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裡煮人頭,食人還是獻祭?結果讓學者大吃一驚!

2020-11-23 上遊新聞

在我們印象中,商人信奉鬼神、喜歡祭祀。故而殷商青銅器給人整體的感覺,就是充斥著獰厲之美。

不論是饕餮還是猛獸總有一種擇人而噬的錯覺,仿佛在傳達鬼神的威嚴與人類的卑微。

很多時候,在商人眼裡,其他種族(羌人)或者戰敗者無疑是可以和牲畜劃上等號的。

那麼如果青銅器裡出現了人頭,到底是他們自己吃還是獻祭給鬼神吃?

恐怖的青銅甗

青銅甗(yǎn)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現代的蒸鍋,既然如此,它的結構就比較清晰明了,分為上下兩部分:

下層為鬲(lì),是用來燒水的;上層為甑(zèng),是用來放食物的。

至於中間,自然要用帶著漏孔的篦(bì)子相隔開,這樣的話通過加熱便能讓水蒸氣蒸熟上面的食物。

按理說,既然是典型的炊器,放點什麼不好,可裡面偏偏出現了一顆人頭,難道說這人頭便是商人的食物?

盛著人頭的青銅甗,共計發現了兩次,一次有可能是孤證,但是接二連三的發現,就讓人不禁懷疑這背後是否隱藏有什麼秘密。

第一件是1984年在安陽殷墟發現的,當時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不小心將頭顱滾落在了鍋裡,畢竟誰大家也沒往令人恐怖的那方面去思考。

當時這件青銅甗由於外力擠壓變了形,裡面的頭骨也沒法拿出來去做檢測,所以人們也就暫時接受了這種簡單說法。

但是第二次在1999年又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同樣的一件,裡面依舊裝著一顆人頭,這就讓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於是這次專家們開始提取頭骨樣本進行科學檢測,結果讓人意外,原來專家發現這塊骨頭裡面的鈣質流失嚴重,和其他出土的人骨完全不同。

這意味著,這可人頭是專門被放在青銅甗裡特意煮熟了的,而不是之前認為的滾落所致。

那麼,最終的問題來了,這些青銅甗被煮過的人頭,到底是商人自己吃呢,還是作為一種獻祭,祭祀給祖先鬼神?

《禮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很多人會說,商人的確有恐怖血腥的食人習俗,畢竟我們耳熟能詳的《封神演義》中就有商紂王烹殺伯邑考的事例,這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載: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烹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就連現代人最愛的段子手鼻祖,魯迅先生也說過:「我翻開歷史一查……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那麼,既然是吃人,吃的是什麼身份的人,就成為解開謎底的關鍵。

此外,既然認為吃人是一種習俗,那麼就意味著在一種背景下這個群體會把食人俗視為慣常,而不應該僅僅只是少數的幾次吃人行為。

六安的女貴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們從青銅甗中的頭骨上,取下了一顆牙齒做了鍶同位素分析。

結果發現這個15歲(通過牙齒磨痕、發育程度分析得出)的少女,竟然還不是河南本地人,這說明她是從別的地方被商人俘獲的?

那麼,她到底來自哪裡,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被抓住、殺死並被殘忍的烹飪了呢?

專家又對少女的牙齒做了氧同位素測定。綜合檢測結果以及甲骨文卜辭,專家們得出結論:

這是一名來自安徽六安的貴族少女,之所以說是貴族,是因為其口腔清潔情況表明,這是一個能穩定獲取大量蛋白質的肉食者。

之所以說她來自安徽六安,則是因為青銅甗出土地層年代在殷商晚期。

這一時期殷商軍隊在河南安陽東南的安徽六安地區,展開過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食人俗與獻胹祭

在弄清楚這個青銅甗人頭的相關問題後,不難發現問題已經很容易解答了。

既然,這種青銅甗中的人,是來自殷商戰敗民族的貴族子弟,那麼就證明這種人頭宴可不是隨時隨地就能吃到的,

必須是在採取大規模的戰爭行為後才有可能實現,因而就不可能成為一種常態的食人行為(類似於我們每天吃米飯、麵條一樣),這也是目前殷墟這麼多人牲中,僅見兩例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我們在甲骨文卜辭中,也找到了採用甗這種獨特炊具進行烹飪的做法,在商代它被叫做胹(ér)祭。

這更加說明這種青銅器煮人頭的操作,並不適用於常規食物的打開方式,它的享用對象應該是商人極為尊崇的鬼神。

商人迷信,認為人死後會成為鬼,鬼神世界就是現實世界的翻版,自然也需要吃飯、喝水,擁有各種享樂活動,而人作為萬物之靈,自然是最好的祭品。

而所謂的「胹祭」,正如甲骨《合集499》中所記載的「而二」,就是將動物和兩個羌人一起煮熟了,拿去祭祀給祖先。

是不是在一個青銅鼎裡煮熟的呢?是的話,試想,還真有點恐怖:隨著鍋裡湯水翻滾,一會浮上來一隻羊,一會一隻豬頭,又浮出來一個人頭!

