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更少的氣力辦更大的事兒,想讓孩子學畫畫的媽媽看過來

2021-01-09 塗書媽媽

很多媽媽想讓寶寶學畫畫,但是市面上培訓機構琳琅滿目,媽媽要怎樣睜大眼睛仔細挑選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媽媽們首先要了解建立在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基礎上的繪畫發展階段,唯此,將助力媽媽們事半功倍,省下不該花的冤枉錢。

少花錢辦大事

好的兒童畫教育必須建立在了解兒童繪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綜合了國內外專家的研究,我們把兒童繪畫發展大致分成了四個階段,分別是:塗鴉期、象徵期和意向表現期、視覺寫實期、客觀寫實期。 八歲以前的孩子,主要考慮前三個發展周期。

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混合的格局在我國兒童繪畫教育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加之咱們中國的孩子受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父母們大多成長於獨生子女家庭,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都成熟較早,這樣的情況也容易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因此促使兒童在繪畫心理發展上趨向提前。所以媽媽們要認識到,怎樣的教育機構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在培養孩子畫畫能力這方面,如果能夠了解與之相關的知識,將避免在眾多的選擇中迷失方向,選對了方向,自然也就捂住了腰包。

原來之前都錯了

順著圖慢慢看,你會發現曾經對孩子的批評是那樣的無理和無知,原來這才是符合孩子天性的兒童畫作品。

一、從我國兒童繪畫發展現狀分析,根據兒童繪畫心理和造型特點,大約可以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圓形塗鴉 兩歲
命名塗鴉 果盤和烏龜 三歲

1.塗鴉期:1歲半至3歲

我曾經親眼見到過許多媽媽,見到自家孩子畫出上面的圖畫時,臉上露出的鄙視和不屑,甚至有的惡語相向不足為奇,這些都是因為對孩子繪畫的發展與分期不了解的結果。

意識決定態度,其實,從上圖兩歲寶寶圓形塗鴉期作品和三歲寶寶命名塗鴉期作品媽媽們不難看出,孩子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在不斷深化和發展,可見,僅從一個側面,麻麻們就能夠觀察出寶寶小腦袋瓜裡面發生了怎樣微妙的變化,而這樣驚人的變化離不開大人的引導的鼓勵,比如對生活的細心地觀察的引導以及毫不吝嗇的傾聽和鼓勵。

嬰幼兒階段的發展、變化是非常迅速的,到18個月時,腦重量由出生時的350克左右,增長到900多克,已相當於成人腦重量的2/3.幼兒開始會用食指和拇指相對取物,做比較精細的動作,由於動作、視聽、言語等方面的發展,使嬰兒的思維活動迅速發展。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在具體行動中思維。如果我們拿一支筆給他,他會以為是吃的東西,本能地放到嘴裡;如果給他一張紙,他會把紙弄皺撕破;如果用筆在紙上畫出線來給他看,幼兒就可能學大人的樣子,在紙上亂畫起來。我們把幼兒這一時期畫的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線稱為塗鴉。幼兒塗鴉起初是一種無控制的動作,沒有任何創造的意向,但他們對這種動的快感和對紙上能出現線條所感到的驚奇,便是幼兒學習活動的開始。

象徵期兒童畫作品

2、象徵期(3—5歲)

象徵期孩子的畫有兩個特徵:

特點一:孩子畫畫主要以自我為中心。孩子繪畫的對象是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心中重要的部分。例如,孩子總是喜歡把人畫成畫成大大的腦袋,沒有身體,直接畫上手和腳,就像一個蝌蚪人。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在依靠對手腳掌控實現自我,手腳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因此而這樣畫。

象徵期 蝌蚪人

特點二:畫跟真實生活開始有聯繫畫裡更多地出現了人物的形象,孩子在這個階段,畫的是頭腦裡的印象,不是事物真實的樣子,要求他們按照成人的方式仔細觀察,再比較準確地畫出來,是很困難的。所畫的人物、房屋、動物、植物等會用象徵符號表現。

意向表現期兒童畫作品

3、意向表現期(5—8歲)

