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督導入海汙染源整治工作,「一口一策」保護海洋

2020-12-05 瀟湘晨報

7月7日下午,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對林率督導組赴沙田鎮督導入海汙染源整治工作,要求落實「一口一策」措施,落實國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提升入海排汙口監管水平,強化海洋環境保護。

督導組一行實地檢查了沙田鎮永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業排汙口、東海油庫混合廢水排汙口、先鋒漁港岸基自動觀測站選址情況,詳細了解汙染源的整治措施,汙水處理方式,汙水去向以及水質監測等情況。

督導組要求屬地政府加強入海汙染源整治,不定期開展督查工作,確保整治工作成效,推動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規劃截汙管網建設進度要實事求是,確保工程質量,併科學謀劃城鎮汙水處理廠擴容建設,保障汙水收集量與處理能力相匹配;要提升排汙口監管水平,落實「一口一策」措施。加快先鋒漁港岸基自動觀測站選址工作,為未來入海汙染源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東莞對入海排汙口實行清單管理,從源頭控制汙染物直接排入海洋。禁止在海洋自然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海濱風景名勝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新建入海排汙口。

全媒體記者 周桂清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東莞市金屬表面處理行業涉水企業綜合整治方案(徵求意見稿)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與信息化局配合,各鎮街(園區)屬地負責)7、按時落實現有基地整治提升工作按照《東莞市環保專業基地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持續推進現有基地整改工作。在對現有基地詳細調查基礎上,制定「一園一策」整治實施方案,完善現有基地專項規劃備案或審批手續,組建基地綜合管理機構,2020年6月底前現有基地按照「一園一策」整治實施方案將各項整改措施逐項落實到位,並完成整改驗收。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在發生物理變化的基礎上不斷催生化學反應,重建重構和融合融入明顯加快:一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開局良好,環渤海三省一市及有關地市全部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劣V類入海河流國控斷面整治和入海排汙口「查、測、溯、治」取得階段成效,各項重點工作正在平穩有序推進;二是頂層設計工作有序推進,《海洋環境保護法》和《「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與陸域相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複雜性高、改善難度大、時間滯後性長、不可控因素多等特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仍有較大差距,保護形勢依然非常嚴峻。2018年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原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了「陸地和海洋」,為系統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基礎。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一、2018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持續推進今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持續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工作。按照專項行動部署,2018年年底前,長江經濟帶縣級、其他省份地市級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務,共涉及31個省(區、市)276個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整治。
  • 【碧水攻堅】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湛江在行動
    抓好重點入海陸源汙染源治理。湛江市定期開展入海排汙口和入海河流監測及評價工作。對不達標的入海河流定期通報,督促屬地政府採取針對性的整治措施,切實加強整治。落實九洲江、袂花江「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切實加強整治。2019年,這2個入海河流國考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達到目標要求。
  • 懷化市生態環境局「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巡禮之二 守護一方藍天...
    2019年3月,我市正式啟動創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現場調度,提出要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全力創建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當月,我市成立懷化市創建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路局等部門。
  • 專家談海洋環境保護:河海考核指標應該銜接起來
    生態環境部近日組織召開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當前,海洋汙染治理的難點有哪些?此次會議提出的「灣長制」實施還需要有哪些制度保障?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同時,河北省組織沿海城市開展入海河流達標攻堅和消除劣V類專項行動,秦皇島市對9條入海河流總投資約10億元實施河道整治、生態溼地建設等20餘項工程,滄州市投資約1.75億元對4條入海河流實施河道清淤、生態治理等五項工程,唐山市實施全域治水、清水潤城,使入海河流水質保持穩定達標。
  • 東營市生態環境局河口區分局凝心聚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不斷提升...
    一、聚焦精準治氣,全力守護「河口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不定期組織開展夜查、化工異味專項檢查、畜禽養殖汙染專項檢查等活動,及時查處汙染源,組建了30人的「民間嗅辨師」志願隊伍,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構建起全區異味「查、防、治」網絡,確保了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國環境報)
