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是偶然事件?它與當時歐洲綜合實力的強大關係甚大

2021-01-09 騰訊網

在近代歐洲那個並不太發達的時代,是什麼內在因素導致了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作為興起於歐洲的一項向全世界未知區域的海上航行運動,對於歐洲社會的發展,以及今後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並且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現代社會。

推動地理大發現運動開始的背後動因非常複雜並且是多方面的,從經濟上的因素,到基督教思想的長期影響,再到文藝復興使得歐洲人文主義思潮興起等等,這都是能夠推動歐洲人主動向未知的海外世界發起探索性的重要推動因素。

既然能夠使得歐洲人通過航海方式去探索未知世界,去開發海外世界的背後動因是多方面的,那麼能夠促成當時這種龐大的、持續時間相當長的海外航行運動實現的基本條件那就是更為複雜的。

因為航海條件的懲處才能夠促使歐洲人發動這一系列的海上探險運動,一旦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失誤的話,那麼這種地理大發現必定會遭遇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將視野放到公元15世紀至16世紀,歐洲社會在各方面出現的變化。

第一就是要考察重要的航海技術條件的是否完善,因為航海技術和海外航行的基本裝備(比如指南針、海上作戰武器等)對於能夠在蒼茫無垠的大海上得以順利航行,並且最終能夠存活下來到達所謂的未知地,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技術不成熟或者相應的航海裝備有所缺陷的話,那麼這種海外航行能夠成功的機率將會非常小,這一點我想大家應該都能夠理解。

除了航海行動的基本技術和裝備之外,其實能夠促成這次大範圍的地理大發現運動的實現也有著深刻的背後因素。比如公元15世紀之前的歐洲商業市場就已經出現了巨大變化,特別是企業經營模式方面出現了新形式。

股份制公司、銀行業的興起、高利貸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等等,都為當時的海外航行運動提供了資金支持。另外,像這種大規模的航海運動,動輒數百人、上千人的參與,肯定要得到專制政府的鼎力支持,不然憑藉個人力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指南針、新式航船、艦載火炮等基本裝備的成熟,給歐洲航海事業提供基石!

指南針率先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但是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最終傳到歐洲社會恐怕要在千年之後,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在公元12世紀末中國發明的羅盤針才最終通過中亞的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

這也推動了歐洲海上航行的發展,但是也僅僅局限於附近海域的海上活動,因為當時的艦船、供給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撐歐洲人進行遠距離的海上航行活動,所以此時的歐洲航海活動還是比較落後的。

不僅如此,當時歐洲所建造的船的樣式非常笨重,而且大致的平均載重量也非常有限,大概也只有200噸左右。這種船的構造為單層式的甲板單帆船,在複雜的海上天氣航行之時很容易被風浪吹翻,因此安全性也非常低。

不過隨著新式航船的建造,歐洲舊式的帆船很快就被淘汰,新型的船隻在載重量上一下子提升了3到4倍。並且這種新式艦船的造型偏於圓形,能夠在航行之時很好地化解海浪的衝擊力,有效保護船身。

到了公元14世紀歐洲的艦船再次出現了新式改造,葡萄牙人利用阿拉伯人所建造的三角帆船進行了相應地改造,使得這種新式的三角帆船能夠更加穩固,更加輕便,在當時的航海速度上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而且這種改造之後的船,體積變大,但是所必需的舵手卻一下子減少了200個,大大縮減了人數和糧食。公元1485年,葡萄牙人將星盤運用到航海活動當中,很快又發明了更為先進的和經濟的象限儀。

所以我們說地理大發現率先由葡萄牙王國發起的就是因為其在航海技術和裝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繪製地圖技術在歐洲也有了明顯提高,內容更加具體,港口的標註更加準確。能夠為航船保駕護航的除了基本裝備之外,還需要火炮的加持。

公元16世紀的歐洲的艦船上已經裝備了新型大炮,而且每隻艦船最多能夠裝載40門,射程也相較於之前笨重的火炮有了很大提高。

歐洲商業革命所帶來的經濟變革,讓歐洲有了足夠支撐航海事業的經濟基礎

公元15世紀末期歐洲社會的商業經濟出現了變革性的發展,不管是在商品的交換量,還是從當時主要的商業體系來看,其都展現出了和中世紀時期歐洲商業社會截然不同的發展現象。

