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年輕的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病例引發的思考

2020-12-05 騰訊網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總體中位生存時間較短,延長 PMF 生存期是臨床上的重點及難點之一。隨著 PMF 診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二代基因測序、蘆可替尼等技術和藥物的出現,為精準醫療奠定基礎,使得逆轉纖維化、延長生存得以實現。此外,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治癒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的治療方法,但有相當高的治療相關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應充分權衡患者風險和獲益。本文將為大家展示一例年輕的 PMF 患者的診療過程及其帶來的思考。

No.1

病例簡介

作者介紹

張 敏武漢協和醫院

患者女性,26 歲,因「確診 CALR 基因突變陽性的 PMF 八月餘」來院複診。

1. 常規檢查

血常規:WBC 11.48X109/L

Hb 94 g/L

PLT 589X109/L

外周血塗片示:中性杆狀核粒細胞比值增高,未見原始粒細胞,幼稚粒細胞可見,散在血小板多見

查體:皮膚鞏膜輕度黃染,肋下約 8 cm 可觸及腫大脾臟,肝臟未及

2. 實驗室檢查

2016 年 10 月初診

骨髓細胞學:PMF: 骨髓增生減低,粒系佔 59%,幼紅佔 15%,巨核 5 個/片

骨髓活檢:ET 可能,局限區域見成纖維細胞增生,骨小梁略多、增粗(MF?),CD42B+

分子生物學:MPN 一代測序(-),BCR-ABL(-),染色體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染色體

2017 年 11 月複診

骨髓細胞學:PMF 治療後,增生減低骨髓像。外周血易見幼紅幼粒細胞

骨髓活檢:骨髓組織中纖維組織廣泛增生,粒紅比值增高,粒系各階段可見,幼稚階段細胞略多,紅系各階段可見,以中晚幼為主,巨核易見,網狀纖維染色 MF-2 級

分子生物學:二代測序示:CALR-EXON9 突變+

No.2

診療過程

1. 診斷

2016 年 10 月,初步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

2017 年 11 複診,確診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CALR 突變+),DIPSS 評分:3 分,中危-2,MPN-10: 28 分

2. 治療過程

2016 年 10 月,給予幹擾素+羥基脲,複查脾臟無縮小,血小板下降不明顯;

2017 年 11 月,開始口服蘆可替尼,血小板接近正常,脾臟明顯縮小:

● 2017 年 12 月,血常規 WBC 9.75X109/L,Hb 100 g/L,PLT 395X109/L;

● 2018 年 4 月,B 超示脾臟 17X5.1 cm;

2019 年 12 月,患者於外院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術,蘆可替尼維持治療

3. 隨訪

目前一般情況良好,繼續口服蘆可替尼維持治療。

對於年輕的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治療方案應如何選擇,如何精確診斷 MF?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利弊如何權衡?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No.3

我的說說

專家介紹

化羅明 主任醫師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內科主任

【化羅明說病例】

這是一個很好的病例,非常年輕的患者,26 歲,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診斷明確,治療很規範。探討了三個重要問題,蘆可替尼在應用過程中感染的預防和處理,二代測序對 PMF 診斷和預後判斷的價值,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對於年輕、高危的 PMF 患者是可選的重要治療手段,但要把握好適應證和禁忌證,權衡利弊。此例患者選擇 allo-HSCT 是可取的,考慮年輕、疾病進展、中高危等因素,處理得非常好。

專家介紹

任悅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血液內科

【任悅說病例】

這是一位年輕的骨髓纖維化患者,初診骨髓活檢沒有發現網狀纖維,分子生物學沒有發現 MPN 相關的驅動基因突變,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給予了幹擾素和羥基脲治療,患者血象沒有明顯的變化,脾臟沒有明顯的縮小。後來複查時骨髓活檢發現有網染兩個加號,二代測序提示有 CALR 基因的突變,將診斷修正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

JAK2 抑制劑蘆可替尼治療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血液學方面的貧血/血小板減少等,以及非血液學方面的感染和病毒的再激活,一旦發生感染可以應用副作用小的、比較安全的抗生素,足劑量足療程地應用。目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癒 PMF 的方法,但是治療相關死亡率較高。JAK1/JAK2 信號通路在介導炎性反應和組織損傷等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蘆可替尼可以抑制 JAK-STAT 信號通路,抑制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在治療急慢性 GVHD 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也能相對地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一般對於中危-2 及高危的患者推薦使用蘆可替尼,但是在有症狀性脾腫大,影響生活質量的骨髓纖維化相關症狀以及骨纖導致的肝臟腫大和門脈高壓的患者,英國骨髓纖維化研究和診治指南推薦首選蘆可替尼。蘆可替尼治療骨纖的優勢,包括縮脾、改善臨床症狀、逆轉纖維化和延長生存期。該病例縮脾的效果非常明顯,臨床症狀得到改善,也可以看到骨纖逆轉,希望延長生存期這一作用在該例患者中能被體現。