此外,我們目前在甲骨文所見最大規模的祭祀,是一次性殺死了畜牲1000、人牲1000,也就是《合集1027》中記載的「千牛千人」。

至於商人為何要採取如此恐怖血腥的手段,有學者推測這和美洲阿茲特克帝國類似。

兩者都因為卑微和受屈的起家歷史而採取了恐怖主義的統治策略,最突出的表現是大量使用人牲,並將殺人祭祀宗教化。

簡單說就是商人之所以這麼殘忍,一是為了給自己壯膽,二是為了震懾敵國。

可能正是因為殷商事鬼,而不重人,孔老夫子才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矣」。

他所懷念的可能正是周公親自垂範的重人倫、講禮儀的華夏文明核心價值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青銅器上恐怖的食人圖案,野獸「吃」的到底是什麼人?
    此名稱是從對立或更為惡劣的角度來解讀人獸關係,與《呂氏春秋》對饕餮「食人」的解釋相一致。羅振玉仔細觀察已知的這7件人獸主題器物後,我們還是無法證實其上的人獸紋樣所反映的就是食人的舉動。在住友氏和賽努奇所藏的對卣上,人擁抱著動物,他的雙腳緊緊攀附著動物的後爪。
  • 青銅器為何大多是青色?這些你不知道的顏色,看到總能大吃一驚!
    青銅器為何大多是青色?這些你不知道的顏色,看到總能大吃一驚!環境是青銅器形成不同鏽色的主要原因,早在宋代的學者就認識到這一點,《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雲:「銅器入土千年,純青如鋪翠」、「銅器墜水千年,則純綠而瑩如玉;未及千年,綠而不瑩。」、「傳世古,則不曾入水土……色紫褐而有硃砂斑」。1、綠鏽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青銅色,這種顏色最為常見,其中最為主要物質還是孔雀石、石綠、鹼式硫酸銅等,這些物質顏色大多都為綠色。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原標題: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青銅器中饕餮紋《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
  • 一個安徽少女被蒸煮過的頭顱卡在了河南出土的容器裡?原來這是王朝...
    當時,這種炊具裡盛放人頭的情況首次出現,學者們也不明所以。有學者認為,青銅甗內的人頭是不小心滾落進去的,炊具盛放人頭的現象應該是偶然事件,畢竟在考古學界,孤證的說服力非常有限。由於青銅甗被外力擠壓,致使其上半部分的甑扭曲變形,內部的人頭被卡在裡面無法取出進行檢驗,所以這個盛放人頭的炊具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學者們進一步研究。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上的神秘圖紋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一步說,饕餮就是蚩尤,而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在商周時期,青銅器並不是作為藝術品存在的,在當時主要是作用於祭祀或者作為展示皇權的工具存在的,雜糅與宗教、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間的,而現在看青銅器是當作藝術品來欣賞的。青銅器的作用青銅器有兩個作用,在商代的時候青銅器作為祭祀用品使用,是人與神溝通的工具。
  • 人類食人簡史:當我們吃人時,我們在吃什麼?
    畢竟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曾發生過人食人的行徑。幾乎所有的文化裡,食人都是禁忌。別說是人食人,就連動物間的同類相食都會被用人類的道德審視。但古往今來,各種天災人禍下的人食人記載就未曾斷絕過。這也意味著,我們可能統統都是「食人魔」的後代。吃人的記憶已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基因裡,同類相食比想像中還要稀鬆平常。考古學家們,就在前人(Homo antecessor,又名先驅人,是已滅絕的人屬物種)定居的山洞裡,發現了被剝皮去肉的人骨。這是能夠找到的最早的人食人證據,距今60萬年。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青銅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我國至今發現的歷史最為久遠的青銅器為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林家遺址之中出土的青銅刀片;其後,在山西襄汾龍山文化陶寺遺址之中出土一枚紅銅鈴。我國早期的青銅器大多出土在河南、山東、甘肅等地,大多是刀、斧等生產工具。而我國史料之中對於青銅器紋飾的較早記載是在《呂氏春秋》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 《山海經》神秘無比,三星堆的神秘青銅器,將成為破解秘密的關鍵