不僅如此,在商業經濟不斷發展的大趨勢下,商人對於商業經營的考慮也開始更加周全,特別是對於自己或者自己公司財務狀況的認識和記錄更加仔細,這種對於日常帳目的認識體現了當時歐洲商業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商人群體的壯大。

首先就是複式簿記的發明,公元1494年義大利著名的數學家帕喬利發明了這種記帳方式,當然他是主要針對商人群體設計的。

通過兩次記帳的方式(貸款方和借款方分別記錄)保證商人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且也使得當時的貨幣經濟逐漸成為了人們思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銀行業以及信貸業的發展也使得歐洲的商業市場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其經濟重心的地位也有所加強,因此位於義大利諸多城市的銀行數量在當時的歐洲也是最多的。

有了銀行業,那麼與之緊密聯繫的一系列經濟行為就開始出現了,像信貸、匯兌、儲蓄等等都是當時新興的經濟模式。

與此同時,隨著文藝復興所帶來的思想解放,使得歐洲人不再拘囿於原來的那種死板腦筋,他們開始進行高利貸經營,這為日後歐洲經濟的變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16世紀歐洲商業市場出現的又一大重要變革就是股份制公司的出現,這種股份制公司使得歐洲的商業市場有了更廣泛的資金來源,特別是投資者在進行投資之後,便可以絲毫不用去管理公司的經營和銷售,坐等年底分紅即可。

原來那種有公司所有者參與到公司運行的各個層面的現象已經不存在了,這就大大解放了當時的社會勞動力,並且使得公司的管理經營更加完善和穩定,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經濟財富。

專制政府對於海外航行運動的鼎力支持,成為歐洲航海大發現的直接動力

公元15世紀末至公元16世紀興起的席捲全世界的海上航行運動,如果僅僅依靠單個或者多個航海家的實力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實現的,因為畢竟一個小規模的航海組織和團隊的各方面基礎都十分薄弱。

比如在資金方面、後勤供給方面、艦船的製造方面以及武器裝備方面等等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組織起有效基礎的,因此在一個個遠洋航行艦隊的背後,有一個巨大的力量在支撐,並且是全方位的支撐,那就是國家政府。

葡萄牙和西班牙作為最早進行新航路開闢的兩個國家,在航行之初,兩國的國王就已經組織起了各方面力量為遠洋航行作了充分準備。

不僅如此,像每個遠洋艦隊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武器裝備也基本上都是由專制政府負責。

而且國王在遠洋艦隊出發之前,都會例行會見艦隊的主要負責人,向他們進行加油打氣,並且告知他們遠洋航行的主要目的。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公元16世紀初期逐漸興起的新航路開闢運動,是有著非常濃厚的國家政權色彩的。

因為當時西歐各國的社會經濟都已經處於一個亟待變革、急需海外市場的狀態,再加上陸上東西方貿易主要通道的隔斷,那麼主動開闢出一條海上商貿之路,對於當時的主要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發起這次運動,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非常便利此次運動的開展。

另外,葡萄牙王國是率先在指南針、造船技術甚至艦船的火炮裝備方面做出巨大改進的國家,因此其海上航行技術最先成熟,因為其也領導了第一批大規模的新航路開闢運動。

比如葡萄牙有一位王子亨利就酷愛海上航行與冒險,因此他對於這種對於未知世界的海上探險是非常感興趣的,葡萄牙多次的海上遠洋行動都是在亨利的支持下進行的,因此他本人又被稱為"航海家"。

新航路的開闢直接促進了歐洲的快速發展,當然,這種行為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新航路開闢運動在公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期的蓬勃發展,為日後的地理大發現以及西歐商業市場出現的商業革命和貨幣革命提供了基本條件。

而促使這場大規模的海上航行運動成功實現的必備基本調教又是非常複雜的,從艦船的製造,到羅盤針的成熟運用等等都成為了遠洋航行成功的保證。

公元13世紀至14世紀是歐洲造船技術發生革命性變化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關鍵時間段中,西歐臨海的主要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開始建造新式艦船,使其在造型、載重量以及基本構造上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進步。