這階段的孩子,畫畫開始有了一定的空間意識,能逐漸理解事物間的相互關係。孩子畫出的畫跟真實的生活更緊密了,他們會有意識地去構圖、畫身邊的人、描繪身邊的事。

在圖式期,孩子的繪畫水平發展如何,跟前三個階段有很大關係。如果前三個階段孩子有過充分和自由的塗鴉,到了圖式期,孩子就可以在畫印象和畫真實之間自如切換,畫畫更能天馬行空,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

視覺寫實期兒童畫作品
視覺寫實期從線到面表現物體體積感

4、視覺寫實期(8—12歲)

孩子八九歲以後開始步入少年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形成,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話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中表現的天真、稚拙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因此,注意提高兒童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這一階段孩子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逐漸向立體空間思維過渡。

其繪畫特點是:從線到面的認識,前後遮擋關係的表現,真實空間感的表現,表現明暗的變化,以此表現物體的立體空間關係。

梳理一下

塗鴉期:1歲半至3歲。由無目的到有目的塗畫,沒有具體形象。

象徵期(又叫表象符號期):3至5歲。根據記憶創造象徵符號,進行說明性圖解。

意象表現期:5至8歲。根據觀察描畫物象特徵,並把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進行意象表現。

視覺寫實期:8至12歲。通過感官認識對實物進行具體描畫,注意描畫物象細節,力圖真實地反映現實。

客觀寫實期:12至15歲。通過理性認識,客觀表現物體真實相貌。

寫在後面

當我們對以上的知識有所了解的時候,那些比如像簡筆畫培訓班,各種線上平臺,收費的,免費的,一對一的,林林總總,那些非孩子自身理解感受的模板化的形象,以及那些在大人眼裡顯效快的方式,媽媽們就會明白它們只不過是孩子自身對形象理解感受不匹配的方式罷了,它們只會割裂孩子自己語言的順暢表達,媽媽們務必要用雪亮的眼睛一眼看穿它們囉。

