國慶假期,似乎沒有太多的熱點可追,唯一關注的是一年一度的諾獎揭曉,當然,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個事情的關注度也許並不算高,在涉及面很廣的朋友圈裡也沒有刷屏,科學是小眾,看似遠離百姓生活的諾獎以及相關話題當然是小眾,不足為奇。
關於諾獎,我最關注的當然是那個讀起來有點彆扭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相對來說,它所涉及的科學問題其實離百姓是最接近的。
有時跟親友聊天,總會不自覺地談到健康,談到醫學,談到就醫,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與自身的內外環境抗爭的過程,人體與微生物包括病毒共存,也會時不時受到各種病原微生物的「騷擾」,這不僅取決於外部環境也與個體的特性息息相關。所以,我以為醫學是萬分複雜的事情,臨床治療在很多疾病面前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儘管如此,總有一些規律可循,基礎醫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正是揭示影響人體的一些因素,比如病原微生物的細節,以及作用機理,等等。
所以,病毒相關的研究人員成為2020諾獎得主一點也不出人意料。
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哈維·詹姆斯·奧爾特)、Michael Houghton(麥可·霍頓)、Charles M Rice(查爾斯·萊斯)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發現C肝病毒?這個看起來有點簡單啊,實際上這組研究是跨越了31年的接力,Harvey J.Alter進行的輸血相關性肝炎的方法研究表明未知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的常見原因;Michael Houghton分離了C肝病毒基因組;Charles M. Rice蓋棺定論,證明僅C肝病毒就能引起肝炎。


隨著研究的深入,獲得了可可喜的成就,病毒檢測手段成熟,治療C肝的藥物(包括一種核苷酸類似物,可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研發成功,直接惠及成千上萬的C肝病毒(HCV)引起慢性肝炎患者,充分體現了基礎研究對人類醫學的貢獻。這樣通過認識一種疾病——找到致病病原體——設立進一步的研究方案,最終找到藥物去治癒這種疾病,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在通過基礎醫學的研究成果戰勝人類疾病的事例,無疑也很經典。
基礎醫學涉及的學科很多,誕生只有六十多年的分子生物學(分子病毒學)及其實驗手段對於認識病原微生物至關重要,人類雖然認識病毒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也能夠提取純化病毒顆粒,部分了解它們的致病規律,但只有藉助於分子生物學的手段,進一步了解它的遺傳結構、蛋白質特性,細胞作用方式等,才能從根本上了解它是如何在人體內發揮作用的,關鍵的抗原是什麼?如何抑制病毒的繁殖?如何使藥物有效到達肝臟發揮作用,這些都需要在分子水平上下功夫。
對於病毒,發現了才有機會抓住,抓住了才能抽絲剝繭研究透徹,現代臨床醫學離不開基礎醫學的進步,實實在在的戰勝疾病,造福人類,一定需要藉助科學的武器。
對付病毒引起的嚴重傳染病,要麼疫苗,要麼新藥,雖然對於高度善變的HCV(一種RNA病毒)還沒有疫苗出來對付它,但有藥出來也不錯。
據說全球有一億多C肝(經輸血等渠道傳播,會導致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這個數字應該是基於檢測出來的數字,真實的感染應該高於這個數字;公開報導,我國C肝患者也超過1000萬人。WHO2016年宣布15年內(到2030年)根本性地消除病毒性肝病,其中對付C肝病毒的新藥會起到至關重大的作用。
儘管對現在醫學在臨床上的應用有一些詬病,也面臨著一些難題(比如個體差距,詢證的困境),不管怎麼說,我還是相信它的進步會大大延長人的壽命,提高人的生存質量,醫學帶來的人類壽命延長,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當然,人們的價值觀不同,你可以有不同的選擇,無可非議。
一晃兒這個長假很快就要結束了,不屬於我們這些退休老人的假期,卻是全國人民的假期,國內旅遊復甦的熱鬧假期,成功控制疫情的日子真好。
戰勝疫情離不開科學,特別是基礎醫學,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打敗COVID-19,要靠對病毒的了解,要靠快速檢測的手段,當然,還有科學的疾病防控手段。新冠如此,其他微生物或者非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學「諾獎」-第七屆樹蘭醫學獎:上交醫、首醫成為最大贏家
    一提到諾獎,咱們中國人就激動了,前一段時間,清華大學雙一流評估結果:清華大學全面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學,結果引起了國內外一頓嘲笑:你諾獎為0,你培養的諾獎為0,你畢業生諾獎為0(楊振寧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近日卻有消息稱,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0-0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
  • 醫學諾獎三人花30年研究生物鐘,武漢專家來解讀
    是很正常的事」,北京時間10月2日近6點,2017年諾獎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一個發布,長江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武大生科院李曉東教授時,他介紹,儘管「生物鐘」眾人皆知,但生物鐘分子機制,卻一直存在於科學前沿,長達數十年才為人類真正知曉。
  • 諾貝爾獎官方解讀最新生理醫學獎:睡覺和清醒背後的分子機制
    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時段,對我們的生理功能進行著非常精準的調節,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情況、體溫,以及新陳代謝等。當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於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出現不匹配的情況時,我們的身體狀況就會馬上反應出不適,比如乘機穿越數個時區導致的「時差」。此外,還有跡象表明,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生物鐘開始出現偏差時,我們換上各種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 重磅: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出爐—附120年來醫學獎統計
