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唐代青銅鏡的鑑定與收藏

2020-12-03 騰訊網

劉 雄

聯拍在線鑑定專家

鑑定範圍:青銅器

人物名片

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文物鑑定專業學科帶頭人,首都師範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中央電視臺《我有傳家寶》欄目學術顧問,北京衛視財經頻道、河南文物寶庫頻道特約鑑定專家,全國工商聯文物藝術品商會顧問,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曾先後參加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南水北調工程河南平頂山葉縣文集遺址,河南南陽張崗漢墓遺址的發掘工作,以及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周公廟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的編寫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2005年執教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2010年起擔任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

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辯證的揚棄和整合坊間的經驗主義,引進考古類型學的方法論,結合材質學、工藝學、次生變化學、文化學,宏觀入手微觀著眼進行深入的文物鑑定學科建設,創造性的總結了一套系統、科學的文物鑑定學方法論及學科體系。

著有《青銅器鑑定學基礎》、《青銅詞典》、《中華民間藏品文物精粹》等,代表作品有《文物科學鑑定體系》、《北大資源宏微文物網刊》。先後在《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文物鑑定與鑑賞》、《收藏快報》發表多篇考古與文物研究論文。

專家風採

按學術界的意見,唐代的青銅鏡可以分為初唐(太宗至高宗)、盛唐(高宗至德宗)、晚唐(德宗以後)三期。各期都有自身比較清晰的特徵。亮鑑青銅欲拋開繁冗複雜的學術分期、銅鏡的型式分析等內容,側重從鑑藏學的角度,給大家簡述一下唐代鏡子的關鍵鑑賞點和鑑定學乾貨。讓我們來領略唐代銅鏡掀起的我國青銅器鑄制技術高峰以及背後反映的社會文化及精神風貌:

一、唐代青銅鏡終於打破了漢式鏡統治了800年的中國銅鏡章法與布局!

漢式鏡

亮鑑青銅上期介紹過,漢式鏡的布局嚴謹,嚴格區分鈕區、內區、外區,鏡緣等,各區域又或者以四乳釘為中心四分,或者軸對稱、中心對稱、上下分段等等,體現出漢人建立起來的嚴明法度。這個頑固的鏡式傳統竟然影響後世800年,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甚至唐初未均被突破!使得漢式鏡在中國鏡史上聲名赫赫。而盛唐時期到來以後,終於打破了這個漢式鏡獨霸的傳統。鈕座消失!鈕區消失!內外不分區!……打破這些傳統以後,唐人在鏡面上進行廣畫面式的隨心構圖,不再受分區區域固定模式的限制,也突破了圓形鏡型這一單一制式,出現了葵花式、菱花式、委角方形等多種樣式。紋飾題材也更加豐富了:單龍鏡、月宮鏡、鸞鳥鏡、花卉鏡……自由奔放的時代氣息噴薄而出。大唐盛世的突破和自信的時代風貌在一枚小小的鏡子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唐雲龍紋葵花鏡

唐 雙鸞禽鳥鏡,突破了漢式鏡的鈕座布局。

唐 纏枝寶相花鏡

唐 鸞鳥瑞獸鏡

唐 雙鸞花卉鏡

唐 月宮鏡

唐 打馬球鏡

唐 二飛仙鏡

唐 雙鸞月宮鏡

二、唐代銅鏡產品質量是中國銅鏡史上聲譽獨享

從產品質量來看,唐鏡為高錫青銅鑄造,瑩亮潤澤,沒有沙眼,打磨拋光以後照影毫髮閉現。

現代按高錫比例複製的唐鏡,鏡拋光加工後,毫髮清晰可見。

唐鏡的白亮質感和精細紋飾在收藏界已經深入人心。尤其是千秋節所制的「千秋鏡」更是引起後世無數文學家、詩人的謳歌與讚頌。

千秋萬春銘鏡

中拍國際2009年拍品

2011年北京保利拍品

千秋鏡做工精湛,據說是揚州工匠在揚子江船上鑄造的百鍊青銅鏡,光亮清澈。背面有「千秋」或「千秋萬春」等字,多鑄有瑞鳥銜綬帶的紋飾,也有飾龍紋的,寓祝壽之美意。

另外,由於材料和工藝上的原因,唐代銅鏡的紋飾異常精美,稜角分明,模印清晰。

唐 山海神人八角鏡

唐 瑞獸葡萄方鏡

唐真子飛霜鏡。刻面清晰,可作為一幅動人的唐人畫。

再者,一些特種工藝的鏡子如金銀背、平脫、螺鈿等等,在唐代大放異彩,其精美程度在世界工藝美術史上也是令人側目的。日本當時的遣唐使即將唐代銅鏡帶回作為珍寶寶藏。如今奈良東大寺正倉院寶藏的傳世珍貴特種工藝銅鏡,讓我們能領略到唐鏡的一流水準。日本天皇至今仍將銅鏡當做三大傳國重器之一。唐鏡之深遠影響可見一斑。

