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造訪地球了,日本飛船迎來重要變軌機動,切入近地軌道

2020-12-05 有趣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20年11月對於我國航天而言,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是一個讓國人再次自豪的月份,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成為了全世界熱議的話題,不少國外專家稱中國航天科技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幾乎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了。

正當我國嫦娥5號在遠離地球的時候,另一個國家人造物卻正在返回地球,它就是日本的隼鳥2號,根據日本JAXA網站分享的數據來看,隼鳥2號距離地球已經很近了,只剩下最後360萬公裡,12月5日就要以200千米的距離造訪地球了。

為了精準飛行,隼鳥2號將迎來一次重要變軌機動,時間確定在11月26日16時,這次的變軌機動被命名為TCM3。25日,隼鳥2號團隊發表消息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軌道控制,大推力化學發動機從26日16時開始噴發。

那麼這次變軌機動會給隼鳥2號飛行帶來哪些變化呢?一,切入了近地軌道,意味著已經進入到地球引力範圍,造訪地球的時刻快到了,二,再次增加了隼鳥2號飛行速度,對再次進入太陽軌道有幫助,速度預計增加1.2m/s。

隼鳥2號返回地球的意義在於給地球人類帶回貴重的小行星礦石,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而言,小行星礦石要比月球礦石有價值得多,從耗時角度來看,月球取樣任務一個月的時間就夠了,但小行星取樣任務至少需要好幾年時間。

隼鳥2號從2014年發射開始,一直在追逐龍宮小行星,直到2018年6月才真正追上,經過對小行星為期一年觀測和取樣後,於2019年11月離開小行星。隼鳥2號取樣過程有不少人通過視頻觀看過,那真叫一個暴力,碎石在飛船腳下橫飛。

隼鳥2號對小行星龍宮取樣任務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有史以來最有看點的一次航天任務,不僅僅是暴力取樣,還向小行星投放了多個智慧機器人一枚小行星炮彈,在取樣前,投放了三個小型機器人,在返回地球前又投放了第四個小型機器人。

2018年9月,剛與小行星會合的隼鳥2號突然降低高度,幾乎貼近小行星表面,然後一口氣投放了兩個重量約1.1公斤的機器人Rover-1A和Rover-1B,別看它們像兒童玩具似的,但功能非常強大,除了必要儀器外,還攜帶了廣角相機,立體相機,溫度計。

2018年10月,隼鳥2號再次降低了高度,接著投入了第三個機器人吉祥物,吉祥物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研製,重約9.6公斤,除了能移動和傳送數據外,還安裝了相機,紅外光譜儀,磁力計,輻射計,對小行星表面環境進行了科學探測。

2019年10月,在返回地球前,隼鳥2號向小行星龍宮投放了第四個機器人羅孚2,羅孚2重約1公斤,配備了兩個攝像頭,溫度計,加速度計,光學和紫外線LED照明,不幸的是,羅孚2觸碰小行星表面後反彈回來,滑入了外太空,部署失敗。

最有看點的要數2019年4月5日這一天,隼鳥2號向龍宮投放了小型隨身撞擊器(SCI),SCI重約2.5公斤,直徑30釐米,高21.7釐米。四十分鐘後從500米距離射向小行星表面,製造出直徑約10米大坑,SCI可以看成是小行星炮彈。

現在,隼鳥2號帶著小行星樣品回到小行星附近了,地球以29.78公裡/秒的速度在前面飛行,而隼鳥2號以32.09公裡/秒在後面追趕。從時間上來看,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任務用了6年時間,飛行總距離達到52.48億公裡,但這並不是終點,因為又有了新的任務。