請記得孩子的成長有其必然的規律,就畫畫這件事兒而言也不例外,小腳套個大鞋子,站著不動還行,跑就別想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學個畫畫怎麼每天都在買買買?哪些該買哪些不用買,看過來
    所以,小孩子學畫畫,也還是挺好養的呢!7-10歲: 普通固體水彩顏料畫的故事插畫水粉水彩結合的故事插畫可選購產品:1.180克以上的水彩紙,8K的就好,160克以上素描紙,練習草稿的圖畫本,水彩筆.5.彩色鉛筆,一般的中華馬可等平價產品即可,根據個人喜好,如果喜歡用彩鉛畫畫也可以入手一套好的,如果只是偶爾用用,一般的就可以了。
  • 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誇張的色彩堆疊,大面積的塗抹,與其說是「畫」,我的直觀感受更像是「紙被弄髒了」。可我不能這樣打擊孩子呀!我在心底反覆默念漫畫家蔡志忠老師的名言: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媽媽不知道!不知道!然後書面乾淨了,做事更「磨蹭」了。早期畫畫,孩子敢於把紙弄髒,敢於想到什麼畫什麼,沒有心理壓力和條條框框的束縛,是最難能可貴的。有些家長,看不懂孩子的畫,又忍不住教孩子,其實很容易陷入「關愛誤區」。
  • 兒童學畫畫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兒童學畫畫有幾個階段,如下:塗鴉期(約一歲—4歲):這一階段的孩子畫畫沒有規律可循,線框錯亂,她們的邏輯思維以認知姿勢邏輯思維主導,鍾愛節奏感活動,可重複性姿勢,這一環節的小寶寶自小胳膊反應迅速、喜歡享受畫畫的快樂和成就感。
  • 6歲前,千萬不要輕易教孩子畫畫
    因此,繪畫應該成為父母了解孩子、認識孩子的一種方式、一個通道,而不應只關注於是否畫出一個東西、學到了哪種技法等。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觀點來看待孩子的畫畫和孩子的作品,否則,父母不僅會錯失了解、認識孩子的機會,而且還可能會扼殺孩子的繪畫天賦和想像力。關於孩子繪畫的那些事1.孩子的畫是用來「聽」而不是用來「看」的。
  • 孩子幾歲學畫畫?家長怎麼引導?這個爸爸總結了8年的帶娃畫畫經驗!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一個爸爸帶娃畫畫8年的經驗總結,參考意義非常大。文章不僅詳細講述了不明年齡段孩子畫畫的特點,和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同時分享了兩個用畫畫培養創造力和邏輯、語言表達能力的秘訣。1孩子學畫畫的各個階段嚴格來說,在憨憨1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接觸畫畫,如今已有8個多年頭,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畫畫,每個階段孩子繪畫的特質是什麼,我總結一下!
  • 美術納入中考,無數孩子卻被錯誤的引導方式扼殺了畫畫興趣
    「『媽媽,我不會畫,媽媽你幫我畫!』這是羽謙以前經常跟我說的話。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事,既然孩子讓我幫他畫,那我就幫他畫。可是,他慢慢地對畫畫這件事再也提不起興趣,每次看到他一畫畫就發脾氣,我就不自主地心生焦慮。  「在前不久,我聯繫上了我的高中同學跳跳媽媽,跳跳媽媽跟我說了龍老師的親子陪畫課。
  • 兒童學畫畫-家長一定不要說這五句話,可能會毀掉孩子的想像力!
    」絕對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噩夢,對學畫畫的孩子會是更加沉重的打擊! 事實上,不論學不學畫畫,如果愛自己的孩子,都不應該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正處於一個未定型的時期,這時候直接就遞給他一本教程,讓他依樣畫葫蘆,當然,很快他會學會「葫蘆」怎麼畫,也很快就能掌握各種小東西的繪畫技巧。 但是,他會變得依賴「教程」,當離開了範本,他就不知道如何進行繪畫,如何進行操作。書上有堅過樹的畫法,他能畫出來樹,書上有花的畫法,他能畫出花,但書上如果沒有小貓的畫法,他能畫出貓嗎?
  • 孩子被教師說「心智不全」,看這個媽媽是如何高能化解質疑的
    「間接讚揚」會比直接讚揚產生更神奇的效果。我來舉兩個例子。01還沒有下班,就接到孩子數學老師發來簡訊讓我去學校一趟。到了學校,數學老師沒見著。班主任接待的,她對我說:「蘇媽媽,薛老師讓我轉告您,說小蘇沒有什麼上課的觀念。大家上課的時候,他要麼呆呆的看著窗外,要麼離開座位,打擾別的同學。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8歲孩子寫的詩火了,看哭多少媽媽
    孩子的感情往往柔軟而純潔,正如一位8歲孩子寫的一首詩,這首小詩看哭多少媽媽。詩的名字是《挑媽媽》,裡面有一句: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最後三句也格外動人,文字樸實無華,卻情真意切。
  • 寶媽親測:孩子學習美術寶1對1的感觸
    這幾年,兒童教育越來越重要,卻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在應試與素質教育之間平衡。作為寶寶Olive的媽媽,我還有一個身份,是兒童教育自媒體博主。今天,我把自媒體博主的身份放下,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與大家分享一個媽媽的感觸。
  • 「媽媽,為啥我是大扁頭?」毀顏值的事兒,咱別在孩子身上做了