唐 鑲嵌螺鈿蓮花鏡

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藏

唐 金銀平脫花鳥葵花鏡

唐 鑲嵌螺鈿人物花鳥鏡

唐代銀背鎏金鳥獸葵花鏡

唐 金銀平脫羽人花鳥葵花鏡

唐 金銀平脫鸞鳥銜綏鏡

三、唐代銅鏡的鑄造工藝是中國青銅器鑄造工藝的又一巔峰

有鑄造學知識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銅器的鑄造應儘量使鑄件的各部位厚薄均勻,否則在冷卻凝固時會因應力的原因,造成鑄件的拉裂。這也是為什麼商周時期青銅器鼎耳、腿足甚至柱、鈕都寧願作成空心或者使用陶範盲芯的重要原因。

商代內凹式鼎耳,目的是為了保持鼎耳與器身的厚薄大致均勻

陶範所見商周時期鼎耳使用盲芯現象

圖片節選自《青銅器鑑定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更多工藝學與辨偽鑑定內容可參見圖書。

銅鏡的鑄造也是如此,越是紋樣複雜、主紋地紋高低錯落,越好鑄造。因為不會因局部的厚薄不勻造成鑄件的失敗。而唐代的廣畫面式布局,全無地紋裝飾,克服了局部厚薄不勻影響鑄件質量的問題,在科技史上也是極為精彩的一筆!

收藏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市場價格更是說明了問題。唐代銅鏡由於以上方面的原因,在收藏市場裡面受到了應有的關注,在銅鏡藝術品裡面,唐代銅鏡的價格目前仍處於頭把交椅的位置。在前些年的銅鏡價格階段性高峰期,已經出現千萬級別的藏品。雖然目前價格有所回落,數十萬已經能買到一流品相和題材的唐鏡,而數百萬元已經能買到尺寸、品相、題材、級別俱佳的唐鏡,相較於市場上比比皆是千萬級別的明清藝術品,唐代銅鏡的價格目前仍是偏低,是值得投資和長期持有的高古藝術精品門類。

