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威脅著全人類,當下我們更要反對迷信,提倡科學

2020-08-21 心理靖哥



剛才瀏覽《悟空問答》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今年出了這麼多怪事大事,那你還覺得科學很科學嗎?》。作者在提問之後描述道:「疫情全球蔓延,高溫提前到來,同時貴州鹹寧大雪紛飛……,怪事大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方科學的發展使得曾經的「綠水青山」變成了今日的「高樓大廈」,愛科學的發展導致了沒有科學的展。偉大而又智慧的人類寄生在46億年歷史的地球母親身體上僅僅過了短暫的500萬年,而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這500萬年來就最近這「幾秒年」發展的最快,好厲害啊!這回好玩了,地球媽媽超負荷運轉了。」

不知道您看完這個問題有什麼感想,我感覺題主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和愛學習、愛思考的人。但是,題目當中透露出的觀點似乎有點問題,我們能把2020發生的這些「怪事大事」歸咎於科學嗎?


什麼是科學?達爾文曾下過這樣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通過理性加工得出的結論去解釋世界,為人類和這個世界服務。

的確,人類遵循著這個原則,完成了使人類在理性精神中獲得最高成就的一個又一個任務,揭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把古人的美好願望變為現實。在當今社會,科技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巨大動力,使社會一步步邁向繁榮。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18世紀中葉,歐洲和美洲的平均預期壽命約為35歲。1950年歐洲和美洲預期平均壽命增長到了60歲,2015年全球平均壽命71.4歲,而且還在增長。這其實和科學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人之外,有誰不希望自己長壽呢?科學將人類從愚昧中解放出來,擺脫了無知與迷信。


當然,科學也不是萬能的,科技進步也有利有弊,它為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物質豐富、壽命延長等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核威脅、全球變暖等不利影響。那麼,我們可以不要科學退回小國寡民、結繩而居的原始時代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不要反對科學,無論是當下的新冠疫情,還是氣候異常、環境汙染,我們需要團結起來,加快科技進步和全球合作,運用人類的理性和智慧共克時艱。

任何時代都有悲觀主義者,他們可以讓人類保持

清醒,但人類的進步需要積極進取,當下疫情威脅著全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需要的是積極樂觀的心態,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反對迷信和偏見,提倡科學和進步,用人類的智慧、勇氣和積極行動戰勝瘟疫。

在科學的幫助下,我們對世界還有我們自身的理解會日益深入,人類完全可以在智力和道德上不斷取得進步,解決掉我們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不能屈從於當前的困難和迷惑於各種不合理現象,更不能試圖將時鐘回撥,退回到過去的蒙昧時代。