    可無論結果怎樣,都不影響《山海經》本身的神秘之處。千年以來,很多著名的學者都對《山海經》進行了研究,並系統地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當然,隨著研究流派的逐漸增多,爭辯也隨之變得更加激烈,這仿佛又為《山海經》本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山海經》中的內容較為清晰,主要是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依次而描述的。
  • 陝西一農民上田耕地,挖出61顆石制「人頭」,揭開武則天墓謎團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石頭人,但奇怪的是,這些石頭人竟然沒有頭只有身體,而這些石頭人的腦袋到底去哪裡去了,一度成為了學者專家心中的疑惑,可惜通過資料和研究之後,一直都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 鼎尊罍爵斚觶簠簋……青銅器怎麼區分?了解青銅器名稱和功能
    在博物館裡能看到一個地區的歷史,發現很多各地獨有的特色。大多數博物館裡都會有青銅器,而且名稱各異,生僻字也特別多,鼎尊爵斚……不一而足。我們就挨個講解一下。青銅器在文物分類中是一個大類,而且青銅器文物級別都比較高,隨便拿出一個青銅器如果是真的,買賣它都可能是犯罪。博物館裡的青銅器各式各樣,怎麼再細分類別呢?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而青銅器則是各大博物館的重頭戲,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幾乎收藏了國內最重要的青銅器,也成了青銅器愛好者的必去之地。那麼,對於初入門的愛好者來說,除了欣賞那種不可言說的「獰厲神秘」,我們還應知道些什麼呢?
  • 講座|李零:青銅器紋飾背後的「中國密碼」
    青銅器上紋飾的三大系統:龍、鳳、虎研究青銅器的紋飾,是青銅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早在宋代就有學者關注紋飾問題,近現代學者如容庚、馬承源,包括當代美學家李澤厚,都討論過這個問題。在李零看來,中國的紋飾,早期出土器物上有神面紋或者叫人面紋,比如良渚玉器上最繁複的花紋,既是大字人形,又是大人臉;石家河文化玉器和龍山文化的玉器裡,神面紋比較猙獰;人臉比較寫實的是湖南出土的人面方鼎,但目前是孤例。最近在清華大學展出的石峁遺址出土文物,其中的神面紋石刻也很有意思。
  • 紋飾之美︱青銅器
    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獸面紋類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 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鑄客分享殷墟博物館青銅器上篇
    中國青銅器時代的鼎盛時期殷墟博物館青銅器巡禮上篇鑄客分享鑄客 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青銅器展廳:殷墟作為中國境內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的遺址,各類器物製作精緻,裝飾精美。代表了中國青銅器時代鼎盛時期的水平。
  • 劉雄:關於異形青銅器的辨偽鑑定問題
    主要研究方向為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2005年執教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2010年起擔任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3.甗(yǎn) 甗是蒸炊器,它由上體的甑與下體的鬲組合而成,甑用於放置糧食,鬲用於盛水,中間有箅相隔,箅上有十字形或直條形鏤孔,以通蒸汽,鬲以下可以舉火煮水,以蒸汽蒸食物。最早的青銅甗出現在商代中期,一直沿用到戰國晚期。
  • 撒謊,背叛和活人獻祭,希臘人是如何給迦太基人潑髒水的?
    然而如今人們聽到漢尼拔這個名字,首先聯想起來的恐怕還不是迦太基,而是《沉默的羔羊》中的那個優雅的食人博士。其實這二者之間還是有些關係的,正是羅馬人賦予他們的死敵漢尼拔的名字以殺人狂的意蘊(比如羅馬人會用漢尼拔的名字來嚇唬小孩),才使得用這個名字逐漸變得妖魔化,以至於被拿來作為一個食人狂魔的名字,據說食人族Cannibal這個詞就是從漢尼拔Hannibal當中演變而來的,這裡就不做考證了。
  • 在人類學家眼裡,輸血和器官移植都是食人行為?
    女人和幼兒比成年男人更常患病,以致在疫情最嚴重的村落裡,男女比例只有二或三比一,有些甚至達到四比一。因此,庫魯症也造成了社會學上的結果:一夫多妻的情況減少,單身男性以及有家庭負擔的鰥夫比例增多,女性選擇配偶時有更大的自由。而倘若庫魯症是傳染性疾病,就必須找出病毒的類型或類型群,以及它在年齡與性別上不正常分布的原因。
  • 《詩經》裡的芣苡是什麼?其實你經常見到,還是很好的中藥材
    《詩經》裡的芣苡就是現在說的車前草。《詩經*周南*芣苢》是一首很有趣的民歌:就是講芣苢長得青翠茂盛十分可愛,於是大家就在郊外採芣苢,場面十分歡快。「薄言採之」就是迅速地採摘,這麼想的話應該不會很挑剔很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