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耶路撒冷之前,更多的是受文藝作品和旅行攻略的影響,專注的地方也在耶路撒冷的美麗與神聖,但美可以用眼睛來看,其神聖只能去用心體會。選擇去耶路撒冷是因為想到一個相對小眾,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又很有特色的地方,這次確實選對了,如果不去走一趟,永遠也不能感受到書中描寫的耶路撒冷的奇妙、各種文化交融共生的狀態和歷史遺留下的濃烈痕跡。
耶路撒冷城市不大,是一座小山城,建在起伏的山上,老城區被高高的城牆包圍,分四個區,東北區的穆斯林,基督教西北區,西南亞美尼亞東正教區,東南已經成為一個猶太人居住區。走在耶路撒冷大街小巷的石板路上,滿目都是錯落有致的樓房,高樓大廈很少更何況是現代化的幕牆建築,外觀基本都是當地產的米黃色石磚,顯得格外雅致與寧靜。
一路走,導語一路在介紹,似乎這兒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個建築都有故事。這裡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聖地,在這個小城,你會看到猶太教堂、基督教堂、清真寺距離不遠,頭戴黑色禮帽的正統猶太教徒,蒙著黑色頭巾的穆斯林婦女,還有朝聖耶穌的基督教徒不斷會碰到。與耶路撒冷的美麗與寧靜相比,這裡對於文化多元化的包容也令人印象深刻。古老的城牆裡,接踵而至的朝拜者散落在小城的各處,他們虔誠的和自己的神靈進行著溝通,讓神靈接受自已的拜膜,在這坐古城裡,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故事。
橄欖山
幾乎每一個來耶路撒冷的人都要來橄欖山,因為這裡不僅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聖山,也是耶路撒冷最好的觀景臺,正對聖殿山的位置,在橄欖山頂可以看到耶路撒冷的標誌「金頂」清真寺、聖母教堂。向下看去,是一片猶太人最神聖的墓地,15萬猶太人安葬於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墓,因為猶太人相信,彌撒亞在審判日歸來時,上帝決定救贖死者的位置就在此。
橄欖山是耶穌曾經布道的地方,山上滿布基督教聖跡,所以山上的路永遠是都是擁擠不堪。沿路下山,先經過主哭耶京堂,這是一個羅馬天主教堂,教堂的外形像一顆淚珠,象徵著耶穌的眼淚。繼續往下走,是客西馬尼園和萬國教堂,這座使用了世界各國信徒籌集的資金建造的教堂是一座拜佔庭風格的教堂,外表大氣穩重又精美華麗。繼續走下去,可以看到聖母瑪利亞之墓,不過因為時間原因只看了外觀。
西牆(猶太人稱之為哭牆)
古老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建成了聖殿,經過幾次焚毀,聖殿僅保存下12米高的西牆,總長約57米左右,遠遠看去只是一堵高大且古老的石牆。作為第二聖殿的殘跡,這是猶太教除聖殿山以外最神聖的地方,這面高牆,存留這一充滿悲情的民族兩千年的流亡歷史。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因此被稱為哭牆。
苦路與聖墓教堂
在耶路撒冷,基督教最重要的兩個聖地,一是苦路,二是聖墓教堂,實際上,聖墓教堂也算作苦路的一部分。所以,苦路是基督教在耶路撒冷最重要的朝拜聖地。
苦路,是一條貫穿耶路撒冷老城的主要街巷。兩千多年前耶穌背著十字架,在羅馬兵丁的鞭打下從這裡經過,苦路(Stations of the Cross)指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的路程。在這條漫漫苦路上,耶穌停留了十四次,每次停留都有一個故事留下,這十四次的停留就成了今天苦路的十四站。後人為了紀念耶穌在苦路上停留的這十四次,在每個停留的地方都建造了各式各樣的教堂和紀念建築。每年四月,虔誠的天主教徒門都會從世界各地來的耶路撒冷, 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的宗教活動,也稱之為「拜苦路」。
聖墓教堂又稱「復活大堂」,是苦路的最後一站,因為這裡據說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對於基督徒來說,這是他們最重要的聖地。教堂裡石柱縱橫,聖龕處處,遍布著大量傳說中的聖跡和遺物。時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總部,而建築本身則由三個教會(拉丁禮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希臘正教會),六個宗派(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共同管理。
上帝誕生之地伯利恆
伯利恆屬於巴勒斯坦的城市,也是耶穌誕生的地方。耶路撒冷前往伯利恆 ,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要經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隔離牆,隔離牆很高,牆上的塗鴉也很有意思。
車子駛過隔離牆,便進入了巴勒斯坦,到達了伯利恆。 伯利恆這個人口只有3萬人的小城,卻每年吸引全球數百萬基督徒前來朝聖。因為,這裡是耶穌的誕生之地。城市很小,密密麻麻的建築,居民對非常中國人很友好,曾經在酒店附近的小超市購物,因為現金不夠支付,店主讓先帶東西回酒店第二天再去付款!對中國人的這份信任讓我們很驚奇,好在可以刷卡支付。
伯利恆最著名的基督教古蹟是坐落於市中心馬槽廣場的聖誕教堂,教堂裡面有耶穌出生的馬槽所在地星洞遺址。聖誕教堂始建於公元4世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被認為是自基督教早期以來,雖然經過漫長的風風雨雨和滄桑磨難,仍然得到幾乎完好保存的為數寥寥的建築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相傳耶穌當年就出生聖誕教堂地下巖洞中的一個泥馬槽裡。後來,泥馬槽被人用銀馬槽所替代,再往後,銀馬槽又被換成了一個大理石聖壇,上面鑲嵌著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恆銀星以表示耶穌出生的具體位置,並鐫刻著拉丁文銘文:聖母瑪利亞在此生下基督耶穌。
進入聖誕大教堂,參觀星洞,排了兩三個小時的隊,還未前進到一半,據導遊說當天朝聖的教徒非常多,排到我們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放棄了排隊,未能參觀到!
後記
世界上很難再找到哪座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樣經歷過那麼多的磨難,人們建立了這座城,讓它成為了世界中心,但又反覆把它摧毀然後再在廢墟上重建。阿克薩清真寺、客西馬尼園、萬國教堂……這些令人驚嘆的建築聚集在僅僅一平方公裡的耶路撒冷老城,世界上也許再也找不出一個地方像這裡一樣擁有如此眾多的神聖建築。不同文化、宗教、民族之間的碰撞與融合,種種強烈的力量匯集在這座古城,展現出奇妙的姿態。在這裡,即使即使你不是宗教信仰者,也可以見證的一些看起來也很神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