    對於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最先出爐的是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在2020年10月5日的17:30,終於被宣布。今年的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病毒學」領域,分別授予3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C肝病毒的發現"的突出性貢獻。另外,我們統計了120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生理醫學獎花落細胞感知氧氣領域 概念股會否再次被...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六大獎項公布的時間表如下:  生理醫學獎  (截圖自諾貝爾獎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生理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三項「硬核科技」獎項,容易映射到生物醫藥、新材料及信息技術等「高精尖」領域,相關行業和企業的投資機會備受投資者關注。
  • 陳列平教授理應共享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癌症免疫治療獲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癌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化療及靶向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腫瘤進展,但長期治療效果不佳。
  • 「圍觀產生壓力」有大腦生理基礎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從大腦生理基礎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被親朋好友或觀眾盯著看時,往往會犯一些他在獨處時絕不會犯的錯誤。
  • 3位美國遺傳學家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4年前曾獲邵逸夫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仁昌)當地時間2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率先揭曉。傑弗理·霍爾、麥可·羅斯巴希和麥可·楊三人分享了這一獎項,獲獎理由是「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三位獲獎者都是來自美國的遺傳學家。
  • 回顧近十年諾獎,看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發展—新聞—科學網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作為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獎項,該獎項在頒發的逾一個世紀中,見證了生物和醫學領域的發展。 然而,若想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僅需要學識淵博,還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醫學諾獎剛花落缺氧誘導機制,默沙東(MRK.US)早押注22億美元,還有...
    要聞 醫學諾獎剛花落缺氧誘導機制,默沙東(MRK.US)早押注22億美元,還有10個可投標的在這裡 2019年10月9日 06:33:43 晨哨併購
  • 胡寶鋼:2020年的化學諾獎為啥變成了醫學諾獎?
    從此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明顯的生物醫學領域看,未來諾獎的選題以及科學發展的趨勢將發生重大的變化:一、科學的界限開始模糊,單純的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已經很難代表這一領域最先進的水平,這些單項獎未來如何評價?
  • 郭樹清會見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穆拉德
    郭樹清會見諾貝爾獎獲得者穆拉德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3月28日訊(山東臺 王鎮富 王新立 棗莊臺 李冬雷)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今天在濟南會見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
  • 解讀2014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你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獎詞稱該研究發現解決了一個困擾了哲學家們和科學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解密大腦GPS系統       我們如何得知自己身處何地?我們如何找到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路線?我們如何儲存這些信息以便下次故地重遊時能立即回想起路線?
  • 202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正式發布獲獎名單!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於10月5日(星期一),當地時間11:30(北京時間18:30)公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獲獎者是誰。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名單,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 ...張文宏談「發現C肝病毒」獲諾獎生理醫學獎;供過於求,這個國家...
    早財經|世衛:全球10%的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張文宏談「發現C肝病毒」獲諾獎生理醫學獎;供過於求,這個國家口罩廠接連破產 每日經濟新聞
  • 謝曉亮獲得美國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新聞—科學網
    ,包括光遺傳學以及單分子生物學,以及這些技術在醫學上的重要應用,如更好地了解精神疾病、避免試管嬰兒的遺傳性疾病等。 謝曉亮教授是第一位華人阿爾伯尼獎得主,他是著名的生物物理化學家、世界公認的單分子生物學領軍人物。近些年來,該領域已經產生了關於單個分子及其行為影響細胞的生命過程乃至人類疾病的諸多研究成果。他利用螢光來探究之前無法研究的活細胞中的單分子。1998年,他的團隊在《科學》上發表了一項開拓性的實驗,允許研究人員實時監測單個酶分子的酶反應。
  • 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研究者,高中生如何選擇自己選課的學科
    生命科學,作為一個學科,成為科學探索獎獎勵的一個領域,給廣大高中生學科選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從高中開設的課程來開,發現自己能否喜歡這個領域,只能從高中開設的課程中找到對口的銜接。從六位科學探索獎的研究領域找到關鍵詞,水稻育種、神經系統、線粒體、細胞、膽固醇、遺傳學、基因組學。從這些關鍵字中個,家長和同學們一定能看出是什麼專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