相關焦點

  • 榆林:「五提倡五反對」打造全新「農村習俗」
    8月21日,榆林市召開全市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提出移風易俗「五提倡五反對」方針,全面倡導廣大農民群眾建立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提倡婚事新辦 反對高額彩禮農村高額彩禮讓不少農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因婚致貧,高額彩禮已成為農村小康和農民脫貧路上的一大攔路虎。
  • 廣東肇慶躍龍社區:提倡厚養薄葬 反對封建迷信
    為有效遏制群眾生活中的陳規陋習,引導廣大群眾養成節儉、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肇慶市端州躍龍社區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重點部署,積極推進,以維護群眾利益、弘揚先進文化、傳播科學知識為出發點,深入開展「移風易俗 倡樹新風」活動,推動全街道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 我們要相信「科學」,但絕對不能迷信「科學」
    這三種都是用來解釋現象的,「科學」的解釋,只是其中的一種。現在大家普遍認為第三種是比較符合「科學」而已。我們再來看下「科學」是怎麼來的。「科學」一詞源於歐洲的文藝復興,在此之前,歐洲都受著基督教思想的統治,大家也是迷信上帝,那個時候對於現象的解釋,就是屬於「上帝云云了」。而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大家對自然界的不斷探索,發現基督教的神職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在欺騙群眾,愚弄他們。
  • 迷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科學是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基本正確的方法和認知,它不是天啟的知識,不是先天存在讓人解決疑問的萬能工具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所積累的成果,是人類在漫長的生存過程中不斷探索,對正確的認識進行累積並加以系統化處理所形成的認知概念。在應對人類所處環境中有用的知識和方法逐漸積累起來,由未經歷前事的人借用來應對遇到的類似問題,以保護人類自身的利益。
  • 明水農村開展「六提倡六反對」活動
    東北網綏化12月15日電為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提高農民素質,明水縣在農村廣泛開展「六提倡六反對」活動。  「六提倡六反對」即提倡勤儉辦事,反對大操大辦;提倡鄰裡和睦,反對自私自利;提倡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娛樂,反對聚眾賭博;提倡衛生整潔,反對凌亂無章;提倡晚婚晚育,反對早婚超生。
  • 別什麼都非得往科學上扯,提倡科學,拒絕唯科學論
    ,所以應該被禁止是不是迷信這個問題,我們上一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當然不是迷信,沒有看過的同學有興趣可以回看一下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是不是一定要科學,不科學就不能用嗎但是你不能夠說,我們只能夠選擇科學的方法探索世界這就好比,我們可以選擇坐飛機去北京但是你不能夠說,我們只能夠坐飛機去北京如果有人通過科學之外的方法已經解決問題了然後你說:&34;&34;這就好比我們選擇了坐飛機之外的方法已經到達了北京的某個地方然後你說&34;&
  • 我們更應該警惕的不是愚昧,而是迷信,這二者是不同的
    凡是粗略了解科學史的人都會知道,科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歷史。每次剛獲得一個結論時,人類都篤信自己找到了真理,直到有新的理論去推翻它時,人類也會這樣看待新的理論。沒有科學家敢斷言他的理論永遠站得住腳,對和錯在科學史上從來沒有篤定的分明過。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迷信?科學嘛我不知道。特別是蘇聯教材中的「科學」,到底有什麼意思我並不清楚。還有一個學校叫做牛津大學,校訓叫做From here we receiv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在這裡我們接收光和神聖之風。後來帶著「科學」走遍世界的也是傳教士。後來英美科學家中信教比例同樣多,一直到現在,美國極為依賴猶太科學家,猶太教極端保守。愛因斯坦,牛頓等人都是35歲之前取得的成就,愛因斯坦更是26歲提出相對論。他們是量變引起質變的?
  • 神話與事實、迷信與科學的辯證關係
    神話可以轉變為現實,神話也可以向事實過渡;事實要經過反覆論證才能還原真相。日行千裡在古代幾乎就是神話,但是現在的高鐵和飛機已經變為現實,更不用說航天飛行了!2、迷信與科學迷信有兩層意思,一是信仰神仙鬼怪等不存在的事物;二是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
  • 不要標榜科學,更不要迷信科學
    瀏覽消息的時候發現了羅振宇得到要在創業板上市的消息到底什麼是科學呢?提到西方東西,我們好像都是自然不自然地認為他們都是科學的,是科學的代名詞,所有傳統的東西都是糟粕,都是不科學的。能夠怎麼界定嗎?這樣想問題本身就是不科學的。我們看到的西方很多高級的設備,其實這些都是科技不是科學。
  • 義大利學生提倡用動物做醫學實驗招威脅恐嚇