    這位網友的吐槽真的是讓人覺得好笑又心疼,下面更是有很多網友表示經歷相同,而他們的媽媽都同樣的引以為豪,還說「扁頭好看」。那一屆媽媽的思想要改變不容易,他們不僅把自己孩兒的腦袋睡扁了,還要把孫子輩兒的腦袋也睡扁,朋友就經歷了這樣的事兒。
  • 寶媽親測:孩子學習美術寶1對1的幾點感觸
    今天,我把自媒體博主的身份放下,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與大家分享一個媽媽的感觸。這些感觸雖然都來自於孩子的美術學習經歷,但其實已經成為我的育兒方針。希望寶媽都能少走一些彎路。Olive從小就不太鬧,普普通通。作為媽媽,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普普通通,想到他長大後沒有自己擅長的事,甚至是自己喜歡的事,就特別可怕。
  • 想讓孩子更聰明,至少讓他學兩年音樂,培養的關鍵期在七歲以前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孩子,不要板著臉只說彈得或者唱的對不對,更重要的是欣賞和讚美,你的每一個讚美的眼神和每一句鼓勵的話,都是孩子努力的動力和信心的培養。剛開始學習音樂,以多聽多感受為主,培養樂感和興趣,有條件的可以多聽音樂會,多看別的小朋友彈琴,孩子就會自發模仿。
  •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讓人哭紅眼的《魯冰花》
    阿明是個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畫畫天賦極高,他還沒來得及看外面的世界,還沒來得及長大,卻被白血病奪去了生命。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炸,媽媽的心呀魯冰花,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這首耳熟能詳的歌你一定聽過。但是,關於魯冰花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 我給孩子學琴配的輔助工具,說不定能幫到你 想學琴的家長看過來
    早上好呀~這是一篇遲到的約稿,聊聊學琴的輔助工具。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催我的文章我交答案了。▼作為兩名琴童的家長,我當然也是深有感觸,直到現在我還是需要經常盯著孩子的手型和姿勢。因為孩子年紀小力量弱,不管學琴多久,也容易大毛病小毛病不斷。
  • 鄭州有媽媽「一年花掉10個Gucci包!」
    「小時候讓她去上課,就單純不想讓她在家看電視;長大了,就是想讓她多學點東西,生活更多樣化一些。」婧婧說,報班不是為了讓孩子回饋我什麼,而是想讓她以後的生活有更多的選擇,「給她多擴寬幾條路。」至於報班的利和弊,婧婧說,各佔一半吧!
  • 孩子跟母親姓,媽媽到底得到了什麼?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試圖讓媽媽們放棄孩子的冠姓權。媽媽們有何感受,是不是真的「得不償失」呢? 這個問題或許由爭取到孩子冠姓權的「過來人」回答比較合適。 01、90後媽媽,育有一女,上海人 「我覺得還好啊,孩子跟我姓,我跟媽媽姓,媽媽跟我奶奶姓,我家一直都是這樣的,我這邊蠻多家庭也都是這樣的。我老公開始的時候也不願意,可是後來也看明白了,她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知道孩子跟我姓對孩子更有利。
  • 走近冰城陪讀媽媽:錯的不是陪伴而是沒有節制的愛
    苦中作樂媽媽當「北漂」陪女兒考美院學插花擺玩偶幫女兒減壓都說藝考像一座獨木橋,一人上,萬人墜。欣兒是哈市一所省重點中學的高二學生。為了能考上心儀的美院,春節過後,她就隨媽媽住進了北京的出租屋。欣兒4歲起學畫畫,她的媽媽楊女士告訴記者:「雖說欣兒在繪畫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中考也通過藝術加分上了省重點高中,可畢竟家裡沒有人搞美術。去年欣兒的一位師姐考上了中央美院,欣兒很受鼓舞也要報考北京的美院。既然孩子有夢想,那就拼一把吧!」楊女士原本在哈爾濱做生意,她放下工作,陪女兒去了北京。
  • 溫室裡養不出參天大樹,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家長如果一直把孩子當成娃娃看待,讓孩子在「溫室」裡成長,不讓孩子經歷風雨,其實會害了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上了三年級之後,嬌嬌媽讓她去學習舞蹈,嬌嬌不想學,因為她對舞蹈沒有任何興趣,但是嬌嬌媽卻說自己花了很多錢,找的是名師,這樣做是為了嬌嬌好,無奈之下,嬌嬌只好去學習舞蹈。半年之後,嬌嬌媽又讓她去學習鋼琴,嬌嬌還是不願意,並且表示自己想學畫畫,嬌嬌媽卻說畫畫沒出息,小女孩還是得學鋼琴,有氣質。
  • 讓孩子學會用自由聯想的方法來畫畫
    我覺得,無論你孩子的年齡有多小,只要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會做出讓我們成人覺得不可思議,令我們驚訝的事情。所以要特別強調的是,當孩子喜歡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讓其學會堅持,不要靠一時的激情,一定要每天堅持,哪怕只有十分鐘,也就有可能創造出奇蹟。田地從五歲開始畫畫,這麼多年的時間能夠堅持畫畫,就是因為田老師把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自由聯想——傳授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