相關焦點

  • 一次重要的引擎機動,地球就在眼前,日本飛船有些迫不及待了
    現在,日本採礦飛船隼鳥2號已經回來了,地球就在眼前,如果有人從隼鳥2號上遙望前方,那麼憑肉眼就可以看到藍色地球了,因為截至2020年11月12日,隼鳥2號跟地球距離已經縮短到800萬公裡,迎來了一次重要的引擎機動
  • 在接近地球前,日本飛船執行變軌機動,速度29.98千米/秒
    在眾多先進人造物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能對小行星進行太空採礦的飛船,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和日本隼鳥2號。而1700萬千米外太空中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在10月22日下午有新操作,執行了一次名為「TCM-1」的軌道校正機動,
  • 日本飛船首次與金星同框,在2000萬公裡外,歷史性時刻快來了
    29.78公裡速度圍繞太陽公轉,隼鳥2號飛船追上地球後,必須要與地球公轉速度同步,才能更好完成最重要使命,有數據顯示,現在隼鳥2號飛船飛行速達29.431公裡/秒,速度還在一分一秒地增加,意味著飛船離地球已經不遠了,歷史性時刻快來了。
  • 在巨大石頭到來前,有7顆小石頭率先造訪近地軌道,秒速16.94公裡
    趣味探索訊 如今的近地軌道已然成為大家爭議的「熱點」話題,因為隨著軌道衛星數量的增多,不少人在夜空上看到了一種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奇觀
  • 帶著礦石的飛船在追逐地球,即將變軌
    ,多得都關注不過來了,不過其中最能引人注目,還是那艘帶著小行星礦石返回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根據日本JAXA網站數據顯示,正在歸途中的隼鳥2號飛船正在追逐地球,截至10月30日,飛船與地球距離僅剩最後1300萬千米,即將執行變軌點火,進入近地軌道,按照原計劃,當隼鳥2號與地球距離縮短到只有350萬公裡時,就會自動啟動化學推進劑,改變飛行軌跡,從距離地面約200公裡的高度掠過澳大利亞上空,並將珍貴樣品返回艙投放澳大利亞一處沙漠。
  • 一艘無人飛船向地球緩緩駛來,重490公斤,9個月後回到近地軌道
    趣味探索訊 在靠近地球的外太空中,除了有恆星、行星、小行星和彗星外,還飛著各種智能人造物,比如,圍繞太陽飛行的中國嫦娥2號探測器,飛在木星附近的美國朱諾號飛船,在1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印度月船2號軌道器,在火星上空不斷探測著的歐航火星快車,其中最顯眼的一個人物造是日本隼鳥2號,因為它載著外星球礦物正向地球緩緩駛來。
  • 編號2020ND天體即將造訪近地軌道,天體跟蹤警報響起,JPL確定了
    不知道是受到地球引力吸引,還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牽引,幾乎每天都有小天體造訪地球軌道,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近地軌道變得更加繁忙,因為近地軌道上人造物實在是太多了,正常運行人造衛星接近2000顆,廢棄衛星約在5000至8000顆,而人造碎片可能要用百萬這個數字來統計,然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在未來幾年人類計劃發射數萬顆人造衛星。
  • 天體跟蹤警報響起,編號2020ND天體將造訪近地軌道,JPL確定了
    不知道是受到地球引力吸引,還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牽引,幾乎每天都有小天體造訪地球軌道,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近地軌道變得更加繁忙,因為近地軌道上人造物實在是太多了,正常運行人造衛星接近2000顆,廢棄衛星約在5000至8000顆,而人造碎片可能要用百萬這個數字來統計,然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在未來幾年人類計劃發射數萬顆人造衛星
  • 卡西尼號飛船迎來升空15周年 傳回30萬幅照片
    在兩次飛越金星、地球和木星之後,「卡西尼」號朝著土星進發,2004年進入土星軌道。迄今為止,這顆探測器對土星及其星環和衛星的觀測已有8年時間。10月15日,這艘飛船迎來升空15周年到目前為止,「卡西尼」號飛船已經向地球傳回大約444GB科學觀測數據,其中包括30萬多幅照片。
  • 科普:載人飛船如何在太空中實現變軌?
    汽車可以變道,火車可以掉頭,飛機可以返航,但是你知道嗎,載人飛船在太空中同樣有自己的軌道,而且也需要在太空中變軌。飛船在入軌後想要變軌,首先要確定其不同軌道的數目。當飛船發射入軌後,首先會運行在一橢圓軌道上,即初始軌道;運行若干圈後,在遠地點進行變軌,進入一圓軌道,即運行軌道;飛船返回艙制動返回後,留軌艙經過兩次變軌,進入一個更高的軌道,即留軌軌道。載人飛船在變軌時,飛船上的發動機「各司其職」。
  • 為什麼飛船不能直接飛到月球,而需要環繞變軌?
