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臺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

2021-01-21 中宏網山東

中宏網山東1月14日電日前,山東省財政廳、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海洋局聯合印發《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激勵約束作用,加快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促進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辦法》依據不同要素特點,注重分類施策,主要從生態保護成果、直接影響因素、間接影響因素3個層級出發,實施海域水質、入海汙染物控制、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3類補償(賠償)。

在海域水質方面,《辦法》突出考核目標導向,根據生態環境部確認的近岸海域水質數據,對達標的市,省級按照固定額度給予基本補償。同時,對同比改善的市給予補償,同比惡化的市向省級賠償。推動各市主動落實保護責任,採取針對性措施改善轄區海洋水質。《辦法》明確,對海域水質連續兩年以上(含兩年)優良比例達到100%的市,在獲得基本補償和同比變化補償基礎上,省級給予獎勵性補償。連續兩年的獎勵補償標準為200萬元,以後連續年度每遞增一年,獎勵補償標準提高100萬元。以此類推,年度最高獎勵標準為500萬元。

在入海汙染物控制方面,《辦法》提出,根據全省入海汙染物特點,將河流入海斷面總氮濃度作為測算依據,對入海斷面總氮年平均濃度高於基準值的河流,由所在市向省級賠償。同時,對各市直排海汙染源日均值超標的情況,由各市按次數向省級賠償,賠償標準為50萬元/次。

在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方面,《辦法》支持各市維護海岸帶生態系統安全,省級根據各市自然岸線長度、濱海溼地面積、沿海防護林面積和新增海水淡化規模等因素給予補償。

《辦法》規定,各地所轄考核海域範圍內發生較大自然災害事件,造成海域水質較大幅度惡化的,本年度不參與海域水質補償(賠償)。跨市河流上遊市發生重大、特大突發環境汙染事件或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的,受影響的下遊市本年度不參與入海河流總氮控制賠償。

相關焦點

  • 中國自然資源報:山東出臺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
    日前,山東省財政廳、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海洋局聯合印發《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激勵約束作用,加快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促進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辦法》依據不同要素特點,注重分類施策,主要從生態保護成果、直接影響因素、間接影響因素3個層級出發,實施海域水質、入海汙染物控制、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3類補償(賠償)。在海域水質方面,《辦法》突出考核目標導向,根據生態環境部確認的近岸海域水質數據,對達標的市,省級按照固定額度給予基本補償。同時,對同比改善的市給予補償,同比惡化的市向省級賠償。
  • 加快研究起草生態補償條例
    報告指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加快出臺生態補償政策法規。  報告指出,我國關於生態補償方面的政策法規建設滯後。目前,我國還沒有生態補償的專門立法,現有涉及生態補償的法律規定分散在多部法律之中,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儘管近年來有關部門出臺了一些生態補償的政策文件和部門規章,但其權威性和約束性不夠。現有的政策法規,也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
  • 建議深圳試點 海洋生態補償及損害賠償制度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瑋)「建議政府儘快試點海洋生態補償及損害賠償制度,明確海洋生態損害賠償的索賠主體、賠償範圍、賠償程序、賠償標準和形式等。」2019年海洋生產總值約260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比重約為10%,海洋經濟正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20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臺《關於勇於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為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牽頭組建調研組,歷時半年多進行專題調研並撰寫了《報告》。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答: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全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事業健康發展,十八大以來,多次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下大氣力抓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問題,扭住不放,不徹底解決絕不鬆手,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確保綠水青山常在,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安全穩定。
  • 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全國11個沿海省(區、市)都發布實施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相關配套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廣西、上海等地專門立法保護沿海沙灘和珍稀動植物資源等,山東、江蘇等地出臺海洋生態補償管理辦法。福建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海洋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海南和浙江全省推進灣長制管理。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為確保管理辦法的順利實施,生態環境部還配套建設了一個平臺、配發三個文件,加快形成以質量為核心、以公開為手段、以信用為主線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管體系。一個平臺,即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已在政府網站上線,將與管理辦法同步施行和啟用。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根據植被還原理論訂立法律,讓開發者承擔恢復因土地開發而被破壞的植被的責任是一種獲得利益與承擔責任相平衡的最公正和最有效的辦法。」可以看出,中國學者早期的「生態補償」概念,強調生態系統物理特性的平衡與補償,與經典的國際認識一脈相承。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根據文件,沿黃九省(區)將在2020年至2022年開展試點,探索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標準核算體系、完善目標考核體系、改進補償資金分配辦法、規範補償資金使用。沿黃九省(區)(不含四川省)在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間,CODMn平均值從高到低的排序為山西、陝西、內蒙古、山東、青海、甘肅、河南、寧夏;NH3-N平均濃度從高到低的排序為山西、陝西、青海、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南、山東[3];中遊地區尤其是晉、陝兩省煤礦企業較多,導致地表水水質指標濃度遠高於其他省(區),水環境較差。
  •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使海洋失去生機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臺 2014-06-26 14:28:53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持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確保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海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 20條意見,牽萬千人心,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近日,財政部印發《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財資環〔2020〕24號),管理辦法共20條。圍繞加強和規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域的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制定。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 【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全國各地有關部門以此為依據對生態補償機制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  省內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的實踐  治理大氣汙染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為大氣汙染本身成因、傳導和治理的複雜性,而且自然氣象條件下汙染性氣體的擴散會影響周邊地區環境質量。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涉及面廣、利益關係複雜,機制的建立健全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遼寧省海洋環境保護辦法》的決定
    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應當根據全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合理布局,並嚴格遵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和補償制度以及海洋保護區規定。「入海河口、濱海溼地、自然岸線、砂質岸線、漁業水域等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海域,由省人民政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生態紅線的具體劃定與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近年來,我部與最高檢合作日益深入密切,在國家層面實現無縫對接,有力保障和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汙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共同構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機制。2017年1月,我部聯合最高檢、公安部出臺《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明確案件移送標準,完善銜接配合機制。二是共同辦理大案要案。
  • 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召開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大會以「保護自然,修復生態,共創海洋生態美景」為主題,圍繞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方法、成功經驗、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沿海省市的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大會。會議由魯東大學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在會上致辭。
  • 探索中國特色生態補償制度體系
    健全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有利於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有利於增強優質生態產品的生產和可持續供給,有利於保障資源可持續利用,有利於促進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不同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生態補償不僅僅是一種環境經濟手段,也是社會發展的調節手段。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生態補償機制建設。
  •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海洋局...
    各沿海市人民政府:為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八大發展戰略的財政政策的通知》(魯政字〔2020〕221號)等有關要求,支持全省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安徽生態環境亮年度成績單 產生水汙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4億元
    據市場星報訊 昨日,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去年我省生態環境狀況,以及2019年重點「動作」。 產生水汙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4億元 2018年,我省已全面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121個斷面納入補償範圍,共產生水汙染賠付和生態補償金4億元;六安、阜陽、亳州3市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獲得補償資金位居全省前3位;探索開展大氣環境質量補償工作,共產生大氣補償資金6600餘萬元。
  •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已於2020年11月5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2020年12月15日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生態環境標準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生態環境標準的制定、實施、備案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