專家介紹

王璐

河南省腫瘤醫院

【王璐說病例】

MPN 特別是骨髓纖維化,是進展性的疾病,尤其是對於高危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很短。典型的 MPN,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三者預後不一樣,原發性骨髓纖維化轉化為白血病的風險更高。該病例最早的時候被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早期的 PMF 和 ET 形態上有交叉,鑑別有一定的困難,主要通過骨髓活檢的組織學形態加以鑑別。早期的 PMF 骨髓增生程度增高主要表現在髓系和巨核系的增加,紅系受抑制,巨核細胞常常密集成簇,形態相對怪異,大小不一,可以出現雲朵樣和深暗濃集的形態特點。

MPN 患者入院一般必查的基因突變包括 JAK2、MPL、CALR、BCR-ABL 等。該病例初治時採用一代測序,並沒有檢測到相關的基因學改變,而是在後續的診療過程中,用二代測序篩出來 CALR-9 號外顯子突變陽性,最終診斷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伴 CALR 基因突變陽性。精準的診斷有助於臨床醫生對後續的治療、預後做出更準確的選擇和判斷。因此 MPN 患者入院的檢查,基因學檢查要做全,包括骨髓活檢,要對 PV、ET 和 PMF 進行篩選。

在治療方面,蘆可替尼是中國唯一獲批的 JAK2 抑制劑,治療骨髓纖維化,不論是原發性還是 PV 和 ET 繼發的骨髓纖維化,都有很顯著的療效。蘆可替尼幫助患者改善全身症狀,縮脾,延長生存期,對於骨髓纖維化的患者是一個福音。

