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次失利後東山再起,我國長徵5B型火箭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米爾觀天下

在1957年,前蘇聯使用自己研製的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衛星,標誌著世界進入了航天時代。在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進行了毫無節制的軍備競賽,導致兩國的軍費不斷上漲,這也間接導致了前蘇聯的解體。但是投入的軍費並非毫無意義,這些錢財極大地促進了包括航天科技在內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

前蘇聯製造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我國當然也不甘心屈居人後,在航天技術領域加大投入,也取得了許多令人驚喜的成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迭代,我國原有的相關成果及技術已經到達了令人痛苦的瓶頸期,這也使得新型火箭的研發計劃迫在眉睫。

就在近日,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訊息:我國新一代重型火箭—長徵五號B型發射取得成功,完成了既定的發射計劃。長徵五號B型火箭是我國自主開發並生產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其在上百千米軌道上的運載能力達到了驚人的22噸,這也使其一舉成為了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其中有許多技術指標位於世界前列。

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

這次發射對於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就在前不久,我國接連兩次發射火箭失敗,當時讓人們擔心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否會因此受阻。而此次中國航天人用他們的努力再次向世界證明了,我國對於發展航天事業的決心與能力不會被失敗打垮。

我國航天並不會因此偃旗息鼓

近年來,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預期使用壽命不斷接近底線,我國提出了自己的空間站建造計劃。但是其他相關的組織或國家並不看好這項計劃,因為我國在之前並沒有強大的運載火箭,並且研發能力受到質疑,是否能夠將空間站主體部分運輸到軌道上仍是一個問號。然而中國並沒有在意,因為我們從來不會披露一個完全沒有把握的事情,而長徵五號的成功發射也證明了這一點。

國際空間站

這次發射成功也同時標誌著我國的「太空實驗室」正式進入快速搭建階段,而且未來進行火星探測、載人登月以及深空探測都擁有了載具基礎。其龐大的5米直徑、22噸近地載荷完全能夠滿足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航天需求。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就向西方世界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項目發起過合作,然而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勢力卻對此事極力阻撓,妄圖遏制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美國在當時甚至還出臺了一系列禁運政策和禁止合作的法案。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的持續爆發,我國的航天計劃與成果也開始進入厚積薄發的時期,不但突破了一項又一項的難題,在國際空間站進入耄耋之時,成為了世界上唯一有能力,並且正在計劃發射空間站的國家。目前陸續已經有十數個國家向我國提交了合作申請,而其中並沒有美國的蹤影,想必也是拉不下這個臉吧。(狼煙)