唐瑞獸葡萄鏡,國內藏家海外購得

當然,影響投資與收藏的一個重要因素——真偽問題,隨著目前銅鏡複製與做舊技術的發展,也越發引起藏友的關切與重視。

相關焦點

  • 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青銅鏡
    上世紀50年代以後,青銅器收藏環境遽變,出土的生坑器不可能在民間出現,而傳世熟坑也已經大多數收歸國有,所以一直處於低端藏品地位的古代銅鏡,必然要成為青銅器收藏的替代品類而在八九十年代以後的收藏高潮中上升到廣受關注的顯赫位置。
  •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 經鑑定為唐代銅釜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西部網寶雞訊(記者 魯鵬飛 通訊員 董海兵)11月6日下午,鳳翔縣文物局接到鳳翔姚家溝鎮領導報告,稱姚家溝村群眾在拓寬公路時挖出了「寶貝」,後經鳳翔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初步鑑定,村民發現的「寶貝」為銅釜,屬唐代器物。
  • 劉雄:關於異形青銅器的辨偽鑑定問題
    人物名片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文物鑑定專業學科帶頭人,首都師範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中央電視臺《我有傳家寶》欄目學術顧問,北京衛視財經頻道、河南文物寶庫頻道特約鑑定專家,全國工商聯文物藝術品商會顧問,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 甘肅修路挖毀唐代古墓?官方:連夜組織專家鑑定
    甘肅省文物局:已報警立案 連夜組織專家鑑定  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布視頻稱,甘肅天水修建高速公路時發現一處晚唐時期古墓,疑因工程施工破壞嚴重,引發廣大文物保護者關注。視頻發布者稱,已將情況上報至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0月2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了解到,文物局已於19日派專家連夜趕往現場,「從視頻上看初步確定(是唐代的)」。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李米佳做客「青睞」??李米佳:唐代的高錫鏡,它的每一個連珠紋,每一個鳥的羽毛,一粒一粒,一根一根的非常清晰,它的鏽不可能生出大塊的紅斑綠鏽,這個是高錫鏡的特點。然後宋的銅鏡還是比較多的,宋是大量民間的鏡子,宋的時候鏡子已經走向千家萬戶了,宋代的湖州鏡非常知名。宋代的青銅鏡最多,再往後就少了,元沒有多少,明清還有,它們這個銅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 青銅器之青銅鏡介紹-極眼鑑
    近年來,儘管古銅鏡收藏急劇升溫,但收藏古銅鏡的第一步則是要懂得鑑賞。漢代透光銅鏡的創造是鑄鏡技術的又一裡程碑。透光鏡創造於西漢時期,外形與一般鏡相同。 銅鏡進入拍賣領域的時間並不短,但真正為收藏愛好者所了解是始於2004年初中國嘉德推出的銅鏡專場,當時的全部拍品均為民國時期知名收藏家關祖章先生的舊藏。參拍的143面銅鏡都以高於預期的價格順利成交。其中唐代脫銀庭院仕女遊樂圖銅鏡以45.1萬元的價位成交,成為了內地銅鏡拍賣的最高價。
  •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1987年開始從事古錢幣的收藏與研究工作。 2001年正式從事青銅器的收藏與研究,先後從古錢幣、銅鏡、兵器,青銅器入手深入進行青銅器鑑定及青銅器類型學研究。 2004年起,參與過中央電視臺《鑑寶》、《藝術品投資》、《尋寶》,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的錄製工作,並為《民間收藏》電視專題片製作個人專輯。
  • 「量子鑑定」引收藏界熱議 亮點何在?
    在近一個月裡,「量子鑑定」這一新概念橫空出世,迅速成為收藏界熱議的焦點話題。但是,圍繞著該儀器是否可以準確地為中國歷代古物精準斷代,又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讚賞者認為,量子文物鑑定儀的面世,解決了運用科學儀器為各種文物客觀斷代的世界性考古難題;而質疑者則認為技術發明人對該儀器的技術原理、檢測模式和鑑定準確率,並沒有從理論上闡釋清楚。
  • 有藏家稱現在是收藏青銅器時機 專家稱很多不合法
    幾年前,他曾想將自己的收藏出一本圖錄,但後來發生了希臘向英國追索流失文物的事件,這個計劃就擱置了。」  上海知名收藏家馮毅也向記者透露,去年臺灣大名鼎鼎的收藏家曹興誠把收藏的青銅器拿出來展示,「件件是精品,但沒有一件是民國之前出土的。他現在也出版了相關著錄,再過一百年之後,曹興誠的收藏不就變成『流傳有序』了嗎?」
  • 隕石收藏調查:網上28元一斤無專業鑑定交易全靠「信任」
    雲南西雙版納隕石墜落事件,也讓國內的隕石收藏市場再次引起關注。隕石價格並不像黃金一樣有定價標準,不少人偽裝成「專家」或業內人士瘋狂買賣隕石,甚至炒作隕石價格。隕石收藏儘管冷門,卻是這幾年收藏界崛起的「新秀」。然而在收藏熱的背後,隕石依舊是一個小眾的收藏愛好,隕石收藏市場缺乏行業標準,亂象橫生。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大唐西市2019秋拍」拍品——六山紋鏡 直徑14.3cm;厚0.8cm;重451g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
  • 李永開|恢復唐代鎧甲製作記憶的人
    中國甲冑發展到唐代,臻至頂峰。唐代的刀兵甲冑對後世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唐朝的甲冑形式東傳至日本後,形成平安時期日本天王的形象構成,對日本佛教天王的影響是巨大的。日本甲冑在消化中原甲冑形式的同時,開創了日本甲冑的構成。唐甲之所以登峰造極,因為它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高的金屬冶煉與鍛造技藝。
  •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張萱是唐代一位比較有才華的畫家,他不俗的畫風從古至今一直經久不衰,而且許多畫壇大家對他的畫作也都稱讚不已。二、《虢國夫人遊春圖》-畫作創作背景盛唐時期的人物畫不再以功臣、良將、孝子、列女為主要創作題材,而是多以貴族女性為題材,所以仕女人物畫便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 石鐵隕石鑑定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石鐵隕石鑑定1,業界認可:一種石鐵隕石被發現之後,經過科學檢測與鑑定,進而通過權 威的國際石鐵隕石協會和中國石鐵隕石收藏家協會發布《石鐵隕石公報》,參與每年舉辦的全國石鐵隕石文化交流會,獲得業界認可。這樣的運勢才有體現價值的可能。
  • 陝西意外發現罕見唐代吐火羅人墓誌
    陝西意外發現罕見唐代吐火羅人墓誌 2014-12-22 17:07:49:責任編輯:宋宇晟    新華網西安12月22日電(記者馮國)在整理研究隋唐墓誌的過程中,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了一合唐代吐火羅人墓誌
  • 收藏玻璃隕石先收藏知識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收藏玻璃隕石先收藏知識 大部分玻璃隕石是球粒玻璃隕石(佔總數的90%),這些玻璃隕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矽酸鹽球體,稱作球粒。在球粒玻璃隕石的新鮮斷裂面上能看到圓形的球粒。
  • 隕石鑑定——如何鑑別四大特徵
    隕石,都可以收藏,不懂收藏的人也可以輕鬆入手,原因很簡單,真隕石具有一定價值,有些稀有隕石品種更是千金難求,之所以隕石收藏已經進入了大眾視野。但是收藏隕石就要認清現實,很多人心裡明白就是不說,因為不敢說真話,就算你看清或者認準別人的所發的石頭不是隕石,但是你不能說不是隕石,因為你說了就說你不懂隕石,就算目前很多去了正規鑑定機構鑑定,確認不是隕石,還是不相信,就相信自己的是隕石,為什麼呢,隕石收藏是一個夢,一旦清醒了就等於夢醒了,夢醒了,發財的夢徹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