    其主要科學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的有用元素及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測月壤的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其整個飛行過程可分為三個軌道段:環繞地球飛行軌道段(又稱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環繞月球飛行軌道段。
  • 最後3000萬公裡,日本飛船離子發動機關停,最關鍵時刻快到了
    ,相信熱愛航天的朋友一定知道不少,正在地火轉移軌道上的中國天問1號火星探測器,圍繞小行星本努旋轉的OSIRIS-REx號,在柯伊伯帶冰冷天體中飛掠的地平線號,在太陽系外星際介質中航行的旅行者1號,圍繞著木星不斷轉圈的朱諾號,還有正在接近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才將數億公裡外深空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 距離僅剩4500萬公裡,日本飛船停止引擎,100天後重回地球
    在外太空中,絕大多數天體都沿固定軌道以難以置信速度在飛行,例如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我們地球也不例外,以每秒29.78公裡速度在太陽附近飛掠,而在2020年裡,一艘載著稀有礦物人造飛船一直在追逐地球,與地球距離一步步縮短,從之前的3億公裡縮短到9月初的4000多萬公裡,11月底將進入近地軌道,將重達16公斤的碟狀物扔進地球大氣層。
  • 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飛船變軌
    02-07-12_飛船變軌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探究飛船的變軌問題,看看飛船如何改變自己的運行軌道的,並試著分析如果要從地球軌道變軌到月球應該如何操作,並分析每一個軌道的相關參數,考慮並計算運行的運動時間問題,題目整體難度不大,考察的知識點無非就是機械能守恆和角動量守恆等內容
  • 即將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日本飛船隻剩兩千多萬公裡,離子引擎關閉
    在2018年的時候,世界500強企業高盛公司宣稱:在不久的將來,太空採礦產業將迎來首個萬億富翁,這句話看似不太現實,但很快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很大反響,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並且已經開發利用得差不多了,而外太空資源是無限的,現在還沒開始正式開採,不過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現在一艘日本飛船已經對2億公裡外一顆大石頭進行了暴力採礦,這可以說是人進行太空採礦的一次「小試牛刀」。
  • 緊急變軌10小時!木星軌道飛船遇到麻煩,美專家稱不這麼做很危險
    趣味探索訊 到了2019年,人類對地球之外世界探索明顯加大,在龍宮小行星上採礦的日本隼鳥2號,在火星極樂平原上的美國洞察號,還有在月球背面的中國玉兔2號,它們成為了人們的焦點,不過外太空中還存在多個鮮為人知的飛船,例如,圍繞著近地小行星貝努飛行的奧西裡斯-REx,還有圍繞木星飛行的朱諾號
  • SpaceX拒絕改變衛星軌道,歐洲氣象衛星繞道避撞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拒絕改變一顆衛星的軌道,促使歐洲航天局為避免相撞而讓自家衛星「繞道」。歐洲航天局「風神」氣象衛星9月2日啟動推動裝置,避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星鏈」衛星群中的一顆衛星。歐洲航天局說,先前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聯繫,對方回復,「沒有打算」讓那顆『星鏈』衛星作機動避讓。
  • 不明目標高速撞向空間站,美國下令緊急變軌,罪魁禍首竟是這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消息稱,國際空間站於本周三通過機動變軌的方式期間,與空間站對接的「進步-75」貨運飛船和「聯盟」MS-16載人飛船均參與到了此次變軌當中。除此之外,三名正在空間站上執行常駐任務的「遠徵 63」機組人員還被緊急轉移到了屬於俄羅斯的艙室,以便於能夠在發生緊急事態的情況下,可以就近搭乘「聯盟」MS-16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 500萬千米外的飛船相望地球,6年飛行就為這一刻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一艘日本飛船一直在追趕地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被看成是一艘採礦飛船,不光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採礦作業,還載著小行星礦物從3億千米外趕回,超高航天科技令人拍手稱絕,如果行的話,日本飛船的採礦過程可以拍成一部讓人著迷的科幻電影。
  • 十一年前驚天一撞,讓地球軌道塞滿了垃圾!未來還能發射衛星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