    【環球網綜合報導】拿動物做醫學實驗雖然是科學用途,但有時會有動物保護組織等團體人士對此表示不滿。據臺灣「中廣網」12月30日報導,義大利一名學生提倡用動物做醫學實驗,招來了很多人的恐嚇威脅。據報導,這名女大學生叫卡特琳娜,25歲,是獸醫系學生,她罹患基因方面疾病,需要用呼吸器幫助呼吸。
  • 將相信科學絕對化也是一種迷信
    科學是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基本正確的方法和認知,它不是天啟的知識,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所積累的成果,是人類在漫長的生存過程中不斷探索,對正確的認識進行累積並加以系統化處理所形成的認知概念。在應對人類所處環境中有用的知識和方法逐漸積累起來,由未經歷前事的人借用來應對遇到的類似問題,以保護人類自身的利益。
  • 嶽陽樓區東方紅小學開展崇尚科學、杜絕迷信主題活動
    嶽陽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黃誠成 通訊員 雙容 何兵 曹雯瑤)近日,嶽陽樓區東方紅小學2020年下學期第十九周升旗儀式暨"崇尚科學 杜絕迷信"主題大隊會在學校紅領巾電視臺如期舉行
  • 打破鬼神迷信思想,需要重塑傳統文化
    對鬼神的迷信與崇拜的現象有著文化上的深層原因,因此,今天我們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的主張就必然的不能僅停留在表層的現象上面,而是要就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中找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我們知道,一民族的傳統文化對於一民族的生活實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量,所以,反對迷信、宣傳無神論思想的活動要想取得根本的成功,達到標本兼治的目標,就需要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傳統文化主體的儒家文化進行現代化的轉變,注入現代性的要素。
  •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 「光碟行動」 ?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 「光碟行動」 ?>而且不止疫情原因,今年的蝗災、乾旱、洪澇這些自然災害,也是頻頻登上熱搜,闖入大眾視線,而這些全都直接影響著糧食的生產,可見問題到底有多嚴峻。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其實一直存在著,並不是今年突如其來的特有,我們現在感受不深,只是因為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中國。
  • 只相信科學也是迷信、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更是迷信
    ,迷信科學,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放棄了,也是迷信。上面再加兩個字就更清楚:「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  在中國古代,在中國「宗教」就三家,「儒、釋、道」稱為「宗教」。什麼人抓這個教育?皇上親自抓,「儒」分出來,交給宰相,用儒治國。
  • 向科學迷信說「不」:當宗教信仰又遇上了「科學」
    這個人群大到佔了人類的五分之四以上,當然絕非科學主義者認為的那樣是被「騙子」碰上的一大群「傻子」。這是宗教學者自己原本都沒有想到的,更是科學主義者怎麼也想不明白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局面?就因為科學並沒有如同它剛剛露面時自詡的那樣不負眾望地將人類的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誠然,19、20世紀以來技術發明有所進步,物質生活有所改善,但是精神層面、心靈層面的問題,和千年之前似乎沒什麼兩樣。
  • 無神論者是科學,信神是迷信?
    主禱文,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九節至第十三節:「所以你們要這樣禱告:我們在諸天之上的父,願人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事物,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欠我們債的人;不叫我們陷入試誘,救我們脫離那惡者。因為國度、能力、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信神就是迷信,就是不科學,無神論反而是時髦的,反而是科學的,事實上這是一個誤會,一個誤解。因為你如果信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那是迷信,但是如果你信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那就不是迷信,那是科學的。
  • 普寧這個村提倡喪事簡辦,不請大鑼鼓和儀仗隊!你怎麼看?
    據「普寧市塗洋村黨總支部委員會與塗洋村民委員會」2020年7月3日發布聯合倡議稱:為積極響應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移風易俗的號召;提倡厚養薄葬,不鋪張浪費;喪事簡辦,不搞陳規舊俗;清明掃墓提倡一顆孝心、一束鮮花、文明掃墓。
  • 古代鑄劍為什麼要用「活人祭劍」?不全是迷信,其中也有科學依據
    到了春秋時期,那時諸侯紛戰,各地擅長使用的兵器各不相同,中原地區的士兵比較擅長用戈或者矛,但東南邊諸侯國的士兵更擅長用劍。尤其是吳國和越國,非常善於鑄劍,而且技術高超,打造出來的寶劍也是名揚天下,像我們熟知的幹將莫邪劍,就是出自春秋時期的吳國。