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環保頭條丨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19年度《安徽省水汙染防治...
2019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會同各市、各部門,積極推進《安徽省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實施,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推進水汙染治理,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持續向好。
-
北京曬水汙染防治「成績單」
繼2017年之後,北京再次曬出各區水汙染防治成績單。2017年度,延慶、懷柔、密雲三區考核結果為優秀,門頭溝等六區良好,豐臺等六區合格,房山區不合格。北京市環保局將組織對房山區約談,並對其不達標流域內鄉鎮實施環評限批。
-
生態補償財稅政策
生態補償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經濟手段,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並逐步成為環境政策的一個重要領域,其核心內容是生態保護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改善、維護和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調整相關利益者因保護或破壞生態環境活動產生的環境利益及其經濟利益分配關係,以內化相關活動產生的外部成本為原則的一種具有經濟激勵特徵的制度。
-
非法捕撈野生魚 請生態補償!
非法捕撈野生魚 請生態補償!法庭結合被告人的具體犯罪情節及對損失的賠付,對被告人錢某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拘役二個月,緩刑四個月。並對公安機關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及漁獲物,依法予以沒收。另附帶民事訴訟被告錢某某償付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人生態補償金15490.94元及評估鑑定費3000元(均已繳納)。
-
生態環境部公布2018年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實施情況...
自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水汙染治理,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水汙染問題,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持續改善勢頭。
-
「碧水攻堅」東莞石馬河流域實施水生態補償制度,已收繳補償金三千...
「誰超標、誰補償,誰達標、誰受益」,是水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原則。2019年11月,東莞市石馬河現場指揮部率先在全市實行了石馬河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暫定機制。截至2020年9月,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累計獎勵屬地鎮街水生態獎勵金1720萬元,屬地鎮街累計上繳水生態補償金3210萬元。
-
加快研究起草生態補償條例
全國人大連續三年將建立生態補償機製作為重點建議。 2005年以來,國務院每年都將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列為年度工作要點,並於2010年將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列入立法計劃。 有的地方補償金被擠佔挪用 國務院關於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補償資金支付和管理辦法不完善,有的地方補償資金沒有做到及時足額發放,有的甚至出現擠佔、挪用補償資金現象。 針對我國生態補償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報告指出,我國生態補償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補償範圍偏窄。
-
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創新實踐
2013年,貴州省將赤水河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改革先河,先後通過開展流域生態保護紅線、流域資源使用和管理制度、流域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制度、流域生態補償制度、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司法保障制度、流域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融資制度、合力整治農業農村汙染、生態環境治理和恢復制度、環境保護河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考評機制等12項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自試點啟動以來,陝西省向天水 市支付了 1 100萬生態補償金,向定西市支付了 1 200 萬元生態補償金,實施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調動了定西、 天水兩市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性,對改善渭河流域水環境 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這為實施黃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 補償提供了先行經驗。 (4) 六個省區推進建立省內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
各方共話長三角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問:《規劃綱要》將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製作為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的重要措施,這一機制對打造綠色長三角有何重大意義? 錢波: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是解決縣域發展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增強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措施,而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是其主要抓手。 以太浦河為例,它連通太湖與黃浦江,流經上海青浦、江蘇吳江與浙江嘉善等地。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同時,結合《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夯實跨省流域汙染聯防聯控機制,在規劃中統籌考慮並明確流域上下遊、左右岸環境風險管理與環境應急目標、任務和措施。借鑑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和制度,建立上下遊水環境保護獎懲機制,解決跨省流域汙染責任認定、損害賠償問題,變「分段治水」為「全域治水」。二是加強流域研判預警,做好跨省突發水汙染應對準備。
-
山東出臺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
中宏網山東1月14日電日前,山東省財政廳、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海洋局聯合印發《山東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激勵約束作用,加快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促進海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在開展流域內各項水汙染控制工作的同時,生態補償作為一種重要的有效管理資源與環境的措施,已有一些如三江源區生態補償、陝甘渭河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等實踐。這些實踐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指南
《關於開展2019年度生態環境科技成果登記的通知》(環辦科財函〔2019〕360號)一、登記範圍:(1)由生態環境部及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主持或者組織的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和科技項目(含專項)產生的科技成果。(2)提名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的項目,應在生態環境部進行登記。(3)鼓勵國務院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組織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產生的生態環境科技成果在生態環境部進行登記。
-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
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還普遍存在協作制度不完善、上下遊責任不明確、技術基礎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
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受困地域界限 建議加強上下遊配合
2014年以來,遵義市向上遊畢節市共繳納生態補償資金2800萬元,補償資金專項用於流域水汙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彌補保護水環境的經濟代價。 而在湖南,經過6年的籌備,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去年底開出了第一張「獎罰單」。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於近日印發《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根據方案,2019年,各縣級和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達標,各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83.1%以上,劣Ⅴ類比例控制在4.2%以內,為2020年水質優良比例達84.5%
-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江蘇日前對外發布2018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68%,其中,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2.0%,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詳情如下: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按照環境保護法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安排,受國務院委託,現就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與研究處理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報告如下,請審議。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完成情況2019年,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74.9%,好於年度目標3.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3.4%,好於年度目標2.6個百分點;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82%;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4%,好於年度目標0.4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雖然有些認識還比較混亂,如將生態補償解讀為「使生態影響的責任者承擔破壞環境的經濟損失;對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者和生態環境質量降低的受害者進行補償的一種生態經濟機制」,但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研究部門再到社會,主體上把生態補償認作為一種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