    同時,河北省組織沿海城市開展入海河流達標攻堅和消除劣V類專項行動,秦皇島市對9條入海河流總投資約10億元實施河道整治、生態溼地建設等20餘項工程,滄州市投資約1.75億元對4條入海河流實施河道清淤、生態治理等五項工程,唐山市實施全域治水、清水潤城,使入海河流水質保持穩定達標。大力推進治汙攻堅,河北省入海河流水質實現全面改善。
  •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力推進一系列攻堅行動,堅持精準施策,聚焦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強化治理舉措為做好水汙染防治工作,我市先後印發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2020年度工作計劃、近岸海域汙染防治2020年度行動計劃,牽頭組織編制防城江保護條例(草案),統籌全市各相關單位落實水汙染防治工作。加強對防城江、茅嶺江、北崙河、明江等主要河流的巡查檢查,同時推進東灣、西灣海域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查處非法圍填海、非法向海洋傾倒廢棄物、破壞海洋保護區生態等行為。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以源頭管控和末端處理為核心,既因地制宜、標本兼治、科學施策推進生活、工業、農業農村汙染源治理和入河排汙口整治,又尊重規律、量力而行、遞次推進汙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堅持掛圖作戰。充分發揮河長制湖長製作用,深化水汙染形勢上圖和治理工程列表(「一圖一表」),實時動態調度重點斷面和重要支流水質狀況,及時督導推動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 全文實錄 | 瀋陽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降低大氣汙染強度,保護公眾健康,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2020年瀋陽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今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瀋陽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相關情況。很高興我們邀請到了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單偉民先生。下面,有請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單偉民先生介紹情況。
  • 煙臺入海排汙口整治試點探索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模式
    作為生態環境部確定的渤海入海排汙口專項整治試點城市,煙臺日前印發《煙臺市入海排汙口整治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目標到2022年,全面完成入海排汙口整治,完成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目標,並探索形成在全國沿海地區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入海排汙口整治模式方法。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海洋環境該如何守護?
    海洋是我國發展的「藍色引擎」。但相對於陸地環境治理,海洋環境保護仍然滯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海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是呵護碧海的一把利劍。但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海洋汙染行為遠離內陸、相對隱蔽,線索發現難、調查難、取證難;汙染主體錯綜複雜,涉海洋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相關部門間協同治理機制尚未完善,海洋生態汙染防治跨地域、跨區劃開展工作能力仍待加強。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 拿什麼守護海洋?
    海洋是我國發展的「藍色引擎」。但相對於陸地環境治理,海洋環境保護仍然滯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  海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是呵護碧海的一把利劍。  但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海洋汙染行為遠離內陸、相對隱蔽,線索發現難、調查難、取證難;汙染主體錯綜複雜,涉海洋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相關部門間協同治理機制尚未完善,海洋生態汙染防治跨地域、跨區劃開展工作能力仍待加強。
  • 山東出臺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
    中宏網山東1月14日電日前,山東省財政廳、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海洋局聯合印發《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激勵約束作用,加快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促進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汙染髮現難、鑑定難、清理難,拿什麼守護你,我的海洋?
    海洋是我國發展的「藍色引擎」。但相對於陸地環境治理,海洋環境保護仍然滯後,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 海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是呵護碧海的一把利劍。 但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海洋汙染行為遠離內陸、相對隱蔽,線索發現難、調查難、取證難;汙染主體錯綜複雜,涉海洋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相關部門間協同治理機制尚未完善,海洋生態汙染防治跨地域、跨區劃開展工作能力仍待加強。
  • 青島市舉辦第六屆「讓島城大海更加蔚藍-保護海洋 你我同行」主題...
    9月12日上午,由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動員、引導社會各界以實際行動關愛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倡導全社會共同投身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保護青島美麗的海岸線,爭當美麗青島的建設者。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沈滿洪說,這一行為的實質是汙染物排放的轉移,建議根據經濟發展階段和海洋環境保護要求逐步取締「排海工程」。  生態環境部日前也已表示,在陸源監管方面,將儘快出臺《入海排汙口管理規定》等規範性文件,強化入海排汙口事中事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