MCC 號 JAK20061139 有效期 2021-06-08,資料過期,視同作廢。

本資料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個人學術參考,請勿分發或轉發。

頭圖來源:站酷海洛

編輯:wangliya

相關焦點

  • 一例蘆可替尼治療原發性骨髓纖維化引發的思考
    期間一過性出現 PLT 下降至 80x109/L,後將藥物調整至 10 mg bid 治療,待血象恢復後繼續 15 mg bid 足量治療。 骨髓纖維化合併骨髓衰竭的患者診治時需要注意什麼,蘆可替尼的起始劑量如何選擇、後續如何進行調整?
  • 不伴有 JAK2-V617F 基因突變的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治療如何選擇?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的治療策略可以根據患者預後分組加以制定,骨髓纖維化的發病機制的核心是 JAK/STAT 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蘆可替尼是針對骨髓增殖性腫瘤(MPN)發病機制的創新藥物,抑制JAK通路信號,不受 JAK2-V617F 突變影響,可作為中高危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患者治療的一線首選。
  • 血小板增多症進展為骨髓纖維化?這些症狀和治療你需要了解
    蘆可替尼是一種口服的 JAK-STAT 信號通路靶向藥物,不受 JAK2V617F 突變影響,用於治療中危和高危骨髓纖維化,包括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後骨髓纖維化患者。本文通過一個病例為大家展示ET繼發的MF的診斷和治療的時機把握,提醒大家要及時洞察疾病變化,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 在探索中進步,一例骨髓增殖性腫瘤患者 15 年診療過程分享
    本文通過一個病例為大家展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繼發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探索,治療改進的經驗分享及治療過程的思考,希望通過此病例汲取經驗教訓,在探索中進步,儘早應用蘆可替尼改善預後。該患者診斷骨髓纖維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是否繼發於骨髓纖維化?隨著病情進展,有無更好的治療方案?蘆可替尼是否可以繼續應用?
  • 纖維化前骨髓纖維化,你了解多少?
    纖維化前骨髓纖維化 (pre-PMF)是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的早期階段,屬於一種具有惰性臨床表現與良好預後的骨髓增殖性腫瘤(MPN)。pre-PMF臨床表現多樣,可表現為孤立的血小板增多症,酷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也可表現為高危PMF的症狀。2016年修訂版WHO腫瘤分類標準將其定義為一種獨立的臨床病理類型。
  • 骨髓裡長「鹿角」
    主要診斷指標: (1)小板計數>450×109L; (2)骨髓主要是成熟及巨大的巨核細胞增多,不伴顯著的粒細胞左移或增加,以及紅系增殖,或伴輕度纖維化1級; (3)排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骨髓纖維化、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以及符合
  • 罕見病例:心臟核磁共振輔助診斷左室心尖發育不良一例
    本文為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誌近期報導一例心臟核磁共振輔助診斷左室心尖發育不良病例報告,介紹了一種診斷該類罕見的新思路。
  • 血液病群體:啥是原發性BMF和繼發性BMF?
    多見於骨髓衰竭性疾病(BMF)。BMF可以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而獲得性BMF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BMF中常見的疾病就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為AA。部分AA患者初期僅表現為血小板減少,後期出現全血細胞減少,需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相鑑別。這類AA患者骨髓增生減低、巨核細胞減少或消失。這種表現在ITP中並不常見。可用於鑑別早期AA及ITP。
  • 組織纖維化
    肺臟、心血管系統、肝臟、胰腺、腎臟、脾臟、神經系統、皮膚、骨髓等均可發生纖維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組織纖維化是許多疾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據美國有關統計資料證明,該國因各種疾病而致死的病人中,接近45%可以歸於組織纖維增生疾病。組織纖維化在人體各主要器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機體器官由實質和間質兩部分構成。
  • 【典型病例】原發性甲狀腺癌熱消融治療後再手術2例分析
    目前,相關的臨床研究報導很少,本文分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2015 年10-11 月收治的2 例經超聲引導下經皮熱消融技術治療的原發性甲狀腺癌病例並複習相關文獻,總結經驗,為臨床醫生提供參考。1.1 一般資料例1.病人男性,36 歲。因「雙側甲狀腺癌RFA 後1 周」入院。
  • Mol Cell|骨髓纖維化治療新靶點
    責編 | 兮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 骨纖)是一種嚴重的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與MPL-JAK-STAT途徑的體細胞突變密切相關(主要由JAK2, MPL, CALR
  • 骨髓增殖性腫瘤診療進展——訪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張磊教授
    骨髓增殖性腫瘤(MPN)系一組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疾病,其特徵為髓系細胞一系或多系增殖,臨床表現為外周血一種或多種血細胞增多,常伴有肝、脾腫大、出血傾向、血栓形成及髓外造血。針對MPN的定義、診斷、治療以及研究進展等內容,本刊特採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副所院長張磊教授。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組以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細胞增多為特徵的骨髓幹細胞惡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血栓和血管併發症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少數患者可轉化為白血病或骨髓纖維化。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ET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同時劃為bcr-abl融合基因陰性的骨髓增殖性腫瘤(MPN)。一、ET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2005年發現JAK2V617F突變為PV、ET、PMF的共同遺傳學基礎,且在PV、PMF、ET患者中的發生率為95%、65%、55%。
  • 發現血小板數值高,一定是骨髓增殖性疾病嗎?
    盲目的定義惡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反而會耽誤患者病況。 發現血小板數值高,一定是骨髓增殖性疾病嗎? 第二點,先以第一點為基礎,後面就要完善骨髓檢測了。補充骨髓活檢。在結果中提示巨核細胞增生為主,大而成熟巨核細胞增多的符合病症。
  • 【燒腦】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產生,為什麼會發病?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單個異常多能幹細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致病巨核細胞數,平均巨核細胞數容量增多,血小板生成可達正常速率的15倍。 【燒腦】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產生,為什麼會發病?
  • 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繼發 Loffler 心內膜炎一例
    編者按:近期 Circulation 雜誌報導了一例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繼發 Loffler 心內膜炎病例,該病例由格拉斯哥心血管中心 Campbell 博士等報導, 實屬罕見。
  • CALR突變——骨髓增殖性腫瘤基因突變的另一個「主角」
    2005年,在費城染色體陰性(PH-)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患者中發現JAK2V617F突變,作為一種新的靶向治療,其診斷和治療都取得了重要進展。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病因是什麼?患上這種疾病,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1、什麼是是原發性免疫性缺陷?原發免疫缺陷病為罕見疾病,與遺傳有關,多發生於嬰幼兒,反覆感染,嚴重威脅生命。由於部分病例可得到有效治療,因此及時診斷仍然十分重要。如果對一開始抗生素使用並不是很銘感,或者是因為非常常見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則在治療前應先進行咽喉、血液等培養。
  • Cellenkos啟動用於骨髓衰竭症候群治療的CK0801一期臨床試驗
    今天宣布開始對CK0801進行一期臨床試驗,這是一種一流的異基因臍帶血源調節性T細胞產品,用於治療骨髓衰竭症候群患者,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發育不良和原發性骨髓纖維化。這些症候群的特點是疾病致細胞毒性T細胞的不受控制的攻擊,導致炎症微環境並且抑制骨髓中正常血細胞的產生。CK0801為骨髓炎症部位提供健康的調節性T細胞,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從而使血細胞生成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