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中,商人信奉鬼神、喜歡祭祀。故而殷商青銅器給人整體的感覺,就是充斥著獰厲之美。
不論是饕餮還是猛獸總有一種擇人而噬的錯覺,仿佛在傳達鬼神的威嚴與人類的卑微。
很多時候,在商人眼裡,其他種族(羌人)或者戰敗者無疑是可以和牲畜劃上等號的。
那麼如果青銅器裡出現了人頭,到底是他們自己吃還是獻祭給鬼神吃?
恐怖的青銅甗
青銅甗(yǎn)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現代的蒸鍋,既然如此,它的結構就比較清晰明了,分為上下兩部分:
下層為鬲(lì),是用來燒水的;上層為甑(zèng),是用來放食物的。
至於中間,自然要用帶著漏孔的篦(bì)子相隔開,這樣的話通過加熱便能讓水蒸氣蒸熟上面的食物。
按理說,既然是典型的炊器,放點什麼不好,可裡面偏偏出現了一顆人頭,難道說這人頭便是商人的食物?
盛著人頭的青銅甗,共計發現了兩次,一次有可能是孤證,但是接二連三的發現,就讓人不禁懷疑這背後是否隱藏有什麼秘密。
第一件是1984年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當時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不小心將頭顱滾落在了鍋裡,畢竟誰大家也沒往令人恐怖的那方面去思考。
當時這件青銅甗由於外力擠壓變了形,裡面的頭骨也沒法拿出來去做檢測,所以人們也就暫時接受了這種簡單說法。
但是第二次在1999年又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同樣的一件,裡面依舊裝著一顆人頭,這就讓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於是這次專家們開始提取頭骨樣本進行科學檢測,結果讓人意外,原來專家發現這塊骨頭裡面的鈣質流失嚴重,和其他出土的人骨完全不同。
這意味著,這可人頭是專門被放在青銅甗裡特意煮熟了的,而不是之前認為的滾落所致。
那麼,最終的問題來了,這些青銅甗被煮過的人頭,到底是商人自己吃呢,還是作為一種獻祭,祭祀給祖先鬼神?
《禮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很多人會說,商人的確有恐怖血腥的食人習俗,畢竟我們耳熟能詳的《封神演義》中就有商紂王烹殺伯邑考的事例,這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載: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就連現代人最愛的段子手鼻祖,魯迅先生也說過:「我翻開歷史一查……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那麼,既然是吃人,吃的是什麼身份的人,就成為解開謎底的關鍵。
此外,既然認為吃人是一種習俗,那麼就意味著在一種背景下這個群體會把食人俗視為慣常,而不應該僅僅只是少數的幾次吃人行為。
六安的女貴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們從青銅甗中的頭骨上,取下了一顆牙齒做了鍶同位素分析。
結果發現這個15歲(通過牙齒磨痕、發育程度分析得出)的少女,竟然還不是河南本地人,這說明她是從別的地方被商人俘獲的?
那麼,她到底來自哪裡,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被抓住、殺死並被殘忍的烹飪了呢?
專家又對少女的牙齒做了氧同位素測定。綜合檢測結果以及甲骨文卜辭,專家們得出結論:
這是一名來自安徽六安的貴族少女,之所以說是貴族,是因為其口腔清潔情況表明,這是一個能穩定獲取大量蛋白質的肉食者。
之所以說她來自安徽六安,則是因為青銅甗出土地層年代在殷商晚期。
這一時期殷商軍隊在河南安陽東南的安徽六安地區,展開過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食人俗與獻胹祭
在弄清楚這個青銅甗人頭的相關問題後,不難發現問題已經很容易解答了。
既然,這種青銅甗中的人,是來自殷商戰敗民族的貴族子弟,那麼就證明這種人頭宴可不是隨時隨地就能吃到的,
必須是在採取大規模的戰爭行為後才有可能實現,因而就不可能成為一種常態的食人行為(類似於我們每天吃米飯、麵條一樣),這也是目前殷墟這麼多人牲中,僅見兩例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我們在甲骨文卜辭中,也找到了採用甗這種獨特炊具進行烹飪的做法,在商代它被叫做胹(ér)祭。
這更加說明這種青銅器煮人頭的操作,並不適用於常規食物的打開方式,它的享用對象應該是商人極為尊崇的鬼神。
商人迷信,認為人死後會成為鬼,鬼神世界就是現實世界的翻版,自然也需要吃飯、喝水,擁有各種享樂活動,而人作為萬物之靈,自然是最好的祭品。
而所謂的「胹祭」,正如甲骨《合集499》中所記載的「而二」,就是將動物和兩個羌人一起煮熟了,拿去祭祀給祖先。
是不是在一個青銅鼎裡煮熟的呢?是的話,試想,還真有點恐怖:隨著鍋裡湯水翻滾,一會浮上來一隻羊,一會一隻豬頭,又浮出來一個人頭!
此外,我們目前在甲骨文所見最大規模的祭祀,是一次性殺死了畜牲1000、人牲1000,也就是《合集1027》中記載的「千牛千人」。
至於商人為何要採取如此恐怖血腥的手段,有學者推測這和美洲阿茲特克帝國類似。
兩者都因為卑微和受屈的起家歷史而採取了恐怖主義的統治策略,最突出的表現是大量使用人牲,並將殺人祭祀宗教化。
簡單說就是商人之所以這麼殘忍,一是為了給自己壯膽,二是為了震懾敵國。
可能正是因為殷商事鬼,而不重人,孔老夫子才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矣」。
他所懷念的可能正是周公親自垂範的重人倫、講禮儀的華夏文明核心價值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