指南針雖然在公元12世紀末才從遙遠的東方傳入歐洲,但是卻能夠得到歐洲人的充分利用。他們將指南針進行改造,製造成羅盤針,再到星盤,最後演變成象限儀,為之後的遠洋航行的長途跋涉指明了方向,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新式火炮的裝備使得艦隊不再擔心遭遇海盜的劫持,歐洲社會的商業市場出現了經濟變革使得遠洋航行成為了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政府對於這種開闢新航路的遠洋航行運動的鼎力支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被政府傾注到船隊當中,使得這種新航路開闢的行為更加具備國家政治色彩。

相關焦點

  • 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西方史學對一系列航海活動的通稱,指15—17世紀歐洲一些國家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另外開闢直達東方的新航路,探察歐洲人以前沒有到達過的海域和陸地。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或地區。
  • 蘇芬戰爭因果概述,它對當時歐洲乃至二戰局勢的影響深遠!
    十月革命之後芬蘭政府宣布獨立,從此之後蘇芬之間的關係一直很淡,蘇聯支持的芬蘭起義者被芬蘭政府消滅。芬蘭距離蘇聯首都特別近,史達林擔心德國會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所以蘇芬之間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1934年後確定此條約十年內有效。 但1938年蘇芬再次進行談判,目的是希望能夠一起對抗德國,但長達一年的談判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但此時的歐洲形勢已經不容樂觀。
  • 地理大發現:如打開了的潘多拉盒子
    新航路的開闢---地理大發現---西方超越東方、統治東方、世界物種大交流新航路的開闢影響大矣選自百科
  • 我國特有的一種蕨類植物,它的發現極為偶然!
    三峽庫區特有珍稀植物荷葉鐵線蕨是我國特有的一個品種,它的發現是非常偶然的。1977年,我國開展中草藥普查時,植物學家林友新首先在四川萬州太白巖發現了該植物,並將其鑑定為紅葉鐵線蕨的一個變種。後來,在海拔約200米的萬州新鄉鎮、石柱西沱縣等地,植物專家再次發現了荷葉鐵線蕨,這是近年來發現的另一種獨特的珍稀草本植物。
  • 世界七大洲面積相差甚大,其中的劃分標準到底是什麼?原來如此
    而經過人們的仔細了解,我們發現七大洲的劃分,看起來是非常隨意的,而且也沒有什麼規律可言。而且仔細觀察這七個大洲,你會發現,它們的面積相差比較大,有的甚至是另外的四位多。對這一現象,網友也表示好奇,對世界上的七大洲劃分依據感到疑惑,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七大洲的劃分標準。世界七大洲面積相差甚大,其中的劃分標準到底是什麼?原來如此。
  • 地圖看世界;地理大發現讓歐洲人獲得約五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趣知識#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是15世紀末到17世紀初,由歐洲人開闢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新航線以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
  •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火藥桶?網友:只怪其地理區位太特殊
    而此地的塞爾維亞族人為反抗奧匈帝國的統治製造了「塞拉耶佛事件」就此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二戰期間,巴爾幹又是反法西斯主義的戰場。戰爭結束後,它又不幸成為美國與蘇聯之間冷戰對抗的最前沿。縱觀歷史,巴爾幹地區似乎未錯過歐洲和西亞的許多重要戰爭,所以其才有了歐洲火藥桶的大名,被視為歐洲動亂的根源。
  • 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地理分界線是如何確定的?
    七大洲及分界線那麼,問題來了,亞歐兩洲同屬亞歐大陸,為什麼會以上述地理界線為分界線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到歷史中去尋找答案,七大洲雖然是並列的,但是人類活動的時間卻差異很大,南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都是新航路開闢以後,才被西方文明發現和移民的,所以洲界線的劃分也是近代進行的,很少帶有歷史的因素。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最新發現的一次大滅絕事件
    在我們現在所知的加拿大西海岸,發生了一系列的劇烈火山噴發事件。巨型火山的噴發將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釋放到大氣中,導致了大規模的全球變暖。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是一次改變全球的大滅絕事件,它導致許多具有優勢的四足動物滅絕,同時預示著恐龍的黎明即將到來。