相關焦點

  • 我國30天之內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比失敗更重要的是重拾希望!
    2020年4月9日晚,我國長三火箭發射失利!這一事件再次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眾所周知,我國在航空方面歷來保持著較高的發射成功率,自1996年以來,中國的長徵系列火箭的發射幾乎每發必中。
  • 繼兩次發射失利之後,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
    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再次打開我國航天科技的新局面!這是繼我國兩次火箭發射失利之後的正名,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做到了!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同時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發布會回應兩次發射失敗,不料卻被「花式...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昨天長徵5號B火箭成功發射,那為什麼前2次發射會失利呢?
    而這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對於我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是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為我國在2022年前後建造完成空間站,並最終登上月球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讓我國航天事業倍受鼓舞,特別是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背景下,長徵5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讓我們對長徵系列火箭的信心進一步恢復。對我國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來說,過去兩個月時間是比較難熬的,因為從3月到4月份,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利。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面對近期航天發射連續失利,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相關機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在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稱,今年3月16日和4月9日,中國航天發射連續兩次失利,這也再次顯示航天事業的高風險,中國航天的「長徵」永遠在路上。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昨天我國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確實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國內在航天事業上的成就,但是這條路確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題主所說,確實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回應說。
  • 我國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後,分別傳出一條壞消息和一條好消息
    趣味探索訊 在經歷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利後,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獲得極大成功!2020年5月5日18時,長徵五號B帶著兩款新型載荷從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騰空而起,直指蒼穹,這兩個載荷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它們是中國空間站實驗項目一部分,專門用來負責運送太空人、生活物資及試驗物資,是中國空間站與地面往返的重要「交通工具」。
  • 長徵5B成功發射,中國離自己的登月、火星探測、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5月5日,中國的長徵5B火箭從海南島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升空不僅為2020年的中國航天開了個好頭,和火箭一同被發射升空的新一代載人實驗飛船和柔性充氣式實驗返回艙亦擔負著幫助中國航天驗證多項創新技術的重任。
  • 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的原因是什麼?
    日)的首次發射任務中,長徵七號甲火箭沒能按照預定軌跡飛行進入太空,發射宣告失利。 那麼,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失利會影響中國航天嗎?長徵七號是未來中國航天的主力火箭,預計承擔八成發射任務。長徵七號已經成功發射過兩次,長徵七號甲是基於這款火箭發展而來。 如果是三級火箭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同樣使用YF-75的長徵三號系列火箭的發射任務。長徵五號二級火箭所用的發動機為YF-75D,這是第三代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與YF-75並不相同。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4月9日19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這是3月17日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之後,一個月內第二次發射失利了!
  • 就在剛剛,我國長徵5號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發射成功!
    就在剛剛(5月5日下午6點),我國搭載新型無人飛船的長徵5號B火箭發射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順利送入軌道!因為就在今年的3月中旬進行發射的長徵7號甲和4月上旬進行的長徵3號乙兩次火箭發射均遭遇了失敗,對我國航天事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因此這次發射成功重新的振奮了我們的精神及自信心!也正是因為最近的火箭發射失利,原計劃4月24日發射的長徵五號B,推遲到5月5日才開始。
  • 長徵七號甲火箭發射任務為何失利?任務是什麼?對我國有何影響?
    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位於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火箭)進行首次發射,隨後官方報導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但所有的官方新聞裡並沒有提及具體的「發射失利」情況,是發生了什麼故障還是咋的?只說了「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就沒有更多的信息了。
  • 「胖五」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
    7月2日19時23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原本,這次發射意味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圓滿收官,進入正式應用階段。同時,這次發射也是我國在今年下半年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前,對「胖五」火箭的最後一次實戰演練。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但我國今年兩次航天發射活動卻接連失利,要從失敗中找原因!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展開的兩次航天發射活動接連失利。在短短的24天內,兩款技術已經堪稱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於3月16日和4月9日,因為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墜毀而宣告發射任務失敗。
  • 如何理解我國今年發射火箭27次,四次失利
    短短的一年內,火箭、衛星發射竟失敗了四次,中國航天從未出現過如此意外。俄專家曾提醒我國,這絕非巧合,應提高警惕。今年以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研究不斷深入,已經進行了27次航天發射任務,截至目前,火箭發射任務已經失敗了4次,首次失利發生在3月份,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長徵7號甲在火箭一二級分離時突然出現異常火光,最終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失利發生在4月份,長徵3號乙發射印尼衛星時失利,第三次則發生在7月份,快舟11號發射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由於火箭的心臟——液氫液氧發動機(YF-77)出現故障,在歷經346秒後,在黑暗中急速降落,墜入馬裡亞納海溝深海。 12月27日晚間,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作為中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和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因體型寬大而被暱稱為「胖五」。當晚,「胖五」用一場酣暢淋漓、盪氣迴腸的成功發射,一掃兩年多前遙二火箭發射失利的陰霾,展現出「王者歸來」的英雄氣概。
  • 長徵5B運載火箭海南文昌順利發射成功
    但是對於將要承擔載人空間站發射任務的長徵5B運載火箭而言,全箭主要由一個五米直徑的芯級模塊捆綁四個3.35米助推器模塊組成,沒有了基本型的二級火箭結構,但是其近地軌道運載力卻得益於助推器的升級,由長徵5號基本型的18噸提升至25噸,全面躍升國際一流發射水準。
  • 長徵火箭接連失利,辛苦奮鬥50年,中國究竟是不是航天強國?
    3月16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首飛失利;4月9日,攜載著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徵三號乙再遇失利。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連續的失利給中國航天蒙上了一層陰影。這讓人不禁發出疑問:中國航天是出現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