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導數,給出曲線的切線方程求參數的值,不會請面壁思過

2020-12-05 孫老師數學

高考數學,導數,給出曲線的切線方程求參數的值,不會請面壁思過。主要內容:若曲線y=x^3+ax+b在點(0,b)處的切線方程為x-y+1=0,求ab的值;考察內容:1、給出切線方程,求參數的值的解題思維;2、靈活使用導數的幾何意義。

01、常規題型,學完導數這一章的學生都應該能夠順利做出這道題,完全沒有思路的學生請自覺思過——面壁3分鐘,然後根據我下面的提示做出這道題:給出切線方程,就等於給出了切線的斜率,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即可列出一個等式;根據切點在切線上又可以列一個等式;至此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02、提高題型,和上題相比,本題稍微增加了一點兒難度,本題實際上是求切點,所以需要先設出切點,其它過程和上道題沒有多少區別。

03、提高題型,這是一道高考題,難度不算太高,只需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列出第一個等式,再根據切點在曲線上又在切線上列出第二個等式即可。

本專題答案;你都做對了嗎?

初中、高中、中考、高考、基礎、提高、真題講解,專題解析;孫老師數學,全力輔助你成為數學解題高手。點頁面上方「孫老師數學」進入「孫老師數學主頁」,然後點「關注」,可以查看更多課程!本文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導數給出曲線切線方程,如何求參數的值,不同的題目一樣的套路
    高中數學,導數,給出曲線切線方程,如何求參數的值,不同的題目一樣的套路。題目內容:若曲線y=x^3+ax+b在點(0,b)處的切線方程為x-y+1=0,求ab的值;已知a∈R,設函數f(x)=x-alnx的圖象在x=1處的切線為L:y=ax+b,求a、b的值。
  • 高考數學,導數,求曲線切線方程的三種重要題型
    高考數學,導數,求曲線切線方程的三種重要題型;主要內容:已知曲線y=2/3 x^3-7x+2/3;求曲線在x=2處的切線方程;考察知識:1、求曲線在某點處的切線方程的解法;2、求曲線過某點的切線方程的解法;3、求兩條曲線的公切線方程的解法。
  • 2019高考數學總複習專題008,導數的幾何意義,曲線的切線問題
    高考數學實戰專題,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解決曲線的切線問題。利用導數處理曲線的切線問題,一般都要先求切點或者設切點;然後根據以下兩點來進行解題:1.切點在切線上,又在曲線f(x)上;2.設切點為(x0,y0),則切線的斜率k=f'(x0)。
  • 高考數學真題分析,2017天津卷,求曲線切線在y軸上的截距
    高考數學真題分析,2017天津卷,求曲線切線在y軸上的截距。一般來說求截距,需要先求出切線的方程。本題含有參數a,是幹擾元素,是為了誤導一些學生先求參數a的值,再求切線方程;實際上本題的結果與a的值是沒有關係的;這裡包含了中學數學的一種重要解題思維:先求出主要結論(例如本題中的直線方程),如果需要其它條件(例如本題參數a的值),再想辦法一一求出即可。有些學生總專注細枝末節,例如先求a的值,而本題a的值是無法求出來的,最終的結論與a的取值無關,這種解題思維往往會拖慢解題速度。
  • 導數求曲線的公切線,思路其實就這麼簡單
    高考數學,導數,求曲線的公切線,思路其實就這麼簡單。題目內容:若直線L是曲線y=e^x+1的切線,也是曲線y=e^(x+2)的切線,求L的方程。求兩條曲線的公切線,如果同時考慮兩條曲線與直線相切,頭緒會比較亂;為了使思路更清晰,一般是把兩條曲線分開考慮,先分析其中一條曲線與直線相切,再分析另一條曲線與這條直線相切 ,這樣就轉化為簡單的切線問題了,使用平時解決曲線問題的方法就可以順利求出兩條曲線的公切線,只不過分析了兩次相切罷了。
  • 高中數學導數,曲線公切線問題難?用這種方法簡單到爆了
    導數部分,曲線的切線問題是高考常考的知識點,如果僅僅是單個切線,問題比較好處理,例如已知切線方程求參數的值,一般都是根據以下兩個等量關係來解題:1、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切線的斜率k等於導函數在切點處的函數值;2、根據切點在切線上,又在曲線上列等式。
  • 運用導數探究曲線的切線問題
    曲線的切線反映了曲線的變化情況,體現了微積分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以直代曲。因此,利用導數求解曲線的問題,幾乎是新課程高考每年必考的內容。在這類問題中,導數所肩負的任務是求切線的斜率,這類問題的核心部分是考查函數的思想方法和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真正體現出函數、導數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工具。
  • 藉助導數求曲線在某點處的切線方程,通用解法一定要熟練
    高中數學,藉助導數求曲線在某點處的切線方程,通用解法一定要熟練。題目內容:已知曲線y=2/3 x^3-7x+2/3;求曲線在x=2處的切線方程。本題型的通用解法:先求切點,然後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切線的斜率等於曲線在切點處的導數」求出切線的斜率,最後寫出切線方程。