  • 山西「超委屈」的一所大學,因地理位置慘遭嫌棄,綜合實力卻很強
    那些搶手的地區和學校,考生們都想要報考,而那些地理位置不太優越,但是整體實力強的學校很容易就無人問津。這可是一所國家重點級的985高校,可以說各方面實力和綜合表現都相當不錯。 但就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被很多同學們所忽略,而且在985高校綜合排名上也比較靠後,也正因為這一原因,近幾年來學校的優秀師資也流失得比較嚴重。
  • 講座|北大教授顏海英:西亞、北非文明與歐洲文明的關係
    在一幅溼壁畫殘片中可以看到一位年輕男子朝著向自己奔來的牛迎面跑過去,同時抓著牛角,從它的背上翻越過去,這是克裡特島米諾斯王宮最經典的畫面。學者們做了斷代鑑定,發現它的年代比克裡特島要早一百年,顏料、畫法基本是一樣的。
  • 「一帶一路」地理空間認知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大數據支持
    地理空間認知的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的認知建立在兩維基礎上: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因此,我們在研究國際關係和制定對外戰略時必然遵從兩維認知規律,既要回溯歷史鏡像,研究大國興衰規律;也要俯瞰全球景象,分析地理空間與外交戰略之間的關係。古今中外大戰略家們無不重視地理空間認知在政治經濟和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
  • 在宇宙中,黑洞的合併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必然的結果
    難道它們是合作夥伴的關係?也許吧。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經過對兩個正在合併的黑洞模擬圖像的正面觀察,正式宣布從前兩次的觀測運行中,已經發現了10次這樣的合併現象發生。(SXS的透鏡)通過LIGO和Virgo幹涉儀的觀測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雙黑洞合併現象出現。
  • 人類的出現是一個偶然還是一個必然?
    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系就是一團星雲,當時距離太陽系很近的一片區域發生了一次大恆星死亡事件,據悉這顆恆星的質量至少是太陽的8倍以上,在死亡前,這顆晚年恆星,發生了劇烈的超新星爆炸。 這次大爆炸讓太陽系所在的星雲的密度發生了變化,區域開始塌陷,由於引力的變化,大量的運動和碰撞開始了,最終形成了一個可以核聚變的太陽。
  • 那些厲害的國際組織,第一個實力逐漸強大,第二個軍事實力最強
    歐盟歐盟全稱是歐洲聯盟,看名字就知道主要是歐洲國家聯合起來的組織。這個組織誕生於二戰結束後,當時歐洲各國認識到聯合的重要性。1951年4月18日,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以及西德籤署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這些國家在煤鋼上開始合作。之後其他國家不斷加入,而且合作的範圍也不斷增加。
  • 歐洲中世紀窮得叮噹響,為何不到百年時間,反超中國
    當時歐洲到處謠傳著世界末日的說法,這其實是人們悲觀情緒的一種體現。地理大發現前的擴張地理大發現並不是一次瘋狂的擴張,相反它是漸進向前發展的。西班牙、葡萄牙在發現加納利群島,亞速爾群島,以及弗得角群島之後,並沒有立即進行殖民開拓,而是長期將之拋荒。
  • 印度地理位置極好,堪稱上帝偏愛的國家,然而它有幾個致命缺點
    並不是相關部門不想利用國家地形地貌發展當地經濟,而是國內地形也會帶來各種發展困境,比如亞洲擁有第一大耕地面積的印度。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過印度的地理位置,就會發現印度的地理優勢特別明顯,而它對印度發展經濟卻呈現出特別大的壞處。
  • 這幾所地理位置又好,綜合實力又強的大學
    如何去評判一所大學的好壞,其實一般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大學所在的地理位置,第二方面是大學的綜合實力,就當這兩個條件都滿足時,才能說這一所大學是好大學,其實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當然是非常不錯的,但是今天我要給您介紹的並不是北京上海的大學,而是位於武漢的兩所名校
  • 地理決定論稱:國家位置決定其是否強大,那我國為何正在崛起?
    神秘而廣大的美洲大陸首次出現在人們的眼中,由於率先發現美洲大陸的地理優勢,西班牙從中獲取了極大的利益,逐漸崛起為當時的海上強國。  01  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是背靠有力穩定的統治結構的。在新航路開闢前夕,西班牙就率先實現了中央集權,層層落實的統治手腕以及地方向中央的絕對服從,有利於籌集航海計劃所需的資本以及技術人才,為新航路開闢解鎖了第一道財政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