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載人飛船如何在太空中實現變軌?

2020-09-30 青海省科學技術館

汽車可以變道,火車可以掉頭,飛機可以返航,但是你知道嗎,載人飛船在太空中同樣有自己的軌道,而且也需要在太空中變軌。


飛船在入軌後想要變軌,首先要確定其不同軌道的數目。當飛船發射入軌後,首先會運行在一橢圓軌道上,即初始軌道;運行若干圈後,在遠地點進行變軌,進入一圓軌道,即運行軌道;飛船返回艙制動返回後,留軌艙經過兩次變軌,進入一個更高的軌道,即留軌軌道。

載人飛船在變軌時,飛船上的發動機「各司其職」。載人飛船每個艙段都裝有發動機,有切向裝的,也有側向裝的。其中切向裝的發動機主要用於控制飛船的姿態,一旦飛船出現滾動,兩個反向的姿態控制發動機就會啟動,從而形成一個「力偶」。這種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線的兩個平行力組成的系統,可以幫助飛船進行姿態調整。

其實,這些發動機都是通過載人飛船的軌道控制系統(GNC系統)進行工作的。為了避免因同一通道主、備份發動機均發生故障而導致姿態失控,GNC系統特地採用了大、小姿態控制發動機聯合工作的方式,即使大(小)姿態控制發動機不能工作,靠小(大)姿態發動機仍可控制姿態。另外,返回艙僅滾動通道姿態發動機有冗餘,只用其中的一路可靠性低,兩路同時使用,會導致推進劑裝填量不夠用。而GNC系統採用主、備發動機交替工作模式,解決了這一問題,提高了返回艙控制的可靠性。


目前,我國已經研發出了軌道艙姿態軌道控制系統,這是我國第一個一般傾斜軌道上的長壽命衛星控制平臺,具有多種控制模式。除此之外,我國還自主研發了偏航機動技術,這種技術目前已經成為了軌道艙在軌飛行的一種正常工作模式。

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神舟載人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據了解,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是第三次飛赴太空,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 國際載人航天日|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生活?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完成繞地球飛行一圈後,乘坐返回艙成功返回地面,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這一歷史事件為人類的空間探索開闢了新途徑。2011年4月7日,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12日確定為國際載人航天日,以慶祝人類空間時代的開始。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趣太空科普 | 太空梭和載人飛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太空梭幾乎被淘汰?
    載人飛船與太空梭的最大區別在於:載人飛船完全依靠火箭助推升空,完成任務後經過減速,沿彈道式軌跡穿過大氣層軟著陸後就不能再使用了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七號簡介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徵2F火箭發射升空。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按預定計劃在軌運行期間,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統一調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及各有關地面測控站,對飛船進行了持續跟蹤、測量與控制。飛船在太空成功地實施了太陽能帆板展開、軌道機動、姿態確定等數百個動作,成功實施變軌,並進行了兩次軌道維持。
  • 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對五院而言,他們最關心的、關係到任務的成敗的7項關鍵技術一一得到驗證,為下一階段的新飛船研製指明了方向。測試中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這7項關鍵技術是:在軌飛行階段,首次採用的國際上推力最大的單組元無毒發動機成功完成首秀。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 載人飛船有哪些系統?
    溫度、溼度控制-載人飛船座艙內大氣中的熱量主要來自人體的代謝熱、艙內儀器設備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和透過艙壁來自飛船外部的熱量。艙內大氣的水氣主要來自人體呼吸和體表的蒸發,另外在個人衛生活動中也要向艙內揮發少量的水氣。為保證艙內的正常溫度和溼度,需要對艙內的溫度和溼度進行控制,主要通過風機、冷凝乾燥熱交換器及氣水分離裝置實現艙內溫度溼度控制。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在載人任務結束後,推進艙和返回艙會返回地球,推進艙會被拋棄。而軌道艙能實現一定時間在軌駐留,起到小型空間科研平臺的效果,本質上是近地空間站和載人飛船技術不成熟時的一種技術妥協,總體性價比並不高。△2016年10月17日神舟11號飛船進入太空,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任務後返回地球,而神舟11號飛船的軌道艙至今仍在太空中。
  • 波瀾壯闊六十年巡天史:前蘇聯/俄羅斯聯盟號載人飛船
    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演講中說:「我們選擇去月球,不是因為這簡單,而是因為這困難」,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就在這一年開始了。為十月革命50周年獻禮!蘇聯人力求再創造一個「第一次」——率先實現載人登月!
  • 在接近地球前,日本飛船執行變軌機動,速度29.98千米/秒
    在2020年裡,關於航天領域的好消息比較多,三個國家的三枚太空飛行器在同一個月份飛向火星,用來殖民火星的SpaceX星際飛船已進入試飛階段,美載人飛船停飛11年後再次將2名太空人成功送入國際空間站,這代表著人類離真正的太空時代又逼近了一步。
  • 長徵五號B火箭+新載人飛船,中國載人航天「一箭雙鵰」!
    此外,它還擁有更大貨運能力,尤其是在進入太空和返回地球時可由航天員攜帶回更多有價值載荷。2.可重複使用聯盟飛船和神舟飛船都是一次性使用,唯一返回地球的返回艙也完全失效,而新載人飛船將通過模塊化、通用化設計實現重複使用。
  • 背景知識:神舟二號飛船概述
    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我國神舟二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至此,飛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7天。圍繞著飛船的測控和回收,我國航天測控人員決戰太空,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10日21時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飛船變軌。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本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意義重大,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關注。對SpaceX來說,這是其成立近20年來首次執行航天產業中最艱巨、技術難度最高的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其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了NASA乃至美國官方的完全認可。
  • 艙外航天服就如同迷你太空飛船 「飛天鎧甲」如何煉成
    編者的話  要在真空、失重、輻射的太空環境中生存,人類需要一個合適的微小氣候環境,除了載人飛船、空間站等載人太空飛行器外,航天服這套「飛天鎧甲」也為航天員提供安全屏障。比如艙外航天服,其本身就如同一個迷你的太空飛船。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試圖擷取這些「幕後英雄」的故事片段,探尋「飛天鎧甲」如何「煉」成。
  • SpaceX龍2飛船成功載人首飛,世界載人航天迎來第四位玩家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太空精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03時22分,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用自家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龍2載人飛船,成功運送兩名太空人(Douglas Hurley和Robert Behnken)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他們將在1天後抵達。
  • 「太空巴士」變「太空貨車」!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發射成功,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取得歷史性突破。眼下,科研人員正在執行著一項全球矚目的全新任務——打造中國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