  • 《高考數學必會300題》第27-28題,導數與切線方程
    《高考數學必會300題》第27-28題求曲線的切線方程是導數的重要應用之一,用導數求切線方程的關鍵在於求出切點p(x0,y0)及斜率,其求法為:設p(x0,y0)是曲線y=f(x)上的一點,則以p的切點的切線方程為:y-y0=f'(x)(x-x0).若曲線y=f(x)在點p(x0,f(x0))的切線平行於y軸(即導數不存在)時,由切線定義知,切線方程為x=x0.
  • 高考數學衝刺複習,利用導數研究曲線上某點切線方程
    典型例題分析1:曲線y=lnx的過原點的切線方程是   .考點分析:利用導數研究曲線上某點切線方程.題幹分析:設出切點坐標,根據坐標表示出切線的斜率,然後把切點的橫坐標代入到曲線的導函數中得到切線的斜率,兩者相等即可求出切點的橫坐標,把橫坐標代入到曲線解析式得到切點的縱坐標和切線的斜率,根據斜率和切點坐標寫出切線方程即可.
  • 導數的幾何意義為什麼會成為高考數學的新熱點? - 吳國平數學教育
    典型例題分析1:已知函數f(x)=x-2/x,g(x)=a(2-ln x)(a>0).若曲線y=f(x)與曲線y=g(x)在x=1處的切線斜率相同,求a的值,並判斷兩條切線是否為同一條直線.解:根據題意有曲線y=f(x)在x=1處的切線斜率為f′(1)=3,曲線y=g(x)在x=1處的切線斜率為g′(1)=-a.
  • 高中數學,怎麼學習導數,才能完全掌握,才能從容應對高考壓軸題
    導數的應用,應用導數可以求函數的單調性、極值、最值、解決恆成立問題,應用導數的圖像可畫出原函數的大致圖像導數這一章知識點看著很少,或者說不多,那麼涉及到的題型還是挺多的,我們來分析一下導數涉及到的題型,然後每個題型對應例題以高考真題舉例題型一、結合導數定義求極限,加強對導數定義的理解。
  • 高考數學核心題型滿分策略:導數的幾何意義出題規律和解題模式
    高考數學核心題型滿分策略:導數的幾何意義出題規律和解題模式導數的幾何意義出題規律導數的幾何意義是高考命題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命題角度:(1)求已知函數圖象上某點處的切線方程;(2)已知切線方程求函數解析式中的參數;(3)利用導數的幾何意義求解最值.
  • 衝刺19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138:導數與切線方程的關係
    典型例題分析1:若函數f(x)=(x2﹣ax+a+1)ex(a∈N)在區間(1,3)只有1個極值點,則曲線f(x)在點(0,f(0))處切線的方程為   .考點分析: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極值;利用導數研究曲線上某點切線方程.題幹分析:求出函數的導數,根據f′(1)f′(3)<0,得到關於a的不等式,求出a的值,從而計算f(0),f′(0)的值,求出切線方程即可.
  • 衝刺2019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56:學會求函數的導數
    (1)求曲線y=f(x)在點(0,f(0))處的切線方程;(2)求函數f(x)在區間[0,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題反思:求參數的取值範圍是一類活躍在高考導數題中的熱點問題,求解策略一般有三種:(1)分離參數法;(2)分類討論法;(3)數形結合法。
  • 導數切線題,10個高三學生,只有1個過程全對
    高考數學,導數切線題,10個高三學生,只有1個過程全對。題目內容:已知P是曲線y=m/(e^x+1)上一動點,曲線在點P處的切線的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3π/4,π),求實數m的值。考查知識:1、導數的幾何意義;2、均值不等式。
  • 高考數學複習實戰專題,導數壓軸題,表達式含有參數,求零點個數
    高考數學複習實戰專題,導數壓軸題,函數表達式含有參數,如何求函數的零點個數。由於函數表達式中的參數的值不是特定的值,所以會增加不小的難度,例如在求函數單調區間時參數取不同值時單調性不同,則就需要分類討論,在比較大小時也會因此而困難很多;歷年高考數學中的導數壓軸大題基本都是這類題型,所以一定要重視並熟練掌握。
  • 過點的切線方程
    已知一個點在曲線上,求以此點為切點的切線方程?很多人都會做,求出曲線的導函數,在這一點的導數值即為切線的斜率,然後利用點斜式求出切線方程。
  • 高考數學知識點:函數導數不等式
    0關於直線x=a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 y)=0;  ③曲線C1:f(x,y)=0,關於y=x+a(或y=-x+a)的對稱曲線C2的方程為f(y-a,x+a)=0(或f(-y+a,-x+a)=0);  ④f(a+x)=f(b-x) (x∈R) y=f(x)圖像關於直線x= 對稱;  特別地:f(a+x)=f(a-x) (x∈R) y=f(
  • 高考數學原創試題—用牛頓迭代法求方程近似解
    牛頓-拉弗森迭代法(簡稱牛頓迭代法)是求方程解的重要方法,該方法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一種在實數域和複數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我們知道,很多方程不存在求公式,因此求精確根非常困難,甚至不可能,從而尋求方程的近似根就顯得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